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出身于皇室宗親,自小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由于時局動蕩,國家被北魏所滅,馮氏一家也只能投靠于北魏,而父親卻因為“莫須有”的罪名慘遭殺害,整個家族分崩離析,她也被沒入宮中為奴。國亡父喪,小小年紀(jì)的馮氏卻異常堅韌,沒有因此氣餒,她雖入北魏過著奴婢的生活,但在姑母、常氏的幫助下,在北魏的王宮中堅強(qiáng)地生存著,找準(zhǔn)機(jī)會,一步步向上爬。因為她始終記得父親的教誨,那就是記住自己的家族是有著高貴血統(tǒng)的,絕不甘于平庸。
出身于名望之家
在中國歷史的浩瀚長河中,北魏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的王朝,它的歷史因為一個女人而改變了軌跡。在這個過程中,令后人無法忽視一個女政治家的作用與價值——她就是北魏的馮太后。
她出身高貴,伴彩云而誕,不僅蕙質(zhì)蘭心而且果敢堅毅;她被命運(yùn)捉弄,幼年便身遭家變,父母雙亡,兄妹分離;她工于心計,懂得深宮中的生存之道,小小婢女韜光晦跡,最終也能臨朝而治,寵溺男寵,帷幕之后的她掌握了北魏的發(fā)展與變革。難怪后人將這位縱橫草原大漠、胸襟廣闊又富有男子氣魄的千古一后稱為“一代女梟”!
馮太后是上黨潞縣(今山西省東南部)人,本名不詳,她雖生于亂世,但出身極為顯赫,據(jù)史料考證,馮氏先祖的高貴血統(tǒng)可追溯至春秋戰(zhàn)國時代。
馮氏一族本姓畢,始祖畢萬,因軍功赫赫被晉獻(xiàn)公封為魏國大夫,確立了自己尊貴的地位。晉獻(xiàn)公去世之后,畢萬也因時擴(kuò)張了自己的勢力,為了凸顯自己的身份,便以封地名“魏”冠之以姓。其子嗣在“三家分晉”之后,正式建立魏國,魏國曾一度國富民強(qiáng),雄踞一方。直至公元前225年,魏國被秦軍所滅。國破家亡,魏氏一族也瞬間分崩離析,四處流亡,其中一支便流落于今山西境內(nèi)的馮鄉(xiāng)。
因局勢動蕩,也為了族人生存的安穩(wěn),魏氏便據(jù)落腳之地名改為馮氏,隱姓埋名茍且偷生。
幾個世代的連綿動蕩,使得馮氏一族也不得安穩(wěn),西晉“永嘉之亂”后,馮后的高祖父馮和將全家遷至今上黨潞縣,繼續(xù)韜光養(yǎng)晦,休養(yǎng)生息,在混亂的環(huán)境中不忘教育兒女,為的是終有一天能建功立業(yè),求取功名,復(fù)興家業(yè)。
馮氏一族的興衰與北燕國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其伯祖父與祖父相繼任北燕國兩代君王。十六國混戰(zhàn),局勢瞬息萬變,風(fēng)起云涌,而馮氏一族卻又開始了仕途上的興盛。
馮后的伯祖父馮跋,字文起,乳名乞直伐,為人沉穩(wěn)睿智,自幼酷愛排兵布陣,在后燕慕容熙統(tǒng)治時期任鐵騎將軍。
據(jù)野史資料記載,在后燕時期,馮跋所居府邸上空經(jīng)常出現(xiàn)類似海市蜃樓般的奇景,云霧繚繞中似有仙境一般。雖有時清晰有時模糊,但亭臺樓閣幾乎都能依稀分辨清楚。市井之人向來對這種神異之事甚感興趣,傳得神乎其神,甚至有人傳言說,曾親眼看過馮府上空白晝冷光貫穿黑云之景。這些流言不僅在勾欄瓦肆之間流傳,也相繼傳入宮廷內(nèi)院,這也逐漸引起了慕容熙的警惕。慕容熙本就生性多疑,為政期間不僅治國無方、賦稅沉重、民不聊生,又荒淫無度、貪戀女色。馮跋一方面不忍百姓生存之苦,另一方面也深感慕容熙對自己的種種戒備,遂聯(lián)合高句麗貴族慕容云家族及一眾兄弟舉兵造反,最終推翻了后燕,建立了北燕國。
建國后,馮跋推舉慕容云為天王,自己屈居北燕的最大幕僚,掌管軍國大政,是真正的無冕之王,在朝野上下也頗具威望。相傳,曾經(jīng)在馮跋屋頂出現(xiàn)過的奇幻之象,在北燕國建立之后又再次出現(xiàn),城中百姓多有目睹,引起都城種種猜測。
馮跋卻很內(nèi)斂,對手下約束也很嚴(yán)格,對這些子虛烏有的坊間傳言也盡量制止??赡饺菰圃诒粨砹橥踔螅灾獩]有馮跋功德顯赫,猜忌之心漸起,深恐馮跋等人會加害自己,于是大量培養(yǎng)自己的心腹及死士。但這些豐厚的賞賜并沒有換得這些死士的忠心,俗話說飽暖思淫欲,優(yōu)渥的薪俸及賞賜卻使得這些人愈發(fā)飛揚(yáng)跋扈、貪得無厭,不知天高地厚,對朝臣不加禮待,在外欺行霸市,朝野上下無不怨聲載道。
其中兩名心腹離班、桃仁,最得慕容云信任,但也就是這兩人,在欲望的驅(qū)使下,居然做出了弒君之事。馮跋命人誅殺離班、桃仁,迅速平息了這場動亂。隨后,本就在朝野上下深得人心的他也在大家的擁護(hù)下,被推上了燕王的寶座。馮跋即位之后,改年號為太平,國號未變,仍稱大燕,史稱北燕。
馮跋勤于國政,重視百姓民生,稱帝之初便頒布了一系列政策,諸如減免賦稅徭役,放寬刑罰,勉勵百姓勤于耕織,督導(dǎo)官員植樹造林,不得侵?jǐn)_百姓,避免前朝弊政等。
馮太后祖父名馮弘,字文通,在北燕建立之初被慕容云任命為征東大將軍,兼中領(lǐng)軍,同時還被封為汲郡公。而在馮跋取得北燕國王之位后,他又被改封為中山公,掌握整個禁軍兵權(quán),同時又兼任尚書左仆射等職。可以說,馮弘深受馮跋信任,是馮跋的左膀右臂,對大燕國可謂忠貞不貳。難得的是,他也非常擁護(hù)馮跋的統(tǒng)治,曾為馮跋平定內(nèi)亂。
在馮跋的兄弟中,馮萬泥、馮乳陳也算是驍勇善戰(zhàn)的兩員猛將,也曾為北燕國建國立下汗馬功勞。但在這之后,馮跋與這兩兄弟卻產(chǎn)生了一些誤會。馮萬泥、馮乳陳二人自認(rèn)勞苦功高,朝堂之上應(yīng)位列三公有余,但馮跋卻看重二人的軍事才能,將其派往邊遠(yuǎn)重鎮(zhèn)幽平二州與并清二州。對于一心想在朝廷當(dāng)官的兩兄弟來說,這一任命不能不說是一個打擊。而后,馮跋對周邊各國的異動一直保持著一定程度的警惕,因而并沒有按期將其召回。
兩兄弟心懷怨恨,開始暗中串通,意圖將馮跋拉下皇位。終于,在北燕太平二年(410)的寒冬,二馮于白狼地區(qū)(今遼寧省西南部)會合,聯(lián)合兩方軍力,發(fā)動兵變。
馮跋在得知這一消息后,迅速派馮弘與衛(wèi)將軍張興率領(lǐng)兩萬兵馬前去鎮(zhèn)壓。馮弘自然理解馮跋派自己前去平叛的目的,雙方畢竟還是宗室至親,最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于是,馮弘先對二人曉之以理,馮跋登位是民之所系,我們眾兄弟更應(yīng)該齊心協(xié)力輔佐王兄,又何必同室操戈。我們可以估計,當(dāng)時馮弘的勸降必定是感人肺腑、聲淚俱下的,打的就是一張溫情牌,史料記載,馮萬泥聽了馮弘一席話之后翻然悔悟,交出兵權(quán),投降朝廷。而馮乳陳是個粗人,性子火暴急躁,全然不買馮弘的賬,堅持與朝廷作對。
馮弘看馮乳陳執(zhí)迷不悟,也容不得他。在張興的指揮下,馮乳陳果然中了埋伏,兵敗如山倒,叛軍被一網(wǎng)打盡,而馮乳陳也被馮弘斬首示眾。白狼一役后,馮弘不僅在朝野上威名大振,也被馮跋愈發(fā)器重。
在馮跋執(zhí)政晚年,因身染重病,被寵妃宋夫人利用。宋夫人經(jīng)常假傳圣旨,斷絕了君主與朝臣的聯(lián)系,妄圖掌握朝政。馮弘也是迫于無奈,便暗中發(fā)動兵變。糊涂的馮跋聽說馮弘發(fā)動了兵變,氣絕身亡。太子馮翼率東宮侍衛(wèi)反擊馮弘,但以失敗而告終。馮弘遂以王室幼弟身份登位,并將馮跋的一眾子孫全部賜死。而馮弘為了顯示自己的仁德,安定天下人心,賜馮跋謚號“文成皇帝”,廟號太祖,并將馮跋的遺體安葬于長谷陵。
馮太后的父親為廣平公馮朗,是馮弘原配夫人樂浪王氏的兒子,太子長樂公馮崇為其同母胞兄。馮弘廢黜王氏后位之后,馮崇太子之位也被廢。馮朗見北燕大勢已去,便勸說自己的兄弟一起歸順北魏。于是,在公元432年,也就是北燕太興二年五月,馮崇向北魏獻(xiàn)出了自己的封地,歸順北魏,被北魏封為都督幽平、車騎大將軍,封遼西王,并授職權(quán)。而馮朗也被封為西郡公,被任命為秦州、雍州刺史。就這樣,隨著北燕被北魏所滅,馮氏先祖所打下的帝國也隨之坍塌,家道中落,淪為北魏的臣民。
馮氏一族在北魏雖為人臣,但至少也身居官職,是王公世家,家中一女(即馮太后姑姑)還有幸選入宮闈之內(nèi),為拓跋燾之左昭儀,馮家也算名門望族。
馮太后的母親也出身名門世家,樂浪王家人,樂浪即現(xiàn)如今的平壤地區(qū)。樂浪在兩漢時期還是漢朝的一個郡縣,經(jīng)歷魏晉五胡十六國的紛亂,逐漸并入高句麗版圖。
從大燕國建國之前,馮氏一族就與高句麗交往甚密,后燕君主慕容云的家族就是高句麗國國王后裔中的一支。前燕皇帝慕容皝在攻打高句麗時,將西部的一些高句麗人遷入后燕境內(nèi)(今遼寧省錦州市西北部),慕容云家族就在其中。馮跋在后燕時就看重慕容云為人謹(jǐn)慎,氣度非凡,便與之交好,之后又一再勸說慕容云,并將其推為盟主,一起造反起兵,后又將其推上了君主之位。因而,馮氏與高句麗的交往由來已久,之后貴族間的通婚也是平常之事了。
馮弘就曾娶樂浪公主為妃,而馮太后的母親王氏就是馮朗在家道盛時所娶之妻,也是樂浪的一位公主,家教甚好。馮氏一族的基因里有著一種向往權(quán)力的欲望和勇氣,經(jīng)常展示出一種驚人的、不甘平庸的精神氣概。但他們也懂得審時度勢,關(guān)鍵時刻也可以委身人臣,甚至成為封建王國的階下之囚,隱姓埋名,以保全家族血脈。
馮太后畫像
馮太后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她的生命中延續(xù)了家族特有的熱血氣性,在家道中落之后,也能夠養(yǎng)精蓄銳,觀察時局,伺機(jī)而動。這樣的性格也決定了她跌宕起伏、叱咤風(fēng)云的一生。
投降北魏
馮氏一族最大的傷痛莫過于投降北魏,這個高貴的家族一夜之間從皇族變成了他人臣下,這種傷痛深深地印在了每一個馮家人的骨髓之中,每天過著擔(dān)驚受怕的日子。
而北燕與北魏的交鋒,從馮跋登基伊始便已然開始。鮮卑人建立的北魏朝廷,在北燕建國初期已經(jīng)威震六合,成為北方最大的強(qiáng)國,北魏一直虎視眈眈,盯著北燕這只肥碩的羔羊,妄圖將北燕的國土變成自己掌握下的番邦。因此,北魏皇帝聽聞馮跋平定了內(nèi)亂而被擁護(hù)登基之后,便派了使者于什門出使北燕,并暗中授意于什門要態(tài)度強(qiáng)硬,必要時可挑起爭端,為北魏出兵討伐找到合適的借口。
于什門領(lǐng)命后便出使北燕,前往北燕都城龍城(今遼寧省朝陽市)。月余,于什門到達(dá)龍城,卻沒有在城中的客棧落腳,而是宿于城外的一家小旅店中。
安置妥當(dāng)之后,于什門便派出一名隨從進(jìn)宮去通報,這名隨從見了馮跋也擺足了架勢,面對北燕皇帝馮跋一點也不恭敬,開口便要求馮跋前往城外接受北魏皇帝的詔書,并迎接北魏使臣于什門入宮。
見這名隨從如此放肆無禮,馮跋大怒,命人立刻將他拉出去杖殺,同時,令人立刻前往于什門落腳的旅店,抓于什門入宮面圣。
于什門被宮里侍衛(wèi)強(qiáng)行拉入宮中,他一路叫嚷辱罵,說馮跋不尊重北魏使臣,其罪當(dāng)誅。好不容易進(jìn)了皇宮,他見了坐在龍椅上的馮跋面無懼意,堅持不肯向馮跋下跪。
于什門傲慢的態(tài)度徹底激怒了馮跋,貼身侍衛(wèi)立刻會意,幾個人圍上來強(qiáng)按住于什門的頭,又使勁踢他的膝蓋窩,想讓他跪下。于什門一直掙扎,并沖著馮跋厲聲說道:“這就是燕國的待客禮節(jié)嗎?漢人的禮義廉恥也不過如此!今我大魏皇帝傳詔,馮王接旨后使臣入朝合情合理,只要馮王接受了詔書,又何須這般費事?!?/p>
馮跋不等使臣說完,就命人將于什門帶下去關(guān)起來,不讓他與外人接觸,沒有圣諭任何人不得探視。
于什門雖然被關(guān)了起來,但仍舊不肯向馮跋低頭,每天都在房間里咆哮抗議,要求馮跋接受詔書,放自己出去。因為于什門單獨被拘禁,沒有攜帶可換洗的衣物,又不能隨便沐浴,于是整個人又臟又臭,身上的衣服也是破破爛爛,衣不蔽體。馮跋知道之后便派人送幾件好一點的衣服給于什門,但于什門并不領(lǐng)情,將新衣服全部扔到了屋外。
馮跋去看他時,于什門故意脫下自己的褲子,將褲子披在身上,背對著馮跋,對馮跋不理不睬,用這種無聲的方式羞辱馮跋。久而久之,馮跋對于什門的這些伎倆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了,有時馮跋身邊的侍從都看不下去了,幾欲殺之。馮跋還會勸說身邊的人:“他同你們一樣,都不過是忠心護(hù)主之人,何必與之計較呢?”因為馮跋的寬容之心,于什門在囚禁期間并沒有受到苛待,足見馮跋的仁政治國的胸懷。
但馮跋對于什門的仁慈和寬容并未見什么成效,而北魏在龍城安插的細(xì)作也將于什門被強(qiáng)行帶入宮中的事情報告給了北魏皇帝。這正是北魏想要的結(jié)果,為他們合理出兵北燕找到了借口。于是,拓跋燾立即派人整頓軍隊,配備糧草,為討伐北燕做準(zhǔn)備。而此時,北燕的王公大臣也正與馮跋商討該如何處置于什門,有的大臣認(rèn)為于什門“有辱大燕”,強(qiáng)烈要求馮跋盡快將其斬首示眾,告誡北魏;也有的大臣不贊成這種做法,比如太史張穆就勸馮跋要以大局為重,魏國現(xiàn)在畢竟兵強(qiáng)馬壯,這次出使很可能是個陷阱,實在不宜和他們硬碰硬,應(yīng)放于什門等人回去,與大魏建立友好邦交關(guān)系。兩方爭論十分激烈,馮跋一直皺著眉頭聽著大家的意見,但這個問題確實牽涉得太多,馮跋在朝堂之上并沒有給大家一個明確的答復(fù),他還需要再三的斟酌。
不久,龍城郊外的上空逐漸彌漫起了赤色的煙霧,城中人議論紛紛,有傳言說這是兵氣,一定是遠(yuǎn)方又在交戰(zhàn),一時間龍城中人心惶惶,人人自危。這猜測確實有理,北魏果然向北燕發(fā)兵,并且采用閃電式的突襲,在馮跋得到消息時,北魏大軍已經(jīng)直逼龍城了。馮跋御駕親征,率兵固守龍城,北燕士兵士氣高漲,北魏軍隊也無法破城,戰(zhàn)事膠著,雙方都有一定損傷。
北魏將軍也意識到,若久耗下去,對大魏軍隊實在不利,于是北魏順勢收兵,但未改野蠻的本性,擄走了一萬多戶的北燕百姓之后才班師回朝。
北魏與馮氏家族的第一次正面交鋒就這樣偃旗息鼓,但也由此結(jié)下了梁子,無法化解。
432年,也就是馮弘登基的第二年,北魏再次出兵征討北燕。北魏王族天生的強(qiáng)占欲使他們對北燕的國土虎視眈眈,多年來一直積淀實力,厲兵秣馬,伺機(jī)而動。
聽聞北燕宮廷外戚干政導(dǎo)致政變,馮弘登基,北燕內(nèi)憂外患不斷,于是北魏便蠢蠢欲動。北魏的軍隊聲勢浩大,勢如猛虎,一路煙塵伴著血腥殺至遼西(今河北省遷安縣)。
北魏軍勢如破竹,北燕逐漸顯現(xiàn)出無力招架之勢。同年六月,北燕石城的太守李崇及十郡郡守一干人等被魏軍嚇破了膽子,投降于魏軍。因石城是北燕重要關(guān)口,又是龍城的防護(hù)重地,他們這一投降使得北燕損失慘重,龍城危在旦夕。
魏軍士氣大增,乘勝追擊,殺到了龍城附近。這次征伐北燕,北魏吸取了上次的教訓(xùn),為了順利攻破龍城,魏軍在龍城周圍修筑城墻,挖戰(zhàn)壕,將龍城層層包圍,做好了持久的戰(zhàn)爭準(zhǔn)備。
馮弘也不是吃素的,盛怒之下立即調(diào)遣五萬大軍與北魏軍展開激戰(zhàn)。兩國矛盾已深,特別是北燕的士兵們,很多將士的家人都被北魏掠去做了奴隸,也有許多人的親人都慘死在北魏的兵刀之下。于是這場龍城保衛(wèi)戰(zhàn)打得異常慘烈,雙方都?xì)⒓t了眼。但由于北魏軍隊?wèi)?zhàn)前準(zhǔn)備充分,北燕將士的抵御漸漸吃力。就在北燕守軍漸漸支撐不住的時候,突然,龍城郊外傳來隆隆的馬蹄聲,看清楚大旗后,北燕軍隊頓時又士氣大漲,原來這是昌黎公馮丘的一支部隊,也是馮弘最后的“撒手锏”。
昌黎公帶來的軍隊訓(xùn)練有素,將士們各個武功超群,不到半天的工夫就誅殺了萬余名北魏士兵,也使得龍城暫時擺脫了城破的危險,剩余的北魏軍隊也被迫撤離了龍城。
九月初,北魏正式撤軍回國,一路上又掠去了三萬余戶的北燕百姓,強(qiáng)迫他們背井離鄉(xiāng),成為北魏的臣民與奴隸。
北魏正式撤軍之后,馮弘馬上召集群臣商討對付北魏的對策。朝廷上一派低迷的氣氛,群臣似乎都被北魏野蠻強(qiáng)悍的兵力所震懾,大家都不開口。
這時,尚書郭淵突然開口:“望王上能體恤百姓,以大局為重,向北魏呈上降書,依附于北魏,并與之通婚交好?!北姶蟪枷嗷ビ糜喙饷橹笥?,繼續(xù)保持緘默,就連坐在龍椅上的馮弘也能看出,這似乎是大多數(shù)人的意思。馮弘認(rèn)為兩國積怨已深,不是和親、投降就能解決問題的,即便是今日成了北魏的附庸,也難保馮氏一族的性命。馮弘強(qiáng)忍著自己的憤怒和悲哀,向群臣宣布要堅守城池,與北魏抗?fàn)幍降祝?/p>
但是,馮弘的強(qiáng)硬政策也并非得到所有馮氏家族的支持,長樂公馮崇是馮弘原配夫人王氏所生的長子,本被立為太子,尊貴無比。但馮弘后來被慕容氏所迷惑,于是廢黜了王氏的后位,改立慕容氏為后。馮崇也因此受到了牽連,被廢了太子之位,還被變相趕出了龍城,背井離鄉(xiāng),去鎮(zhèn)守肥如(今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
他對自己的父親失望至極,并且也愈發(fā)痛恨慕容氏。而馮太后的父親馮朗及叔叔馮邈都是馮崇的親弟弟,對母親與哥哥的遭遇也十分感傷,也對父親馮弘充滿了怨恨。
也可能是因為家族內(nèi)部的私恨,使得王氏的兒子們漸漸失去了國家主人的意識。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保住自己的性命比什么都重要。
面對鮮卑強(qiáng)大的攻勢,馮氏兄弟對父親堅持作戰(zhàn)的態(tài)度十分不滿,他們認(rèn)為,父親是聽信了讒言,堅持抵抗可能會導(dǎo)致亡國滅種的危險。于是,馮朗和馮邈便暗中商量出路,他們一起去了肥如,找到了“廢太子”馮崇,分析形勢之后,三人決定投降北魏。
說來也巧,他們的決定正合了北魏的計劃,北魏早就相中了馮崇這個廢太子,正準(zhǔn)備派人前往肥如招降馮崇。
馮崇見到北魏使臣之后,心里便更加穩(wěn)妥,他立刻答應(yīng)了北魏的條件,讓馮邈先奔赴北魏,并將自己手下的遼西郡拱手相讓。于是,北燕太興二年(432)五月,遼西郡歸入北魏版圖,而馮崇也因此被北魏封為遼西王,以遼西等十郡作為馮氏的采邑,又被冠以都督幽平、車騎大將軍等職位。
馮太后的父親馮朗也被北魏封為西郡公,任秦州、雍州刺史。就這樣,馮太后一脈便投降于北魏。雖說有些屈辱,但形勢所迫也是沒有辦法,至少還保住了馮氏一脈的延續(xù)。
北燕太興四年(434)五月,馮朗的妹妹被召入北魏宮中,成為了拓跋燾的妃子,但這也是秘密的,拓跋燾并不希望馮家在北魏也能成為皇親國戚,馮氏的入宮起初只是充作人質(zhì),是拓跋燾控制馮氏的工具。
北燕太興六年(436),馮弘被高句麗人殺于北豐,并殺光了跟隨馮弘的十多個子孫,后追謚號“昭成皇帝”。至此,北燕亡,馮氏的光輝時代又一次轉(zhuǎn)為暗淡。
馮朗被誅殺
馮朗在投降北魏后,被北魏任命為秦(今甘肅天水一帶)、雍(今陜西西安地區(qū))二州刺史。馮朗一家居于長安城,除每年固定要去一趟平城述職之外,一家日子過得還算平靜??偟膩碚f,馮家是北燕降臣,雖然沒有身居要職,日子也算過得平穩(wěn),馮朗的夫人王氏為他生了一兒一女,都是在馮朗任官長安后才生的。大兒子名馮熙,小女兒就是后來的馮太后,生于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三年(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