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族親緣
張愛玲遺傳了曾外祖父的高個子、高智商,還有那種“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又何妨”的天生孤傲,她從來不懼被人側目,她怕的倒是被人無視。她喜歡一切不合時宜的事物勝過合于情理的事物。
05 青山如弦
一個呱呱啼哭著來到人世的新生命,有的像父親,有的像母親,有的卻是既不像父也不像母。民間的俗語說侄女隨姑,外甥隨舅,大抵也是沿著父母親的基因向上尋找。生命是那樣神奇與復雜。我們的肉身雖然是父母所賜,內在的基因卻是千絲萬縷來自我們的祖先。
一代人之前,我們有父母兩名“祖先”,兩代人之前有祖父母和外公外婆四名祖先,在我們追根溯祖的時候,我們可以以20年為一個世代(因為先人大多早婚),那么200年就是10個世代,我們每個人在200年前已經(jīng)有1024個祖先。如果我們幸運地有自己的家譜,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個體就像是一棵大樹上的小杈,巨大的家族坐落在往昔中,像秘密花園里的無數(shù)條通向我的小徑,我之所以成為我,就是這些小徑以神秘不可知的方式塑造著,血管中排著長列的祖先們,給我們粗直倔強或卷曲浪漫的頭發(fā)、苗條消瘦或者敦實易肥的身材、暴躁樂觀或者柔順悲觀的性格。甚至我們恍惚地覺得,生活里初次遇到的人或者地方,卻像是熟相識,那是我們的祖先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或者曾經(jīng)深愛過的人,原來生命真的是在延續(xù)的,雖然有無數(shù)的死,但也有無數(shù)的生,穿越時光,綿綿延伸。一個人生存在這世界上,總有一些深厚而古老的部分,在家族的血管里順流而下。
寫張愛玲時,我們無法不想到她的外曾祖父李鴻章,這個在中國近代史上飽受爭議的政治人物。2018年秋天去合肥,去看李鴻章故居,看到一個長袍馬褂老者在一群穿制服的外國人中間,神情自若,不卑不亢,完全不像一個閉關鎖國的清朝的重臣。
晚清,在與世界對賭國運中,西方國運往上,中國國運往下。
為了挽救中國,晚清權臣左宗棠、張之洞、曾國藩、李鴻章以一己之力為大清續(xù)命。
許多學者至今評價,如沒有四大名臣,大清恐怕會早亡50年。
身為晚清重臣,李鴻章勵精圖治,當時的中國已風雨飄搖,他在寒風中扶著這只大船,生怕這只大船隨時沉沒。李鴻章給朋友書信中寫道:“變則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板?!?/p>
1871年,李鴻章官至北洋大臣,“勛名威望幾與國藩抗矣”。但就從這一年,他的官譽每況愈下,他主辦的海軍,迎戰(zhàn)外侮,大多戰(zhàn)敗,不得不割地乞和。而海軍覆敗,多因經(jīng)費不足,因連年經(jīng)費“大半助修頤和園,予則傷義,不予傷恩”。李初入樞府時,常熟人翁同龢領水曹(海軍),當時就有人戲作一副諷刺兩人的對聯(lián):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小民荒。
李鴻章后來辦理外交事務,大多是代表清廷與侵華各國簽訂不平等條約,滿朝罵名,站在風口浪尖上,若非性格堅忍,只怕早已精神崩潰。據(jù)說,他看有人寫的對聯(lián)“受盡天下百官氣;養(yǎng)就胸中一段春”,一直點頭、嘆氣。
他寫詩:“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又何妨。流言止于智者,盡其在我,何懼人言!”
李鴻章的夫人趙繼蓮生于安徽太湖著名的書香門第,祖父是嘉慶年間的狀元、清廷冊封琉球國王的正使;父親是咸豐皇帝的陪讀;滿門兄侄都讀書入仕。趙嫁給李鴻章的時候已經(jīng)24歲,第二年就為李家添兒子李經(jīng)述,過了幾年,又生了李經(jīng)璹(又名菊耦)和李經(jīng)溥兩個女兒,李菊耦就是張愛玲的奶奶。
兩個女兒都受到良好教育,聰慧過人,據(jù)說李鴻章遲遲舍不得讓她們嫁人。張愛玲寫過:“我祖母也是二十三歲才定親,照當時的標準都是遲婚。”“因為父親寵愛,留在身邊代看公文等等,去了一個還剩一個。李鴻章本人似乎沒有什么私生活,太太不漂亮……他唯一的一個姨太太據(jù)說也丑?!?/p>
李鴻章嫁女在當朝被許多人議論,當時有人專門寫對聯(lián)諷刺厚臉皮的張佩綸:“三品功名丟馬尾;一生艷福仗蛾眉?!?/p>
因為張佩綸字幼樵,又是李鴻章幕僚,所謂的西席先生,所以還有人寫對聯(lián)說:“老女字幼樵,無分老幼;東床配西席,不是東西?!?/p>
如果不是特立獨行的李鴻章把如花似玉的女兒嫁給張佩綸,這世界上也就少了一個天才女作家張愛玲。
作為李鴻章的外曾孫女,張愛玲遺傳了曾外祖父的高個子、高智商,還有那種“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又何妨”的天生孤傲,她從來不懼被人側目,她怕的倒是被人無視。她喜歡一切不合時宜的事物勝過合于情理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