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大都市尋夢

曼德拉的傳奇人生:從囚徒到總統(tǒng) 作者:李睿 著


第三章 大都市尋夢

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一樣需要獲得解放。奪走別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見和短視的鐵柵囚禁著。

——納爾遜·曼德拉

1.黃金帝國下的丑陋

海闊天空的下一站

1941年,黑皮膚的曼德拉第一次出現(xiàn)在約翰內(nèi)斯堡的街頭,在人頭攢動的大街上,他完全驚呆了:高樓林立的市中心,各種膚色的人群川流不息,形成一幅獨特的畫面。

約翰內(nèi)斯堡被稱為南非的“小美國”,是南非最大城市和經(jīng)濟中心。出現(xiàn)在這里,是曼德拉命運的轉折點,如果說以前在部落中,他是受人尊敬的黑人貴族,那在約翰內(nèi)斯堡,他則完全屬于最底層的黑人,遭受很多白人的白眼。

以前在特蘭斯凱,那里是黑人保留地,曼德拉的父親是部落的酋長,后來遷移到姆克凱茲韋尼,他的養(yǎng)父同樣是部落的酋長。出身貴族的曼德拉總有一種天生的優(yōu)越感,部落中的土著黑人對他的態(tài)度是非常謙卑和恭敬的。

如今這里是約翰內(nèi)斯堡,屬于白人經(jīng)濟統(tǒng)治的中心,黑人的地位非常低下,種族歧視的現(xiàn)象處處可見。在白人看來,土著黑人部落的酋長只是他們用來管理眾多土著人的工人,僅此而已。至于所謂的尊重,是更為低下的黑人給的。

在約翰內(nèi)斯堡,曼德拉感受到的,除了嚴重的種族歧視之外,就是孤單的生活。以前是部落群居生活,大家居住在一起,彼此之間相互照應,無拘無束。如今是城市生活,住宅區(qū)破破爛爛,骯臟擁擠,鄰里之間也互不相識,沒有任何往來。

曾經(jīng)的農(nóng)村生活熱鬧非凡,如今的城市生活冷冷清清,讓曼德拉感覺到很不舒服,很不適應。

在約翰內(nèi)斯堡,曼德拉和一個朋友聯(lián)系上,這個朋友帶著人生地不熟的曼德拉到處轉悠。

一路上,他朋友非常熱情地給曼德拉介紹各處的景點:看,這是考洛西姆戲院,能夠同時容納2300人,內(nèi)部設施非常豪華;瞧,這是拉佛戴街,街上商店林立,商品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看,這里是米特羅電影院……

在這名朋友眼中,曾經(jīng)頗受人尊重的曼德拉,此時完全變成了一個鄉(xiāng)巴佬,他不禁流露出傲慢的神態(tài)。

然而,當看到一些“僅限白人出入”的招牌時,他朋友便情不自禁地罵起來。曼德拉明白,嚴重的種族歧視政策讓任何黑人都失去了最后的尊嚴,哪怕是約翰內(nèi)斯堡原來的主人。

曼德拉感受了約翰內(nèi)斯堡的新鮮過后,開始認真考慮生存下去的問題——他需要一份工作。他拿出一個地址,在來約翰內(nèi)斯堡之前,有個從烏姆塔塔來的朋友給了他一個地址,讓曼德拉到達約翰內(nèi)斯堡之后聯(lián)系他。

根據(jù)地址,曼德拉先是坐了一段時間鄉(xiāng)村汽車,之后又轉乘了火車。在火車上,他又遇到了事情。

購買火車票的時候,陰差陽錯之下他購買了一張專屬于白人乘坐的車廂的座位。當他走進車廂的時候,發(fā)現(xiàn)車頭上標有“非歐洲人不能乘坐”的字眼,他很生氣,沒有理會,徑直走向自己的座位。

剛坐下沒多久,就有兩個乘警出現(xiàn)在座位旁,聲稱他沒有資格坐在這里,要求他走出去。曼德拉極力為自己辯解,但最終還是被架出那個車廂。

火車經(jīng)過納塔爾和德蘭士瓦的草原高地,最后到達了一座盛產(chǎn)黃金的城市艾格利。

艾格利是個環(huán)境非常復雜的城市,聚集了各色各樣的人,有身價不菲的淘金老板,也有小富即安的中層工作人員,當然,多數(shù)是身無分文的黑人礦工。

整個市區(qū)中心,居住的都是白人,而郊區(qū)除了白人居住的地方之外,其他地方到處堆滿了紅黃色的礦物垃圾。大量的黑人礦工被限制在數(shù)量眾多的城郊黑人居住區(qū)和貧民區(qū)中生活。這里的人口數(shù)量眾多,環(huán)境極差,騷亂事件時有發(fā)生,家庭生活很不穩(wěn)定,而且犯罪活動愈演愈烈。

這些黑人礦工被剝奪了財產(chǎn)和生存權。這就是在種族歧視政策下生活的現(xiàn)實。曼德拉的政治教育已經(jīng)開始。

在艾格利,他找到了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在皇家礦業(yè)公司當監(jiān)督員,工作清閑。當曼德拉找到他時,他發(fā)現(xiàn)曼德拉比以前更魁梧,便給曼德拉安排了一份工作。

他告訴曼德拉,礦上正好缺少一個礦工警察,讓曼德拉先做著,如果以后表現(xiàn)好,還可能升為辦事員。

曼德拉點頭同意了。一天后,曼德拉全副武裝出現(xiàn)在礦區(qū),他脖子上掛著一個哨子,手中拎著一根圓頭棍,守衛(wèi)著通往黑人礦工居住區(qū)的大門。

工作時,曼德拉站在通往黑人礦工住宅區(qū)的大門旁,看著那些拖著沉重步伐、完成了一天辛苦工作的黑人礦工慢慢走回“家”,他想了很多很多。

黃金帝國下的貧窮

1993年,曼德拉在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發(fā)表了如下演講:

在此我們一起追憶兩位偉大的南非人,已故的領袖艾伯特·盧圖利和德斯蒙德·圖圖大主教。他們因為反對罪惡的種族隔離制度的和平斗爭而被授予和平獎。

也許我們還應該再提到另外一個名字,他是我們的先驅中另一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已故的馬丁·路德·金牧師。正如南非人民一樣,他也曾面臨著同樣的嚴峻問題,他努力尋求正義的解決方式,并為此獻出了生命。

今天我們在這里,談論人類面臨的挑戰(zhàn):戰(zhàn)爭與和平,暴力與非暴力,種族主義與人的尊嚴,壓迫、鎮(zhèn)壓與自由、人權,貧窮與安康。

今天我們站在這兒,是代表千百萬敢于站起來反抗一種社會制度的人民,這種社會制度的本質就是戰(zhàn)爭、暴力、種族主義、壓迫及全體人民的貧困。

今天我還代表全世界千千萬萬的人及一些政府和組織,他們加入我們反對種族隔離制度的運動,他們不是反對作為國家的南非或南非人民,而是控訴一種非人道的制度,要求這種反人類的種族隔離罪行盡快滅亡。

這些人,不論是國內(nèi)的還是國外的,都有著反對暴政與不公,而非出于一己私利的高貴精神。他們認識到,對一個人的傷害即是對所有人的傷害,他們因此組織起來,共同行動,去捍衛(wèi)正義與人的基本尊嚴。

正是由于多年來這些人英勇不懈的努力,我們今天才可能去暢想,有朝一日,全人類將在一起慶祝本世紀人類最偉大的一個勝利。

當那一時刻到來的時候,我們將歡聚一堂,共同慶祝戰(zhàn)勝種族主義、種族隔離和少數(shù)白人統(tǒng)治的勝利。

這個勝利終將結束這段始自葡萄牙帝國、長達500年的非洲殖民史……

約翰內(nèi)斯堡之所以成為被殖民地區(qū)是因為它有豐富的黃金和金剛石,這一段歷史與羅德斯這個名字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羅德斯,英國人,人稱“帝國主義分子”,這一稱謂對羅德斯來說,是最合適的。盎格魯-撒克遜族人,這個民族內(nèi)部一直宣傳極端法西斯種族滅絕論,他深信自己的種族有統(tǒng)治世界的天職,并一直幻想著建立包括非洲、亞洲、歐洲及美洲在內(nèi)的大英帝國。

羅德斯是個聰明人,經(jīng)過在金融市場和采礦業(yè)一系列的商業(yè)搏擊,他從一個并不出名的鄉(xiāng)村牧師的兒子一躍成為世界上最有錢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最后成了開普殖民地總理和英國南非公司的董事長。

他將建立大英帝國的第一個目標定在非洲,目的是建立一塊連接地中海和好望角的英國殖民地,修建一條從開羅到開普敦的鐵路和相應的電報網(wǎng),為實現(xiàn)他的終極目標打下基礎。

他的野心并沒有成功,在策動推翻克魯格總統(tǒng)的政變時失敗了,這個計劃最終流產(chǎn)。然而,借助雄厚的財力支持,他所建立的剝削黑人礦工的制度卻在約翰內(nèi)斯堡延續(xù)下來。

開采金礦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經(jīng)過不斷走訪、向南非各級政府部門的官員行賄,羅德斯建立了一個結構嚴密、頗有成效的招募金礦工人的勞工網(wǎng)絡,覆蓋非洲南部和中部的廣大地區(qū),并保證使廉價勞動力源源不斷地為他創(chuàng)造財富。

這就出現(xiàn)了前文中提到的,土著部落中的黑人們每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外打工,謀求生存。

從1936年以來,南非的這些礦場每年會雇用超過30萬的非洲人。招工的代理人通過傳統(tǒng)渠道,從政府當局到部落酋長把受雇名額層層分配下去。契約一般要求非洲雇工在礦山工作6到18個月。受雇者在契約上畫押后,就離開家鄉(xiāng)到礦上做工。

勞工背后的秘密

曼德拉從別人的口中得知這些事情之后,有一件事讓他覺得很奇怪:為什么頻繁地更換這些礦工,不讓他們多在礦山上工作幾年呢?

從人力資源的角度來說,這樣做不僅降低了招工的成本,還節(jié)省了培訓工人的費用,能夠提高收益。

這些實力雄厚的老板非常奸詐、狡猾,曼德拉的疑問他們又何嘗沒有考慮過?

原來,這里面大有文章。

曼德拉所看到的,只是礦工們的住房條件,而工作條件更加艱苦。工作時,這些礦工要躺在深達2.5公里的狹窄坑道工作面上一鏟一鏟地挖掘,里面的空氣污濁程度難以想象。更令人難以忍受的是那里35攝氏度以上的溫度。

這種工作環(huán)境對人的身體損耗非常大,礦工的身體會越來越衰弱。為了最大程度地榨取這些礦工,老板們便一年更換一批礦工。即便有礦工想多工作一年,也不會被允許,這些大老板可不愿意有礦工因為身體衰弱死在工作崗位上,那樣需要賠償一筆不菲的金錢。

曼德拉沒有進入過礦井,下面的工作條件如何艱苦,他并不是很清楚。但是,他認真地觀察過黑人礦工惡劣的住宅條件。

礦工的住宅區(qū)是用雙層鐵絲網(wǎng)圍住的集中營,礦工在整個受雇期間不準私自走出營地。他們只能從營地走到礦場,再從礦場走回營地,礦場與營地間有帶頂?shù)耐废噙B。

營棚里只是一間低矮的房子,沒有窗戶,房頂是一層密網(wǎng)。為了防止礦工之間相互傳遞東西,只許他們隔著兩層柵欄同親屬談話。非洲礦工的工作沒有專業(yè)技能,理由當然是他們的膚色,在這一點上各礦業(yè)公司的政策是一致的。

惡劣的條件,招致了很多批評。曾經(jīng)有記者批評礦場對待工人的這種苛刻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面對批評,礦場的發(fā)言人大言不慚地說:把技術工作分配給歐洲人、非技術工作分配給土著人是各個礦工勞動組織的慣例,任何人企圖擴大向合格的土著人開放的工作種類,都會遭到歐洲籍雇員及其工會的強烈反對。此外,法律和習慣都禁止土著雇員擔任技術工作。

從表面上看,非洲土著黑人不懂技術,原因是比較“蠢”,“沒有能力和智商從事技術工作”。

經(jīng)過曼德拉的了解,事實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礦場里,白人監(jiān)工們往往要到7點以后才來,而非洲工人在凌晨3點半左右就下井了。在這4個小時內(nèi),黑人礦工劃出爆破區(qū),安裝炸藥和進行爆破,其工作效率與白人監(jiān)工在場時一樣。

然而,根據(jù)南非政府的勞工法規(guī)定,這類工作被認為是黑人的能力所不能及的。所以,黑人礦工所從事的這些技術活得不到承認,因此也就得不到應有的報酬。

關于礦場工人的工資待遇,黑人學者威·艾頓曾作過統(tǒng)計:1911年,非洲工人的年平均收入為97美元,而白人雇員為941美元;到1941年,非洲人的年平均收入為111美元,而白人已漲到1472美元。

由于勞動繁重以及住宅區(qū)環(huán)境惡劣,當契約時間到期時,勞工們的身體基本被掏空了,他們的勞動力也損耗殆盡。

回憶這一切時,曼德拉這樣說:

站崗時,我又遇到了“礦工列車”,這一次是從約翰內(nèi)斯堡運送可憐的“貨物”——在礦坑里做工期滿的非洲人。其中有些人已經(jīng)累得受了內(nèi)傷,有些人得了咳嗽病,有些人已顯出肺結核的初期癥狀。他們?nèi)继撊醪豢?,全都成了“廢物”。許多人從窗口探出身子貪婪地接受陽光,呼吸新鮮空氣。他們的積蓄很少,不久就會因納稅和繳付各種苛捐而用光??蓱z的人們,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壓迫與反抗

這種鮮明的階級對立形成尖銳的社會矛盾。在這種情況下,被壓迫的黑人礦工開始進行種種破壞活動,例如破壞生產(chǎn)設備,甚至偷盜等,這可以看作黑人對不公正的社會秩序的抗議和對統(tǒng)治階級的反抗。

這種反抗行為一直都存在。曾經(jīng)有一名到南非來旅行的美國人在旅行日記中記錄過一個懲罰黑人偷盜者的場景:

我曾經(jīng)看見一個孩子因為偷了鉆石而遭受35下鞭笞。他勇敢地挺著身子站著,一絲絲綻破的肉掛在背上,大滴大滴的血沿著他的大腿流下來。揮動的九股鞭嗖嗖地響,向他的肩膀抽去。他那雙大眼睛布滿血絲,嘴唇戰(zhàn)栗不停,兩只手痛苦地扭曲著。然而他仍然保持沉默。直至鞭子抽到第30下時,他低沉地呻吟了一下,便暈倒了。每逢遇到這種場面,在周圍觀看的黑人就會非常激動。他們咬牙切齒,用帶著仇恨的眼光注視著執(zhí)法官。我常常想,他們只是在等待時機報復他們的主人們。

當然,黑人這種反抗行為終究無法保證自己的利益。在一些人的帶領下,黑人礦工開始了更為合理的反抗方式——罷工運動。

這種罷工行為在金礦建立之初就出現(xiàn)過,隨著礦工人數(shù)的越來越多,罷工運動的次數(shù)也越來越多。

比較著名的黑人礦工罷工事件主要有以下幾件:

1913年7月,歐洲的工人罷工活動傳遍世界,非洲礦工受其影響,也進行了罷工。罷工的目的是增加工資,好幾個礦場的非洲人都拒絕在工資提高以前工作,完全不理會礦場白人經(jīng)理的威脅和勸誡,政府派來騎警進行干預也無濟于事。

這次的罷工一度發(fā)生騷亂,有人甚至向警察扔了石頭。后來當?shù)氐木煺{集一個全副武裝的士兵連,才把礦工們鎮(zhèn)壓下去。士兵們把每個礦場的罷工帶頭人都逮捕起來。毫無疑問,這次險些就弄成嚴重的土著工人大鬧事。

1918年爆發(fā)了黑人工人第一次有組織的群眾運動,礦工在礦上抵制礦區(qū)的商店,公用事業(yè)工人在約翰內(nèi)斯堡罷工。

1919年,南非的碼頭工人和鐵路工人舉行大罷工,遭到鎮(zhèn)壓。

1920年,蘭德金礦的黑人礦工罷工,與政府軍警發(fā)生戰(zhàn)斗,79名工人犧牲了。

1922年初,蘭德區(qū)的歐洲工人罷工,盡管亦有些黑人礦工參加,但政府采取挑撥種族關系以分而治之的策略,結果發(fā)生了反非洲人的屠殺,最后罷工慘遭鎮(zhèn)壓。

1929年11月,群眾在約翰內(nèi)斯堡舉行集會,反對各項反非洲人的立法。

1931年5月1日,約翰內(nèi)斯堡8000名歐洲和非洲工人聯(lián)合示威。

這些斗爭都反映了非洲工人對現(xiàn)狀的痛恨,而約翰內(nèi)斯堡的礦工又奮勇當先。每當曼德拉聽到這些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時,總是暗自發(fā)誓,要為自己的民族服務,為爭取自由的斗爭作出自己的貢獻。

2.人生目標與婚姻

西蘇魯?shù)某霈F(xiàn)

如果不是這件事的發(fā)生,曼德拉不知道什么時候會主動離開這兒。曼德拉在礦上的時間并不長,養(yǎng)父大衛(wèi)就派人根據(jù)線索找到他,目的很明確,讓曼德拉回家。曼德拉有自己的思想和目標,他只好再次逃跑。這一次逃跑,他來到了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距離約翰內(nèi)斯堡有15公里,是一個不大的市鎮(zhèn)。和大都市約翰內(nèi)斯堡比起來,亞歷山大在某些方面比較開明,比如它允許黑皮膚的非洲人購置地產(chǎn)。

這條政策促進了這個市鎮(zhèn)的發(fā)展,很多家境殷實的非洲黑人到這里來購置財產(chǎn)。到1943年初,當?shù)厝丝谝堰_6萬。

亞歷山大的物質條件不如約翰內(nèi)斯堡,但人文環(huán)境則要比約翰內(nèi)斯堡強得多。在大街上,隨處都可以看到光著腳丫子的黑人孩子在坑坑洼洼的小街上興致勃勃地踢著球。

曼德拉來到這里之后,租住了一間小房子,作為自己的落腳之處。這間小房子的條件非常差,房頂是用鐵皮做成的,上面用石頭壓著,每到下雨就滴滴答答響個不停,也漏個不停。

曼德拉手中還有些錢,他想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努力學習點知識。然而,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曼德拉很難集中精力。房子小,人來人往,加上經(jīng)常停電,他只能每天晚上點蠟燭熬到深夜。

正在曼德拉不知道怎么辦時,他有個關系很好的朋友建議他去找西蘇魯幫忙。

西蘇魯也是從特蘭斯凱來的,在亞歷山大這個小鎮(zhèn)子搞房地產(chǎn),他為人豪爽,又樂于助人。在此之前,曼德拉也聽說過這個老鄉(xiāng),苦于不知道他的背景情況,更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一直沒有聯(lián)系上。

西蘇魯全名叫沃爾特·西蘇魯,是一個混血兒,來自特蘭斯凱的恩科波,他的父親是白人,母親是黑人。他的父親是一個包工頭,當初在恩科波監(jiān)督修路時,認識了西蘇魯?shù)哪赣H,兩人同居后生下西蘇魯。

監(jiān)督修路的任務完成后,他留下一筆錢,離開了西蘇魯母子,此后再也沒有露過面。因為是混血兒,西蘇魯?shù)钠つw要比其他黑人孩子白一些,卻又比白人孩子黑一些,夾在中間使他特別難堪,同時也使他從小對白人更加仇恨。沒有父親的西蘇魯一直跟著媽媽生活。

西蘇魯?shù)娜松啔v很豐富,他信奉過宗教,崇拜過日本,參加過奧蘭多兄弟會。直到1940年,他才最后找到了自己的政治歸宿,加入了非洲人國民大會。

經(jīng)過朋友介紹,曼德拉和西蘇魯很快見了面。兩個年輕人熱情地擁抱、交談,很快,兩人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在了解了曼德拉的情況后,西蘇魯提出讓曼德拉搬到他的公寓住,并為他提供了一份工作——事務所的管理工作,每月給曼德拉2英鎊的薪水。這讓曼德拉非常高興,他欣然應允。

曼德拉的運氣確實不錯,他遇到了西蘇魯這樣熱心腸的人。事實上,西蘇魯并不富裕,但總是會想盡辦法幫助其他黑人。

兩個年輕人的關系很好,西蘇魯比曼德拉大6歲,他在18歲時便來到了亞歷山大。在非洲人國民大會的高層領導人中,他學歷最低,但他的閱歷無人可比。在鄉(xiāng)下時,由于叔父早死,他16歲即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種植莊稼,放養(yǎng)牲畜。舉行過成人禮后,他決定出去闖世界。

第一站就是約翰內(nèi)斯堡,他第一份工作是礦工。當?shù)V工的經(jīng)歷是他永遠也忘不了的:天剛亮就從床上爬起來,坐吊車下到離地面1英里的地下坑道,用丁字鎬和鏟子使勁挖,后面是白人監(jiān)工催命般的叫喊。礦工們不能把食物帶下礦井,只能帶上能提神的麥特酒。餓了的時候,匆匆吞兩口飯?zhí)铒柖亲?,然后一直干到晚上,從礦井出來才能吃上口熱飯。

西蘇魯回憶說:“我剛到礦里的時候,很不習慣。一下班后就精疲力竭,想睡覺。我總是把晚飯匆匆地吃完,爬到木板上倒頭便睡。礦井里空氣渾濁,氣溫與地面相差很大,很傷身體?!泵慨斘魈K魯回憶起那段艱辛的日子,語氣里總是帶有一絲淡淡的憂傷。“我當時什么也不懂,只會和礦工們一起發(fā)牢騷,有些年長的礦工策劃罷工時我的勁頭最大,恨不得一下把這罪惡的制度踢個底朝天?!?/p>

受不了金礦上變態(tài)的工作,他辭職了,到了東倫敦的一家餐廳當幫廚。后來他又回到約翰內(nèi)斯堡,在一家面包房工作。

同樣地,在白人苛刻的管理下,他們的待遇非常差,為了提高工資,他帶領面包房的工人罷工。然而,白人老板非常卑鄙,他采用逐一擊破的手段,將每個工人都說服,在原工資的基礎上復了工,卻將他解雇了。隨后,他在好幾家工廠都干過,與不同的白人老板發(fā)生沖突,抗議不公正的待遇。但同樣的結果使他極為沮喪。他只好靜下心來研讀英語。當他完成了四級課程后,他便興致勃勃地為一家叫《班圖世界》的報紙寫起關于科薩民族領袖的文章來,這既逼得他進一步加強英語學習,同時也使他對自己民族的歷史更為了解。

兩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逐漸成為親密的戰(zhàn)友,站在了同一條戰(zhàn)線上。

律師界的后起之秀

當西蘇魯了解到曼德拉的抱負是學習法律的時候,他立即答應提供經(jīng)濟幫助,使曼德拉通過夜大學習的模式,學習到更多的法律知識。

曼德拉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他靜下心來努力學習法律知識,很快,他就取得了文學學士學位,并順利通過法律入門考試。

曼德拉永遠都不會忘記,畢業(yè)典禮那天,西蘇魯為曼德拉買了一套漂亮的西服和一件畢業(yè)典禮的長袍。隨后,他又給了曼德拉更大的驚喜——將曼德拉的母親和姐妹們用車接到大學城。

西蘇魯如此不計回報地幫助曼德拉,讓曼德拉非常感激。

此后,他又介紹曼德拉到一家白人律師事務所上班。曼德拉給這些律師當學徒,同時又利用業(yè)余時間在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學習法律。

在這家白人公司,曼德拉得到了很多幫助,學習了很多知識。在這里,曼德拉第一次直接與“白人”打交道。在南非的大街小巷,很多人都知道,白人是體面的商人、知識淵博的老師,地位高人一等。在這家律師事務所,他為白人工作,并與他們坐在一間辦公室里。

他很清楚地記得第一次上班的情形。他剛走進辦公室,一名資深的打字員就對他說:“曼德拉,我們這兒沒有種族歧視。要是后勤送來水果,你直接到盤里拿就行了,不用拘束。后勤已經(jīng)為你購買了兩個茶杯,你一定要用新的。對了,要小心高爾,他可是脾氣很壞的家伙。”

公司的辦事員高爾非常傲慢,在政治上很激進。曼德拉來了以后,他總裝得像個上司一樣,很多事情都讓曼德拉處理,即便是他分內(nèi)的工作也會交給曼德拉。曼德拉一直都很寬容,不想跟高爾爭吵,每次都是任勞任怨,他覺得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有一天,當曼德拉正對著他口述文件時,一個白人顧客走了進來。高爾顯然覺得很難堪,他為了向別人證明曼德拉不是他的上級,于是從錢包里拿出兩個便士對曼德拉說:“小子,去商店給我買支紅色的書簽來。”

在這家公司,曼德拉學習到很多知識,他的法律知識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完善,漸漸涉及各個領域和行業(yè)。甚至有一次,他以一家制造廠員工的身份幫助制造廠打贏了官司,為制造廠挽回很多損失。

憑借完善的法律知識和寬容的態(tài)度,曼德拉在律師界活躍起來,并結識了一些白人律師。通過西蘇魯?shù)慕榻B,他又到一家更大的白人律師事務所就職,并作為工讀職員與事務所簽訂正式合同。這種形式在當時還從沒出現(xiàn)過,即一邊工作,一邊在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攻讀法律。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學以致用的極好機會。

僅僅半年的時間,曼德拉又憑借扎實的知識跳槽到一家薪金更高的白人律師事務所,并在那里工作了3年。

在這家公司發(fā)生的一件事情讓曼德拉終生都難以忘懷。南非的種族歧視政策存在很多違反法律的規(guī)定,通常在這類案子上,曼德拉都是據(jù)理力爭,從不作出半點讓步,很多時候,他被推上風口浪尖,成為政府打壓的目標。

有一次,曼德拉的一個上司警告曼德拉:“小伙子,不要參與政治,對非洲的種族歧視政策,盡量做到視而不見?!?/p>

只是,他的上司做夢也沒料到,這名黑人小伙子不僅沒有對種族歧視視而不見,反而帶領南非黑人推翻了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并成為南非共和國的總統(tǒng)!

婚姻與生活

當曼德拉在學校和公司基本安定后,他的養(yǎng)父大衛(wèi)再次找到他,讓他成家。曼德拉明白養(yǎng)父的苦心,點頭同意了。

1944年,曼德拉與西蘇魯?shù)谋砻靡淋搅铡っ匪菇Y婚了,伊芙琳在一家醫(yī)院當護士?;楹?,他們在奧蘭多成了家,位于約翰內(nèi)斯堡向西南方向延伸的部分,距離市區(qū)大約10公里。

奧蘭多到處是形式統(tǒng)一的火柴盒似的房子,沒有什么風景,顯得很荒涼。還好,西蘇魯夫婦也住在附近,他的妻子也是一名護士。不久之后,奧利弗也慕名而來,他在圣彼得學校教自然科學和數(shù)學。

成家后的曼德拉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家庭,還要到學校去上課,非常辛苦,而且曼德拉選修的業(yè)余課程都是晚上上課。最要命的是,上課的地點并不固定,有時在約翰內(nèi)斯堡的公眾圖書館,有時在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

每天上下課,曼德拉都要坐很長時間的火車,而且受到夜里11點鐘宵禁的約束,這些客觀條件都給他的學習帶來很多困難。

但與曼德拉在工作中遇到的阻力相比,這些并不算什么。由于曼德拉對政治很敏感,尤其關注種族歧視方面的案子,他的上司總是有意無意地告訴曼德拉,讓他集中精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律師,從而能夠“贏得社會各界人士的尊重”,讓他遠離政治。

可是曼德拉并不同意這么做,此時的他已經(jīng)將自己當成一名非洲民族主義者,而不僅僅是一個律師。另外,在西蘇魯?shù)挠绊懴?,曼德拉非常渴望能夠加入歷史悠久、持續(xù)性強的黑人政治組織——非洲人國民大會。

然而,非洲人國民大會卻因為經(jīng)費及循規(guī)蹈矩等原因,慢慢衰落了,一些會員脫離非洲人國民大會成立了非洲民主黨。

曼德拉認為這種做法是錯誤的,而他的責任是要加入非洲人國民大會,推行自己認為正確的思想。他決定加入非洲人國民大會,號召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進來,激發(fā)非洲人國民大會的活力。

第一次正面對抗

一天,曼德拉與3個同學一同登上一輛有軌電車。剛坐下來,就聽到車上的白人售票員氣急敗壞地向曼德拉喊叫:“你是一個卡佛爾人,你怎么能夠到電車上來?”

在南非,卡佛爾人即異教徒、潛在的危險分子。

曼德拉的同學諾維克很生氣,他告訴售票員,曼德拉不是卡佛爾人,而是一名法律系學生,因此他和任何人一樣有資格坐電車。

售票員并不相信,他甚至將車停住,叫來警察,要求警察將他們驅趕下去。

包括曼德拉在內(nèi)的4名學生與警察發(fā)生肢體沖突,一起被帶到警察局。在警察局,局長態(tài)度蠻橫地要求曼德拉擬定一個聲明,內(nèi)容是聲稱(由于疏忽)3名同學將他“帶到了車上”,曼德拉嚴詞拒絕,并大聲抗議。

有一個同學趕緊給他們的老師費希爾打電話,請求他來保護他們。費希爾立即趕到并答應第二天在法庭上為他辯護。

經(jīng)過一番據(jù)理力爭,警察局最終將他們釋放了。這一種族歧視事件使曼德拉深深地體會到種族主義政權的荒謬和罪惡,更堅定了他為自己民族而戰(zhàn)斗的決心。

不久之后又發(fā)生了一件事,徹底將曼德拉推向了為民族戰(zhàn)斗這條路。

曼德拉每天要乘坐火車來往于學校與奧蘭多。此前的單程車費一直是4便士。后來運輸局以戰(zhàn)時物價高漲為理由,將車費提高到5便士。

這一舉措立即遭到了很多非洲人的抵制,他們紛紛拒絕乘坐火車。在當時,大約有1.5萬名非洲男子和婦女排成長達3英里的隊伍步行到約翰內(nèi)斯堡去上班,干完一天苦工后又步行9英里半回家。當時除了有幾輛火車和貨車供年齡較大的人和有小孩的婦女使用,大部分人都是靠兩條腿。

這一次抵制火車的斗爭持續(xù)了9天,最終,非洲人取得了勝利,運輸局讓步了。

曼德拉很高興,以為反抗取得了成果。可不久之后,他才發(fā)現(xiàn),他被運輸局的白人忽悠了。

在很多非洲人為初步取得勝利而歡呼時,運輸局發(fā)出一份聲明:

由于“緊急情況”,重新把票價提高到5便士,并建議非洲人向雇主索要額外的交通費。

這是一條很荒謬的建議,人們議論紛紛。尤其是亞歷山大的居民,他們果斷拒絕了這個建議,因為這一建議對那些沒有固定工作的人,如臨時工、洗衣女工、兒童、探親訪友者和尋找工作的人來說,毫無意義。另外,這還可能導致亞歷山大的居民失業(yè),因為雇主寧愿雇用住在離工作地點近的人。

運輸局出爾反爾,非洲工人繼續(xù)實施對火車運輸?shù)牡种啤B吕诨貞涍@件事的時候,說:“每天,(我看見)許多工人、洗衣女工背著沉重的工具,佝僂著背,赤著足,艱難地拖著腳步往前走,沒有人愿意屈服。”

盡管公共汽車照常行駛,售票員還滿臉堆笑地招攬乘客,甚至還假惺惺地喊出“有警察護送,非常安全”之類的宣傳,但是一個乘客也沒有。

這次的反抗活動一直持續(xù)了7個星期,在這7個星期內(nèi),運輸局的收入少得可憐,但更可憐的是那些來往工作的人。他們掙到的只是微薄的血汗錢,付出的卻是疲憊不堪的代價。最終,運輸局推出了一項政策:工作日的票價恢復到4便士,節(jié)假日和周末的票價則提高到6便士。

這次的反抗最終取得了勝利,同時也使很多非洲黑人認識到,即使在南非種族主義肆虐的情況下,團結仍是力量。曼德拉的政治覺悟亦逐漸成熟起來,1944年可說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

非洲人國民大會

非洲人國民大會最初叫南非土著人國民大會,創(chuàng)立于1912年1月,于1925年改名。它的創(chuàng)始人是4個年輕的律師,在布隆方丹召開了一次會議。

塞梅是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當時剛從哥倫比亞大學、牛津大學和英國法學協(xié)會學成歸來。他的目標是將全非洲人民聯(lián)合起來,建設非洲人自己的家園。

塞梅認為,分散的部落各自為政,這是不正常的,這種局面造成了愚昧、災難和落后。

就這樣,一個不同尋常的歷史事件發(fā)生了。在當時,這只是一次普通的集會性質的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各部落的首領,有政治聯(lián)盟的領導人,還有牧師、律師、記者和教師,來自南非各地。與會人員克服了部落和語言的不同、城市和農(nóng)村的差別,教育家約翰·杜比當選為大會主席,塞梅則當選為司庫政部長。

這個組織大部分復制了美國議會的組織形式,也學習一些英國議會結構和程序的因素,設有議長和部落首領組成的參議院,他們的目標是爭取在議會、教育、工業(yè)和政府中取消種族歧視。

與會人員是純正的非洲人,但并不仇視白人。他們接受的教育促使他們在白人的政治結構中追求自己的權利,但也并不這么簡單,因為反對白人的種族主義本身就包含著反對黑人的種族主義。在之后的幾十年時間中,非洲人國民大會從未偏離反對種族主義這個方向。

在第一次大會召開的時候,人們做了祈禱,高唱“上帝保佑非洲”“上帝保佑非洲”,后來,這首歌成了非洲人國民大會和南非黑人的國歌。

1925年,非洲人國民大會有了自己的旗幟,由黑、綠、黃構成的三色旗,黑色代表非洲土著黑人,綠色代表土地,金黃色代表資源。

然而,在之后的時間,非洲人不斷為反對不公平的待遇而斗爭,非洲人國民大會組織了其中一些行動,組織人們游行、集會、派代表團與政府談判,遞交請愿書等各種可能的行為。很不幸的是,這些非暴力反抗,得到的唯一回答是進一步的壓迫和警察的暴行。

非洲人國民大會組織的常規(guī)反抗行動,沒有取得任何成果,因此逐漸被非洲人所放棄。很多非洲人批判他們太過軟弱,永遠不會使用拳頭,只會循規(guī)蹈矩,像個傳教士一樣“喋喋不休”。沒取得任何成效的非洲人國民大會逐漸淪為一個無人問津的機構。

就在關鍵時刻,詹姆斯·卡拉塔對非洲人國民大會進行大膽的改革,吸收新鮮血液,把一些有思想、有干勁的年輕人吸納進去,非洲人國民大會逐漸走上了非常規(guī)的反抗道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