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仁讀過曾氏的日記
原文
早起,讀《咸卦》,較前日略入,心仍不靜。飯后往何家拜壽,拜客五家。歸,吳竹如來,長談,彼此考驗身心,真畏友也。艮峰先生來。對二君,心頗收攝。竹如言“敬”字最好,予謂須添一“和”字,則所謂敬者方不是勉強把持,即禮樂不可斯須去身之意。天頭:敬自和樂,勉強固不是敬,能常勉強亦好。艮峰。躬行無一,而言之不怍,豈不愧煞!黎月喬前輩來,示以近作詩。贊嘆有不由中語,談詩妄作深語,己所不逮者萬萬。丁誦生來,應(yīng)酬言太多。酉正走何子貞處,唱清音,若自收攝,猶甚馳放,幸少說話。酒后,與子貞談字,亦言之不怍。一日之間,三犯此病,改過之意安在?歸,作字一百,心愈拘迫,愈浮雜。記本日事。又酒時忽動名心,為人戒之。(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四日)
評點
吳竹如即吳廷棟,因為擅長醫(yī)道,常常為曾氏家人把脈問診,故在曾氏的眾多朋友中,他又是往來更為頻繁的朋友之一。吳氏與曾氏談“敬”。何謂“敬”?孔子說“執(zhí)事敬”、“修己以敬”、“行篤敬”,可知“敬”乃一種對人對事的恭肅態(tài)度。朱熹對“敬”大為推崇,說:“敬字工夫,乃圣門第一義?!薄熬础钡姆疵婢褪恰奥?。看來,對人怠慢是曾氏一個很突出的缺點。他的朋友們都看出來了。繼陳源兗直截批評他的怠慢后,好友吳竹如又來迂回地跟他談“敬”。
曾氏深知“敬”的重要,他更提出一個“和”字來互補。曾氏的此種認識,基于對禮與樂之間互補的理解。近代著名學(xué)者馬一浮說得好,“禮以敬為本”。禮以別上下尊卑,社會秩序得以建立,故而根本在“敬”;樂以調(diào)和差異,萬物和諧得以共生,故而樂的根本在“和”。儒家以禮樂治國,外借禮來等級有序地予以節(jié)制,內(nèi)借樂來陶镕心靈予以教化。
曾氏以“和”補“敬”是很有道理的。這個認識從此支配他的一生,成為他齊家治國的重要理念。同治七年七月初二日,他在日記中寫道:“蓋家道之興,全在肅雍二字。肅者,敬也;雍者,和也?!蓖砟暧钟H筆書寫“肅雍和鳴”四字,家人將他制成巨匾,懸掛于富厚堂內(nèi),世代奉為圭臬。
這篇日記值得我們重視的還有倭仁在天頭上的一句批語:“敬自和樂,勉強固不是敬,能常勉強亦好。”先來說說倭仁的這句話。倭氏贊成“敬和”并舉,但又明確表示,即使勉強把持也是好事。在倭氏看來,“敬”更重要,“敬”也難以自覺做到,需要一段時期的強力逼迫,然后才可以達到內(nèi)和外敬的圓通境地。這是對曾氏的委婉開導(dǎo)。
我們還可以從倭仁的批語中看出,曾氏的日記是在朋友圈中被傳閱的。既然曾氏的日記朋友們能看到,那么朋友們的日記,曾氏也可以看到。由此,我們可知,在曾氏當(dāng)年那個朋友圈中,彼此的日記是互相看的,而且可以把自己閱后的意見直截寫在別人的日記上。須知他們是倡導(dǎo)誠、倡導(dǎo)敬的,是要把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坦露出來的。這需要多大的勇氣!這種自修行為是多么的真誠!可惜的是,如此古風(fēng),早已在中國官場士林中蕩然絕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