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獨創(chuàng)精神的反叛者

貝多芬(下) 作者:向平才 著


有獨創(chuàng)精神的反叛者

貝多芬在維也納最初的3年得到了成功。貝多芬在那里獲得了創(chuàng)作他的音樂,“從海頓的手中獲得莫扎特的精神”。

貝多芬從海頓那里所學到的正是海頓起初開始學得的,事實上貝多芬所選擇的是行動而不是紙上空談。

貝多芬并不在海頓處如何學習作曲,他以后反而成為一個作曲家,一個熟練而完美的作曲家。他從波恩帶來了許多手稿,他的音樂到處按著海頓的步驟而走,所以顯得非常乖戾,但是貝多芬仍非常佩服他,他知道海頓的內(nèi)在力一天強似一天,而且力也愈加有生氣。

貝多芬所需要知道的是作曲所有的方法和觀念,但是海頓不能滿足他的要求,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對于教他題外的東西并不感興趣。

海頓第二次從倫敦載譽歸來以后,就努力進行交響樂的創(chuàng)作,而貝多芬卻什么都沒有做,希拿克深知這個孩子的性格,教了他一些東西而對他產(chǎn)生了深刻的印象:“我現(xiàn)在知道一定要極力幫助我熱心的學生?!?/p>

他答應加倍地補償貝多芬在海頓處所沒有學習到的,但要貝多芬保守這一個秘密,因那是為了職業(yè)上的關(guān)系,希拿克就開始改正貝多芬的錯誤。

從此以后,貝多芬用自己的手寫作了不朽的作品,這樣過了差不多一年的光景,直至希拿克不能對他再有幫助為止。在1794年的一月里,海頓離開了他的學生而到倫敦去了,將貝多芬交給了有名的阿爾布列斯伯格。

阿爾布列斯伯格也像海頓一樣疏忽和不注意,貝多芬所學到的多非日后所用得到的,話雖如此說,至少他在這里學習到了柔軟音質(zhì)的運用,否則他就不必在這里學習了。

蘭茲和阿爾布列斯伯格非常熟悉,所以他向他介紹了貝多芬的情況。蘭茲告訴他說貝多芬是個天才,是個難以約束的學生,不過只要讓他跟隨他自己的意志行事就行了,假使他的靈感來了,切不可用任何方法來阻止它,而要讓他自由地發(fā)展。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貝多芬的想象力漸漸有了生氣,它甚至在貝多芬的頭腦里逐漸形成了美麗的形體。但是卻沒有什么證據(jù)可以知道貝多芬從阿爾布列斯伯格處得到任何改正錯誤的指導。

而山勒里卻完全不一樣了,他是皇家樂隊的指揮,雖然不指揮歌劇,但仍然是一個作曲家,因為他富有經(jīng)驗而且技術(shù)熟練,所以非常受大眾的尊敬。貝多芬向他請教聲學,偶爾請他教授意大利文,這教程是不收費的。

貝多芬需要更多關(guān)于歌劇方面的知識,他都用心地吸取了,他辛勤地學習朗讀時的聲調(diào)和表情。意大利的歌曲,那時是音樂會中所需要的,貝多芬創(chuàng)作了3首三重奏,因此他帶了這些作品去見山勒里以作鑒定。

海頓也被請去聽貝多芬的3首三重奏,含有命運性質(zhì)的第一號作品,于1793年在李希諾夫斯基家中舉行首次的評判,這個年老的音樂家從來沒有聽見過類似這種樂曲,這3首三重奏在演奏的時候,他靜靜地聽得很有滋味,似乎有一些是他所不知道的,而旁邊的人也都看著他的面部到底有什么反應。

法朗茲的兒子蘭茲,也就是日后貝多芬的學生,用他自己的語言寫著關(guān)于貝多芬當時的情形,當時海頓批評了貝多芬的三重奏中的一個部分,這使貝多芬感到驚異,因為他認為那個部分正是三重奏中最好的部分了。從此以后,海頓的批評給貝多芬留下一個極壞的印象,因為他認為海頓對他是太妒忌和自私了。

即使海頓的話不能算是嫉妒的話,那么至少這次貝多芬取得的成績是使他羨慕的,那自由的觀念、進取的力量,恐怕與海頓的作風都不相合,甚至是反叛的。

海頓有他自己的經(jīng)驗,當另一個人要進行音樂上革新的時候,他的意識可能是偏執(zhí)的,貝多芬失去了對海頓的崇拜,他自己的音樂并非不及他的老師。

貝多芬的第一號作品3首三重奏手稿,兩年以后才得到出版。出版的時候,貝多芬有沒有接受海頓的“忠告”將其修正,這倒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一年以后,貝多芬寫了第二號作品,即3首鋼琴奏鳴曲,這是奉獻給海頓的,海頓因此感到非常的煩惱,他知道他可以帶這個年輕人到倫敦去而成為一名鋼琴家,這對彼此都是有利的,海頓也知道這個年輕人前途是無量的。

1793年,海頓的朋友在波恩得到了他的信,大約也是關(guān)于貝多芬的第一號作品,其中他這樣寫道:“我的寫作不久將傾向歌劇,而放棄作曲?!?/p>

這年老的人是正直和文雅的,但年輕的貝多芬卻缺少這種特質(zhì),年輕有為的鋼琴家馮·甘沙小姐,本想去李希諾夫斯基家中參加演奏,但看到了貝多芬的外表與華麗的陳設(shè)極不相稱,而心中頗為不快。

她這樣描述貝多芬:他的服飾極為普通,特別在我們的一群中更顯得落后了。除此之外,他的所有舉止毫無文雅可言,換一句話說,他是相當粗魯?shù)摹?/p>

在馮·甘沙小姐的記憶中,仍能很清楚地想象出來當時的情景:我很清楚地記得貝多芬的第二個老師,海頓和山勒里靜靜地躺在音樂廳邊上的沙發(fā)上,都小心地穿上最好的著裝,頭上戴了假發(fā),而貝多芬所穿的是超萊茵式的衣服,一點也不拘束。

維也納人最初對于貝多芬的看法,說他作為一個作曲家還不如說是一個出色的鋼琴家更確當些。一個鋼琴家時常奏一些協(xié)奏曲、奏鳴曲或是三重奏之類,大眾注意力多是集中在演奏者的技巧上,貝多芬時常演奏他的降B長調(diào)鋼琴協(xié)奏曲。

但是貝多芬對于第一個用管弦樂伴奏的樂曲從不感到滿意,甚至在1801年,他多次進行了修改,這樣還是沒有達到他的滿意。在飽滿的創(chuàng)作熱情下,貝多芬開始了他的第二首G大調(diào)鋼琴協(xié)奏曲創(chuàng)作,1798年,這首曲子第一次在布拉格公開演奏,他的手好像是不能停住的,不久他又開始第三首鋼琴協(xié)奏曲的創(chuàng)作。

1796年貝多芬作了一次音樂旅行,但只到了兩個城市,布拉格熱烈地歡迎他,他寫給他兄弟約翰的信中顯得很高興:“我進行得很順利,我的藝術(shù)贏得了朋友和尊敬。在此預備再住一個多星期,然后去德累斯頓、萊比錫和柏林?!?/p>

到了柏林,他在普魯士皇宮不止一次地演奏著,因為威廉二世是一個提琴家,貝多芬就為他作了兩首低音提琴奏鳴曲,也就是第五號作品,他與皇帝的大提琴家杜泡特合奏,皇帝送給作曲者一只金的鼻煙盒。

沒有人能夠有他這樣快的音階、雙顫音和跳躍的速度,甚至赫梅兒也不能同他相比,他演奏的能力是極端的幽靜、高貴和美麗,面部一點表情也沒有。他只有在聽不見的時候,頭才稍稍往前傾了一些。他的手指并不過長,但富有力量,指尖因彈練過多而顯得闊了些,對此,貝多芬告訴他的朋友:“那是因為在年輕時常練習到深夜所致?!?/p>

在維也納的第一年中他稱了霸,一度被譽為小提琴神童。而于26歲成為大眾化鋼琴家的薩爾斯堡·約瑟夫·惠番爾,這時也來到了維也納,照那時的習俗,他立即與貝多芬進行了比試。大劇院的指揮西弗拉特被請來作為評判人。權(quán)貴們立即分成兩個陣營,李希諾夫斯基的一邊擁護貝多芬,惠茲勒男爵的一邊相反。

1799年維也納迎來了鋼琴家約翰·克萊茂牧師,他是生于德國的英國人,也是克雷孟特的學生,克萊茂的藝術(shù)比惠番爾更好,他不久就成為歐洲的第一流鋼琴手。不過當他與貝多芬相比時,也出現(xiàn)了相同的結(jié)果。

克萊茂驚奇于貝多芬精致而完美的彈奏,果敢、富有煽動性的想象力。貝多芬尊重克萊茂,同他做了朋友,并向他請教。

克萊茂是個形式主義者,不能接受貝多芬靈感突發(fā)所給予的恩惠,有一次到貝多芬的住所去,他聽見他的朋友正沉浸在鋼琴的夢境中,他靜靜地站在走廊上足足有一小時半之久,甚至于完全聽入了迷,然后才踮起腳尖輕輕地溜了出去。

當1796年貝多芬在普魯士皇宮演奏的時候,給人們留下了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

有人這樣寫道:“貝多芬對于在場每一個人的影響,可以從他們眼睛看出來。觀眾們可以說大都是眼含熱淚聽貝多芬演奏的,僅憑這一點就可以知道貝多芬藝術(shù)的偉大影響力了。貝多芬身上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感動了所有在場的聽眾,他精神上的美麗和新奇,大大地感動了他們?!?/p>

貝多芬有一次參加了某一個音樂會,他在1801年告訴白蘭坦諾,說他在他彈奏完畢以后,并沒有見到喝彩和拍手,他們卻聚集在鋼琴旁哭泣,“這不是我們藝術(shù)家所希望有的,”貝多芬說,“我們需要喝彩?!庇纱丝梢?,貝多芬這方面魔力之大了。

貝多芬在“即興”方面的天才是夠驚人的,“重復”可以說對于作曲家是最有效的方法,一段長長的演奏,他只要記住某一段就可以了。在貝多芬,所可驚異的是他腦中的選擇力是如此的強大和迅速,他不像莫扎特是一個善于辭令的人,但他有著非凡的想象力,隨時隨地都能做出些什么來,他特別擅長于變奏曲的一種方式。當某一個人提出了一個主題來改變的時候,他照例聽任于自己從不失敗的天才和熟練的手法去表現(xiàn)出來。

貝多芬的“即興”會同時演奏兩個主題,然后展開它們?!八麑τ谘葑嗟膭幼骱敛痪惺保覀冎肋@個主題在貝多芬看來是很容易的,他的即興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他個人對樂曲富有磁性力,幾首未完成的作品,能夠同時在他腦海樂思中逐漸強大,然后再從他的手指下行云流水似的流露出來。

貝多芬走紅了。

他的鋼琴演奏場場爆滿,暴風雨般的掌聲不斷。作曲也很順利。當時的維也納人往往以貝多芬的演奏作為音樂欣賞的標準。他們心目中只有貝多芬。對獲得成就,他很得意,但他并沒有陶醉,而是把目光瞄向音樂藝術(shù)的峰巔,在前人還沒有涉足的領(lǐng)域,他要開拓出一條路來。

25歲那年,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的天才必能獲勝。我已經(jīng)25歲了,我必須盡我所能,實現(xiàn)一切愿望。”他充滿了追求,堅信自己的力量。

成功看似容易卻充滿艱辛,貝多芬的成功是勤奮和毅力換來的。他每天除了飯后短時間外出散步之外,大部分時間把自己關(guān)在屋子里作曲、練琴。

有一年,他剛搬到一家旅店的第三天,彈琴彈得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吃飯。正彈得如醉如癡時,屋門猛地被推開,房東太太向他喊了起來:“先生,我們實在受不了啦!你不休息,我們可要休息?。 ?/p>

“對不起,我不過才彈了幾個小時啊!”他早就忘記了時間,已完全沉浸在藝術(shù)的天國里。

“什么,才幾小時?你‘叮叮當當’地敲打一整天,煩死人啦!要住在這就別再彈這玩意兒,想彈就從這兒搬出去。”

老板娘下了逐客令,貝多芬只好搬家。他因各種原因經(jīng)常搬家,據(jù)說在維也納期間一共搬家60多次,其中的苦楚可想而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