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整體與部分

羅素傳:孤獨的精神1872-1921 作者:[英] 瑞·蒙克 著


第四章 整體與部分

也許,顯而易見的一點是,新婚之夜并非像羅素長期渴望的那樣,給他帶來“神圣的”體驗。他在《自傳》中寫道,他和艾麗絲之前均無任何性愛經(jīng)驗,“最初,我們兩人都發(fā)現(xiàn)有一定困難”。但是,“我倆覺得,那些困難只不過是滑稽的事情,很快就被克服了”。兩人的蜜月在海牙的斯坦德大酒店度過。艾麗絲在那里寫信告訴母親,在兩人一起度過的第一天,他們“冒著狂風,在斯海弗寧恩的海灘上散步”;兩人“沒有做什么特別的事情,一直笑聲不斷”。羅素選擇荷蘭的考慮是,他和艾麗絲可以一起滑冰。不過,艾麗絲在信中寫道:“看來沒有可以滑冰的跡象……不過我們有足夠多的事情可做,不滑冰照樣快樂!”

家里人急切希望聽到新婚夫婦在性愛方面取得進展的消息,艾麗絲的母親和羅素勛爵夫人的心情更為迫切。漢娜寫道:“那么,請一定寫信告訴我你個人的具體情況。你的睡衣怎么樣?你是否喜歡睡衣和睡衣褲呢?伯迪是否喜歡他的睡衣褲?……你們兩人誰先起床?……我希望了解所有的具體情況?!卑惤z遵命行事,寫信告訴漢娜她敢于付諸文字的許多親昵細節(jié),但是要求漢娜閱后燒掉信件。漢娜毀掉了那一封信件,不過,它包含的內(nèi)容看來能夠讓她使羅素勛爵夫人放下心來。漢娜告訴艾麗絲,“我可以給你講一件絕對保密的事情:勛爵夫人本來很擔心,你們兩人沒有夫妻生活,但是我告訴她,我確定你們沒有問題,這才讓她放下心來。”盡管如此,可能性更大的情況是,羅素勛爵夫人打聽這一點的動機是那個希望渺茫的念頭:她的孫子可能信守前一年8月做出的承諾,不與妻子行房。她知道實情之后,心里頗感失望。隨著兩人圓房的消息傳來,羅素勛爵夫人最后的希望也灰飛煙滅,再也無法為了更加幸福的未來,保留她的“天使孩子”了。

艾麗絲和羅素在荷蘭逗留了三周時間,然后前往柏林。羅素后來回憶說,在那次旅行中,他對艾麗絲的態(tài)度經(jīng)歷了異常巨大——即便是轉瞬即逝——的變化:“在性疲憊的影響之下,我有點討厭她,無法想象自己原來為什么希望和她結婚。那種心趣狀態(tài)出現(xiàn)在從阿姆斯特丹到柏林的途中;在那之后,我從來沒有任何類似的心緒?!彼@樣說的意思是什么呢?他討厭艾麗絲的原因是否在于,她貪得無厭的性欲讓他覺得精疲力竭?這一點看來令人難以置信。關于男人,關于他們兩人的性欲,關于她自己對性愛的態(tài)度,艾麗絲在婚禮之前和之后所說的一切給人的印象是,即便不是直接的反感,她對性愛行為的興趣也不大。更為可信的解釋是,“性疲憊”在這里的意思是“性無能”的一種委婉說法——羅素在后來的人生中多次遭遇的一種狀態(tài)。羅素以討厭的目光看待艾麗絲的原因在于,她沒有給他提供滿足性幻想之后的那種極其愉快的感覺,她(與她姐姐不同?)沒能刺激他的欲望。其實,漢娜急切打聽的法蘭絨睡袍是羅素非常討厭的物件,羅素后來多次抱怨說,它們根本沒有起到誘惑作用——當然,無法確定的是,羅素在那個階段是否向艾麗絲承認了這一點。

兩人的婚姻從未到達羅素有時候期望的那種心醉神迷的高度,但是在柏林逗留期間,兩人之間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伴侶感和支持感,這挽救了他們的婚姻,避免出現(xiàn)過早崩潰的結局。羅素后來說,他與艾麗絲的那段婚姻“在思想層面上是我人生中成果最為豐碩的階段,我[對她]心存感激,是她將這一點變?yōu)楝F(xiàn)實”。她實現(xiàn)這一點的方式是,幫他打理日常生活中的實際事務,讓他潛心專注于思想方面的問題。在前一年秋季兩人的通信中,那種婚姻生活模式已經(jīng)確立下來。但是,羅素強調說,他沒有能力自己處理日常事務。他在那年9月給她的信中寫道:“雖然我詛咒貴族,他們的不良習氣卻束縛了我,如果沒有仆人,我是無法獲得幸福的。如果讓我獨自生活,我會進入一種恐懼狀態(tài),言行愚蠢、完全無助,就像狄更斯筆下人物的兒童時期。這說來愚蠢,不過情況確實如此。”他一個月之后告訴艾麗絲:

在一個方面,我在婚姻中將是絕對刻意自私的:我將把付賬、縫紐扣、購物以及其他諸如此類的事務完全推給了艾君。艾君有這樣的能力,可以及時處理。這樣的事情讓我心生厭惡,如果交給我做,可能浪費一整天時間。

在前一年的11月,艾麗絲善于處理實際問題的頭腦曾經(jīng)遭到他和瑪麗的大肆挖苦,這時卻變?yōu)閷λ欣囊蛩亍?/p>

在柏林,羅素給自己制訂了一個長期研究和寫作的計劃,其目的是以古典黑格爾主義的方式,將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的要求綜合起來:

我記得,那是一個春天的早上。我在動物園里散步,計劃撰寫一系列著作,研究科學哲學,在從數(shù)學轉向生物學的過程中,我的研究將會變得更加具體。我想到,我還要撰寫另外一個系列著作,研究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我的研究將會逐步變得抽象。最后,我將在一部百科全書式著作中,實現(xiàn)黑格爾式綜合,……那一瞬間具有某種重要性:我現(xiàn)在記憶猶新,仿佛依然可以感覺到,白雪在我的腳下融化,發(fā)出嘎吱的聲音,濕潤的泥土散發(fā)出預示著冬季結束的氣息。

盡管他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事實,但是這里描述的黑格爾式綜合可能起到一個比喻作用,預示他希望的完美:他與艾麗絲的婚姻前景一片光明,兩人看似矛盾的事業(yè)理想——一個側重理論,另外一個注重實踐——可能結合起來,變?yōu)橐粋€和諧的整體。

1895年的頭三個月,羅素和艾麗絲一直住在柏林。羅素在柏林大學聽經(jīng)濟學講座,兩人努力結識社會民主黨——當時歐洲最有影響力的社會主義運動——的成員。艾麗絲讓羅素對該運動產(chǎn)生興趣,認為社會主義是實現(xiàn)婦女選舉權的最佳希望,德國社會民主黨是最有可能組建社會主義政府的政黨。羅素受到艾麗絲的影響,刻意以公開方式讓自己脫離貴族的家庭背景。我們不難想到,羅素家族與英國駐柏林大使館的工作人員聯(lián)系廣泛,例如,英國大使愛德華·馬利特爵士的妻子厄明特魯?shù)隆ゑR利特夫人是羅素的表姐。在柏林逗留期間,如果他們愿意,羅素和艾麗絲完全可以得到款待,會見擁有各種名頭的英國和德國社會精英。但是,在大使館舉行的第一場宴會上,艾麗絲提到,他們兩人曾經(jīng)出席了社會主義者組織的會議。從那一刻起,他們在上流社會中便不再是受人尊重的客人,他們參加的首次使館宴會也成了最后一次。羅素勛爵夫人聽到這一消息,知道他們倆公開冒犯上流社會人士的敏感神經(jīng),卻根本沒有受到凌辱之感,完全站在羅素和艾麗絲一邊。羅素后來寫道:“那是一個公共問題。在所有公共問題上,她和阿加莎姑姑不會氣量狹小,總是可以依賴的對象。”

接近3月末,羅素和艾麗絲離開柏林,到佛羅倫薩去與瑪麗會合。“伯迪和艾麗絲看來真的很幸福,”瑪麗寫給告訴漢娜,“我注意到,她已經(jīng)受到他的思維方式的很大影響,不過他真的非常聰明,所以她受到影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們兩人正在餐廳吃早飯,我聽到不時傳來非常響亮的笑聲?!痹趯懡o其他人的信件中,瑪麗并不掩飾她對小妹妹的自以為高人一等的態(tài)度。她在寫給赫爾曼·奧布里斯特的信中說:“我們管她叫‘進步的常規(guī)人士’,但是我相信,在伯迪的指導下,她會變得成熟起來。我已經(jīng)看到了某些跡象?!彼谌沼浿杏涗浾f,他們晚上聊天,給對方朗讀,過得非常愉快。比如說,羅素朗讀了《約伯記》和《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她暗示,那種娛樂形式更適合她自己,沒有她那么聰明的妹妹可能稍感枯燥。

這樣的話題和朗讀讓可憐的艾麗絲非常無聊,哈欠連連。她不停地看手表,試圖思考別的事情,讓自己開心一些。

羅素和艾麗絲離開佛羅倫薩之后,沿著亞得里亞海海岸旅行,分別在佩扎羅、烏爾比諾、拉文納、里米尼和其他城鎮(zhèn)逗留。羅素后來回憶說,“在我的記憶中,那次旅行是我一生中最快樂時光的之一”:

意大利、春天、初戀,這三個因素同時出現(xiàn),足以讓最憂郁的人感到開心。我倆常常在海里裸泳,然后躺在沙灘上把身體曬干,,但是,那是一種頗為危險的游戲,警察遲早會走過來檢查,確定沒有誰從海里撈取鹽粒,公然逃避政府的鹽稅。值得慶幸的是,我倆一直沒有被人抓住。

夏初,兩人回到英國,隨即遷人星期五山丘。羅素安頓下來之后,動手撰寫8月遞交的院士論文。該論文的全文沒有保存下來,其中一部分以《幾何的邏輯》為題發(fā)表,刊登在1896年1月出版的《心靈》上,是羅素首篇公開發(fā)表的哲學論文。這篇文章顯示,論文的中心論點大致沿襲了羅素前一年秋天寫給桑格的信中提到的思路:第一,空間是歐幾里得的,還是非歐幾里得的?這是經(jīng)驗層面的問題;第二,康德提出,空間的某些特征是先驗的,這一看法是正確的;第三,在寫給桑格的信中,羅素強調過其中一個特征,即,如果空間是彎曲的,其曲率肯定保持不變。

羅素提出的論點圍繞著他所說的“全等公理”或者“自由流動性公理”,其理念是,空間特征是確定的,固定的物體、幾何形狀應該可以圍繞它運動,不會改變自身的幾何特征。例如,如果在球面上畫一個三角形,可以想象該三角形沿著球體的表面輕松地運動,不用改變自身的形狀,形成新的形狀。其原因在于,球體的表面雖然是彎曲的,然而其曲率保持不變,這種空間的一個部分與另外一個部分類似。但是,請考慮一下雞蛋的表面:如果在雞蛋較大的一端上畫一個三角形,然后想象讓該三角形沿著雞蛋的表面,移動到較小的一端,那么,我們將會發(fā)現(xiàn),該三角形不再適合雞蛋的表面。其原因在于,雞蛋兩端的空間是不同的——換言之,雞蛋表面的曲率是變化的。

在院士論文中,羅素提出的中心論點是,物理空間肯定與雞蛋表面的空間不同,其曲率不可能隨著不同的位置發(fā)生變化。假如不考慮這一事實,根據(jù)相對論,物理空間確實類似于雞蛋表面,其曲率隨著巨大、密實的質量所施加的引力增加,那么,羅素的論點僅僅貌似合理,甚至可被視為一種陳詞濫調。因此,羅素早期提出的幾何和空間理論現(xiàn)被視為可從科學角度加以反駁的幾種哲學理論之一?;谶@一考慮,羅素后來對“頗為愚蠢的”早期理論持相當嚴厲的態(tài)度,拒絕讓它重印出來。其實,該論文是哲學論證中的一個表達精妙的有趣(即便是錯誤的)例子。

毋庸置疑,評閱羅素文章的人——懷特海和沃爾德——均持這一看法。10月,選拔進入第二階段,羅素不得不到劍橋去,參加院士申請考試,內(nèi)容包括撰寫一篇介紹性文章和完成兩份數(shù)學試卷。10月2日,羅素完成了第一項之后給艾麗絲寫信,對自己的表現(xiàn)滿懷信心,似乎有穩(wěn)操勝券的感覺。但是,他一周之后提到與懷特海之間的交談,懷特海對論文的評價讓他覺得,前景不容樂觀:

他說,他和沃爾德……意見不一致,幾乎對我提出的每個觀點均是如此。沃爾德還發(fā)現(xiàn),我在形而上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非常膚淺,論文獲得通過的機會微乎其微。我覺得,與懷特海交談……讓我懷疑,自己在哲學方面的能力并不太強。

懷特海顯然喜歡見到這種情況。他在那次談話后半段告訴羅素,沃爾德和西奇威克對論文更加不滿,給予了低于他當初的評價。在這種情況下,羅素告訴艾麗絲:“我得出的結論是,結果兇多吉少?!贝稳諏伎荚嚱Y果,艾麗絲趕到劍橋,希望給予羅素更多的支持。羅素和艾麗絲確信,羅素將會名落孫山,兩人站在羅素房間的窗口,觀看當時的情況。在寫給她的朋友瑪麗·格溫的信件中,艾麗絲描述了當時的場面:

院長和負責考試的院士爭吵了3小時15分鐘。后來,他們冒雨穿過院子,老西奇威克跟在后面,一路小跑(他總是小跑,這對他的肝臟有好處),穿過古老的門洞,奔向禮拜堂。在禮拜堂里,圣靈揭示了四位院士的名字。接著,外面冒著綿綿細雨苦苦等候的人群聽到了考試結果。當然,我倆只能看到當時的激動場面,聽不到任何聲音。但是,伯迪的朋友們匆匆跑來,向他轉告喜訊。

當然,對羅素的成功,本來就不存在任何疑問。后來,懷特海面帶笑容,就他和羅素談話提出嚴厲批評的做法進行辯解:因為那是他最后一次與作為學生的羅素談話。

院士職位的重要意義在于,它讓羅素放心地看到,在那些最重要的人物的心目中,他在哲學研究方面具有潛力,因此證明他獻身哲學研究是有道理的。該職位保持6年,附帶一筆數(shù)額不大的定期津貼一一羅素將那筆經(jīng)費捐給了新近成立的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該職位獲得者需要履行的職責微不足道,幾乎沒有明確規(guī)定。羅素不必開設講座,不必輔導學生,不必住在學院,甚至不必住在劍橋。它根本算不上什么“工作”;不過,作為對他的能力的一種認可,那個職位對羅素所選擇的職業(yè)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羅素雖然急于進行哲學研究,但是為了實現(xiàn)他希望綜合理論與實踐的黑格爾式計劃,為了尊重艾麗絲的愿望,他在隨后的6個月時間里主要關注政治問題。

在那個時期中,他與錫德尼·韋布和比阿特麗斯·韋布,與費邊社(但是,他直到1897年才正式加入該組織;到那時,在他的關注中,哲學幾乎全部取代了政治)保持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費邊社成立于一年之前,目標是為了宣傳社會主義,其成員除了韋布夫婦之外,還包括喬治·蕭伯納、H. G.威爾斯和格雷姆·沃拉斯。費邊這個名字源于古羅馬將軍費比烏斯。在第二次布匿戰(zhàn)爭中,費比烏斯將軍避免與漢尼拔率領的迦太基人發(fā)生正面沖突,轉而進行持續(xù)的騷擾戰(zhàn)役。與之類似,費邊主義者主張采用漸進方式,建立社會主義制度,致力于實施民主的社會主義措施,而不是激勵人們起來革命。因此,他們撰寫一系列文章、宣傳冊和書籍,其內(nèi)容包括對工人階級生存狀況進行仔細研究之后獲得的調查報告。他們還呼吁擴大選舉權,讓工人階級參與其中,力主創(chuàng)建福利國家,以便獲得某種程度的經(jīng)濟正義。

1894年,韋布夫婦因出版《工聯(lián)主義史》名聲大振,成為該運動的聯(lián)合領袖;幾年后,兩人又合著出版了《工業(yè)民主》一書,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地位。無論他們的崇拜者還是攻擊者都認為,兩人工作勤勉,一心一意,執(zhí)著地履行自己的職責。(羅素發(fā)現(xiàn),在比阿特麗斯·韋布年輕時,他母親就認識她姐妹兩人,曾用“社會主義的蝴蝶”來形容她們。羅素還表示,他立刻“對母親的認真態(tài)度肅然起敬”。)

早在1892年,韋布夫婦結婚不久,曾到星期五山丘,拜訪皮爾索爾一家人,那時羅素第一次見到他們?,旣惖碾x異丈夫弗蘭克·科斯特洛曾是堅定的費邊主義者,與韋布夫婦關系密切。由于他的緣故,皮爾索爾一家人進入了韋布夫婦的圈子,洛根的態(tài)度最為積極。第一次見面時,羅素對比阿特麗斯抱有好感,但是以相當勢利的眼光來審視錫德尼。比阿特麗斯出生于上層資產(chǎn)階級家庭;錫德尼出生于郊區(qū)的下層中產(chǎn)階級家庭。羅素很快發(fā)現(xiàn),錫德尼講話帶著“倫敦東區(qū)佬的口音”,用餐時焦急地左顧右盼,模仿別人正確使用刀叉餐具的方法。后來,羅素給祖母提起,自己見到了韋布夫婦,祖母回應中表現(xiàn)出來的勢利態(tài)度更加強烈。她說,她曾經(jīng)在里奇聽過韋布的講座,覺得他“并不那么……”

“并不那么什么呢?”羅素刨根問底。

“在思維方式和言談舉止方面,并不那么像紳士?!绷_素勛爵夫人最后說。

1895年秋天,羅素更加頻繁地參與了韋布夫婦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與他們比鄰而居。韋布夫婦結婚之后,遷到格羅夫納路41號(那條路在皮姆利科,就在泰晤士河邊,現(xiàn)在叫作“米爾班克”),就在弗蘭克·科斯特洛家隔壁。弗蘭克·科斯特洛住在40號,皮爾索爾家在城里的寓所是44號。羅素和艾麗絲每次到倫敦,都在那里過夜。那時,韋布夫婦的主要關注成立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的事情,他們聘請羅素在那里開設了他最初的講座系列,分六次介紹德國社會民主黨。

1895年末,羅素和艾麗絲再次訪問柏林,在那里逗留了兩個月,為開設講座進行研究。當然,那次柏林之行還給艾麗絲提供了更多機會,第一可以結識德國社會民主黨的領袖們,第二可以研究女性在德國社會民主黨中發(fā)揮的作用,第三可以了解德國“婦女問題”的總體情況。在羅素和艾麗絲動身之前不久,羅素看到了漢娜處理丈夫不忠行為的方式,看到了她惡意對待他的情景,他對皮爾索爾一家人的仰慕之情一尤其對漢娜的仰慕之情——大打折扣。到了那時,羅伯特只與賀拉斯的關系稍好一點,與家里其他人的關系漸行漸遠。他與漢娜的關系多年來一直緊張,他有了情人之后,關系更是急轉直下。用漢娜的話來說,他的情人是“舉止優(yōu)雅的女性朋友”,住在泰晤士河對岸的蘭伯思。根據(jù)漢娜和羅伯特的曾孫女芭芭拉·斯特雷奇——她是皮爾索爾·史密斯的家史作者——的說法,“羅伯特在倫敦時,每天上午都要走過沃克斯霍爾大橋去看她;漢娜和艾麗絲常常躲在窗簾后面,沖著他指指點點,臉上露出女性的怒火”。羅伯特以為,家人對自己紅杏出墻之舉毫不知情,他看了情人的來信之后,常常一把撕碎,隨手扔進廢紙籃里。他不在家時,漢娜就會把那些碎片一點一點地拼接起來,把信件的內(nèi)容讀給艾麗絲和洛根聽,不時引起一陣哈哈大笑。

羅素對那種羞辱人格的粗俗做法感到厭惡,認為漢娜是“我認識的最邪惡的人之一”。但是,艾麗絲鄙視她的父親,態(tài)度幾乎與母親的一樣。用羅素的話來說,艾麗絲“對母親抱有無限的崇拜之情,認為她既是圣人,又是哲人”。與在其他許多問題上的情形一樣,在這個問題上,羅素所持的同情態(tài)度與瑪麗的吻合?,旣愊矚g并且同情父親,討厭漢娜和艾麗絲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自以為是、懷恨在心的態(tài)度,與兩人的關系漸漸疏遠。有一次,瑪麗在星期五山丘小住,看到周圍人表現(xiàn)出來的“愚蠢和乏味”言行,深感絕望,寫信告訴貝倫森:“這些人的談吐全是陳詞濫調,令人生厭,無法交流——這就是我家里人的虛榮和弱點。太可怕了。我很喜歡的人只有伯迪,我愿意和他相處?!?/p>

那年,奧斯卡·王爾德遭到審判,身陷囹圄。漢娜認為,王爾德受到的懲罰不夠嚴厲,聲稱沃爾德案件說明,閹割所有男人是明智之舉?,旣愒谌沼浿姓劦?,“可憐的奧斯卡”(這是她對他的稱呼,類似于用“可憐的父親”來稱呼羅伯特的做法)的遭遇讓她感到非常痛苦:“想到他的感受,不禁覺得恐怖?!痹?895年那個夏天,王爾德事件家喻戶曉,但是羅素在信件和著述中卻只字未提,這讓人費解。我認為,我們完全有信心假設,羅素的態(tài)度肯定與瑪麗的類似,而不是與漢娜的相同。就艾麗絲的態(tài)度而言,我們就沒有那么大的把握了。

羅素在《自傳》中說,他討厭漢娜;艾麗絲卻對漢娜絕對忠誠,全力支持她的所作所為,這是他對艾麗絲的感情出現(xiàn)變化的原因之一?!坝袝r候,我試圖和艾麗絲討論她母親的問題,卻發(fā)現(xiàn)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最后,我對老太太的某些恐懼感影響了所有佩服她的人,其中也包括艾麗絲?!边@番話出現(xiàn)的語境會讓人覺得,這種恐懼感是從1901年開始的,但是他對漢娜在羅伯特紅杏出墻問題上的處理方式的回憶始于1895年秋天,就是兩人婚姻生活的頭一年。

1895年11月,羅素和艾麗絲前往柏林,在那里逗留的兩個月中遇到很多機會,親自考察了社會主義運動的性質,了解了凱澤領導的政府表現(xiàn)出來的壓制特征。他們出席社會主義者舉行的會議,受到社會民主黨領袖的熱情歡迎,其中包括奧古斯特·倍倍爾和威廉·李卜克內(nèi)西。在他們訪問期間,德國警方?jīng)Q定采取新的行動,把李卜克內(nèi)西投進了監(jiān)獄。羅素受到那些鎮(zhèn)壓行動的影響,根據(jù)那次訪問形成的講座稿件——文稿收入1896年底出版的第一本著作《德國社會民主》——集中討論的,不是英國可能向德國社會主義者學什么東西,而是德國人,包括德國政府和社會主義者,可能從英國的自由主義學習什么東西。羅素從柏林回國之后,向費邊社提交了一篇論文,題目是《作為政治策略教訓的德國社會民主》。他認為,德國的馬克思主義者采取了“門戶之見的不寬容”態(tài)度,德國警方狂熱地反對革命,這兩種做法都與這一事實有關——“我們在英國見到的先進的自由主義者在德國幾乎完全不存在”。他認為,這一點說明,致力于民主和經(jīng)濟正義的社會主義者與自由主義者結盟是智慧之舉。

他的講座教程也是本著同樣精神編寫的。正如他在1965年出版的該書第二版《序言》中寫道:“我編寫本書采用的是正統(tǒng)自由主義觀點?!痹诮坛痰谝恢v中,羅素首先分析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幾乎全盤拋棄了馬克思的經(jīng)濟理論和歷史唯物主義學說,然后強調說,馬克思主義正是作為一種(有缺陷但是不乏靈感的)宗教被人正確理解的。在其后幾講中,羅素討論了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歷史,強調了費迪南德·拉薩爾所起的重要作用,嚴厲批判了德國政府,尤其是德國警方采取的專制做法。羅素在結論中寫道,如果社會民主黨人取得政權,“完整無缺地保留他們的理想,而不接受循序漸進的訓練”,那么,那樣的局面將是危險的。其原因在于,他們可能“像法國的雅各賓派那樣,進行各種各樣愚蠢的災難性實驗”。他由此得到的教訓是:第一,不受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理論約束的民主社會黨人應該與進步自由主義者合作;第二,政府應該實施自由主義的政策,“向工人階級顯示友好態(tài)度,或者說展示共同正義和共同人性”。如果這樣,階級斗爭不可避免這一令人不安的觀念就“不那么容易被人接受,在統(tǒng)治者的行為中就不那么容易找到基礎”。

《作為政治策略教訓的德國社會民主》作為對政治經(jīng)濟理論的一個貢獻,可說是一位具有天賦、充分了解情況的業(yè)余作者的刻意之作。此外,這本著作是羅素在對形而上學理論與實際政治進行黑格爾式綜合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其實并不令人信服。但是,他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和自由主義的相對優(yōu)點,這一點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經(jīng)受了時間的考驗。有的人甚至可以說20世紀的政治歷史已經(jīng)證明,它是很有道理的。然而,該書最突出的一點是,在撰寫過程中,羅素關注的其實是其他問題。羅素寫道,當該書出版時,“我已經(jīng)決定獻身數(shù)理哲學研究,所以對它沒有多大興趣”。

即使在舉行講座期間,羅素的大多數(shù)時間也不是用于考慮政治問題,而是用于思考數(shù)學問題。斯托特要他為《心靈》撰寫一篇關于科學領域中的原子論的書評。那本著作由法國哲學家阿瑟·阿內(nèi)坎撰寫,題目是《現(xiàn)代科學中的原子假說批判》。羅素花了大量時間研讀這本著作,撰寫評論,這對他以后幾年的哲學思想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該書的主題是:科學是在基本矛盾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方面需要在原子層面上描述一切事物,將它們視為分離的、可數(shù)的“東西”,以便使用數(shù)學對它們進行研究;另一方面,科學承認,在自然界中,事物不是由分離的原子微粒組成的,而是具有連續(xù)特征。例如,運動是一個物體在時間和空間之中的連續(xù)軌跡。但是,如果我們測量速度,我們就必須中斷這種連續(xù)性,將其劃為分離“無窮小”的差別,并且自稱,這樣做沒有損失任何東西。

在這本著作中,阿內(nèi)坎提出了批判,在某種程度上重述了貝克萊神父18世紀探索的微分學中的矛盾。當年,貝克萊出版了論戰(zhàn)性著作《分析者》,諷刺牛頓微積分學的“無窮小”理論,批評牛頓自稱如果某事物足夠小,它便可被視為微不足道的東西,然而依然可被用來進行計算。貝克萊嘲笑說,這類“無窮小”是什么呢?我們是否可以將它們稱為“消失的特性留下的幽靈呢”?從更寬泛的角度看,我們可以說,阿內(nèi)坎的這本著作重述和證實這一傳統(tǒng)觀念:在某種程度上,分析總是一種歪曲。

從一個方面看,阿內(nèi)坎的這本著作給這些陳舊觀念注人了新的生命,為羅素的哲學思考確定了目標。它批評了當時某些純粹數(shù)學的研究者——特別是格奧爾格·康托——進行的旨在克服這些矛盾的嘗試??低袆?chuàng)立了一整套新的“超限數(shù)”體系,宣稱他能夠使用數(shù)字,描述連續(xù)點集。在阿內(nèi)坎的這本著作的頁邊空白上,羅素批注說:“我認為,對康托的這一批評是有很有道理的》”但是,無論他多么確信康托的結論是錯誤的,他依然饒有興趣地發(fā)現(xiàn):第一,這些哲學問題至少已被研究純粹數(shù)學的學者討論過;第二,這是他在劍橋大學學習數(shù)學時沒有掌握的東西。他有足夠的興趣對康托所作的探索進行詳細研究。在那一段時間中,他主要做了兩件事情:要么講授德國社會民主制度的情況,要么常常整天待在格羅夫納路44號,“閱讀康托的著作,將其要點抄寫在筆記本上”。

羅素授課結束以后,和艾麗絲遷入一幢農(nóng)舍式小屋。那幢房子距離星期五山丘不遠,名叫磨坊寓所。羅素閉門謝客,專心致志地進行哲學研究工作。就在他們遷入新居不久,瑪麗在日記中記錄了四人在星期五山丘進行的一次談話:

昨天晚上,我們四人都坦承了自己的抱負。伯迪有兩個可以實現(xiàn)的愿望:“首先是撰寫一本辯證邏輯學著作,它將囊括所有學科;其次是撰寫一本可以用于政治的倫理學?!苯又惤z表達她的愿望,讓婦女運動和社會主義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伯恩哈德似乎傾向于撰寫一本關于美術的心理美學著作。我的愿望沒有他們的那樣宏大,僅僅是給盧浮宮博物館收藏的畫作撰寫一本經(jīng)典指南。

1896年春天,麥克塔格特的著作《黑格爾辯證法研究》問世,該書那時為羅素提供了展現(xiàn)抱負的哲學構思。麥克塔格特強調說,黑格爾哲學看到了萬事萬物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性。根據(jù)那一學說,分離性是一種幻覺,它被這樣的一種辯證法顯示出來:該辯證法涵蓋一切,從較低層次的理解范疇,直至最高層次的理解范疇——絕對。只有絕對是獨立而真實的;只有這一點是合理的,即所有較低層次的范疇都卷入矛盾之中;連續(xù)的綜合可以解決這些矛盾,直至達到絕對。在這個理想中,邏輯與宗教匯合,其原因在于,這種辯證邏輯向人們展示:“所有實在都是合理的,公正的……哲學的最高目標旨在向人們展示一種終極和諧的普遍本質;那樣的和諧至今尚未進入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麥克塔格特宣稱:“所有真正的哲學必然是神秘的。這一點其實不是體現(xiàn)在方法上,而是體現(xiàn)在最終結論上?!?/p>

在這些表述中,麥克塔格特總結了這個富于靈感的希望;羅素從中得到鼓勵,向瑪麗承認自己的遠大抱負:通過嚴格的推理,他可以顯示與斯賓諾莎的宗教觀類似的東西。羅素的意圖是,給麥克塔格特提出的辯證觀的輪廓添上某種細節(jié),以實際方式說明在這一過程中遇到的那些矛盾:從數(shù)學轉向物理學,從物理學轉向形而上學,最終形成對絕對的理解。在這個計劃中,羅素對幾何學的研究將是邁出的第一步,其目的是要證明,幾何學處于自身無法解決的矛盾之中,需要以辯證的方式轉向物理學,以便謀求解決之道。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使用與阿內(nèi)坎的思路類似的方法說明,物理學本身也處于矛盾之中,也需要以辯證方式轉向形而上學,直至感知并且理解斯賓諾莎一元論構想的關于世界的真理。

這種哲學觀與羅素后來采納并且常被人聯(lián)系起來的“分析哲學”截然相反:第一,根據(jù)這種哲學構想,(與綜合對立的)邏輯分析受到懷疑;第二,在這種哲學觀念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中的矛盾并不意味著,需要數(shù)學來打下更為安全的基礎,而是意味著,數(shù)學作為理解實在的一種手段,帶著固有的缺陷。那時,數(shù)學家隱藏起來的矛盾被哲學家置于光天化日之下,所以羅素當時認為,哲學作為認識數(shù)學本質的一種手段,其實是高于數(shù)學的。1896年夏天,羅素發(fā)表了一篇文章,題為《論連續(xù)量的某些問題》,表達了上述觀點,討論了“哲學家們感覺到的連續(xù)點集的問題,以便證明“數(shù)學家有可能忘記的東西”。但是,“數(shù)學家以更為精妙的分析,回避這些問題”:

在這個領域中,哲學二律背反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學謬見中的矛盾。至少我認為,這些謬見遍及整個微積分之中,甚至在康托的集合論使用的更為復雜的方法中,也可見到它們。

羅素希望用作例證的“數(shù)學謬誤”是連續(xù)性理念、無窮小理念和無窮大理念包含的廣為人知的矛盾。這三個理念被人們從傳統(tǒng)意義上進行理解;正如他在其后若干年中將會了解到的,人們要么全部摒棄那些理念,要么在新數(shù)學中對其進行更加嚴格的定義。實際上,他從黑格爾主義哲學轉向分析哲學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對那些技術發(fā)展持越來越贊賞的態(tài)度。這最終讓他相信兩點:其一,與哲學家相比,數(shù)學家將會對數(shù)理哲學做出更大貢獻;其二,分析——而不是綜合——是獲得真理的最佳途徑。然而,他那時依然相信,黑格爾形而上學比數(shù)學更勝一籌,覺得自己可以用這樣的評論,反駁康托解決連續(xù)性問題的方法:“康托的超限數(shù)……是不可能的,自相矛盾的?!辈贿^,他后來預測,該方法是現(xiàn)代思想界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那年夏末,羅素集中精力,將他的研究員論文進行擴展,撰寫了《幾何基礎短評》一書。他在該書結尾處強調說,空間理念中固有的矛盾要求將研究領域轉向物理學,從而鋪平了道路,讓他計劃對所有學科進行辯證研究。此外,羅素在該書中還增添了一個更為詳盡的歷史章節(jié),討論了非歐氏幾何的來龍去脈,以便對比較新的“投影幾何學”進行詳細的哲學闡述。投影幾何學以定性方式——而不是定量方式——研究幾何形狀;換言之,它并不考慮所研究的形狀的大小。實際上,準確地說,它根本不考慮形狀,而是研究集合點。因此,與其他幾何學相比,它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抽象特征;而且羅素認為,它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其實,就歐氏幾何而言,康德已經(jīng)提出的觀點是正確的:其一,它必然是正確的;其二,它的正確性是所有可能經(jīng)驗的一個條件。羅素聲稱,康德的觀點對投影幾何學來說也是正確的。

1896年10月初,羅素把那本著作的書稿交給劍橋大學出版社。幾天之后,他動身前往美國,對艾麗絲的家人進行為期3個月的探訪之旅,并且準備以該書為主要內(nèi)容,在布林莫爾學院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開設系列講座。實際上,他將同時進行這兩件事情。在兩個學校開設的講座都是通過艾麗絲的家人安排的——艾麗絲的表哥凱里·托馬斯是布林莫爾學院院長,她的舅舅(凱里的父親)詹姆斯·托馬斯博士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羅素夫婦于10月3日啟程,他們到達美國訪問的第一個地方是位于新澤西州坎姆頓的沃爾特·惠特曼故居。

在羅素的心目中,惠特曼一直是坦率表達性愛的象征;在某種程度上,那次朝圣之行無疑是對他的信念的一種證實之行。兩人抵達布林莫爾學院之后,在與學生們交談的過程中,艾麗絲表示支持自由戀愛。這讓她的表哥感到震驚,考慮到她本人對她父親和姐姐的態(tài)度,還令人覺得相當奇怪。她還談到了禁酒和婦女選舉權問題,但是羅素后來記憶猶新的是,她對自由戀愛表示支持。羅素沒有再次獲得邀請,重訪布林莫爾學院,這是主要原因。至少可以說,在凱里·托馬斯擔任院長期間,這是主要原因。羅素在那里沒有引起什么轟動效應。除了關于幾何學的講座之外,羅素還開設了題為《作為個人自由至高狀態(tài)的社會主義》。但是,正如他對羅洛叔叔所說的,“與英國人相比,美國人看來對社會主義持強烈的反對立場,我懷疑自己是否可以說服任何人接受這一點”。

盡管艾麗絲愿意公開抨擊關于自由戀愛的傳統(tǒng)觀念,她和羅素當然都沒有將自由戀愛的信念付諸實施。不過羅素覺得,那次美國之行中出現(xiàn)了一些他與人調情的場合,這讓他更加相信這一看法:即便在最初階段,他也覺得婚姻并不圓滿。例如,在布林莫爾學院,他再次見到凱里的妹妹海倫·托馬斯——他曾經(jīng)在巴黎和她有過短暫接觸。他在《自傳》中僅僅輕描淡寫地說,他在“若干年中都”“非常喜歡”海倫;“我曾有一兩次要求她吻我,然而她拒絕了”。但是,他在一封沒有公開的信件中承認,他“在一定程度上愛上了海倫,然而她嚴格地將我倆之間的關系保持在規(guī)規(guī)矩矩的層面上”。他多年之后告訴海倫,她讓他懂得了單相思是什么滋味。在布林莫爾學院,羅素還開始了與海倫最要好的朋友英語講師露西·唐納利的友誼。那段情誼完全清清白白,與性愛無關,一直保持到她1948年去世為止。

1965年,露西去世多年之后,羅素的第四任也是最后一任妻子伊迪斯——伊迪斯曾在布林莫爾學院任職,與露西交往頻繁——撰寫了關于海倫的一篇簡略的傳記文章。伊迪斯聲稱,露西當時已經(jīng)愛上了羅素。不過,羅素本人就此提出質疑,她宣布收回那一說法??磥?,羅素將露西視為紅顏知己,而不是潛在情人,給她寫了若干私密信件,坦露他自己的心扉。1903年秋天,可以肯定的是,露西拜訪了羅素夫婦。他沒有在性愛方面受到她的吸引;也許正是由于這一事實,在寫給她的信件中,他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誠實性,對自己進行了剖析——那樣的文字本來只可能出現(xiàn)在他的日記之中。

不過,在布林莫爾學院,羅素被另外一位名叫米爾德里德·明特恩的年輕女性吸引,那次邂逅無疑表現(xiàn)出艷遇性質。羅素公開與她眉來眼去,這樣的情形既出現(xiàn)在那次訪問期間,而且也出現(xiàn)在她其后的多次英國之行中。浪漫色彩更為強烈的,是他對一名光艷照人的年輕女人的興趣。在那次美國之行接近尾聲時,他和艾麗絲前往波士頓時見到了那個出生貴族的美女。羅素和她打情罵俏,十分興奮,甚至數(shù)年之后還念念不忘地說:“那次見面給我留下深刻印象?!?/p>

在波士頓,羅素和艾麗絲拜訪了威廉詹姆斯。在寫信回復羅素的希望拜訪的建議時,詹姆斯的妻子以誠相待,熱情地寫道:“我們非常高興接待二位。”不過,“非常”一詞后來被刪除了。

那次旅行過程中最重要、在思想上影響最長久的結果是,它讓羅素接觸到了美國的一些數(shù)學研究人員。他們了解19世紀后半葉在純數(shù)學領域——尤其是分析領域——中出現(xiàn)的進展。

……我見到了美國學術界的某些人士,尤其是數(shù)學領域的研究人員,這讓我意識到,在所有學術問題上,德國都比英國更具優(yōu)勢。盡管我不愿接受,這一信念在我訪問的過程中慢慢淡化:劍橋大學擁有一切值得了解的知識。

他后來說,正是在美國,他首次聽說了卡爾·魏爾施特拉斯這個名字。那個德國數(shù)學巨擘與數(shù)學基礎領域中追求更為嚴格的思維的運動緊密聯(lián)系,所起的作用無人可以與之比肩。羅素后來逐漸認識到,那場運動已經(jīng)解決了他那時視為黑格爾形而上學證據(jù)的所有問題。幾乎可以肯定,向他介紹魏爾施特拉斯的是弗蘭克·莫里和詹姆斯·哈克尼斯。那兩位數(shù)學家最初在劍橋大學學習數(shù)學,后來在新數(shù)學領域中各有建樹,當時在美國擔任教職,莫里在哈弗福德學院,哈克尼斯在布林莫爾學院。

1898年,在羅素訪問布林莫爾學院幾年之后,莫里和哈克尼斯出版了兩人合著的教材《解析函數(shù)理論人門》。該書批評其他英國教材,認為它們“很少甚至完全沒有”反映純數(shù)學領域中的最新發(fā)現(xiàn),試圖向學生介紹魏爾施特拉斯重構的函數(shù)理論。那種函數(shù)理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所謂的“無窮小分析法”。該方法顯示,可用算數(shù)方式處理連續(xù)性,無須求助于“無窮小”,無須求助于“直覺”,并且不會引起邏輯上的矛盾。羅素仔細研讀了莫里和哈克尼斯編著的教材。該書讓他了解了魏爾施特拉斯創(chuàng)立的體系,對他的思想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正如他后來多次提到的,了解魏爾施特拉斯提出的理論是他思想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1896年冬季,該書的影響尚未顯現(xiàn)出來,但是羅素在美國與莫里、哈克尼斯和其他學者的對話足以大大削弱他當時的這一黑格爾式信念:數(shù)學以無法挽回的方式陷于矛盾之中——這一信念至少出現(xiàn)在他決心提高對現(xiàn)代德國數(shù)學的認識的過程中。他12月回到英國之后,立刻開始研讀理查德·戴得金的著作《連續(xù)性與無理數(shù)》。就羅素曾經(jīng)宣稱無法以邏輯上一致的方式加以定義的若干理念,戴得金在那本著作中提供了邏輯上一致的算數(shù)定義。羅素完全是從麥克塔格特那里了解“黑格爾主義”的,所以一直認為,沒有必要閱讀黑格爾的原著。1897年春天,羅素開始閱讀黑格爾的著作,戴得金的理論給他的黑格爾主義觀點帶來的威脅進一步復雜化。他閱讀了黑格爾的《邏輯學》,發(fā)現(xiàn)書中處理數(shù)學的方式很笨拙,讓他心生厭倦。他以幻滅的口吻告訴艾麗絲,他覺得黑格爾的著作“主要由雙關語”構成。

羅素喜歡說,世界上有兩類哲學家:一類認為世界是一碗果凍,另外一類認為世界是一桶子彈??梢赃@么說,當哲學家放棄果凍觀,轉向子彈觀時,其哲學思維便會出現(xiàn)“重大轉變”。當然,兩者之間的差別在于,要么將世界視為不可劃分的整體,要么將世界視為——在邏輯和物理意義上一分離的“原子”。在一篇題為《我為什么研究哲學?》的文章中,羅素詳細討論了適用于黑格爾哲學的果凍比喻,試圖揭示果凍式世界對他產(chǎn)生的吸引力:

黑格爾認為,世界是一個緊密結合的統(tǒng)一體。一方面,他眼里的宇宙就像果凍——如果你觸及它的任何部分,其整體便顫抖起來;另一方面,它又與果凍不同——它其實是不能被劃分為部分的。根據(jù)黑格爾的觀點,由部分構成的宇宙這一表象是一種幻覺。唯一的實在是絕對——絕對是他稱呼上帝時所用的名稱。在他的哲學體系中,我曾經(jīng)找到了慰藉。按照其追隨者們的解釋,黑格爾曾是迷人的,可以論證的……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麥克塔格特,他那時是我的摯友之一……但是,我一時沖動,將注意力從信徒的觀點轉向大師本人的著作。我發(fā)現(xiàn),黑格爾哲學是一堆令人困惑的混雜之物,與雙關語沒有什么兩樣。因此,我放棄了他的哲學。

1897年夏天,在黑格爾主義帶來的最后陣痛之中,羅素撰寫了一篇短文。那篇文章說明,他當時正在作出最后努力,試圖挽救絕對觀念論所描述的果凍式世界。他寫那篇文章的目的看來是為了與摩爾進行討論,它的標題是《我們?yōu)槭裁凑J為時間一一而不是空間——是充實之物?》。羅素告訴艾麗絲,這個問題最簡略的回答是:“因為我們是傻瓜?!彼谠撐闹懈爬ǖ倪M一步回答是:我們被人誤導,一方面認為,空間可以劃分為物體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從直覺上知道,時間是“充實的”,這就是說,時間沒有間隙,因此不能被視為由聯(lián)系構成的系列。但是,羅素強調說,對時間來說是正確的觀點,對空間而言也是正確的。空間也是充實之物,其中的每個部分都被物質以某種形式加以使用。于是,羅素提出,聯(lián)系是一種幻覺,我們不可能將聯(lián)系與形容詞區(qū)分開來:

根據(jù)嚴格的一元論觀點……這樣的區(qū)分是無法成立的。萬事萬物其實都是本源的形容詞,是宇宙的內(nèi)在特性;宇宙根本無法以合理的方式,被人分析為簡單的要素。

那篇文章揭示的——羅素在那段時間撰寫的幾乎所有文章揭示的——是他所說的分析的特征。根據(jù)他的理解,分析就是確定整體之中的部分。但是,如果實在是不可劃分的,其直接結果是,分析是一種無效的方法;實際上,分析總是一種歪曲。

羅素接受的嚴謹?shù)恼軐W一元論摒棄具有聯(lián)系的實在。那一做法無疑受到F. H.布萊德雷的啟發(fā),具體說受到他影響巨大的著作《表象與實在》的啟發(fā)。1897年夏天,羅素重讀了那本著作。布萊德雷寫道:“實在是統(tǒng)一體。多元性——如果被視為真實的——是自相矛盾的,所以實在肯定是統(tǒng)一的。多元性暗示聯(lián)系,并且通過聯(lián)系,無意之間總是肯定了一種更高的統(tǒng)一性?!币煌白訌棻M管包含不同的部分,然而是統(tǒng)一的實在。如果認為,每顆子彈與其他子彈之間的聯(lián)系是確定的,那么,我們就可以認為,單個的子彈——以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構成一種“更高的統(tǒng)一性”。在這種情況下,一桶子彈僅僅在表象上,讓人覺得它是由不同部分構成的:它的實在與一碗果凍是相同的,也是不能劃分的整體。

在羅素摒棄這一世界觀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他否定了該世界觀提供的情感和宗教方面的慰藉。那年末,他在使徒協(xié)會上宣讀了一篇論文,題為《看來是吧,太太?不,它就是如此》,強調了這個觀點:即便布萊德雷和麥克塔格特的形而上學是正確的,它也不能提供任何精神慰藉。正如他在會前寫給摩爾的信中所說,那篇論文的要點是:“就所有并非純粹的思想目的而言,表象世界是真實的世界。”他提出的論證很簡單:如果“實在像形而上學所構想的那樣,與經(jīng)驗世界沒有任何聯(lián)系”,那么,它就不能表達任何理念,以便給人慰藉,讓人生這樣的經(jīng)驗變得可以忍受?!八械慕?jīng)驗都處于時間之中,上帝是永恒的,沒有什么經(jīng)驗是對上帝的體驗?!庇纱丝梢姡_素對哲學——特別是對麥克塔格特的形而上學——所抱的希望弄錯了方向,“我們無法在哲學中找到宗教慰藉”。不管怎么說,他那時覺得,如果從事哲學研究的目的是為給令人滿意的學說提供支撐,那樣的做法其實乏善可陳,而且并不光彩;其原因在于,更勇敢、更有價值的態(tài)度應該是,僅僅追求真理,無論結果如何都在所不惜:

為什么不直截了當?shù)爻姓J,形而上學與科學類似,是被思想方面的好奇心證明有道理的東西,因而應該僅僅由好奇心引導呢?

羅素拋棄了他自己在情感方面對一元論形而上學的追求,他遲早會發(fā)現(xiàn),形而上學在思想層面上帶有缺陷。不過,那是一個漸進過程。1898年元旦,他撰寫了一篇筆記,標題為《關于科學辯證法理念的思考》。他對唯心主義帶來的慰藉持更加嚴厲的新態(tài)度,試圖從原來抱有的建構囊括所有科學的辯證法的抱負中,盡量挽救出一些東西,挽救出他當時認為數(shù)學在處理許多傳統(tǒng)矛盾的過程取得的成功之處。當時,他的希望是,發(fā)現(xiàn)“一種將表象變?yōu)閷嵲诘姆绞?,而不是先去建構實在,然后受到毫無希望的二元論的挑戰(zhàn)”。他希望這樣做的方式是,從處于數(shù)量理念的核心位置上的矛盾入手,進行一系列辯證推理。這樣倣的理由在于:“我相信,唯一不可避免的矛盾是屬于數(shù)量的矛盾。”羅素在此所說的矛盾是,一組,一個數(shù)量,必然既被視為一個事物(一組),又被視為多個事物(例如,由五個物品構成的一組)。計量和計數(shù)是數(shù)學的基礎,那么,無論數(shù)學在處理其他問題時多么成功,這一矛盾始終將會存在。

但是,他還沒有來得及深入展開這個觀點,當時就巳確信,它從根本上看是錯誤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他閱讀了懷特海的新作《泛代數(shù)》和戴得金的《數(shù)字的本質和意義》,摒棄了傳統(tǒng)的數(shù)學定義——“關于數(shù)量的科學”。他確信,他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研究的數(shù)量的矛盾其實與數(shù)學無關。從戴得金的這本著作中,他學會了將順序的理念——而不是數(shù)量的理念——視為定義數(shù)字的核心理念(根據(jù)這一理解,數(shù)字的起源不是計算一組之中有多少事物,而是對事物進行排序,第一、第二、第三,如此等等)。從懷特海的那本著作中,他得到全新的數(shù)學概念一一完全不提及數(shù)量。在懷特海的定義中,數(shù)學研究“各種必要的演繹推理形式”。這樣一來,在懷特海的著作中,羅素首次看到了對符號邏輯的數(shù)學研究。在懷特??磥?,那是一種代數(shù)學。

羅素從這兩位論者的著作中得到靈感,著手撰寫一本新書,不再使用他以前著作中常見的那些語言,例如“辯證”和“綜合”,而是一針見血地將其稱為“數(shù)學推理分析”。那時,羅素對分析深信不疑,那種信念得到數(shù)學家的研究成果的證實。但是,他依然需要一種邏輯觀,特別是關于命題性質的觀念,以便取代他從黑格爾主義繼承而來的觀念。1898年夏天,G. E.摩爾給他提供了這一點,羅素對此一直心懷感激。

那時,摩爾撰寫的研究員論文的工作已經(jīng)接近尾聲。摩爾采用了獨特的形式追問,一個人使用某些詞語時究竟希望表達什么意思?具體說來,康德在使用“自由”和“理性”時究竟希望表達什么意思?摩爾劍鋒一轉,離開討論主線,就“理性”一詞插人長篇討論,從而展開了一場持久的爭論,其攻擊目標是F. H.布萊德雷鼓吹的唯心主義的真理學說。摩爾用一種尖銳的“唯實”論取而代之。該理論堅持認為,應該嚴格區(qū)分人們相信的東西(命題)與人們對它所持的信念(心理狀態(tài))。在該理論中,命題是“客觀的”,它們不在“人們的頭腦中”,而是世界上的“客觀存在”。在形成這一觀念過程中,摩爾和羅素頻繁見面,有時在劍橋大學,有時在磨坊寓所。摩爾是磨坊寓所的???,在討論過程中,兩人形成了一種邏輯和哲學觀念,從而開啟了整個“分析”傳統(tǒng)。

公開闡述新邏輯的第一篇論文題為《判斷的本質》,發(fā)表在1899年1月出版的《心靈》上。那篇文章堪稱哲學領域中分析傳統(tǒng)的奠基之作,一直被羅素視為摩爾對哲學最偉大的貢獻。在正式發(fā)表之前,摩爾曾經(jīng)兩次宣讀過那篇論文,一次是在(1898年10月21日召開的)劍橋大學倫理學俱樂部會議上,另一次是(同年12月9日召開的)亞里士多德研究會會議上。但是,羅素可能在那之前便知道了文章的內(nèi)容,一是從當年夏天與摩爾的討論中,一是從他9月收到的摩爾總結文章內(nèi)容的來信中。摩爾在那封信中寫道:“我的主要發(fā)現(xiàn)是,當時讓我深感震驚的表達形式是,存在物是命題。”摩爾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命題是實際存在的;此外,命題是可以分析的。在黑格爾的觀念中,命題是統(tǒng)一體,公開對抗分析;在摩爾的構思中,命題是綜合體,迫切需要被劃分為其組成部分;摩爾將那些部分稱為“概念”。摩爾在《判斷的本質》中寫道:“命題就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命題是概念的綜合……命題由任何數(shù)量的概念構成,此外還有那些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