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漠視苦難
啟功小時候,為祈福長壽,祖父讓他拜雍和宮的一位老喇嘛為師,并接受當時的班禪喇嘛的灌頂,取名為“察格多爾扎布”(金剛佛母保佑的意思)。雍和宮原是雍正做親王時的府邸,雍正三年(1725年)改為喇嘛寺,稱雍和宮,其前殿供奉有黃教宗師宗喀巴的銅像——這尊銅像是啟功的師父籌集善款鑄造的。每年春節(jié),啟功都要穿戴整齊去雍和宮參加佛事活動,畢恭畢敬地坐在坐禪的墊子上,合掌閉目,將經(jīng)文背誦如流。
1922年,啟功10歲時,曾祖父溥良因病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去世,這之后叔祖和續(xù)弦的祖母也與世長辭了。年幼的啟功一夜之間,由大家族里受眾長輩鐘愛的孫子,變成了承重孝的主喪人。這時,因償還債務,家里經(jīng)濟上已經(jīng)破產(chǎn),只好賣掉家藏的書畫做殯葬的費用,不久,還搬出什錦花園胡同,搬到了安定門內(nèi)的方家胡同。當時啟功的母親克連珍和未出嫁的姑姑恒季華都是30歲左右,她們共同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眾所周知,在滿族家庭中,姑姑的地位是很高的。恒季華為了教養(yǎng)這一單傳的侄子成人,毅然終身不嫁,并把自己看做這個家庭的男人——啟功稱姑姑為“爹爹”,就是叔叔的意思,因為滿人習慣稱叔叔為“爹爹”。這個孤兒寡母的家庭沒有經(jīng)濟收入,生活很快墜入了貧困。幸好啟功的曾祖父和祖父的一些門生看到老師的后人生活艱難,經(jīng)常周濟他們。但是,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啟功家中毫無積蓄,經(jīng)常遭到豪親貴戚的白眼,那些人不同他家來往,生怕背上負擔。經(jīng)濟上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使啟功的情緒經(jīng)常處在矛盾和不安當中,他讀書讀不下去了。1931年,中學還未畢業(yè)的啟功輟了學,他當時最大的愿望就是趕快找份工作,掙些錢奉養(yǎng)母親和姑姑。當時的他恐怕并沒有想到輟學造成的學歷問題將成為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大障礙。
很久以后,大約是在啟功花甲之年,也就是1972年,他有感于白駒過隙般的人生,曾經(jīng)在《沁園春·自敘》中感嘆道:“計幼時孤露,中年坎坷,如今漸老,幻想皆拋?!薄m然,漸入老境的啟功已經(jīng)看淡了一切,但是他仍然難以掩飾自己回顧身世時的悲涼心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