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選擇創(chuàng)業(yè),還是選擇堅持內心所想,
都是為了開心生活——我們每個人,都值得擁有快樂的人生;
我們每個人,都完全有能力讓自己收獲幸福。
創(chuàng)業(yè)是創(chuàng)業(yè),開咖啡館的夢想是開咖啡館的夢想,寫作則是一種梳理和告別。
我一直相信生命中發(fā)生的事情都有它存在的原因,而這個存在是基于對你、我、他,這些生命個體的原因。盡管在經歷的時候,我們常常不明白為什么,甚至在經歷之后,也不明白為什么,但走著走著,突然就明白了——那些以往一直覺得的彎路,也突然有了意義。
純真的人會說,哦,原來是這樣。
成熟的人會說,這,就是成長的軌跡。
智慧的人會說,后知后覺,當知當覺,才能先知先覺。
我的第一本書《二三十歲,開間幸福小店》,原本只是單純好玩的記錄分享,想要給身邊開店的朋友們一些“血和淚”的教訓,不想這幾年來每到節(jié)假日,都有朋友從外地奔來成都,到店里坐一坐,點一杯“預見幸福”,眼里滿是藏匿不住的欣喜與激動。面對這樣熱切的朋友,我總有些倉皇失措,一是我內在巨蟹的部分實在不善表達,另一個是2013年出版的書,2012年寫作,記錄的是2010年和2011年的事情,抱歉我實在無法因此而呈現(xiàn)一個你們書中遇見的當年的我。
后來漸漸發(fā)現(xiàn),這無端架起的幕布,還有內心拉扯不愿登上舞臺的“原本”演員,如若自己處理不好,在現(xiàn)實層面就會生出更多糾結掙扎,比如許多真心要開店帶著問題來的小伙伴,希望能夠交流了解到更多東西讓自己更有底氣和信心去打造屬于自己的咖啡店,但容易忽略的一個事實是,我不是一個成功的咖啡館經營者,甚至不算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我不過機緣巧合地造了一個“桃花源”給自己,以此識別和遇見一些人,以許多人看來不靠譜的方式默默前行,我不具備能夠說服自己的能力去解答你的實際問題。更何況,被問及的許多問題在書中都有提及,他問到,無非是需要說出來被你肯定,以增加他對自己目標的確認,可我并不覺得這是你目標確定的最佳方式,你心虛,我可以把看到的部分告訴你,你在哪里沒有準備好,我可以給你肯定,建議你花時間讓自己安心,才能更好前行,但我無法違心地告訴你我自己都無法確信的思路和策略。
一個人,說出怎樣的話,做出怎樣的行動,理應明了內心想法,再以適當方式表達。當內心清明無礙,才能知道自己想的是什么,所以內心清明不僅是一種狀態(tài),更是一種能力。我一直在學習的路上。
我們依靠知識和經驗進行判斷,但隨著時光流逝,這些依據總是在不斷被刷新的過程中,就像多年以前你不愛吃苦瓜,后來慢慢可以接受,再到覺得上火的時候會主動要求吃苦瓜一樣,過去的不愛是真,如今的接受甚至喜歡也是真。不能因為小學時候知道你不吃苦瓜的同學,如今看見你吃苦瓜表示驚訝,你就覺得自己不是自己了。
其他的事情,也大抵如此。
如同言語和行動都會開啟一個新的因果循環(huán)一樣,所有這幾年中遇見的人和事,以及內心的糾葛,也會開啟我的因果。所以,冥冥中,除了當一個打醬油的咖啡館老板娘,我出門上了個班,挑戰(zhàn)的本性與全然不同的環(huán)境終于讓我從自己的世界里出來,換一個創(chuàng)業(yè)的眼光來看待這家對我的生命非常重要的咖啡館,也終于知道為什么我真的沒有辦法說自己是一個很好的經營者。
明明知道而做不到,無論怎樣苛責自己,也總有不這樣去做的原因,兜兜轉轉只是來幫忙確認。那些你以為浪費的時光,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我用了五年的時光,走了一條路,有些人稱這條路為“創(chuàng)業(yè)”,對我來說,這是一條失敗的創(chuàng)業(yè)路,這樣的失敗導向我真正的創(chuàng)業(yè)方向,有可能會遇見成功,同時,它更是一條自我確認和個人成長的路,很榮幸,我有機會跟你分享這條路上的見聞。
謝謝你,給自己時間,與這些經歷相遇,相認,相互啟發(fā)。無論你選擇創(chuàng)業(yè),還是選擇堅持內心所想,都是為了開心生活——我們每個人,都值得擁有快樂的人生;我們每個人,都完全有能力讓自己收獲幸福。
你的創(chuàng)業(yè)激情為何燃燒
做任何一件事情,背后總有些推動你做這樣選擇和決定的原因,有些看起來微不足道,有些甚至無法在當下洞悉,甚至有些理由你都覺得搞笑,但不能否認的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仍在這樣一個又一個選擇中,往前推進。
有人會說,我原地不動,我一成不變,我堅守,這算什么?
原地不動,堅守,也是你選擇這樣去做,你留在原地懷念著什么,遺憾著什么,想抓住些什么,但時間在走,這流逝的時光仍舊雕刻著你生活的模樣,與它對待其他任何人,沒有區(qū)別。
想到才有機會做到。你有多么想要實現(xiàn)一個目標,你才能有多大的勇氣和信心去面對這個目標背后的困難。當前行路上遇到困難,你的信念,決定你有多大心力經歷幾級大風大雨的考驗。
創(chuàng)業(yè)尤甚。原本將想象付諸實踐就并非易事,更何況,這件事并不能完全由你說了算,市場已經千變萬化,產品、合作伙伴等一系列與之相關的部分,成為這件事情成功與否的無限變量。
相信所有在創(chuàng)業(yè)路上走過一遭的朋友,都會這樣跟你說:
如果你熱愛挑戰(zhàn),想感受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或者是想走一段充滿變化的驚喜之路,那就請你去創(chuàng)業(yè)吧;
如果你喜愛安穩(wěn),對于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一點點變化都需要花時間適應,并且短時間內沒有絲毫想要改變的意思,請你遠離創(chuàng)業(yè),即便羨慕他們看起來多姿多彩的生活,也不要輕易嘗試,因為創(chuàng)業(yè)這件事,需要你下定決心,帶著全部的勇氣前行,才能披荊斬棘,抵達終點。
分享一組有意思的數據給大家,某網站大學生用戶研究中心發(fā)起了一項2015年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態(tài)度調查,共有3872名90后大學生參與了此次調查,其中男生2138人,女生1734人。調查顯示,56.3%的90后表示愿意在大學上學期間進行創(chuàng)業(yè)嘗試,而沒有任何創(chuàng)業(yè)意愿的90后則占比為43.7%。而對于許多在校期間就已經嘗試或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90后來說,創(chuàng)業(yè)成功率普遍不高——“我們宿舍6個人,幾乎人人都有過創(chuàng)業(yè)的經歷或嘗試,有賣手機卡的,有做中介的,有開微店的,除掙點小錢,積累點社會經驗外,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真正成功的,大多都中途放棄了”,一個大三的學生如是說。
且不說上面提到的90后,正在閱讀這些文字的你,如果你是70后、80后,想想看,你身邊的朋友有多少曾經嘗試過創(chuàng)業(yè),或者現(xiàn)在仍在創(chuàng)業(yè)的,以你理解的成功標準去衡量看看,他們中有多少,算是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者?
你會如何定義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
如果說去分析一下,他們中成功的是為什么,失敗的又是為什么,你會分析出怎樣的原因?
這不是一道簡單的分類題,也不是一道單一的思考題,由于過程太過曲折復雜,其中出現(xiàn)各種影響的因素也太多,但其中有一點非常重要:他是基于什么樣的原因選擇創(chuàng)業(yè)??v觀書店里琳瑯滿目的創(chuàng)業(yè)成功人士傳記、語錄,成功企業(yè)的各類管理經驗,從喬布斯到比爾·蓋茨,從福特到馬云,他們在獲得現(xiàn)在這個被大家所熟知的身份之前,都有過創(chuàng)業(yè)失敗甚至不止一次創(chuàng)業(yè)失敗的經歷,他們會謙虛地說自己成功是因為沒有放棄,仍然在做一些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那是什么讓他們能夠有動力去拼搏和持續(xù)拼搏呢?
由于當時市面上的電腦都是商用的,且體積龐大,又價格昂貴,二十出頭的喬布斯跟好友一起,在自家車庫組裝出了第一臺蘋果電腦。Apple 1是早期的個人電腦,售價僅為666.66美元,配合鍵盤和屏幕即可使用,將電腦從商業(yè)使用拉入個人使用范疇,并且方便可購買?!捌た怂箘赢嫛保鼗靥O果之后的喬布斯,為提供更方便舒適的用戶體驗,用他擅長并且熱愛的技術,造就了iMaciPodiPhone的系列神話。
1975年,仍在哈佛念大學的比爾·蓋茨,為了實現(xiàn)“讓每一張桌子上都有一臺電腦”的夢想,和同學艾倫成立了“微軟公司”,于是兩個人在一間簡陋的旅館里,整天埋頭編輯程序,除了吃東西以外,誰也不會放下手中的活兒。幾十年后,微軟當年的愿景基本實現(xiàn):“計算機進入家庭,放在每一張桌子上,使用微軟的軟件。”
1903年,福特公司創(chuàng)立之初,熱衷動手改裝改造機械的福特提出愿景:“每一個人都擁有一輛汽車”,經過研發(fā)調整,最終通過僅僅流水線作業(yè)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成本,使小轎車的價格降低了一半,小轎車不再是富豪的專有品,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方便人們的生活,而福特公司T型車創(chuàng)造的最佳銷量直到幾十年后才被大眾甲殼蟲打敗。
1998-1999年被稱為中國走入互聯(lián)網領域的偉大時刻,那個時候起家的搜狐、網易等大多專注于新聞門戶和搜索平臺搭建,馬云選擇了當時最偏的“電子商務”,1999年創(chuàng)立阿里巴巴。談及創(chuàng)立阿里巴巴,馬云最初對這個“兒子”的定位是,“未來要成為服務中國中小企業(yè)的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后來改變中國大多數人消費習慣的淘寶網,在創(chuàng)立之初,雖難逃要對戰(zhàn)eBay的重擔,卻仍要“開啟中國C2C平臺,促進個人網上交易”。
……
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去翻翻你喜歡的企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你會發(fā)現(xiàn)有兩點非常有意思:
一是創(chuàng)業(yè)者本人通常選取自己發(fā)自內心喜歡和熱愛的行業(yè)進入;二是創(chuàng)業(yè)的目的之一有可能是積累財富,但當他們具體去做事的時候,他們更看重的是改變一種狀態(tài)、改進一種方式,或是將更先進的技術或理念引入,讓人們更方便、舒適地生活。換句話說,就是分享那個你無比堅信的,或創(chuàng)造或引領各種意義上的新時代。何謂開創(chuàng)和引領,是你找到了一個新方法,或者更便捷的方法解決一類人或者更多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面臨的問題。創(chuàng)業(yè)則是將你的問題及問題解決方案匹配起來,推廣給需要的人。
克服重重困難的決心,在問題是否解決、更快更好的解決道路上體現(xiàn)。不斷挑戰(zhàn)自我,這也是創(chuàng)業(yè)者本人才能體會到的。外人看來,則是堅定不移的信心了。
仍舊是上面提及的調查,數據顯示,50.3%的90后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動機是希望發(fā)家致富;41.8%的90后稱創(chuàng)業(yè)是因為自己喜歡創(chuàng)新、嘗試新東西和新事物;6.7%的90后稱創(chuàng)業(yè)是為積累實踐經驗,即使創(chuàng)業(yè)失敗,也是一種難得的經歷;另有1.2%的大學生表示會因為創(chuàng)業(yè)很時髦、追著風潮去嘗試創(chuàng)業(yè)。
現(xiàn)在,你覺得,差別在哪里呢?
Here comes my story——
五年前,當我想開一家咖啡店,原因非常簡單,沒有其他更合適的事情做,也剛好有機會可以動手把腦海中的設想變成現(xiàn)實,像一個一直想要芭比娃娃的小女生,這個時候終于有機會窩在家里給她做件漂亮衣服、陪她玩耍。
我的內心是愉悅的,有種踩棉花一樣的輕松,甚至是微醺的快樂,即便時間停止在那一刻,也覺得一切安好,沒有任何與他人產生聯(lián)系的需要,也無須討好任何人。墻面的顏色自己來確定,沙發(fā)的樣式我來確定,吧臺的位置在哪里,甚至連書架上放什么書都由自己來確定——從無到有打造一個空間,建立一個有著濃濃個人特色的小世界。
開這樣一家咖啡店,我的初衷是什么?是掙錢嗎?
時至今日,即便關掉這家曾經讓我驕傲自豪的咖啡店,也不覺得過去五年來它存在的意義是掙錢——現(xiàn)在想來,更準確地說法應該是,造一個地方來安心待著、休息,直到找到想要繼續(xù)往下走的路。
所以難怪,對面老板詫異地問我,你不擔心嗎,你不焦慮嗎,不著急短時間內帶來生意熬過生存期嗎?我的反應出乎意料地淡定:新的嘗試適宜不慌不忙,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所以難怪,按照做生意的手法,興高采烈印了傳單,卻沒有十分的意愿將它們發(fā)出去,骨子里我還是更期待出現(xiàn)在這里的人,是這樣一個你。
所以難怪,明明知道玩桌游的客人會給店里帶來更多的收益,但想到他們可能帶來的吵鬧和“破壞力”,不太會拒絕人的我也是會鼓足了勇氣說一句:“抱歉,沒有桌游?!?/p>
如果說在夢境中的人,頭腦被感性接管,而理智沒有機會發(fā)聲的話,我最初開咖啡店的狀態(tài)更像是對這種狀態(tài)的一見鐘情。于是,在后來理智回來一些,我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來思考這個問題:為什么想開一家咖啡店?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面對過這樣的情況,一股腦兒覺得在合適的時機做了個合適的決定,但往前推進卻越來越覺得動力不足,開始回憶自己踏上這段旅途的初衷。誠然,這樣的過程并不喜悅,是在自我確認,而為什么會需要確認呢?因為懷疑。
喜歡喝咖啡?
是的。
喜歡到因為喜歡喝咖啡而想沖泡一杯好咖啡?
額,也還好。
喜歡在咖啡店的感覺?
是的。
喜歡享受這個感覺到一定需要開一家自己風格的咖啡店?
額,也還好。
那你究竟為什么做了這樣一件事?
喜歡喝咖啡,喜歡在咖啡店的感覺,開家咖啡店剛好可以滿足這兩點。
不開咖啡店,你喜歡、想要的這兩個點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實現(xiàn)?
有呀,去找尋一家舒適、有好喝咖啡的咖啡店、長期泡著就好了。
你看,就跟談戀愛一樣,“我想要”和“也還好”這兩個詞就決定了你在這段關系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開咖啡店的這五年來,很多人看到我在店里游哉悠哉喝咖啡、閱讀寫字、跟朋友們交流思想,但只有極少一部分人知道除卻這些,我還有在網上找新鮮原料,半夜還在洗杯子、倒垃圾的操勞。用母親的話說,她一直希望我把店關掉的原因很簡單,不想看見我這么辛苦,我原本可以更輕松快樂地生活。
我知道,可是我當初選擇了這樣的方式,所以這樣的辛苦是我需要付出的代價,我愿意。
所以,是什么原因,讓你沒有選擇相對輕松地找一家咖啡店,而要費勁地開一家咖啡店,你對它還有怎樣的期待?
我希望它可以是一個溫暖的地方,需要的人來到這里,大家可以用心相處,相互影響,更快樂地生活,大家“17”幸福才是真的幸福,所以它的名字叫“17幸福8”。
如果說,開一家咖啡店和要營造一個地方讓大家在這里用心相處相互影響變成對立面,你會保留哪一個?
這是一個很難選擇的問題,我原本覺得我是有能力將二者融合在一起的,如果非要成為對立面的話,我堅持選擇后者,因為后者才是開咖啡店的原因?;叵胛迥曛?,我在北京奔忙,跟大多數人一樣渴望賺更多的錢,拿更高的職位,過物質條件更好的生活,可忙碌的生活沒有讓我覺得開心,與好友相約見面,同在一個城市,卻也要至少提前兩周約定見面時間;與父母相伴,只有趕在長假、春節(jié),因為沒有時間,因為買不到票;在首都談一場戀愛,我聽過許多狗血的相親故事,我有一套在哪里的房,有一輛多少萬的車,有多少錢的存款,你愿意跟我交往嗎?
我幸福嗎?
我很忙,但是我不幸福。
我周圍的朋友們幸福嗎?他們或許感受到自己成長的快樂,卻不覺得幸福。
我們真的要將時間和生命浪費在別人的肯定眼光中嗎?又或者你為何需要這樣的肯定、欣賞甚至是羨慕,這些對你來說,真的重要嗎?
如果沒有那么重要,你為什么要上著不開心的班,見著不愿見的人,做著不想做的事,并在這樣的過程中蹉跎生命呢?
我只是想找一條路和方法,看看生活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性,看看我們是不是真的如此不幸?!晕覔Q了一種活法。我們并不處在真空的環(huán)境中,為了確定你是否堅信你的選擇,選擇之后,難免會經歷更多的誘惑和考驗??Х鹊甑淖畛酰且粋€人的探索,到后來,慢慢匯聚成了一群人一起探索,當一群人在精神世界里暢想遨游,了解自我、肯定自我的時候,往往就會成為更多人無法接近和了解的群體,如果沒有找到更好的溝通橋梁,這里會變成一個少數人的烏托邦。上路探索,是需要走的路。
很多時候我們說,堅定的內心,對成就事業(yè),對做人都很重要,我們知道堅定是一種可貴的品質,更為重要的是,你是否知道你要堅定的是什么?
探尋的過程,往往最考驗人。每一次尋找,似乎都是一次對心靈的拷問,你確定這是你要堅守的東西嗎?每一次動搖,都在瓦解自信。每一次堅定,都會更加堅定。若你想逃避,很正常,絕大多數神經末梢的本能反應,是遇見痛,就往回縮。
只是,逃避了,你找不到的依然找不到,你不知道的依然不知道。
我用了五年的時間,終于明白自己想要堅持的是一種被很多人理解為“不接地氣”,卻對我異常重要的東西:積極的影響力。有意思的是,我用咖啡店的外殼包裹了這樣一種理念,期待在這家小小的咖啡店,除了提供好喝的咖啡以外,還有走心的人,走心的交流和走心的活動——如果咖啡店是一個人,身上扛著這么多所謂意義,他累不累?他扛得起來嗎?
如果你都覺得累,那就存在一種可能性,你沒有找到那個激發(fā)起創(chuàng)業(yè)激情的本尊。利用上面的問題案例來問我自己,同樣的時間精力下,相比較于研發(fā)一款超級好喝的咖啡,還是組織策劃一場更有影響力的活動,我的選擇第一反應就是后者。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如何能夠開好一家正兒八經的咖啡店呢?尤其當中間想要有所兼顧,或者想拼命去成為一家真正的咖啡店的時候,自己都會覺得哪里沒對,即便理智上明白應該如何去做,情感上始終無法全力投入。
但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性:與其竭盡全力去改變自己的不擅長,何不縱情燃燒我的熱愛?
我不知道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遭遇過這樣的糾結掙扎和費盡心力,你能夠忍受多久這樣的煎熬,面對這樣的交叉點你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但這是你的權利,你的自由。感謝我大巨蟹退到不能再退總會再找出另一條出路,2015年6月,當我糾結于這家咖啡店還要繼續(xù)下去已經快兩年的時候,我終于選擇讓自己面對這個選擇題,我的答案是后者——關掉“17幸福8”咖啡店,轉型成為“龍門院幸福·幸福工作室”,如果說我們的影響力是靠人跟人之間的交流相處來實現(xiàn)的,那我們就直接一點——把時間精力都專注于你想實現(xiàn)的那個點,才能更靠近理想。
也許有人覺得這是一種逃避,也許有人覺得這是一種新挑戰(zhàn),我更傾向于認為,是輕裝上陣,換個方式堅持想堅守的精神,同時,用簡單直接的方法面對現(xiàn)實和市場。不見得此刻的選擇就一定是最優(yōu),但茍延殘喘是肯定無法照亮一片天空的,甚至還有可能連自己的光亮都被黑暗吞沒。
這也許才是創(chuàng)業(yè)最吸引人的地方,用你所擅長,照亮一片天空。
所以,我覺得與其說由性格來確定他是否可以成為一個合格或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者,倒不如說看他是否走到了可以創(chuàng)業(yè)的階段和狀態(tài),比如,他了解自己,找到適合自己又愿意為之奮斗的目標,他就具備了成為一個合格創(chuàng)業(yè)者的前提。
來,到你了——
你的創(chuàng)業(yè)激情為什么而燃燒?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列出你對這三個問題的答案,越詳細,越好。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所反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