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童年是什么
有人說張愛玲是沒有童年的,她一起步就是少女。話雖偏激,卻也有洞見之處。從小,張愛玲就與同年齡層的孩子不一樣,顯示出了獨具特點的早慧氣質(zhì)。
“抓周”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習俗,要求小孩子過周歲時在一個盤子里抓起一樣東西,根據(jù)這個來預測其將來的命運和志向。張愛玲也經(jīng)歷過這個東方儀式,令大家掃興不已的是,在眾多的備選物品中,張愛玲的小手拿起的是一個小金鎊,而唯有自己的老女仆堅持認為她抓起的是一支筆。以致后來張愛玲也笑稱自己從小就很喜歡錢,她毫不掩飾地表示,一學會了“拜金主義”這個名詞,她就堅持自己是拜金主義者?;蛟S這一切都源自“抓周”儀式上的那個命運女神的神秘微笑。
三歲就能背誦唐詩的小張愛玲,常引得親友們的稱贊。七歲時,她便開始嘗試寫小說,遇到筆畫復雜的字,她就跑去問廚子怎么寫。但小孩子往往是沒有耐性的,寫著寫著就沒了心思,沒有堅持下去。
同時,她又對歷史題材發(fā)生了興趣,于是就寫起了歷史小說,開頭便是“話說隋末唐初時候”。這一篇是在一個舊賬簿的空白處寫的,簿子寬而短,分成上下兩截,張愛玲用毛筆寫滿了一張。一個親戚見了,逗笑著說:“嗬,寫起《隋唐演義》來了?!睆垚哿嶙匀皇欠浅5靡?,可是那時她肚子里的墨水太少,始終只寫了這么一張,小說也就無疾而終了。
在天津,有一年大年初一,保姆沒有叫醒張愛玲迎接新年,放完鞭炮她才醒。那一次,張愛玲哭鬧得很兇,后來她回憶:“我覺得一切的繁華都已經(jīng)成了過去,我沒有份了,躺在床上哭了又哭,不肯起來?!比欢?,母親在天津的日子過得并不順,因此經(jīng)常和姑姑逛街、買衣服。她們喜歡在鏡子前試穿衣服,雖然父親對此很反感,但張愛玲喜歡。她在旁邊仰著臉看著試衣服的母親,也憧憬長大后能像母親那么漂亮。
那時,她就確立了“理想”:“八歲我要梳愛司頭,十歲我要穿高跟鞋,十六歲我可以吃粽子湯團,吃一切難以消化的東西?!睆男?,張愛玲就是孩子王,她喜歡自己拿主意,作出決定。
有一次張家請客,來了很多親戚朋友,也帶了很多孩子。舅舅黃定柱家來了很多女孩,另一個親戚家?guī)Я巳齻€兒子來,最小的兒子生肖屬狗,小名叫“哈巴”,長得很可愛。張愛玲和表姐妹們商量之后,突然把哈巴關(guān)到樓上的一個小房間里。見此情景,樓下的男孩們幾次沖上樓去救哈巴,都敗下陣來。雖然有好幾個表姐都比張愛玲大很多,但張愛玲卻站在樓梯上發(fā)號施令,指揮若定,幾個男孩都不敵“娘子軍”的威力。
姐弟倆在一起玩的時候,姐姐也總是負責指揮的。多年后,張愛玲還撰文回憶:“一同玩的時候,總是我出主意。我們是‘金家莊’上能征慣戰(zhàn)的驍將,我叫月紅,他叫杏紅,我使一口寶劍,他使兩只銅錘,還有許許多多虛擬的伙伴。開幕的時候永遠是黃昏,金大媽在公眾的廚房里咚咚切菜,大家飽餐戰(zhàn)飯,趁著月色翻過山頭去攻打蠻人。路上偶爾殺兩頭老虎,劫得老虎蛋,那是巴斗大的錦毛球,剖開來像白煮雞蛋,可是蛋黃是圓的。我弟弟常常不聽我的調(diào)派,因而爭吵起來。他是‘既不能命,又不受令’的,然而他實在是秀美可愛,有時候我也讓他編個故事:一個旅行的人為老虎追趕著,趕著,趕著,潑風似的跑,后頭嗚嗚趕著……沒等他說完,我已經(jīng)笑倒了,在他的腮上吻一下,把他當個小玩意?!?/p>
張愛玲從小就喜歡畫畫和寫作,后來,看見姑姑彈鋼琴,她就感嘆了一句:“我要是彈得這么好就好了!”雖然只是無心之語,一旁的母親倒是有心之人。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藝術(shù)才能,母親連忙送她去學鋼琴。母親對她說:“既然是一生一世之事,第一要知道怎么愛惜你的琴。琴鍵一個個雪白的,沒洗過手不能碰?!蹦赣H每天用一塊鸚哥綠絨布親自揩去鋼琴上面的灰塵,并帶她到音樂廳去欣賞音樂。
張愛玲從小接受的物質(zhì)和文化似乎和同齡人是不同的。她一直在追逐和學習著自己喜歡的東西。然而,童年母愛的這種缺失,對張愛玲的性格不可能毫無影響,細算起來是驚心的:從兩歲有稀微的記憶開始,兩年后母親就遠離;再過四年母親回來,母女倆相處還不到一年,家庭就解體了。
她一生都對外界采取退縮、警戒和淡漠的態(tài)度,應是源出于此。與此相應,她在二十五歲以前的作品,自然地也就表現(xiàn)出一種冷漠色彩。尤其是散文《燼余錄》,更是坦率地表露了大學時代的她,在香港淪陷時期的“自私”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