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輯 親人

猛獸總是獨行:魯迅與他的朋友圈 作者:孫玉祥 著


第一輯 親人

魯迅設計的《心的探險》封面

魯迅與魯瑞:孝順中的反思

要論魯迅一生跟哪個女人的關系最為長久也最為糾結,大概非他母親魯瑞莫屬。從時間上看,魯迅生于1881年,卒于1936年;而母親魯瑞則生于1858年,卒于1943年。換言之,魯迅出生時,母親已是二十三歲,而魯迅逝世時,母親七十二歲。在魯迅逝世后,母親又在這人間生活了七年。魯迅的一生,可謂都包含在母親的歲月中。數(shù)量上的包含也許還算不上什么,更重要的是,母親對魯迅一生的影響可謂巨大,甚至超過了父親。具體說來表現(xiàn)在下面幾個方面。

這首先是因為魯迅父親早逝。魯迅的祖父周福清是清朝的官員,周家在周福清時代日子過得很好。魯迅的父親周伯宜是周福清的大兒子,讀書至秀才,但考試總是不中。老爸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想用非常手段來助兒子一臂之力——這非常手段就是賄賂考官作弊。1893年周福清因母親去世回鄉(xiāng)服喪,正好遇上兒子趕考。而這年浙江鄉(xiāng)試主考官殷如璋恰好是自己同科進士,老同學好幫忙,周福清便在殷如璋抵達蘇州時,派家人陶阿順登上官船,遞上一封密信和一萬兩銀票。而此時殷如璋正在與副主考周某聊天。他明白來者用意,便收下信件示意陶及時退下。這陶阿順是老粗,不知隨機應變,見這大佬收了銀票不給收條怕回去不能交差,就大聲叫了起來:“怎么只收銀錢不開收條?”這一叫,殷如璋怕自己牽連其中,不敢再裝蒜,立馬翻臉,連人帶信一并拿下,押送蘇州府查辦。這下周家慘了,先是還在考場等結果的周伯宜現(xiàn)場被拘。其時周福清在上海,聽說兒子被抓就迅速回到紹興,主動向會稽縣衙自首,這樣周伯宜被放歸。在清代,考場作弊是死罪。好在當時清朝已氣息奄奄,法制自然也就看在錢的面上可松可緊,于是周家變賣資產,向官府層層送禮,幾經波折,周福清由死刑變?yōu)椤氨O(jiān)候斬”,也就是說,周福清的命可以暫時保住,但每年行刑的時候他仍有被處斬的危險。于是家里人為保全他的性命,每年都要用大量的錢財去送禮,去賄賂官員。這無底洞六七年填下來,周家遂由小康轉入了困頓。而魯迅父親周伯宜因遭此難,不僅被拘捕審訊,又被革去秀才,在精神上蒙受沉重打擊,憂郁惱怒,肝失疏泄。日久郁怒成積。加上憂愁無處發(fā)泄,借酒澆愁,酒后常甩筷扔碗,大怒傷肝,酒精對肝臟損害更大。周伯宜愛用水果作下酒物,魯迅常去街上買鴨梨、蘋果、花紅之類給父親下酒;根據(jù)紹興人的飲酒習慣,凡用水果作下酒物者多飲的是白酒(燒酒),白酒含酒精濃度大,因此對肝臟損害尤為嚴重,而他在生病期間照樣喝酒,從不忌口。故造成病況每下。這個時候,魯迅只有十三四歲,他每天都要奔走于藥鋪與當鋪之間。花了無數(shù)的錢,父親的病仍未醫(yī)好,周伯宜于1896年10月魯迅十五歲時就離開了人世。十五歲正是一個人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時候少年失去父親,就好比船失舵、車失轍,人生下一步該往何處去,頓成迷津。幸運的是,魯迅有一位明智決斷的母親魯瑞,也因此走上了自己那條“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民族魂”道路。

魯瑞是紹興鄉(xiāng)下安橋頭人。她沒有正式上過學,幼時,塾師給她的兄弟上課,她只能站在門外偷聽。不久,連這個權利也被剝奪了。她就自己找些書看,遇到不認識的字,問問別人,終于以自修獲得看書的能力。從這件小事上,我們不難看出魯瑞的決斷與明智——不妨就這方面將她和她為魯迅挑選的媳婦朱安做個比較:1901年4月3日,魯老太太在沒有征得大兒子魯迅同意的情況下,貿然去一個叫朱安的女子家中“請庚”,為自己兒子定下一門親事。魯迅對那既不識字又纏腳的女方當然是一百個不滿意,可不愿拂了母親的好意,只好通過母親,向朱家提出了一些要求:要朱安放腳,然后進學堂讀書。魯迅的這一要求,明顯是為了萬不得已跟朱安在一起生活留下些許余地。可朱安最后以年紀已大為由,拒絕放腳,也拒絕讀書識字,結果這唯一一點雙方在一起生活的可能也因此失去,間接造成自己跟對方的婚姻悲劇。

也就是仗了這樣的決斷與明智,在家道中落、丈夫生病、孩子尚小的窘境之中,魯瑞沒有退縮,而是咬著牙堅強挺住。為了給丈夫治病,她拿出了自己的首飾和所有值錢的衣物,讓長子魯迅到當鋪里換了錢再去給父親抓藥,母子因此受盡屈辱。魯迅后來在《吶喊》自序中回憶這段生涯時這么寫道:“我有四年多,曾經常常,——幾乎是每天,出入于質鋪和藥店里,年紀可是忘卻了,總之是藥店的柜臺正和我一樣高,質鋪的是比我高一倍,我從一倍高的柜臺外送上衣服或首飾去,在侮蔑里接了錢,再到一樣高的柜臺上給我久病的父親去買藥?;丶抑?,又須忙別的事了,因為開方的醫(yī)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藥引也奇特:冬天的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對的,結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辦到的東西。然而我的父親終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濒斞甘菆詮姷?,可在堅強的魯迅背后,不是還有一個更加堅強的母親在支撐著這個家么?也因此,在經歷了中年喪夫之后,魯瑞仍能泰然處之,沉著應付,毅然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擔。雖家庭破落,生活貧困,但她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仍一心要把三個兒子培養(yǎng)成才。所以,當魯迅提出求學要求時,她頂住來自各方面的非議,變賣首飾,送魯迅去南京的洋務學堂讀書,以后又讓魯迅東渡日本去留學,接著魯迅的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也一一走出了家門。

其次,則表現(xiàn)在魯瑞對魯迅性格品質上的影響。跟父親比,在品格上,似乎母親對魯迅的影響更大。這除了因為父親患病,脾氣又大不易接近外,還因為在性格上,魯迅跟母親更接近,更容易彼此影響。比如,魯瑞待人和藹、寬仁而富于同情心。她時常把自己不多的零用錢,送給急需的人。家里人有時對傭人說話不和氣,她總是說:“不要大聲小氣說他們,即使他們做錯了,可以同他講么!”據(jù)1901年4月到1929年8月在魯迅家做工二十九年的王鶴照回憶,魯瑞不僅為他做鞋、襪、衣服,還熱心教王鶴照識字,并說:“我就苦得不會寫,你學起來,可以記記賬。”王鶴照因此到街上花了三十個銅元,買了一本《實用雜字》,書上有文有圖。魯老太太除了教王學《實用雜字》外,還講《水滸傳》《封神演義》等。由于老太太耐心教導,慢慢地王鶴照也認識了好幾百個字,豆芽小菜賬也會記了。后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等他也能看懂了。而這種對窮人的態(tài)度,顯然也影響到了魯迅:不但在作品中魯迅對弱勢群體(如孔乙己、祥林嫂、阿Q)充滿悲憐同情,在現(xiàn)實中,他也對諸如車夫、窮人、青年學生能幫就幫。這當然是由他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決定的,但這其中能說沒有母親的影響么?又比如,在疾惡如仇上,魯迅顯然也繼承了母親的品質。青年女作家蕭紅,有次跟魯迅母親聊天,老太太這么對她說:“大先生太勞苦了,又好生氣,他罵人雖然罵得很厲害,但都是人家去惹他的。他在未寫罵人的文章之前,自己已氣得死去活來。所以,他實在是氣極了才罵人的?!逼鋵崳约汉螄L不是這樣?魯瑞被接到北京后,每天開始學習看報紙。清早起來,搶先把兒子要看的報紙拿過來,戴起老花鏡細看一遍。遇到不平之處,大有慷慨激昂、罵倒一切之狀。反而惹得兒子好笑起來,說:“娘,何必這樣的氣呢?”周作人曾在文章中提及魯瑞樂觀、開朗。有時,媳婦們因生氣不吃飯時,她便說:“你們每逢生氣的時候,便不吃飯了,這怎么行呢?這時候正需要多吃飯才好呢,我從前和你們爺爺吵架,便要多吃兩碗,這樣才有氣力說話呀。”用周作人的話來說:“這雖然一半是戲言,卻也不難看出她強健性格的一斑。而這顯然也跟魯迅主張的‘壕塹戰(zhàn)’一脈相承?!濒斞冈鴮ε笥迅锌骸拔业哪赣H如果年輕二三十歲,也許要成為女英雄呢!”

此外,魯瑞思想開明,容易接受新事物。清末天足運動興起,她就放了腳。本家中有人揚言:“某人放了大腳,要去嫁給外國鬼子了。”她聽到這話,不屑置辯:“可不是么,那倒真是很難說的呀?!?902年,魯迅在日本給母親寫信,要她放足、剪發(fā),她回信說:“老大,我年紀已大,頭發(fā)以后剪,足已放了。”后來魯瑞又剪了頭發(fā)。紹興光復后,她還勸有的男人把辮子剪掉。在她七十多歲時,看到青年人織毛衣,她也要學,織得不好就拆掉重織,一次又一次,日日夜夜,坐下就拿著織針,終于,連復雜的花紋都給織出來了,衣服也編織成功了。這顯然也跟魯迅主張“拿來主義”大有淵源。

當然母親對魯迅最大、最直接的影響還在于硬給他找了一個其實是母親自己喜歡的妻子——朱安。此事的前因后果在《魯迅與朱安:決絕中的眷顧》一文中涉及,此處不贅。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這事對魯迅一生的影響怎么估計都不過分:不但影響了魯迅半輩子的生活,也影響到他對社會、人生和女性的評價。魯迅曾對許壽裳說:“朱安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的供養(yǎng)她,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笨梢哉f,母親給魯迅的這個“禮物”,成為魯迅一生這局“棋”的“棋眼”,所謂“牽一發(fā)而動其全身,著一子而改其全局”是也。

因為深諳母親撫育自己的不易,更因為自己在品格上與母親的一脈相承,使得魯迅在對自己母親的態(tài)度上可以說是百依百順——這除了表現(xiàn)在對那份自己萬分不愿領受、母親卻硬塞給自己的“禮物”默默接受外,還表現(xiàn)在對母親無微不至的孝順上——晚年魯迅曾感激地對許廣平地說:“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母親,我只愛你一個人!”可見,魯迅一生最愛的人是母親,其次才是妻子。

雨果在《九三年》中有這樣一句名言:“在一個絕對正確的革命上面,還有一個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睂︳斞付?,可以說是“在一個絕對正確的革命上面,還有一個絕對正確的母親”。所以,就有了下面這樣一個故事:1903年秋,魯迅加入光復會,積極參與反清革命活動。既然入了會,就得按會規(guī)辦。當時的光復會,可是熱衷于搞暗殺的組織。于是,光復會領導人就找到魯迅,打算派他回國暗殺滿清要員。魯迅沒有反對,只是提了一個疑問:“我可以去,也可能會死,死后丟下母親,怎么辦?”領導始料不及,生氣地說:“不用去了,你算了吧!”這事足見領導對魯迅的欣賞與信任,不然這樣的重任也不會派到他身上。可他沒想到的是:平時慷慨激昂的魯迅,關鍵時刻竟以母親為由推卸光榮使命。由于這件未遂事件,魯迅在當時激進革命者中廣受詬病,給他一生留下了洗刷不凈的“污點”。二十多年后的1925年,他致友人趙其文信中還說:“我有時很想冒險,破壞,幾乎忍不住,而我有一個母親,還有些愛我,愿我平安,我因為感激他的愛,只能不照自己所愿意做的做,而在北京尋一點糊口的小生計,度灰色的生涯。因為感激別人,就不能不慰安別人,也往往犧牲了自己,——至少是一部分?!痹隰斞感哪恐?,母親的分量與地位至高無上,什么革命,什么推翻滿清,都不應該以犧牲母親的利益為代價!

為了母親,魯迅愿意做一切:比如娶一個自己不愛的“妻子”,又比如做自己死去弟弟的模特——魯迅曾有一個四弟名叫椿壽,六歲時就患病夭折了,母親當然不勝悲傷,時刻緬懷。為了緩減母親的思念之苦,魯迅想請畫師為四弟畫一張遺像,可惜沒有參照的照片,畫師感到為難。魯迅說:“四弟的面容很像我,照我的臉畫就行!”李霽野在《魯迅先生兩次回北京》中回憶說:“魯迅的書房兼臥室的外間一角,掛著一幅兒童的畫像,他原有一個弟弟,母親極為鐘愛,不幸六歲時害病死了,母親傷心難過,久久不能忘懷。就為死去的弟弟畫了這樣一張像,母親聊以自慰,一直很珍愛這張畫?!庇腥さ氖?,畫師按魯迅的面貌畫出來的小孩,結果不倫不類,一點也不像四弟。俞芳疑惑地問:“這幅畫像有大人臉、孩子身的缺點,太師母會看不出來么?”魯迅回答說:“我至今沒告訴過母親這像是怎么來的,既然畫像是為了安慰她的,只要她滿意,精神有所寄托就好了,何必一定要告訴她像是怎么來的呢!”——只要能安慰母親,自己做死去弟弟的模特又有什么關系呢。

也就是因為這份孝順,才有了魯迅剛在北京站住腳,就張羅著把一家人都搬到北京團聚,實現(xiàn)其大家庭團圓的夢想。在理論上,魯迅是十足的反傳統(tǒng)主義者,他說自己在赴日本留學之前即已“絕望于孔夫子和他之徒”;等到新文化運動起來,更寫下了《狂人日記》,“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然而,正像錢鐘書調侃的那樣“理論是為不實踐的人而制定的”。在實際生活中,魯迅仍然躬行傳統(tǒng)的孝道,講究“修身、齊家”,寧可自己吃許多辛苦,也要把母親服侍好,一切順著她的意思來,又要對兩個弟弟以及他們的家小,全心全意地盡到一個大哥的責任。于是,在1919年,魯迅購下八道灣住宅,年底就回紹興,接母親和眷屬返京。一路上,魯迅讓老太太坐臥車,自己卻坐二等車。到了南京,安頓母親一行在旅館住下,他就跑到街上買來南京有名的小吃——肴肉和羊膏,孝敬老人家。定居北京后,家里大小事務全由魯迅一人操持,不需母親為家務而操心。每當節(jié)假日,并不喜歡旅游的魯迅,在百忙之中,還是陪母親到香山、碧云寺、釣魚臺等地游覽。魯迅生怕母親沒錢用,每月另給二十六元零花錢,讓母親自由支配。1924年5月,因為跟周作人鬧翻,魯迅攜妻子朱安與母親搬離八道灣,遷居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二十一號。魯迅知道母親喜歡花木,精心修整了一個小花圃:在院子南端,栽種了紫、白丁香各兩株;母親居室的窗前,栽了碧桃一株,榆葉梅兩株,讓母親隔著窗戶就能看到花卉——魯迅考慮得多細心、周到?。∮捎诰邮也粔驅挸?,魯迅把最大的房子讓給母親住,旁邊的中房給朱安,自己則蝸居在后屋狹長的小房里,還形象地稱之為“老虎尾巴”。每天外出上班,魯迅還像小時候一樣跟母親道別:“阿娘,我出去哉!”回家時,必向母親說聲:“阿娘,我回來哉!”晚餐后,不論多忙,他都要擠出時間陪母親聊一會天,然后再回書房寫作。曾借住在魯迅家的許羨蘇回憶說:“大先生大概每月從北大領薪水的時候,要路過一個法國面包房,他就買兩塊錢的洋點心,一塊錢二十個,上面有用奶油堆成的各種形狀的花,裝在兩個厚紙盒里拿回來。一進門,照例叫一聲‘阿娘!我回來哉’,接著把點心請老太太自己選擇放進她的點心盒里,然后他又把點心拿到朱氏房里請她也選留,最后把選剩的放在中屋大木柜內,也把一小部分放在朝珠盒內留作自己用,這是每月一次,平常則吃點小花生或者別的一般的點心如‘薩其馬’之類?!濒斞笇δ赣H日常生活可謂關懷備至。

前面講到過,魯瑞靠自修獲得看書能力。因而,為母親找適合看的書,也成為魯迅孝順的一個內容。魯迅母親愛看的不是兒子參與創(chuàng)立的“新文學”作品,而是張恨水的言情小說,比如《再生緣》《廣陵潮》《今古奇觀》《古今奇聞》之類。雖然魯迅對張恨水那些言情小說毫不贊賞,甚至語含諷刺,但因為母親愛看,魯迅還是無條件地順從老人的閱讀興趣,積極為她提供豐富的書源。胡風在回憶錄《魯迅先生》中記載道:“一天,他偶進魯迅房間目睹,他正包扎好了幾本預備付郵的書。他告訴我,這是《啼笑因緣》,寄給母親看的。又補了一句,‘她的程度剛好能讀這種書,’接著笑了笑,‘我的版稅就是這樣用掉的?!濒斞杆^“我的版稅就是這樣用掉的”,是玩笑話,也多少是實情:比如,《金粉世家》《美人恩》兩部共十五本書,魯瑞不到三個月就全看完了,于是魯迅又張羅著給她買書。1934年8月21日他寫信給母親:“張恨水們的小說,已托人去買去了,大約不出一禮拜之內,當可由書局直接寄上。”8月31日又在信中說:“小說已于前日買好,即托書店寄出,計程瞻廬作的二種,張恨水作的三種,想現(xiàn)在當已早到了?!边@次寄出的五種小說書,總共定價二十元,魯瑞覺得太貴而過意不去。魯迅為了讓母親安心,又兩次寫信解釋說,上海的一些書籍,若是托熟人直接去書店買,價格和別的門市上是不一樣的,可以打六折甚至對折,所以那些書只花了十元錢,這樣一來其實就不算貴了。魯迅非常理解:老太太寂寞地過日子,沒有人陪她出門看戲、看電影,只有看看言情小說消遣光陰。

魯迅這種對母親無微不至的孝順,我們還可以從他給母親的家書中看出來。魯迅在離開母親去廣州、上海時,幾乎每月一封家書,從不間斷。從1930至1936年秋魯迅逝世,六年間他共給母親寫了一百一十六封書信!在殷勤的家書里,魯迅不僅向母親報平安,還經常把近照,尤其是海嬰的照片寄給母親,以慰相思。母親收到孫子的照片,看過之后放在枕邊,想念時又拿出來看。魯迅給母親寫信的格式與稱謂,簡直客氣得近于迂腐。信的開頭一般是:“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信末一般寫“恭請金安”“男樹叩上,廣平及海嬰隨叩”;信中的內容,也是刻意用母親能理解的半白半文的特殊語言。你看,被譽為“新文化主將”的魯迅,給自己母親寫信,竟然采用如此傳統(tǒng)的格式、煩瑣的稱謂——足見他對母親多么虔誠、多么孝敬!在信中,魯迅對母親自然是關懷備至。一次,母親來信談到修紹興祖墳之事,建議所有開銷,三兄弟共同分擔。魯迅立即回信說:“此項經費,已由男預先寄去五十元,大約已所差無幾,請大人不必再向八道灣(指周作人)提起,免得因為一點小事,或至于淘氣也?!濒斞盖樵釜氉猿袚抠M用,也不愿讓母親受一丁點氣。魯迅身體不好,經常得病,但怕母親操心自己的健康,影響身體,就一直瞞著她。譬如,他從青年時起就患了肺結核,但一直沒告訴母親,直到臨終前,魯迅知道瞞不過去了,才寫信道出實情:“男所生的病,報上雖說是神經衰弱,其實不是,而是肺病,且已生了二三十年。……男自己也不喜歡多講,令人擔心,所以很少人知道?!睘榉滥赣H擔憂,還故意把病情說得無關緊要:“肺病是不會斷根的病,痊愈也不能的,但四十以上的人,卻無生命危險,況且一發(fā)即醫(yī),不要緊的,請放心為要?!睘榱诵㈨?,為了免除母親擔憂,魯迅不惜編造善意的謊言——這也正是他在《我要騙人》一文中所謂:“倘使我那八十歲的母親,問我天國是否真有,我大約是會毫不躊躇,答道真的有的罷?!彼麑δ赣H的孝心到了無私無求、無怨無悔的地步。然而,事實終究是瞞不過的,1936年9月22日,魯迅發(fā)出了給母親的最后一封信,信中寫道:“男近日情形,比先前又好一點,臉上的樣子,已經恢復了病前的狀態(tài)了,但有時還要發(fā)低熱,所以仍在注射。大約再過一星期,就停下來看一看。”在北平的家人正為魯迅漸趨痊復而甚感欣慰,卻未料10月19日凌晨他溘然長逝。

致母親(1936年1月21日)

母親(魯瑞,1858-1943)對魯迅一生有重大影響。當時坊間謠傳魯迅被捕,母親因而從北平來信詢問實情,此為魯迅回信,以釋母親遠念。

魯迅對母親的孝順無微不至,讓人感動,然而我們更應該看到:對因為這種孝順給自己也給別人帶來的不幸(比如接受朱安)魯迅也是有深刻反思的——畢竟,魯迅擁有的是二十世紀中國最沉痛最深刻的靈魂。

據(jù)荊有麟回憶,魯迅的《吶喊》出版后,章衣萍的夫人吳曙天女士曾將《吶喊》送給魯老太太看,而且告訴她《故鄉(xiāng)》一篇最好??墒囚斃咸x完這篇小說后卻說:“沒啥好看,我們鄉(xiāng)間,也有這樣事情,這怎么也可以算小說呢?”所以荊有麟說,在思想上,母子是相離太遠了。但先生對于家事,多半還是依了老太太的主張。魯迅曾對荊說過:“她們的成見,比什么都深,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頂多只能改變十之一二,但沒有多少時候,仍舊復原了。你若再想改革,那她們簡直不得了。真沒辦法。”可見,在思想上,魯迅對母親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并不因為她是自己母親,孝順就不講是非原則。

而更毋庸諱言的是,魯迅對母親硬塞給自己的那樁婚姻,是一直痛苦在心反思再三的。我們不妨就發(fā)表于1919年11月《新青年》月刊第六卷第六號的《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來看個究竟。這篇文章,雖然題目是講怎樣做父親的,但其內容更像是在教訓老媽怎樣做老媽的——所以這樣曲徑通幽,當然還是因為大先生孝順,不愿直接跟硬把“禮物”送給自己的老媽沖突,畢竟,“在一個絕對正確的革命上面,還有一個絕對正確的母親?!钡恼轮械恼擖c卻處處跟母親有關。我們不妨來看個究竟。比如“論到解放子女,本是極平常的事,當然不必有什么討論。但中國的老年,中了舊習慣舊思想的毒太深了,絕對悟不過來?!疚粦谟渍?,卻反在長者;置重應在將來,卻反在過去。前者做了更前者的犧牲,自己無力生存,卻苛責后者又來專做他的犧牲,毀滅了一切發(fā)展本身的能力?!边@幾乎就是對母親只顧自己喜好,不管兒子感受,硬將兒子不喜歡的女人娶為其妻子一事的強烈抗議!又比如這段:“‘父子間沒有什么恩’這一個斷語,實是招致‘圣人之徒’面紅耳赤的一大原因。他們的誤點,便在長者本位與利己思想,權力思想很重,義務思想和責任心卻很輕。以為父子關系,只需‘父兮生我’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應為長者所有。尤其墮落的是因此責望報償,以為幼者的全部,理該做長者的犧牲。殊不知自然界的安排,卻件件與這要求反對,我們從古以來,逆天行事,于是人的能力,十分萎縮,社會的進步,也就跟著停頓。我們雖不能說停頓便要滅亡,但較之進步,總是停頓與滅亡的路相近?!边@講的是“父子之間”,可我們讀出的不更是“母子之間”么?畢竟,“以為幼者的全部,理該做長者的犧牲”,太像魯瑞在魯迅婚姻一事上的獨斷專行了。而魯迅不就為這樣的獨斷專行而過了二十年古寺僧人般的生活,感受著“沒有愛的悲哀”“無所可愛的悲哀”么?

在文章中,魯迅還專門寫了這樣一段:

易卜生做的《群鬼》(有潘家洵君譯本,載在《新朝》一卷五號)雖然重在男女問題,但我們也可以看出遺傳的可怕。歐士華本是要生活,能創(chuàng)作的人,因為父親的不檢,先天得了病毒,中途不能做人了。他又很愛母親,不忍勞他服侍,便藏著嗎啡,想待發(fā)作時候,由使女瑞琴幫他吃下,毒殺了自己;可是瑞琴走了。他于是只好托他母親了。

歐:“母親,現(xiàn)在應該你幫我的忙了?!?/p>

阿夫人:“我嗎?”

歐:“誰能及得上你。”

阿夫人:“我!你的母親!”

歐:“正為那個?!?/p>

阿夫人:“我,生你的人!”

歐:“我不曾教你生我。并且給我的是一種什么日子?我不要他!你拿回去罷!”

這一段,不僅直接引用母親所作所為給兒子帶來的傷害,而且魯迅還加上了這樣的評論:“這一段描寫,實在是我們做父親的人應該震驚戒懼佩服的;決不能昧了良心,說兒子理應受罪?!闭f的雖然是“父親”,但其抱怨母親照自己意愿,“昧了良心”,硬把自己不喜歡的女人娶為妻子,讓自己“受罪”的潛臺詞,還是不難讀出來的。

在文章結尾,魯迅語重心長地寫道:“總而言之,覺醒的父母,完全應該是義務的,利他的,犧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國尤不易做。中國覺醒的人,為想隨順長者解放幼者,便須一面清結舊賬,一面開辟新路。就是開首所說的‘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扛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是一件極偉大的要緊的事,也是一件極困苦艱難的事。但世間又有一類長者,不但不肯解放子女,并且不準子女解放他們自己的子女;就是并要孫子曾孫都做無謂的犧牲。這也是一個問題;而我是愿意平和的人,所以對于這問題,現(xiàn)在不能解答。”從中,我們自不難讀出魯迅對母親的希望,以及對這種希望的渺茫感——也的確該感到渺茫:母親不連他的小說都不感興趣么?更何況這些言論呢?“她們的成見,比什么都深,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頂多只能改變十之一二,但沒有多少時候,仍舊復原了!”

由于自己特殊的經歷,對“母愛”一事,魯迅可以說反思了大半生。1918年摯友許壽裳喪妻,幼子失去母愛,魯迅于同年8月20日致函開導他。其中說道:“人有恒言:‘婦人弱也,而為母則強?!蜑橐晦D曰:‘孺子弱也,而失母則強?!艘饩貌徽Z人,知君能解此意,故敢言之矣?!睆倪@里不難看出,他對母愛是有所保留,并非無條件贊同的——事實上,他自己不就是因為母愛而痛苦了一輩子,連帶朱安也因此而痛苦了一輩子么?因此說出“孺子弱也,而失母則強”的絕情話,也算是有感而發(fā)了。當然,這樣的話只能私下對自己好友講,不敢宣之于眾,這不僅有關于自己的“孝道”,更有關于大眾的接受水平。魯迅自己就說過:“偉大,也需要有人懂?!?932年12月,黎烈文出任《申報》副刊《自由談》主編時,長子出生兩周后夫人因產褥熱病逝。于是黎烈文于1933年1月25日在《申報·自由談》發(fā)表《寫給一個在另一世界的人》一文,悼念亡妻。黎烈文的愛妻叫嚴冰之,兩人在法國留學五載,于1931年結婚,不幸為滬西某醫(yī)院美國庸醫(yī)所誤。黎烈文在文章中認為嬰兒失母是一個“終身莫補的缺陷”,并表示:“等到孩子能夠說話時,我便會教他每天早上起來對著你(指妻子嚴冰之)的照片叫一聲:‘Bonjour, Petitemaman!’(早安,親愛的媽媽!)每天晚上臨睡時叫一聲:‘Bonne-nuit, Petitemaman!’(晚安,親愛的媽媽!)我要教他思念你,教他愛你?!崩枇椅奶匾饨o孩子取名為“念之”,就是要他終生懷念母親。魯迅讀了這篇文章后,不以為然,便在《偽自由書·前記》中表示:“倘有慈母,或是幸福,然若生而失母,卻也并非完全的不幸,他也許倒成為更加勇猛,更無掛礙的男兒的。”

許廣平在1926年11月22日致魯迅的信說道,“我將要說:你的苦了一生,就是一方為舊社會犧牲。換句話,即為一個人犧牲了你自己。而這犧牲雖似自愿,實不啻舊社會留給你的遺產?!阕陨硎欠磳z產制的,不過覺得這份遺產如果拋棄了,就沒人打理,所以甘心做一世農奴,死守遺產?!覀兪侨?,天沒有叫我們專吃苦的權利,我們沒有必吃苦的義務,得一日盡人事求生活,即努力做去。我們是人,天沒有硬派我們履險的權力,我們有坦途有正道為什么不走,我們何苦為了舊社會而為一人犧牲幾個,或牽連至多數(shù)人?!毙胖兴^“為一個人犧牲了你自己”就是指魯迅為了對母親的愛犧牲掉自己婚姻一事。對此,魯迅在六天后的回信中這樣的反思:“我一生的失計,即在向來不為自己生活打算,一切聽人安排,因為那時預料是活不久的。后來預料并不確中,仍能活下去,遂致弊病百出,十分無聊。再后來,思想改變了,但還是多所顧忌,這些顧忌,大部分自然是為生活,幾分也為地位,就是指我歷來的一點小小工作而言。怕因我的行動的巨變而失力量。”“我也決計不再敷衍了。……離開此地之后,我必須改變我的農奴生活?!薄拔矣X得現(xiàn)在H.M.比我有決斷得多……”一個多月以后,他更明白表示:“我對于名譽,地位,什么都不要,只要梟蛇鬼怪夠了?!边@所謂“梟蛇鬼怪”,就是指許廣平。顯然,此時的魯迅已經掙脫了母愛的束縛,走上了自己該走的道路——只是,這其中真正犧牲的不是母愛,而是那個沒有能力和機會走自己人生道路的朱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