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人的巴黎

一只素蝶的棲息 作者:周蓉蓉 著


一個人的巴黎

在Obercampf的小賓館里,吃過泡面,打開電腦閱讀《帶一本書去巴黎》,望向窗外陳舊的立柱和古典的雕刻,一點一滴逐漸理解了巴黎的美。

初來乍到,對巴黎是有些厭惡的。不是因為破舊的機場端著機關(guān)槍的武裝士兵,地鐵站咨詢臺交頭接耳扯著家長里短的接待員,接連沖撞到眼前接吻到仄仄作響的戀人,狹窄的地鐵和荒涼的軌道,而是因為陰霾的天氣把整座城市籠罩在無聊和混亂當中,讓本來就徹夜未眠的我提不起半點精神。街頭巷尾充斥著濃郁的香氛,行走著大群黑人,堆積著各色的垃圾。且不說一大早從Orly機場坐著RER2線錯過了站點,一氣兒坐到戴高樂機場的荒謬,付房費時遭遇不懂英文的賓館老板沖著我大聲叫嚷,險些丟失相機和差點露宿街頭的窘迫,僅是地鐵里穿著黑色長裙手舞足蹈唱吉卜賽歌謠乞討的老太,站臺出口滿面白胡阿拉伯人模樣的乞丐,埃菲爾鐵塔上螞蟻樣的登頂人群與香榭麗舍大街蕩漾的車輛,就足以展示一個真實的巴黎?;颐擅傻陌屠枋ツ冈荷踔敛粩辰菘瞬祭竦氖ゾS塔大教堂,讓人不禁有一絲失望。

次日天晴,經(jīng)過十幾個小時的睡眠恢復(fù)了體力,一個人到盧浮宮泡了一整天,從德農(nóng)館的畫廊到敘利館的地宮,到黎賽留館的文物和雕塑,旋轉(zhuǎn)和穿行中慢慢品味,才體會到幾許渾厚醇郁和浪漫柔情。

巴黎的城市風格,不是一言一語足以道盡的,就像《巴黎,我愛你》中用片段來表達的手法,這種美由形形色色的鏡頭拼接而成。比如地鐵站的壁畫繁麗雕飾和個性涂鴉交織,地鐵駛過的地段繁華都市與荒野郊原相切。巴黎的美是雄偉磅礴、盛大歡騰與荒誕各異、不落窠臼的混合。它清晰又模糊地勾勒出一段充滿革新與顛覆的歷史。巴黎是唯美而斷裂的,就像老妖后給白雪公主的毒蘋果,外表光鮮美艷散發(fā)著過度香濃的氣息,其實雜亂無章,詭譎到足以讓人的器官分崩離析。

用詭譎來形容,似乎又過于貶低了巴黎。但歷史畢竟已駛?cè)?,盡管榮軍院恢宏的建筑仍舊擺出回眸的姿態(tài),凱旋門上英氣逼人的雕塑依然會讓人凝神屏息,但巴黎圣母院已找不到雨果筆下阿西莫多和主教爭斗時貧民區(qū)人們哄抬著木柱沖撞教堂大門的喧囂,盧浮宮也找不到《達·芬奇密碼》中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追擊,我甚至經(jīng)過每一個窗前都試圖回憶,找尋那個蘭博把定位器扔到樓下卡車上的情境,但找到的不過是安詳?shù)牡袼芎挽o默的畫廊。

眼前的巴黎太過寧靜,與幾百年間的血雨腥風相比,少了一抹神秘與激情。濃妝艷抹的法國女人們多了些追風逐尚的俗氣,與歷史上貴婦人雍容華貴的度量相比,還是欠了太多。而誰又知道歷史上的巴黎究竟是怎樣呢?無從再現(xiàn),只能從畫作與雕塑中窺視,試著拼接還原一個歷史的巴黎,想象《雙城記》里籠罩著恐怖煙云的斷頭臺、《悲慘世界》里容納著懺悔與無辜的塞納河、《九三年》里彌漫著革命硝煙的廣場、巴爾扎克的小巷、伏爾泰的嘆息和盧梭的浪漫情史。

也許是人們對巴黎的描繪過為理想化,也許是世界對巴黎的記憶太過繁雜,當笨重的散發(fā)著銹氣的地鐵滿載著各色人種顫抖地穿梭在這個城市的街頭巷尾時,仿佛在試圖傾瀉一種過量的負擔。那感覺就像《蒙馬特的艾米麗》里坐在大床上睜著大眼睛發(fā)呆的艾米麗,對著鏡頭自言自語……無所謂啦,什么都可以,管它什么是意義,這就是巴黎。

2009年8月15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