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幸中的美好
1913年,未滿周歲的啟功便失去了父親,小啟功的童年確實非常的不幸。然而,這種不幸卻因為曾祖父、祖父以及姑姑等人的存在,而變得極其微小了。啟功的童年并非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完全處在一片陰霾之中,相反的,啟功有一個非常美好的童年。
不必說,啟功的曾祖父和祖父在小啟功的身上傾注了全部的心血,撫養(yǎng)、教導(dǎo)啟功逐漸成人。
據(jù)啟功回憶,他小時候所受的教育自然是封建式的,大人們要求小啟功要給老人請安,要如此這般對待長輩、客人,如此這般對待伙伴、朋友,長大要齊家治國平天下,對人的個性有著很大的束縛。不過,這種嚴格的家庭教育并沒有讓啟功感到太多的痛苦。
啟功的啟蒙教育是從識字開始的。他的啟蒙老師不是曾祖父溥良,也不是祖父毓隆,而是姑姑恒季華。姑姑對啟功的啟蒙教育,其實和其他兒童沒有什么區(qū)別。無非是她把紙張裁成方塊,然后在紙片上寫上日常生活用字,讓啟功讀、背、記、認。到了啟功稍微長大一些的時候,就開始讓他練習寫字了,描紅模、臨字帖,也和當時的其他孩子沒有什么兩樣。
啟功在很小的時候就有很強的求知欲望,他愛看書,不過祖父毓隆卻偏偏不讓他多看書,尤其是閑書。在那個時候,《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等一些古典名著,祖父都不允許他看。所以啟功小時候通常到大街上買那些賣唱本的人所賣的書,祖父覺得哪些書他可以看,啟功就買回來看,否則的話就不行。
祖父教孫子讀書不像教自己的兒子那樣嚴格。祖父教啟功的叔叔讀書時,完全是一個私塾中嚴厲的教書先生,叔叔只要背錯一下,祖父就會打他。但對孫子,祖父從來不會采取這種方式,而是用講故事的方式把課文講授給他。比如像《戰(zhàn)國策》、《論語》、《孟子》等,祖父將這些典籍中的故事編成書,拿給小啟功看,從而激發(fā)起小啟功讀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