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禹出西羌
禹出西羌,文王生北夷。
——西漢·桓寬《鹽鐵論·國疾》
公元前2146年(堯六十九年),小禹17歲。
有一天,禹母跟兒子剛從望崇山回家,正在傷感。
西蜀國派人傳來消息:鯀因治水九年無成被流放羽山后被殺。
這一噩耗,猶如晴空霹靂,修己當場氣絕身亡。
小禹悲痛得欲哭無淚,昏厥了三天三夜。修己的靈魂在望崇山和禹母山游離不去,后來化成了一只金雞,棲息在禹母山。石紐寨的羌人為了紀念禹母,就把禹母山叫作雞棲山。
父親母親雙雙離世,對17歲的小禹打擊實在是太大了。在族長和鄉(xiāng)親們的安慰下,小禹挺過來了。想起母親從小對他的教誨,他決心要堅強起來。雖然成了孤兒,但他更加懂事了。
小禹家房前有座納涼的亭子,亭子里有塊五尺見方的石板桌子,他經(jīng)常在石桌上讀羊皮書,在石板上寫字畫畫,還經(jīng)常與小伙伴們圍著石桌討論問題。時間長了,把石桌面都磨得發(fā)亮了,后來石紐寨的羌人就把這個涼亭叫作禹亭,把石桌叫作禹桌。
石紐寨的鄉(xiāng)親們都把小禹當作自己的家人,教他做飯、種地、捕魚、打獵。小禹也把鄉(xiāng)親們當作自己的親人,今天幫這家背水,明天幫那家打柴,下力氣的重活兒搶著干。漸漸地,小禹學會了獨立生活。
俗話說:“三歲牯牛十八漢?!毙∮硪验L成一個身材高大、體魄健壯、膽大心細、知書達理的英俊小伙子。禹從族長那里知道了父親死的詳情,想起母親傷心氣絕,想到鄉(xiāng)親們對自己的疼愛,他暗暗發(fā)誓:好男兒志存高遠,一定要練好本領,報答鄉(xiāng)親們的恩情。
小禹用20只羊換來駿馬和弓箭,經(jīng)常到清泗溝草坪練習騎馬射箭。石紐寨的勇士被小禹的堅韌和頑強感動了,主動把騎術和箭術的訣竅傳授給他。小禹用心領會,刻苦練習,不到半年,小禹已成為石紐寨騎馬射箭的高手。后來,當?shù)厍既司桶涯菈K草坪叫作跑馬坪。
每當遇到困難,小禹都會思念母親。想起母親的教誨,他更是常常到刳兒坪祭拜母親。為了記住自己的出生地,小禹在清泗溝“一線天”石壁上刻下“禹穴”兩個蟲篆體大字。這條溝后來就叫禹穴溝。
石紐寨家家戶戶的房子從下到上全用片石砌成,低矮潮濕,光線昏暗。于是小禹就想:石紐寨坡地多、片石多、樹木多,如果依照地勢,把房子建成三層,底層做羊圈,中層住人,上層放東西,房頂當曬場,那該多好?。?/p>
小禹把這個想法稟告了族長,還主動要求推倒自己的房子做實驗。族長同意先蓋一座試試看。不久,石紐寨第一座高大雄偉的雕房建成了。從此,石紐寨家家戶戶爭相建雕房。后來為了紀念小禹的首創(chuàng)之功,把雕房稱為禹雕。
一次,小禹跟伙伴們從山里抬著獵物往回走,卻被一處斷崖?lián)踝∪ヂ?,進退兩難。小禹望見崖邊有叢樹木,頓時有了主意。他用繩索系住幾棵樹木頂端,拉成弓形再拴到對面樹腳。一座樹木拱橋就形成了。從此,當?shù)厍既司桶堰@種橋叫弓弓橋,后來又叫禹弓橋。
土門河與青片河匯入湔江后有數(shù)十丈寬,羌人過河只能找淺水灘涉水而過。小禹受蜘蛛網(wǎng)的啟發(fā),就跟伙伴們將竹篾繩索兩端固定在土門河、青片河兩岸的大樹上,再用硬木卡做滑輪,配上拉繩,做成了人可以來回滑動的“橋”。伙伴們稱之為溜殼子,后來又叫作禹索橋。
有一年,天降暴雨,石紐山一帶的羌寨都遭了殃。小禹目睹家園被毀、鄉(xiāng)親們受災,心痛不已。他決心學習治水之法,制服水患。他決定獨自前去考察一番。
小禹來到都廣之野,走遍平原上所有的城邑,發(fā)現(xiàn)每座城外都有壕溝。特別是有座叫三道堰的城邑,城墻外竟有三條壕溝、三條堤埂。經(jīng)過詢問當?shù)厝?,才知道這就是父親鯀做的防洪堤和圍堰。每年下暴雨的時候,城里人就來加固堤埂和圍堰,以防止洪水淹進城里。平原上的城邑之間,水系眾多,雨季洪水亂沖,平原變成一片澤國。為防止岷江上游沖下來的山洪肆虐,所有城邑都在城外筑堤圍堵洪水。由于這塊平原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岷江水從上游下來有一定落差,山洪來得快也消得快,城外圍堵的治水方式能應付短時間的洪水。有的年份遇到岷江特大山洪來襲,有的城邑就被摧毀了。小禹看到廢棄的城邑,心里很難過。他覺得光靠圍堵是不夠的,還應該想法開溝排洪,不讓洪水在平原上亂竄橫行。小禹回到石紐寨,一直在想著如何治水。
第二年,天降大雨,山洪暴發(fā),石紐山下各寨按照圍堵的辦法治水,卻無成效。小禹明白父親就是用這種辦法治水九年不成才被流放進而被殺的。這種方法在山里肯定不能用。他想,要治水保寨,必須先弄清山形地勢和洪水流向。
小禹爬上石紐山頂觀察一番后,發(fā)現(xiàn)滿山的泥水呈網(wǎng)狀向山腳寨子和農田沖刷,寨子的圍墻根本堵?lián)醪蛔∩胶榈臎_擊。
小禹終于想出了治水的辦法。他和伙伴們一起,在石紐寨周圍開出一條條人字形大溝,把洪水排到湔江里去。果然,洪水馴服了,寨子保住了,農田保住了。其他寨子紛紛效仿開溝排洪之法,終于制服了山洪。當?shù)厍既税堰@種人字形排水溝叫作禹溝。
小禹20歲時,已是一位文武雙全、受人擁戴的青年。他在本地治水取得成功的事跡傳遍了都廣之野的西蜀國。一些年年遭洪水沖擊的城邦,都來請他去治水。小禹幫助他們在城外開渠排洪,把洪水排到岷江里去。還順著過去的排洪道,截彎取直,拓寬掏深,疏通河道,以加大排洪量。這樣一來,大大改變了平原上洪水泛濫的狀況,收到顯著的成效。
公元前2142年(堯七十三年),堯帝命舜攝政,主持部落聯(lián)盟的軍政事務。第二年,舜代天子行事(后世稱為攝政王),初次巡視東南西北四方諸侯部落。舜王發(fā)現(xiàn)中原洪水泛濫問題仍然嚴重,便向四岳打聽天下還有誰人能治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