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朱安:決絕中的眷顧
在魯迅一生中,有一個人是他無從回避而又絕不愿提起的——這就是他的原配妻子朱安。按東漢班固《白虎通義》中的定義:“妻者齊也,與夫齊體,自天子至庶人,其義一也?!边@原配妻子魯迅當然無從回避,可是,魯迅卻對這個女人不愿提及,公開場合固然如此,便是私下與人通信或者記日記,不得不涉及到自己這個“齊體”的人時,也簡單以“婦”代之,好像對方就是個一般的婦人,跟自己沒多大關(guān)系。有人因此感慨:一代文豪留下一千多萬字的文字,而“朱安”二字從未寫過,即使以別的稱謂代之的,也不過這幾次,真令人心生悲愴,為魯迅,更為朱安!那么,他跟這個“婦”究竟是種什么關(guān)系?他們之間又有多少“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酸甜苦辣呢?
一
1878年6月,浙江紹興一戶姓朱的商人家中,添了個女孩,取名為“安”。跟舊中國很多中上家庭的女子一樣,她從小被教養(yǎng)成一個切合傳統(tǒng)要求的典型:脾氣和順,會做針線,擅長烹飪,不識字,小腳。因為朱安的祖上曾做過知縣一類的官,而魯迅的祖父也做過京官,后來因科場賄賂而鋃鐺入獄,家道中落,兩家算是門當戶對。當時在周家做主的魯迅母親魯瑞(當時魯迅父親已逝)覺得這個叫“安姑”的女孩子聽話順從,一手好菜尤其受老太太喜歡。對此,許欽文在《〈魯迅日記〉中的我》一書中有這樣的描述:“朱夫人是很細心的,他煎炒的蔬菜,切得很均勻,老太太要和她生活在一起才覺得舒適,看來不僅由于習(xí)慣的相同,她做的飯菜味美可口,總也是個原因。”再加上紹興斯時傳統(tǒng)以妻子比丈夫大兩三歲為佳,老太太認定朱安是自己大兒子魯迅(此時還叫“周樹人”)的佳配。于是,通過親戚的介紹,1901年4月3日,老太太在沒有征得兒子同意的情況下,貿(mào)然去朱家“請庚”。定下了這門親事。
對這門親事,魯迅是知道的,開始也曾拒絕,但后來卻無可無不可地拖了下來——這有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在那個時代,沒有婚姻自主一說,結(jié)婚嫁人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老娘定下的媳婦,自己沒有選擇余地;其次,因為父親早死,魯迅對把自己和兩個弟弟拉扯成人的母親有一種非同尋常的深厚感情,而自己又是家中老大,不忍強拂母親之意;此外,魯迅對自己身體狀況一直持悲觀態(tài)度,又身處革命時代,自以為死無定期,也因此對自己的婚姻狀況采取一種不那么認真嚴肅的態(tài)度——所謂“我躬不閱,遑恤我后”是也。當然,他也通過母親,向朱家提出了一些要求:要朱安放腳,然后進學(xué)堂讀書。斯時的魯迅,大概也還希望通過一些后天的努力,縮短二人之間的距離,為以后萬不得已在一起生活留有余地。然而,這些在今天看來十分合理的要求,對思想保守的朱家來說,不啻是異想天開:女子纏足,乃天經(jīng)地義。女子纏足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是財富、權(quán)勢、榮耀的表征,為了表示是出自上層的富貴人家,為使女兒能嫁入豪門,家家戶戶爭相為女兒纏腳;此外纏足也是官宦世家的淑女必備的美容術(shù),是中下階層少女走入高階層家庭的晉身之階。在那個時代娶妻托媒人探聽女方的重點,除了對方的家庭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一雙腳的大小,只要擁有一雙傲人的小腳,必然成為爭相說媒的對象;在新婚過門的時候,眾親友聚集爭睹的焦點,也是新娘的腳。在新娘下轎的剎那,要是伸出一對尖生細小的金蓮,能立刻換來眾人的贊嘆;要是一雙大黃魚腳,恐怕難免遭人訕笑。至于讓朱安讀書,也是多此一舉,“女子無才便是德”,還讀什么書?所以,朱家對魯迅的“不情之請”,置之不理。
轉(zhuǎn)眼到了1906年,此時魯迅已二十五歲,而朱安更是二十八歲的大齡女青年,更要命的是,當時還在紹興城風(fēng)傳魯迅已經(jīng)在日本私下娶了日本女人,還生了小孩,都有人看到他帶著日本女人和雜種小孩在日本街頭散步了!這下,朱家不干了,便到周家討說法。魯瑞百口莫辯,只好定下逼婚奇計。于是,這年7月6日,還在日本憂國憂民憂自己,“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接到家中打來的電報一封:“母病速歸!”這幾個大字讓大孝子魯迅別無選擇,馬上啟程回國。結(jié)果一回到紹興就傻了眼:這兒哪有因老母病危而彌漫的悲傷之情、抽泣之聲?有的倒是張燈結(jié)彩、歡天喜地!魯迅知道自己是掉進陷阱里了——自己一直拖著,家里一直催著的婚事,迫在眼前!怎么辦?一走了之么?自己倒是可以逃到日本去,可送上門來的新娘怎么辦?那個年代,新娘送上門,新郎卻溜之大吉,結(jié)果只能是大家以為那新娘準有什么“七出”之過,是會鬧出人命來的。而無辜的新娘要出了人命,那主持這一切的老母親大概也不會有什么好日子過。于是,一向做事果決的魯迅猶豫了,接下來,就像他在后來的小說《孤獨者》中描寫的魏連殳一樣,“什么都可以的”,不吵不鬧,裝了一條假辮子,穿上了新郎服,乖乖地走完了所有的婚禮流程。
然而,接下來看到的更讓他絕望。為了這場婚禮,朱安的娘家人也是費心費力,知道魯迅不喜歡纏足的小腳女人,所以在上花轎之前給朱安換了一雙大的繡花鞋,為了能穿得合腳,便往鞋子里面塞了很多棉花。然而,在花轎到的時候,由于花轎比較高,朱安一時踏空腳沒踩到地面,繡花鞋卻掉了出來,這下就露餡了:原來她擁有的是一雙不折不扣的小腳——魯迅囑咐朱家人,讓這女子放足的要求并沒有被當回事!而當新娘從花轎里走出來時,那矮小的身材,松垮的新娘服,更讓魯迅對她的體態(tài)失望。進入新房揭開新娘紅色的頭蓋,看到她那臉型修長、面色黃白、上額突出、下頦尖的形象后,新郎的絕望已接近頂點。不用說什么讀書之類,這個新娘更不會照辦了。魯迅三弟周建人后來回憶說:“結(jié)婚以后,我大哥發(fā)現(xiàn)新娘子既不識字,也沒有放足,他以前寫來的信,統(tǒng)統(tǒng)都是白寫,新娘名叫朱安,是玉田叔祖母的內(nèi)侄女,媒人又是謙嬸,她們婆媳倆和我母親都是極要好的,總認為媒妁之言靠不住,自己人總是靠得住的,既然答應(yīng)這樣一個極起碼的要求,也一定會去做的,而且也不難做到的,誰知會全盤落空呢?”
希望完全落空的魯迅表現(xiàn)得十分決絕。據(jù)從十三歲起就在周家當傭工的王鶴照回憶:當時他是第一次看到這位周家大少爺。魯迅新婚第二天早上,他就發(fā)現(xiàn),印花被的靛青染青了他的臉,讓人想到他那晚很可能把頭埋在被子里哭了。兩三天后,魯迅住到了母親的房間里,然后便匆匆攜二弟周作人返回日本。結(jié)婚后他很少向外人訴說自己的這段“人生大事”,只是對自己好友許壽裳說過這么一句沉痛的話:“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供養(yǎng),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蓖瑸轸斞负糜训膶O伏園在回憶魯迅這段經(jīng)歷時,有這樣一段話:“家中屢次要他回國去結(jié)婚,他不愿放棄學(xué)業(yè)不肯回去。后來家中打電報來了,說母病危,先生回國了,到家一瞧,房已修理好,家具全新,一切結(jié)婚的布置都已停當,只等他回來做新郎了。魯迅先生一生對事業(yè)奮斗勇猛,待人則非常厚道。他始終不忍對自己最親切的人予以殘酷的待遇,所以他屈服了?!边@里的“勇猛”與“厚道”,恰好可以作為魯迅性格中“決絕中的眷顧”的注腳。
二
生活還在繼續(xù),人物性格也在生活中繼續(xù)展現(xiàn)。
1909年8月,魯迅從日本回國,在杭州一所師范學(xué)校任教。翌年七月回到紹興,任紹興浙江省立第五中學(xué)教務(wù)長,后任學(xué)監(jiān),后又任紹興師范學(xué)校校長。這段時間,魯迅雖然人在紹興,但卻很少回家,他住在學(xué)校。星期日白天,他有時回去,但主要是為了看望母親,偶爾星期六晚上回家,也是通宵批改學(xué)生的作業(yè)或讀書、抄書、整理古籍。魯迅有意不與朱安接觸。從日本回國后的兩年,魯迅的心情十分沉郁,他囚發(fā)藍衫、不修邊幅的形象,使他顯得蒼老,而他實際上只不過剛剛?cè)畾q。這一時期他拼命抽煙喝酒,近于自暴自棄。他在給自己的終生摯友許壽裳的信中說:“仆(我)荒落殆盡?!庇终f:“又翻類書,匯集古逸書數(shù)種,此非求學(xué),以代醇酒婦人者也。”說得很坦率,也很沉痛。確實毫無感情,只有供養(yǎng)的義務(wù)??梢姡@一時期的魯迅對朱安,基本上是不聞不問不接觸的。
1912年初,時任國民政府教育總長的蔡元培邀魯迅到南京教育部工作,后來隨著臨時政府前往北平,魯迅也孤身一人前往赴任,開始了長達十四年在北平的生活。朱安只能留在紹興老家,照顧周家老太太,這段時間長達七年。魯迅在《〈吶喊〉自序》中,是這么描寫這段經(jīng)歷的:“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驅(qū)除的,因為這于我太痛苦。我于是用了種種法,來麻醉自己的靈魂,使我沉入于國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后來也親歷或旁觀過幾樣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為我所不愿追懷,甘心使他們和我的腦一同消滅在泥土里的,但我的麻醉法卻也似乎已經(jīng)奏了功,再沒有青年時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S會館里有三間屋,相傳是往昔曾在院子里的槐樹上縊死過一個女人的,現(xiàn)在槐樹已經(jīng)高不可攀了,而這屋還沒有人住;許多年,我便寓在這屋里抄古碑。客中少有人來,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問題和主義,而我的生命卻居然暗暗的消去了,這也就是我唯一的愿望?!边@里,有對人生的決絕,當然更有對自己婚姻的決絕。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1919年。這年11月,魯迅在北京西直門內(nèi)公用庫八道灣置了一套院子,共花了三千五百元錢,來源主要是他向朋友借的錢加上自己的積蓄和賣了老家房子湊起來的。經(jīng)過一番裝修,魯迅回紹興將一大家人都搬到了北京的新家里,開始了新的生活。新家是一個三進院,分為內(nèi)中外三院,內(nèi)院住了兩個兄弟周作人和周建人,中院留給了母親和妻子朱安,而魯迅自己則住在了外院。從住房的分配來看,他住的是最差的房子,而把最好的房子留給了母親和朱安——這其間,我們或許也能多少看出他對朱安的些許暖意,當然,些許而已。事實上,他對朱安的態(tài)度依舊冷漠,兩人平日里除了必要的交流以外聽不到任何親密交談,更談不上夫妻之間的情趣依偎。魯迅還時常沖朱安發(fā)脾氣,嫌她做的飯菜不合口,縫的衣服不合身,反正就是怎么鬧騰怎么來。
1923年,巨大的變故降臨在這個看似平靜的大家庭中。這一年的7月19日,周作人致信魯迅,表示從此斷絕兄弟情誼。具體原因是什么,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可以說是魯迅一生經(jīng)歷中最沉痛的一次打擊。他必須要搬出八道灣,但問題是朱安怎么辦?于是,他給了朱安這樣的選擇:“你是留在八道灣,還是回紹興朱家?如果要回,我一定按月給你寄錢的?!边@兩種選擇都是朱安無法接受的。留在八道灣,兄弟失和,丈夫搬出去,自己留下來算怎么回事?回紹興朱家,結(jié)婚十六年,無緣無故被送回去,那不是同被休了一樣,怎么面對娘家的親人?朱安雖然軟弱,但是并不糊涂,她明白自己的位置,也清楚丈夫的真實想法,她只能帶著懇求的語氣說:“八道灣我不能住,因為你搬出去,娘娘(太師母)遲早也要跟你去的,我獨個人跟叔嬸侄兒侄女過,算什么呢?……紹興朱宅我也不想去。你搬到磚塔胡同,橫豎總要人替你燒飯、縫補、洗衣、掃地的,這些事我可以做,我想和你一起搬出去?!辈恢獎e人怎么樣,反正我看到這名義夫妻二人的這段對話,甚覺悲涼。就魯迅而言,他對朱安是決絕的——只給了她這樣的選擇:要么留在八道灣,要么回紹興老家。根本就沒有給她與自己一起生活的選擇。然而,這其中也有眷顧,因為他同時還表示,“如果要回,我一定按月給你寄錢的”。而朱安的回答更是悲苦,對這個名義上的丈夫給出的兩種選擇她都不接受,她希望的恰恰是這個名義上的丈夫不愿給她的:“我想和你一起搬出去。”對此,魯迅無法拒絕——這當然也是魯迅的厚道之處。于是,在這年8月2日的日記上,魯迅寫道:“下午攜婦遷居磚塔胡同六十一號?!庇岱荚谖恼轮羞€有這樣一段評述:“當時大師母的唯一希望是拽著大先生,和她一起做封建婚姻的犧牲者……實際上既害自己又害了大先生?!比欢覀冊O(shè)身處地地為朱安想一想:她當時除了這樣的選擇外,還能有什么其他的選擇?而她所以能做這樣的選擇,也是因為她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也唯有這個其實并不愛她的“大先生”還可以供她“拽拽”,這是她的不幸,也是她的幸運。
不妨看看他們搬家后,鄰居俞家三姐妹中的俞芳眼中的朱安是個什么形象:“大師母個子不高,身材瘦小;臉型狹長,臉色微黃,前額、顴骨均略突出,看上去似帶幾分病容。眼睛大小適中,但不大有神,而且有些下陷,梳發(fā)髻。腳纏得很小,步履緩慢不穩(wěn)。她當時雖只有四十多歲(比大先生大兩歲),可是穿著打扮比較老式,除夏天穿白夏布大襟短衣,下系黑色綢裙外,其他季節(jié)的衣服都是色澤較暗的,樸素整潔。從外形看,是舊式婦女的典型模樣。平日少言寡語,少有笑容?!敝劣谒斞傅年P(guān)系,友人荊有麟有這樣的回憶,“那家庭,可就太怕人了。魯迅常年四季,除例話外,不大與太太談天。據(jù)他家老媽講:大先生與太太每天只有三句話,早晨太太喊先生起來,先生答應(yīng)一聲‘哼’,太太喊先生吃飯,先生又是‘哼’,晚上先生睡覺遲,太太睡覺早,太太總要問:門關(guān)不關(guān)?這時節(jié),先生才有一句簡單話:‘關(guān)’,或者‘不關(guān)’,要不,是太太向先生要家用錢,先生才會講較多的話,如‘要多少?’或者再順便問一下,什么東西添買不添買?但這種較長的話,一月之中,不過一兩次?!?/p>
還有許多細節(jié)可以看出他們之間關(guān)系的冷淡決絕。比如,俞家姐妹經(jīng)常來看魯迅,魯迅也很喜歡她們,就教她們做些簡單的運動(魯迅當年上過海軍學(xué)校)。姐妹倆很漂亮,又年輕,做起運動來讓魯迅十分賞心悅目。朱安看了也想學(xué)學(xué),讓魯迅也高興高興。于是也在一旁做了起來??墒?,自己裹著小腳,年紀又大,做起年輕人做來賞心悅目的動作就不免淮南之橘化為淮北之枳,魯迅見了不僅沒有高興,倒心生厭惡。又比如,一次和母親吃飯,魯迅乘興談到某種食品很美味,朱安為了能多說上幾句話,就附和道自己也吃過,確實很好吃。沒想到魯迅聽了以后很不高興,因為這個食物是日本的,中國沒有。而魯老太太同情這個自己一手娶進來的兒媳婦,難免對她講你要是有個兒子,他(指魯迅)就會對你好一些。對此,朱安只能苦笑:“老太太嫌我沒有兒子,大先生終年不同我講話,怎么會生兒子呢?”魯迅母親曾對人說過:“他倆(魯迅和朱安)既不吵嘴也不打架,但是沒有感情,不像夫妻。”老人曾問過魯迅,為什么總是這樣。魯迅搖搖頭說:“和她談不來,沒趣味,不如不談?!?/p>
當然,畢竟住在一起,相互的關(guān)照與眷顧還是有的。這方面朱安更主動。她很關(guān)心魯迅的身體,她知道魯迅的煙癮很重,經(jīng)常深夜聽到對門房間里傳來咳嗽的聲音,心里也萬分不好受,等到天明魯迅走后,朱安會偷偷地看一看魯迅留下的痰跡里的血絲有沒有增加。后來,魯迅肺病發(fā)作,病情嚴重,只能食流質(zhì)食物。接下來一個多月,朱安竭盡所能地照顧丈夫。她當然感到憂心,但這也是她非常珍惜的一段時日,因為經(jīng)過了十七年的婚姻,她終于有機會和丈夫單獨相處,成了他身邊唯一照顧他的人。魯迅臥病一個多月,不會看不出朱安對他的悉心照料。雖然兩人仍然分房而居,但魯迅日間用朱安的臥室作為書房,也算是打破了過去楚河漢界式的生活。魯迅上街回來,總要買些點心來,總是先送到母親房里,請母親挑選,再送給朱安挑選,剩下的自己留吃。但朱安每次挑選,總是挑最次、最小的兩三塊。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他們彼此的眷顧。而當朱安生病的時候,魯迅也會雇人力車送她到醫(yī)院,還扶著她上下車,帶她去看病住院。1925年9月29日,魯迅在給許欽文的信中就寫到:“內(nèi)子進病院約有五六天(現(xiàn))已出來,本是去檢查的,因為胃??;現(xiàn)在頗有胃癌嫌疑,而是慢性的,實在無法(因為此病現(xiàn)在無藥可醫(yī)),只能隨時對付而已?!边@里的“內(nèi)子”即是指朱安,她因嚴重胃病在山本醫(yī)院住了五六天。值得指出的是,這一年的八九月正是魯迅和許廣平定情熱戀之際,而這顯然是朱安致病的原因之一。許欽文是魯迅的同鄉(xiāng)和學(xué)生,與朱安的關(guān)系較好,所以魯迅在信中提到妻子的病。其實朱安這次生病很可能是病由心生,她得的也不是胃癌。朱安于1947年因心臟病去世,享年六十九歲。魯迅幾次到醫(yī)院和醫(yī)生商討病情,并在信中和朋友談起,他的心里也是相當糾結(jié)的。
三
許廣平的出現(xiàn),的確使得魯迅與朱安之間死水一潭沒有希望也沒有絕望的關(guān)系平添波瀾。
其實,朱安對此應(yīng)該不是毫無準備。據(jù)說,在1923年8月2日,魯迅攜朱安遷居磚塔胡同六十一號的前一天,錢玄同、劉半農(nóng)等幾位好友到魯迅家做客,正敘談間,朱安突然闖進來,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當著眾人的面痛哭流涕地說:“我是配不上大先生,大先生要娶妻納妾,全憑他自己;但我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老太太活著一天,我服侍她一天,老太太百年以后,我吃齋念佛,決不離開周家……”面對此情此景,魯迅愕然,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諸位好友耐心勸朱安回自己房里,有人還責(zé)怪魯迅。不過,這種心理上的準備跟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事實還不是一回事——就跟擔(dān)心自己患上疾病跟確診自己的疾病不同一樣。
應(yīng)該說,魯迅接受許廣平也不是沒有顧慮,這其中有年齡代溝的顧慮,有社會輿論的顧慮,也有師生戀不倫的顧慮……當然,更大的顧慮還來自于魯迅已經(jīng)成婚,朱安是他哪怕是名義上卻也名正言順的妻子這一事實。然而,魯迅到底是決絕的,所以他很快拋棄了這些顧慮和猶豫,跟許廣平結(jié)合在了一起——在1927年1月11日給許廣平的信中,魯迅這么寫到:“我先前偶一想到愛,總立刻自己慚愧,怕不配,因而也不敢愛某一個人,但看清了他們的言行的內(nèi)幕,便使我自信我絕不是必須自己貶抑到那樣的人了,我可以愛?!痹凇秲傻貢返男蜓灾?,魯迅又說:“回想六七年來,環(huán)繞我們的風(fēng)波也可謂不少了,在不斷的掙扎中,相助的也有,下石的也有,笑罵誣蔑的也有,但我們緊咬了牙關(guān),卻也已經(jīng)掙扎著生活了六七年。其間,含沙射影者卻逐漸自己沒入更黑暗的處所去了,而好意的朋友也已有兩個不在人間。我們以這一本書為自己紀念,并以感謝好意的朋友,并且贈我們的孩子,給將來知道我們所經(jīng)歷的真相,其實大致是如此的?!?/p>
對魯迅的這一選擇,有人質(zhì)疑:魯迅要追求自己的愛情沒錯,他跟自己心愛的人結(jié)合也沒錯,但他不該在還沒跟朱安離婚時就跟許廣平結(jié)合——這不腳踏兩只船么?還有人因此斥責(zé)魯迅為“渣男”!這種指責(zé)站在今天的角度不無道理。問題是,這放在魯迅、朱安那個時代就成了空話。試想,魯迅當年如果真的一紙休書跟朱安離婚,朱安這個沒有文化、沒有經(jīng)濟來源,沒有謀生本領(lǐng)又是離過婚的弱女子將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這不是將她推向死亡么?有人也許會說,徐志摩當年不是為了跟新歡結(jié)合而與原配張張幼儀離婚么?我們且不說張幼儀父親張潤之行醫(yī)為業(yè),家境殷實,她的二哥張君勱早年留學(xué)日本是著名教授,四哥張公權(quán),從事銀行業(yè)二十二年,歷任中國銀行總經(jīng)理、中央銀行副總裁、中央信托局長等職。這些都不是朱安能比的。單單就受過的教育與自己的謀生手段而言,二人也不能相提并論??梢员容^的倒是胡適的太太江冬秀,1923年,胡適到杭州煙霞洞養(yǎng)病,恰逢婚禮上的伴娘曹誠英。這曹誠英又年輕又漂亮教養(yǎng)又好,胡適對她一見鐘情。于是二人躲在杭州過起了神仙眷侶般的小日子。不久,曹還懷孕了。于是胡適鼓足勇氣,向自己不喜歡的老婆提出了離婚。江冬秀的選擇也不是現(xiàn)在這些時髦青年所謂“只要曾經(jīng)擁有,何必天長地久”而友好分手。而是順手拿起桌上的一把裁紙刀,奮力向他擲去。還撂狠話一句:“要離婚可以,我先殺死兩個兒子,然后自殺!”胡適聞言,抱頭鼠竄,從此不敢再提離婚話頭。其實,相同的一幕在當初魯迅從八道灣中搬出,要朱安在留在八道灣跟回紹興老家中做選擇,朱安當著魯迅朋友跪在地上表示自己“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時,不也上演過么?只是,因為性格關(guān)系,朱安不可能演得像江冬秀那么生猛。
深諳世情的魯迅對此當然也有深切的認識,1923年,魯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xué)校文藝會上《娜拉出走后》的講演中,就有這樣的說法:“所以為娜拉計,錢,——高雅的說罷,就是經(jīng)濟,是最要緊的了。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人類有一個大缺點,就是常常要饑餓。為補救這缺點起見,為準備不做傀儡起見,在目下的社會里,經(jīng)濟權(quán)就見得最要緊了。第一,在家應(yīng)該先獲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會應(yīng)該獲得男女相等的勢力。可惜我不知道這權(quán)柄如何取得,單知道仍然要戰(zhàn)斗;或者也許比要求參政權(quán)更要用劇烈的戰(zhàn)斗?!彼?,當女子在社會上沒有獲得平均分配權(quán)時,昌言離婚,只能把“娜拉”們推向深淵。1919年初,魯迅拆閱來稿,一位不相識的青年寄來的題為《愛情》的散文詩深深地打動了他,他忍不住寫道:“愛情是什么東西?我也不知道!”但有一點他知道:“在女性一方面,本來也沒有罪,現(xiàn)在是做了舊習(xí)慣的犧牲。我們既然自覺著人類的道德,良心上不肯犯他們少的老的罪,又不能責(zé)備異性,也只好陪著做一世犧牲,定結(jié)了四千年的舊賬?!?/p>
還應(yīng)該指出的是,雖然魯迅堅決地跟許廣平結(jié)合,但他對朱安仍一如既往地負責(zé),不僅按時寄上生活費,而且也默許了她在家中是自己名義上妻子的身份。也因此,有了這樣的事:魯迅逝世后,其好友許壽裳為撰寫《魯迅先生年譜》,寫信給許廣平說:“年譜上與朱女士結(jié)婚一層,不可不提,希弟諒察。關(guān)于弟個人婚事,弟擬依照事實,真書‘以愛情相結(jié)合……’”云云。許廣平則回信表示:“關(guān)于我和魯迅先生的關(guān)系,我們以為兩性生活,是除當事人之外,沒有任何方面可以束縛,……不必要有任何的俗套。我們不是一切舊的禮教都要打破嗎?”所以也不用寫什么“以愛情相結(jié)合,成為伴侶”了,直接寫成“……與許廣平同居”。最后許壽裳在“許廣平”之前加了個“番禺”,在“許廣平”之后加了個“女士”!也就是說,魯迅跟許廣平的關(guān)系,只是“同居”,而與朱安的關(guān)系,才是夫妻。這應(yīng)該也是魯迅對朱安的眷顧之處。也就是因為有著這樣的眷顧,朱安才會有這樣的說法:“我好比是一只蝸牛,從墻底一點一點往上爬,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墻頂?shù)?。可是現(xiàn)在我沒有辦法了,我沒有力氣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沒用??磥砦疫@一輩子只好服侍娘娘一個人了,萬一娘娘歸了西天,從大先生一向的為人看,我以后的生活他是會管的?!?/p>
四
朱安指望“萬一娘娘歸了西天,從大先生一向的為人看,我以后的生活他是會管的”,然而,事實上最先走的卻是魯迅,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去世。
消息傳回北京,聽聞之后的朱安悲痛不已,幾次想要南下給大先生料理后事,畢竟她是正室。然而事與愿違,當時周老太太已經(jīng)年逾八十,身體也一直不好,需要朱安的陪伴和照顧。最后朱安選擇在南屋給魯迅設(shè)置了靈堂,為魯迅先生守靈,南屋曾經(jīng)是魯迅的書房,有魯迅在北京生活的點點滴滴。“她穿著白鞋白襪,并用白帶扎著腿,頭上挽著一個小髻,也用白繩束著,眼淚盈眶,哀痛之意流露無遺”。
魯迅逝世后,朱安的生活成了問題,以前都是魯迅照顧接濟,如今斯人已逝,朱安的生活費用則由許廣平接濟,每月匯款至北京。朱安對此心存感激,她多次對人表示:“許先生待我極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肯維持我,不斷寄錢來,物價飛漲,自然是不夠的,我只有更苦一點自己,她的確是個好人。”但隨著中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在上海的許廣平遭監(jiān)禁,生活費一度中斷,在生活瀕于絕境的情況下,朱安打算“賣書還債,維持生命”。消息傳出,魯迅的學(xué)生宋琳帶著從上海趕來的唐弢與劉哲民,一同去拜訪朱安,希望能妥善地保管這些遺物,但朱安一時情緒激動地說道:“你們總說魯迅遺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得保存保存我呀!”朱安沒有文化,然而這話說得何等之好,是啊,朱安才是魯迅遺物,魯迅最大的遺物,在她身上,負載了魯迅一生無盡的哀怨、悲憤決絕與眷顧,為什么不好好“保存”?據(jù)說,此言一出,當時目睹每天只能吃點窩窩頭、青菜寡湯,然后再吃點自己做的腌菜的朱安,宋琳他們不禁熱淚潸然。可是,在大家的勸說下,尤其是獲悉許廣平在上海受到的嚴刑拷打之后,朱安的心就軟了下來,此后也就不提賣藏書之事了,同時還把這些遺物的繼承權(quán)全部交給了周海嬰。海嬰在《魯迅與我七十年》中回憶說:“有個報館的人愿贈她一筆錢,條件是只要交給他父親的遺作。她當場表示‘遜謝不收’。同時拒絕提供我父親的任何文稿字跡。”同月里,又有個藝術(shù)團體的理事長要送她一筆錢,她也斷然婉謝:“自己的生活‘雖感竭蹶,為顧念汝父名譽’‘故寧自苦,不愿茍取’。”沒有朱安的悉心呵護,我們很難想象今天魯迅在北京的故居和遺物能保存得這么完好!
1947年6月29日,朱安在北京的住處去世,前一天的時候,魯迅的學(xué)生宋琳去看望朱安,那時的她已不能起床,但神態(tài)清醒,她淚流滿面地向宋琳說道:“請轉(zhuǎn)告許廣平,希望死后葬在大先生之旁。另外,再供一點水飯,念一點經(jīng)?!彼€說,她想念大先生,也想念許廣平和海嬰。然而,就是她這個最后的卑微要求也不可能實現(xiàn),朱安最后被安葬在西直門外保福寺的一片私地里,沒有墓碑沒有題字,仿佛這個世界,她不曾來過。
朱安去世前一日,對前來探訪的南京《新民報》記者還有這么一段讓人唏噓不已的話:“周先生對我并不算壞,彼此間并沒有爭吵,各人有各人的人生,我應(yīng)該原諒他。”對魯迅的決絕,表示“原諒”,對魯迅的眷顧,表示感謝,這是何等寬廣的胸懷!而“各人有各人的人生”一句,又是何等的見道省悟,魯迅知之,亦當欣然!魯迅生前曾多次對友人說:“她(指朱安)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負有一種贍養(yǎng)的義務(wù),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睂⒅彀惨暈槟赣H送給自己的“一件禮物”(這跟朱安表示“我也是魯迅遺物”相對應(yīng)),表現(xiàn)出魯迅的“決絕”甚至某種冷酷;而其表示自己對她“負有一種贍養(yǎng)的義務(wù)”則又表現(xiàn)出自己對她的“眷顧”。魯迅就是懷著這種“上下四旁無不冰冷,青白。而一切青白冰上,卻有紅影無數(shù),糾結(jié)如珊瑚網(wǎng)。我俯瞰腳下,有火焰在”的“死火”心態(tài),走完了自己跟朱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