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嫡傳真諦
一、挑簾紅的野三蘑菇冶
1.初次登臺滿堂彩
1938年的一天,9歲的常寶霆與父親常連安、大哥常寶堃(藝名“小蘑菇”)首次登上了當(dāng)時天津最高雅的“十樣雜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十樣雜?!痹谌珖谝淮挝拇鷷细麨椤扒嚒?園子——小梨園,這個園子二三流演員是很難登堂入室的。當(dāng)時“攢底”的是“鼓界大王”、劉派京韻大鼓創(chuàng)始人劉寶全,倒二是“相聲大王”張壽臣。經(jīng)常在這里演出的有榮劍塵、金萬昌、林紅玉、謝瑞芝、王殿玉、大茄子、郭榮起、韓永先、常澍田、羅文濤等頂尖藝人。觀眾大都是上層人士,諸如士紳商賈、文化名流和租界中的寓公、遺老遺少。居住在津的清遜帝溥儀和宗室亦來此觀賞演出,抗日將領(lǐng)吉鴻昌、張學(xué)良等也是這里的座上客。一些大商家、銀號、錢莊業(yè)者還在這里長期訂有包廂或固定席位。小梨園的布局是這樣的:臺下是包廂,后邊是散座,是當(dāng)時唯一賣票的雜耍園子。這里有史以來從未讓這么小的孩子登過臺,雖然常氏父子已在津門享有盛譽(yù)和影響,但9歲的常寶霆行嗎?資方老板是以賺錢為目的,不允許任何人砸牌子毀聲譽(yù),演員必須為園方叫座。
當(dāng)時常寶霆已會七八個節(jié)目,首次登臺表演的是《小孩兒語》。第一次正式給觀眾演出,常寶霆除了有些緊張就是非常的期待,換上家中給他新做的小大褂兒,跟著父親和大哥往臺上一亮相,爺兒仨還沒張嘴,臺下已響起了一片掌聲,接著就有人喊:“好小孩兒!”跟著就是觀眾更熱烈的掌聲。這9歲的常寶霆長得漂亮精神,秀氣的臉龐,高鼻梁、尖下頦,一雙有神的大眼睛和一口整齊的白牙,尤其是那剃光了的小腦袋又圓又逗?!斑@是給我的掌聲!”常寶霆有些興奮,學(xué)著父親和大哥笑著給鼓掌的觀眾點頭作揖?!芭鲱^好”有了,效果會如何,常連安與“小蘑菇”心里都在打鼓。因為他倆都明白,這次演的怎么樣,對今后常寶霆吃這碗飯至關(guān)重要!常寶霆在《小孩兒語》的第一句臺詞應(yīng)該和小蘑菇一起笑著“使相”,接常連安的話說:“噯!”但是,由于有了“碰頭彩”,常連安和“小蘑菇”不好直接入活,就得對觀眾給的這個“碰頭彩“客氣一下,這是規(guī)矩??蛇@一客氣,臺上的詞就變了,大家的興趣都集中在頭一次亮相的常寶霆身上了。常連安明白這活也得從他那入才能有好效果,他趕緊接過“小蘑菇”介紹他三弟的話,問常寶霆:“你跟著上來,會說相聲嗎?”然后緊張地看常寶霆怎么回答,因為這可是在家溜活時沒有的詞。沒想到,常寶霆一點兒沒害怕,原先笑著的小臉立刻繃起來了,瞪著大眼,回了一句:“不會說我干嘛來了?!”太棒啦!這一本正經(jīng)、理直氣壯的反問,尺寸、勁頭、表情,逗笑了觀眾,也逗樂了父親和大哥。好!頭一個“包袱兒”響了,下面就好演啦!常寶霆這種隨機(jī)應(yīng)變的能力和整場的臺上表現(xiàn),讓常連安與“小蘑菇”高興壞了。他聰穎的反應(yīng)和藝術(shù)天賦在第一次登上舞臺就顯現(xiàn)無疑。這場演出轟動了相聲界和天津媒體。從此,人們順著“小蘑菇”排序,他的三弟常寶霆便以“三蘑菇”的藝名傳開了:“‘小蘑菇’家又出了個‘三蘑菇’,好!是說相聲的料。”
常寶霆淵三蘑菇冤與常寶堃淵小蘑菇冤
2.人小藝精傳聲名
“挑簾紅”還不能僅僅是首次登臺,三蘑菇在小梨園演出之后,常連安即讓他在北京自家經(jīng)營的啟明茶社登臺獻(xiàn)藝,“三蘑菇”在啟明茶社登臺之后的三年內(nèi),便掌握了《掄弦子》《學(xué)墜子》《大相面》《打面缸》《報菜名》《地理圖》《大上壽》《對對子》《摔孩子》《影迷離婚記》《鬧公堂》《大保鏢》等八十多個段子。他小小年紀(jì),說、學(xué)、逗、唱樣樣俱佳,活路極寬,他的表演口齒清楚、嘴皮利索、節(jié)奏快捷、神情自然、身段瀟灑、趣味橫生。尤其是柳活節(jié)目,他嗓音清脆、學(xué)什么像什么、學(xué)誰像誰,每段唱都有特別的韻味,現(xiàn)場效果十分火爆。很快就成為京、津兩地家喻戶曉的名角。
20世紀(jì)40年代的媒體主要是報紙雜志和電匣子(收音機(jī)),電匣子又不是家家都買得起,報紙雜志就成了首選。聽老人們說那時候評論“三蘑菇”人小藝高的報道非常多?,F(xiàn)將其中查找到當(dāng)時對“三蘑菇”常寶霆的一些評價、報道全文摘錄如下,由此可見,當(dāng)時觀眾對“三蘑菇”的喜愛和歡迎程度。
1942年《新天津畫報》刊登一篇署名白頭的記者的文章,標(biāo)題為“三蘑菇口技出眾”。
相聲一技,在雜耍中,以詼諧為主,所謂學(xué)、說、逗、唱四字。固皆為相聲之主題,而要皆以饒有趣味,引人發(fā)噱為依歸。近來此中人才輩出,不乏名手,而余獨賞識三蘑菇之口齒伶俐,模擬各處方言、各種曲調(diào),均能妙肖,后生可畏。來日方長,尚能從此再加研究,益求進(jìn)步,在相聲界定當(dāng)放一異彩也。前夕于無線電中聽其與佟浩如合演《學(xué)墜子》一段,所學(xué)袁美云之《四季相思》、王人美之《漁光曲》以及程玉蘭、喬清秀之河南墜子,嗓音清澈,語音逼真,確有為其他相聲名家所不能及者。以一孩提之童,居然于學(xué)、說、斗(逗)、唱四字,曲盡其妙,洵非易易。但望循此途徑,精心創(chuàng)作,勿流于貧俗,斯盡美矣。
還有一份報紙叫《什樣雜?!?,署名仙鶴的記者曾發(fā)表了一篇文章,標(biāo)題是“三蘑菇可稱蘑菇頭兒”。
常連安第三子三蘑菇的相聲,在他們蘑菇門兒里真可以說算是拔了尊了。漫說是老蘑菇比不了,小蘑菇也得往后挨挨。打頭說,人家孩子生就來的悚奸壞的像兒,在搭著賽過梆子的嘴皮子,比小巴狗兒還靈的小心眼兒,抓哏方便快當(dāng)。包袱抖得俏皮、精神,使得滑稽神氣,通常不笑。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爸爸“量”得也嚴(yán),最能落好兒,這孩子的前途真是不可限量。
在另外一篇報道中,刊登了啟明茶社紀(jì)念三周年演出的廣告,“三蘑菇”名字居首。后有“二蘑菇”、趙藹如、華子元、侯一塵、張壽臣、常連安、郭榮起、吉坪三、劉德志、馮立樟、王長友、侯少辰、四蘑菇、黃鶴來。
“三蘑菇”火了,11歲時就開始在啟明茶社拿份子錢,而且是一個整份兒。何為整份兒?當(dāng)時是“按份取酬”,藝人最高的定10厘份,其他的為9厘份、8厘份、7厘份……最少的為3厘份。除特殊情況,如邀張壽臣“攢底”,可以拿兩個人的份,郭榮起與劉寶瑞搭檔時火遍京城,如只在啟明茶社演出,可以多拿半個人的份,如還兼演別的劇場、電臺、堂會,也只能拿一個人的份,即10厘份。常寶霆能在啟明茶社拿10厘份,即一個整份兒,這在當(dāng)時的同齡人中是不可能的,小孩都是拿零錢。也就是說每天分完錢后,小孩們分剩下的零錢。蘇文茂和幾個小孩兒在常寶霆拿了三四年的整份兒之后,還在拿零錢。而且誰能拿多少份子錢,要看叫座賺錢多少,觀眾點你的多,你就能多拿,否則你多拿其他演員也不干??梢姵汌?dāng)時年齡雖小,受歡迎的程度可不小。
少年成名的常寶霆
常寶霆的“紅”,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絕不是靠簡單的幾段節(jié)目的機(jī)遇,業(yè)內(nèi)有句話,叫“學(xué)十年,紅十年,養(yǎng)十年”,意思是一時成名易,終生維持難。許多人是紅一時,很難紅一輩子,而常寶霆的表演終生沒有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