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的隱喻
邸玉超
我是在初夏的一個下午讀馮文炳的小說的。我一直以為,閱讀與季節(jié)是有些許瓜葛的。初夏室內(nèi)外的溫度都升高了,但又不燥,人比較舒展,心比較空靈,這時候讀馮文炳的小說,如涉清水,如品綠茶,也似樹蔭下小憩時的冥思,書里書外就都有了涼意與禪意。
《菱蕩》寫的是日升日落的平常生活,一個村莊雞犬相聞的寧靜日子。菱蕩圩像一個花籃,沒花的時候是靜謐的綠,當(dāng)蕎麥或油菜花開的時候,那又盡是花的粉與黃了。菱岸上,綠草散著野花,樹蔭遮得無風(fēng)自涼。菱蕩是神秘的,菱蕩的深、菱蕩的藍(lán)和綠,是不為外人所真正了解的,也不是為外人所理解的。
陶家村就在菱蕩圩的壩上。一個“陶”字,透露了作家精美而恬淡文字中的秘密:《菱蕩》描寫的正是現(xiàn)代版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世外桃源?!傲馐帯背搅舜迓涞淖匀缓蜕鐣傩裕蔀橐环N生命存在的理想載體,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精神家園。這里離喧鬧的城邑只有半里,或者說只隔著一座橋一條河而已。夕陽西下的時候,少不了有城里人攀了城垛子探首望水,但結(jié)果城上人望城下人,城上人也被城下人望了(廢名早于卞之琳多年就讓他的讀者領(lǐng)略了《斷章》的意境)。
城里人并不以為菱蕩是陶家村的,是陳聾子的;陳聾子也不以為城是城里人的——他經(jīng)常擔(dān)著鮮菜菱角到街上去賣。我們從這里讀到的是“無風(fēng)自涼”“心遠(yuǎn)地自偏”的禪境。
陳聾子總是和菱蕩一樣安靜。他愛聽別人說話,自己卻輕易不肯說話,這一點就連愛嘮叨的二老爹都拿他沒辦法。他每天挑水,侍弄菜園,坐著劃子到菱蕩里采摘菱角,盡職盡責(zé)地給二老爹打著長工。閑下來就從腰上拿下煙桿來吃。他是貧寒的,一年只掙四吊毛錢,全部家當(dāng)就是腰上的煙袋。然而,他又是富足的、愉悅的,他享受著菱蕩給他的滿足和安逸,過著自己超凡脫俗的日子。他誠實、善良、樂觀,不在乎別人說笑他什么,對人情事物有自己的見解,而且有常人的欲望。他對擺渡老漢升天的故事有自己的解讀;他喜歡城里小姑娘的文明舉止,希望人與人能和平相處。
小說結(jié)尾更是絕妙:菱蕩岸邊的樹蔭中,浣洗完衣服的兩個女人在說笑——張大嫂解開汗?jié)竦墓幼佣碉L(fēng),露出了好大的奶子。張大嫂發(fā)現(xiàn)兩人的不雅說笑被陳聾子聽去了,卻并未太在意:“我道是誰——聾子?!标惷@子眼睛望著水,笑著自語:“聾子!”在我讀來,這聾子的言語神態(tài)分明是說:你以為我是聾子?我不但都聽見了,而且還看見了!
《菱蕩》是深不可測的,看似平淡的故事,卻藏著無盡的波瀾。
在河邊一簇竹林中,有一茅屋,茅屋兩邊都是菜園。茅屋的主人老程與妻子、女兒三姑娘過著打魚、種菜的日子,怡然自得,其樂融融。三姑娘八歲這年,父親去世了。三姑娘和母親相依為命,勤勉做事,勤儉生活,日子如林中的竹子、園中的菜一樣蔥蘢。隨著時間的流逝,青草鋪平了一切,老程的痕跡從這里徹底消失了。三姑娘有林黛玉般的弱身子,也有村姑的樸素自然、純潔美麗。她穿著舊的布單衣,顏色淡得同月色一般。她乖巧心細(xì)。正月里,城里賽龍燈,各村的女人旋風(fēng)般旋進大街小巷,三姑娘卻無動于衷。母親和堂嫂一再勸,她仍是拒絕,她要一直守著母親。父親在世時多次背著三姑娘去城里看燈,那情境三姑娘心里記得分外清楚。她心地善良,即使是賣菜,也絲毫不沾染世俗氣息。《竹林的故事》彌漫著淡淡的憂傷,凝聚著朦朧詩情,滲透著幾分魏晉古意。
《小五放?!肥且院⒆拥难劬词澜?。孩子的眼睛是清的,亮的,最凈的,鬼都逃不脫孩子水晶一樣的眸子。小說中的人物,一個陳大爺,一個胖女人,一個胖屠戶,構(gòu)成神秘的關(guān)系。小五玩骨牌時經(jīng)常贏陳大爺,但從不像其他孩子那樣作弄陳大爺。小五贏了大人的牌,卻無法弄明白成人世界的其他游戲。老是穿紡綢褲子的闊屠戶王胖子,長期“住在陳大爺家里,而毛媽媽絕不是王胖子的娘子”。也就是說,陳大爺?shù)睦掀排c胖屠戶有染,而且是明著給陳大爺戴了綠帽子。小說敘事語言委婉詼諧,客觀敘述之中,通過小五表達(dá)對胖屠戶、毛茂媽媽的厭惡,對陳大爺?shù)耐?。文字簡約形象,富有表現(xiàn)力,如形容毛媽媽、闊屠戶之胖:“我想,她身上的肉再多一斤,她的腳就真載不住了?!薄巴跖肿觼砹?,風(fēng)也來了,他的屁股簡直鼓得起風(fēng)!”
馮文炳是詩人,因此他的小說也充滿了詩意。他的作品(包括他的長篇小說《橋》)得益于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滋養(yǎng),小說中既有《詩經(jīng)》的樸質(zhì)率真,也有李商隱的朦朧迷離;既有王維的沖淡禪境,也有陶淵明的高遠(yuǎn)超拔。沈從文、師陀和汪曾祺都曾受馮文炳的影響。汪曾祺在1996年曾斷言:“廢名的價值的被認(rèn)識,他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真正被肯定,恐怕還得再過二十年。”馮文炳的筆名叫廢名,在新文學(xué)苗圃里,廢名的小說屬于奇花異草,如今百花齊放了,他的獨特自然被大家所珍視。
據(jù)卞之琳在《馮文炳選集》序中說,廢名推崇魏晉六朝文,私下里喜歡談禪論道。從他的作品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他欽慕魏晉名士們崇尚自然、超然物外,桀驁灑脫風(fēng)度的痕跡,他的作品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竹林就是他信奉老莊的隱喻,桃園、桃林就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