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紙做朋友的女孩
湯秀云
在廣州,有一位叫陳粉丸的90后女孩,她憑借那雙靈巧的手,可以將紙做成形態(tài)各異的手工書。也可以以紙為素材,用刀在上面一層層地鏤空、疊加、雕刻,營造出獨一無二的紙雕藝術品,向你呈現(xiàn)一個異彩紛呈的紙藝世界。
因為父親很喜歡藝術,粉丸從小就接受了藝術方面的熏陶和培養(yǎng)。大學時,陳粉丸就讀于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書籍裝幀專業(yè)。大二的時候,她選修了手工書課程。當授課老師分享了一些國內外的手工書作品時,粉丸才發(fā)現(xiàn),原來書不只是只有四邊形的樣子,它可以用多種多樣的形式來表達。
粉丸的第一本手工書,就是一次課程作業(yè)。受到一本童立體書的啟發(fā),她將一本乏味的介紹鳥類的書重新編輯成了一本自己的鳥類圖鑒。那些從書頁里探出的各類鳥頭,相當于快速檢索的標簽。還有手寫出的鳥類名稱、海鷗在海上翱翔的樣子、鳥類遷徙的地圖,都給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覺。后來,這本手工書因為深受老師喜歡而被留系收藏。
體會到做手工書的樂趣后,粉丸一發(fā)不可收拾,陸續(xù)創(chuàng)作自己的作品。畢業(yè)創(chuàng)作的時候,手工書就成為了粉丸首選的畢業(yè)作品。前期準備階段,她大量地畫草圖,看紀錄片資料。最終,她做出了一本概念書——流溢的書。一個鐵皮桶倒在地上,桶里的水自然會流出來,一層層的書頁大小不一,組成了一灘翠綠的水。最上一層還有縫了大小各色的扣子,像是水在陽光下的波光。一頁頁翻開,畫的是樹木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當作品交上去的時候,老師和同學們都被驚艷到了。
粉丸大學畢業(yè)后,嘗試過平面設計、到幼教機構教美術等工作,后來覺得自己離不開鐘愛的手作藝術,于是她成為一名自由職業(yè)者,開始了職業(yè)“做紙”生涯。
她會花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來縫制一本手工書。《太陽環(huán)球旅行》《晚安集》《媽媽園藝錄》陸續(xù)在她靈巧的手里成型。她去蘇州和香港游玩的過程中,分別制作了兩本手賬,創(chuàng)作出的《一夾子游記》和《一盒子游記》,不再只是照片的整合,而是將身邊的每個小細節(jié)賦予記憶的色彩。
雖然她做的每本書都不相同,但在做工上都細致入微,她充分發(fā)掘紙張所具備的材質特性,融入了自己天馬行空般的想象,于是整個世界就都被疊進書里了。
她發(fā)現(xiàn),除了做手工書,只要有創(chuàng)意,平凡的白紙還能變成各種各樣的紙藝創(chuàng)意作品。
粉丸在沒有找到任何教材和老師的幫助下,靠自己的摸索,終于在一張小小的紙張上雕刻出了精細的圖案。慢慢地,她創(chuàng)作出《身體碎片》系列紙雕作品,并參加了一些小型展會。
2016年初,深圳觀瀾湖新城·藝工場將舉辦“‘紙·媒’現(xiàn)代紙藝展”,主辦方邀請她為展覽創(chuàng)作一件比之前都要大的作品。
這件以《靈魂出竅》命名的大型紙雕作品,是她這次展會的代表作之一。這件作品看上去像婚紗,是用一些雕刻著植物、人物、動物的紙片組合起來的白色靈魂,從頭部延伸至腳部并依附在人身上,軀體內還伸出一雙手去擁抱佩戴的人。她用一種佩戴的方式呈現(xiàn)出靈魂出竅的效果,表現(xiàn)個人與身體之間的失控感與距離,讓參觀者透過跟作品的互動,嘗試與自己的身心的對話。
這次展覽會后,她的紙藝創(chuàng)作慢慢受到關注。她的作品又陸續(xù)參加上海原創(chuàng)紙藝大展、杭州藝術書展以及中央美院舉辦的全球藝術家手制書展等。目前,粉丸與許多影樓、印刷機構開展合作,用魔術師一般的手把普通的紙材變成藝術品,并在圈內贏得口碑。
粉丸表示,她也有可能會嘗試更多更新形式的創(chuàng)作,并且也有想過要參與跨界合作,她不介意當一個身上貼滿各種標簽的手作人。
朋友們說,粉丸身上有一種匠人的氣質,她依靠著一份對手藝的執(zhí)著,用誠摯的匠心,在浮躁的世界中獲得了無所畏懼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