打破患得患失關(guān)
原文
早,誦養(yǎng)氣章。讀《易》,僅三頁,即有俗事來擾,心亦隨之而馳。會客二次。飯后,心不靜,不能讀《易》,因為何子貞題畫梅卷子。果能據(jù)德依仁,即使游心于詩字雜藝,亦無在不可靜心養(yǎng)氣。無奈我作詩之時,只是要壓倒他人,要取名譽,此豈復(fù)有為己之志?未正詩成。何丹溪來,久談,語多不誠。午正,會客一次,語失之佞。酉正客散。是日,與人辦公送禮,俗冗瑣雜可厭,心亦逐之紛亂,尤可恥也。燈后,何子貞來,急欲談詩,聞譽,心忡忡,幾不自持,何可鄙一至于是!此豈復(fù)得為載道之器乎?凡喜譽惡毀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于此關(guān)打不破,則一切學(xué)問才智,適足以欺世盜名為已矣。謹記于此,使良友皆知吾病根所在。與子貞久談,躬不百一,而言之不怍,又議人短,頃刻之間,過惡叢生,皆自好譽之念發(fā)出。習(xí)字一百,草率記本日事。(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八日)
評點
在詩文字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力圖技驚四座、藝壓群芳,乃絕大部分文藝家所共有的心態(tài)。這也是推動文藝家上進的原始動力之一。它在客觀上起到讓文學(xué)藝術(shù)推陳出新,不斷前進的作用。但此心若是把握不當,比如說非得要與別人爭個高下,甚至非得要壓倒別人不可,則有可能偏離文藝的正道。
曾氏本唐鑒研幾之教,發(fā)現(xiàn)自己心中有“要壓倒別人”的念頭,便立即予以遏止,并進行深刻反思:壓倒別人,是為了邀取名譽;而喜譽惡毀,就是患得患失;若不打破患得患失這一關(guān),則一切學(xué)問才智,都不過為欺世盜名而已。曾氏的自我檢查確實尖刻而不留情面,將邀取名譽與欺世盜名聯(lián)系起來,有點上綱上線的味道。只不過是,這中間有一道患得患失的關(guān)口居中連接著,通過這一連接,也就不顯得突兀了。
患得患失,是人類的一個普遍毛?。簺]有得到時,成天憂慮得不到;一旦得到后,又成天憂慮有可能失去。有這種毛病的人,成年累月都在憂慮之中,既得不到抵達目標實現(xiàn)理想的快樂,也毫無一點生命的趣味。既然“得”與“失”都需要憂慮,那么為解憂,獲“得”可能不計后果,免“失”可能不計手段。如此,欺世盜名豈不應(yīng)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