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西南聯(lián)大
在劉東生心里,還有件大事一直糾結(jié)著。他已高中畢業(yè)了,是繼續(xù)上學還是去找一份工作?上大學一直是他的夢想,只是那又要父母為自己繼續(xù)付出才行,他于心不忍。去工作,可戰(zhàn)事吃緊,找到一份令自己滿意的工作來貼補家用,并把所學報效災難深重的國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他感到了從沒有過的茫然。
這天,劉東生碰到南開中學的同班同學童遐齡。他們曾同宿舍好幾年,私交甚密。童遐齡全家都是票友,后來的京劇名家童祥齡、童芷齡、童壽齡,都是他的弟弟及妹妹。
在童遐齡問起劉東生畢業(yè)后有何安排時,劉東生說:“我父親已到了上海,我考慮是否過去。前兩天聽說上海那邊也打起仗來了,只是不知道消息是否確切,所以還在等待?!?/p>
“要不去我家吧,我家正好屋子全空著,你過來咱們可以做個伴,還可以一起去教書,為受苦的國人做些善事!”童遐齡說。當時,童家班戲劇社正好在南方演戲,因戰(zhàn)爭所阻,無法回津,所以他家中只有老母等人。他家在法租界,父母是江西人,天津有一所為江西同鄉(xiāng)開辦的江西小學,正好需要老師。
劉東生欣然搬到童遐齡家。9月,他們貼出招生廣告,很快有幾十個學生來報名。由于戰(zhàn)爭,租界涌入了許多難民,閑散的孩子也多。劉東生和童遐齡各在一間教室,每人同時教兩個年級的“復合班”。還有一位南開畢業(yè)的同學教音樂。就這樣,三個人白天一起有聲有色地教書,在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同時,還把在南開時張伯苓校長的許多教育理念傳輸給他們,并教育他們愛國愛家,不做亡國奴。晚上,南開的同學們常常聚在這里,一邊唱京戲,一邊暢想著祖國的未來及個人的發(fā)展、前途及命運。
劉東生從同學那里得知,南開中學的許多同學都在做秘密的抗日活動。他們同屆的有個叫劉福庚的同學在制造炸藥的過程中,不幸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這對劉東生和許多同學觸動很大,有些同學表示去參軍打日本鬼子,還有些表示到大學去深造,用學到更多的本領(lǐng)的方式來報效祖國。
在這期間,劉東生曾接到一位名叫黃振威的老同學寄自湖南長沙的信。信上說,盧溝橋事變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遷到了長沙,合組了“國立臨時大學”,該校人才濟濟,有許多優(yōu)秀的教師及學生在這里。學校不但不收學費,而且還能每月給予補助,只要是南開的學生,還可以免試入學。這位同學勸劉東生來長沙學習,他還說:“這里是塊沃土,我們多彩的人生也許因此而改變,你不想錯過這么難得的學習機會吧!”
劉東生雖然難以割舍在江西小學任教的學友及日益增多的學生,但他心中仍有一個夢想——到大學深造,為我們?yōu)碾y深重的祖國做更多、更大、更有益的事。這位同學再次來信時說,學校已遷至昆明,易名為“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秋季招生將要開始,你一定要早日決定,不要錯失時機。
劉東生懷著不安的心情對童遐齡說:“我沒能上前線打日本鬼子,在租界辦教育,為我們祖國培養(yǎng)下一代,宣傳抗日也是為國家作貢獻,也很有意義。但我心里仍有一個夢未圓,就是上大學!”
童遐齡拍拍劉東生的肩膀說:“老同學,咱們之間還有什么不好說的呢?雖然學校非常需要你,但你無論有什么樣的選擇,我覺得都是對的,我都會支持你!”
望著童遐齡真誠的眼睛,劉東生說出了想去西南聯(lián)大上學的想法。童遐齡理解地說:“僅憑咱們學的那些知識想做大事,遠遠不夠。你一直是個有抱負、有理想的人,愿你能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遠,我祝福你!”老同學這樣深明大義,劉東生很感動。
這時,劉東生的父親已去了香港,父親的想法是讓他去美國學習。劉東生卻拒絕了,他說:“那么多同學有的在前方打仗,有的在大后方讀書,想以此積蓄力量為抗戰(zhàn)出力,我為什么要做祖國的逃兵呢?即便是苦海,我也要和同學們與我們的國家一同承受!”父親感到非常失望和傷心,卻拿這個從小就倔強的兒子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得隨他去了。
劉東生卻對父親說:“我只想以后能更多地為國家做些事。”這句話雖然樸實,卻發(fā)自他的真心。兒時日本帝國主義喪心病狂的行徑,他一直牢記在心;而岳飛“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錚錚詩句,像當年岳母刻在岳飛背上的“精忠報國”的血字一樣,指引著他向著生命的遠方不懈地前行。
1938年7月,劉東生終于來到了他向往的西南聯(lián)合大學。西南聯(lián)大,是由全國42所大學中名列前茅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及南開大學的領(lǐng)導人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于北平、天津淪陷后,于1937年8月與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協(xié)商,并在9月南遷至長沙岳麓山下成立的國立臨時大學。同年12月,南京淪陷,日寇進攻武漢,臨時大學又于1938年春天遷至較偏遠平靜的昆明,更名為西南聯(lián)合大學。
這座新建的學校,由于經(jīng)費嚴重不足,教室、辦公室、實驗室及其他設施極其簡陋,但師資陣容卻很強大。170多名教授、副教授絕大多數(shù)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留學歸來的碩士、博士,而且許多人學貫中西、文理兼通。有的教授還精研兩三門學科,幾乎所有教授都是當時國內(nèi)科學、文化等領(lǐng)域的權(quán)威。如從事自然科學的有周培源、華羅庚、楊武之、陳省身等;社會科學的有聞一多、錢鍾書等;而青年講師、助教也多半是這三校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成了學校的靈魂,而他們?nèi)烁窦皩W術(shù)的魅力都像一面旗幟,給青年學子們樹立了榜樣。
校領(lǐng)導梅貽琦曾說:“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边@是對這所大學和師資力量最好、最到位的評價。而西南聯(lián)大所繼承的三所知名大學的“學術(shù)自由、民主辦學”的傳統(tǒng),發(fā)揚五四時期民主與科學的精神,以及“內(nèi)樹學術(shù)自由之規(guī)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違千夫之諾諾,作一士之諤諤”的學風,為學校促進學術(shù)發(fā)展和培養(yǎng)杰出人才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劉東生來到這樣一所大學,雖然物質(zhì)生活異常艱苦,但精神生活卻非常豐富。這里像一個新天地,劉東生立刻就被清新的氣息、濃郁的學術(shù)氣氛及學生們朝氣蓬勃的精神所深深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