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改變電影的電影人 作者:(英)湯姆·夏利蒂


前言

INTRODUCTION

1894年,路易·盧米埃和他的兄弟奧古斯塔·盧米埃,發(fā)明了“電影放映機”。當時,他們覺得自己的這個機器只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沒啥前途的發(fā)明,但是一百多年過去了,這個當初的新奇事物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了一門國際性的藝術產(chǎn)業(yè),興盛于全球各個角落,每年帶來億萬美元的收益。而電影這種原本通過膠片曝光而顯像的藝術,也因為數(shù)字技術的興起而找到了新的出路,不管是拍攝、剪輯,還是拷貝、放映,各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變化。

今天,讓我們來回顧和分析電影誕生的第一個世紀里的幾個最重要的里程?!拔易钕胍_成的愿望就是能讓你們看到?!睙o聲電影時代的先鋒電影人大衛(wèi)·沃克·格里菲思曾這樣說過。看到什么呢?有些人會說,我們看了太多,但懂的還是太少。不過毋庸置疑的是,電影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改變了我們觀照自身和他人的方式。電影影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戰(zhàn)爭和政治,到時尚與設計,甚至道德標準以及個人隱私。

作為一門相對較年輕的藝術,電影行業(yè)發(fā)展迅速,產(chǎn)生了眾多的方向和門類,包括紀錄片和動畫片、現(xiàn)實主義和幻想作品、色情片和宣教片……盡管如此,敘事電影很快成了最主流的電影種類。隨著20世紀20年代后期有聲電影的崛起,電影的基本敘述手法也大致成型,并沿用至今。

敘事電影的這種霸主地位體現(xiàn)在本書所選擇的這50位世界電影人身上。與之類似的是,美國電影占據(jù)著世界電影獨一無二的霸主地位,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電影工作者是在好萊塢或者圍繞著好萊塢開展工作的。而剩下的一半人則活躍在日本、印度、前蘇聯(lián)、伊朗、中國、香港(中國),當然還有整個歐洲地區(qū)。

這并不是說非洲、澳洲和南美洲沒有偉大的電影人,我們只要想到烏斯曼·塞姆班(非洲電影之父)、簡·坎皮恩(新西蘭導演)、格勞貝爾·羅恰(巴西導演)這三位偉大的電影人,就知道這個論調(diào)并不成立。而本書最終選定這50位電影人,也是基于他們在技術革新上的突出貢獻及其在電影史上的地位和藝術成就。而穿插在這些電影人中間的10篇文章,則基本勾勒出了電影行業(yè)的發(fā)展脈絡,并指明了其發(fā)展方向和前景。

在學術界,把電影導演當做純粹的藝術工作者來解讀,這種研究的方式已經(jīng)有點過時了。無疑,導演個人風格仍是我們解讀電影藝術的一個手段,但我們也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電影是一種協(xié)同作業(yè)的藝術,是一種需要盈利的產(chǎn)業(yè),也是一種包羅萬象的語言系統(tǒng)。但不管怎么說,按照常規(guī),導演對于電影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最多,需要考慮的層面也最廣。就像本書所介紹的這些電影導演們,每一個都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的偉大藝術家,他們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才華,創(chuàng)作出了無數(shù)炫人耳目、感動人心的影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