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你,就是我最好的時光
不是所有的愛,不是所有相愛的人都要在一起,有的人用來相守,有的人用來告別,還有那么幾個人只用來默默思念,那是心底最清凈最明媚的美好。
梁啟超:愛的柔軟和倔強
他在水里,她就去水里
三年一次的鄉(xiāng)試,來了。廣東新會人梁啟超打點行李,披星戴月趕路,去廣州參加鄉(xiāng)試。
那時候,新會還不是江門市的一個轄區(qū),而是新會縣。新會縣了不得,隋唐間名叫岡州,和廣州、潮州并稱“嶺南三大古州”,素有“東莞拳頭新會筆”之美譽。為何享此美譽?東莞一帶士民彪悍,富于武風,靠拳頭擂出響當當名聲,新會則憑著文人墨客的筆頭揚名,古時中國許多進士、舉人和兩院院士出于此地,歷代詩人、思想家、學術(shù)家層出不窮,為世人傳頌。
了不得的地方出來了不得的人物。廣州會試,梁啟超一亮相,不負親朋厚望,榜列第八名舉人。
主考官李端棻對梁啟超更是青睞有加,看這考生以“熔金鑄史”的文筆應答考題,以為是個“飽學宿儒”,一見面,才知梁啟超16歲。李端棻贊嘆不已,認定梁啟超絕非池中之物,日后定能翻江倒海成就大事。單純是為愛慕英才呢,還是想和未來的大人物扯緊關(guān)系呢,不得而知,只知道李端棻主動做了月下老,將堂妹李蕙仙許配給了梁啟超。
說說李端棻,此人亦是了不得,曾上奏光緒帝,請立京師大學堂(即北京大學前身),還建議各省府、州、縣遍設學堂,在所建學堂中設儀器室,在京師設譯書局,并在京師與各省及繁華商埠設大報館,又建議選派優(yōu)秀學生出國留學。在那年月,有此等見識,真真是不簡單。
再說說李端棻的堂妹李蕙仙,她是順天府尹李朝儀的女兒。順天府尹是個什么官?料理京城治安與政務的最高行政長官,官屬正三品,換成今時說法,等同北京市市長。順天府尹的女兒李蕙仙幼承庭訓家學,熟讀古詩,善于吟詩作文,且擅長琴棋書畫,有才女美譽。
鄉(xiāng)試歸來,梁啟超中了舉人,又得一佳人,可謂雙喜臨門。
他怎就如此好運氣?好運氣從來只光臨有才學之人?;蛟S上天賜予每個人的好運氣都是均等的,只是有的人沒能耐消受罷了。
次年,中了舉人的梁啟超赴京會試,很遺憾,未中???,上天是公平的,給了人春風,亦會再來幾陣冬風,再厲害的角色上天都不偏袒他,不會一路送他好風扶他直上青云。是所謂天將降大任于人,必會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熬得過去磨煉,成大人物。
身為京城官家小姐的李蕙仙,沒有嫌棄梁啟超會試落第,亦不嫌棄梁家貧寒,1891年,她嫁給了梁啟超。婚禮是在京城李家舉行,由李端棻一手操辦。
婚后,李蕙仙隨梁啟超回到新會縣。梁家著實清貧,梁啟超帶著新婚妻子回家,連一間新房都沒有。梁啟超的父親就將一間古書室重新布置,權(quán)當新房,讓一對新人入住。李蕙仙無怨無悔,她不覺得自己受了委屈。
女子結(jié)婚嫁人,嫁的是人,人之外的另一些生活物質(zhì),能隨之擁有當然是好,倘若無有,沒關(guān)系,夫妻一對,兩雙手,共同創(chuàng)造。
廣東沿海地區(qū)氣溫高,濕度大,自幼生長于北方的李蕙仙很不適應南方氣候,再則,南方和北方生活習慣大不同,語言亦是不通,來此生活,自然困難重重,但李蕙仙不曾有絲毫抱怨。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出身官宦人家,嫁入貧寒的梁家后,來之,安之,主動承擔起繁重的家務,從來不使千金小姐的性子。
梁啟超的生母早已去世,繼母僅比李蕙仙大兩歲,但李蕙仙敬她愛她,日夜操勞侍奉,極盡孝道,從無半點不恭之舉。這樣的好女子,怎會不討人喜愛?梁家上下,鄰里鄉(xiāng)黨,無不稱贊李蕙仙的美德。
或許李蕙仙不曾想太多,她出身富貴下嫁清貧,她肯洗盡鉛華投身于油膩廚房及繁瑣家務中,只因她愛她的夫君梁啟超。他在水里,她就去水里;他在火中,她就去火中。女人的愛是高貴的,真愛一個男人,她是情愿墮入塵埃的,又在塵埃里歡喜地開出花來。
人說,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優(yōu)秀的女人。梁啟超的背后站著李蕙仙。
20世紀初,正值清朝末期,政府不作為,外寇入侵,中國處于民族危亡的水深火熱之中,有志之士展開了維新運動,試圖革新圖強。梁啟超是維新運動的領(lǐng)頭人物之一。梁啟超曾說,無論他做什么,決不會意氣用事,亦不為爭權(quán)奪利,而是由他的中心思想和一貫主張決定的?!拔业闹行乃枷胧鞘裁茨??就是愛國。我的一貫主張是什么呢?就是救國?!?/p>
李蕙仙不僅全力支持梁啟超革新變法,她自己也努力學習新學,提高思想認識。多聰慧的女子。她知道,男人要的絕不僅僅是一個能噓寒問暖又為他生兒育女的女人,男人還希望他的女人可以和他對話談心;他不需要女人對他的事業(yè)指手畫腳,但他需要女人能在關(guān)鍵時候給他一些有益的建議,使他清醒,促他前行。若是女人的思想跟不上男人的腳步,男人談山女人說水,總是驢頭不對馬嘴,對著這樣的女人,男人懶得開口說心事,甚或要生出厭心呢。李蕙仙要做一個丈夫喜歡和她對話談心的妻子。
1896年,李蕙仙隨梁啟超去上海,創(chuàng)辦宣揚維新的《時務報》,并在上海創(chuàng)辦女子學堂,李蕙仙擔任提調(diào)。何為提調(diào)?提調(diào)是個官職,清末各新設機構(gòu)常設此職,其職權(quán)大小及所處理事務的內(nèi)容,因機構(gòu)而定。學堂里的提調(diào),類似于今時的學校校長。
看,李蕙仙多不簡單,在家孝敬公婆操持家務有條有理,下廚房可烹出美味佳肴,出得廳堂做起事來又有眉有眼。這樣的女子,哪個男人可娶得,是莫大的福氣,心底怎樣熱愛都還覺得不夠。
1898年,梁啟超回京參加“戊戌變法”,受光緒帝召見。梁啟超的學識和文采,自是優(yōu)異出眾,光緒帝甚為贊賞,只是,他一口廣東方言,讓光緒帝大為掃興。這就譬如,某人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只是不會說普通話,逢著誰都說一口難懂的山野方言,即使他是英雄,為正義振臂搖旗吶喊,也少有人來響應吧,因為沒誰能聽得懂他在呼喊什么。梁啟超難免會有挫敗感。這時,他背后的女人李蕙仙站了出來。李蕙仙在京城長大,官話自然說得流利,她幫助梁啟超學習官話。在愛妻的幫助下,沒用多久,梁啟超就能用官話表達思想和參與社交了。
梁啟超深深覺得,李蕙仙就是天老爺賜給他的天仙,她貌美又賢惠,她肯陪他吃苦,亦能為他掘發(fā)甘泉。
李蕙仙若是生在今世,依著她的智慧,應是個很能呼風喚雨的女強人。但在李蕙仙生活的那年代,在紀念碑式的歷史書寫中,女人的缺席,是世界性的共同點。那年月的女人,要么藏在深深庭院里孝順公婆教育兒女,要么既忙于繁瑣家事又忙于協(xié)助丈夫。入得廚房,出得廳堂,李蕙仙做到了。這一切,梁啟超看在眼里,記在心底,他深愛并感激他的妻子。
據(jù)梁啟超說,他和李蕙仙一生只吵過一次架,僅此一次,后來的許多年里每每想起來,他都深感內(nèi)疚。
一個是閨中良友,一個是第一知己
也是在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光緒帝被囚,梁啟超和他的老師康有為等有志之士所發(fā)起的“戊戌變法”以失敗告終,變法維新前前后后歷時103天,故又稱“百日維新”。
變法失敗后,慈禧太后命令兩廣總督捉拿梁啟超及其家人。梁啟超只身逃亡日本,他的妻子李蕙仙則帶著梁家老小避居澳門。
梁啟超不在,李蕙仙成了整個梁家的支柱,她服侍老人,撫養(yǎng)幼女,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智盡能索任勞任怨。梁啟超又是感激又是敬佩,他寫信給李蕙仙:“大人遭此變驚,必增抑郁,惟賴卿善為慰解,代我曲盡子職而已,卿素知大義,此無待余之言,唯望南天叩托而已?!毙胖兴f“大人”是指梁父。都說養(yǎng)兒為防老,他不能在父親床前盡孝,反為父親添了許多動亂,心中悲苦不言而喻??墒?,又能怎樣呢?只好“望南天叩托”妻子,代他慰解父親并“曲盡子職”。
同年10月6日,梁啟超又致信李蕙仙:“大人當此失意之時,煩惱定不知幾多,近日何如?不至生病乎?吾今遠在國外,侍奉之事,全托之于卿矣。卿明大義,必能設法慰解,以贖吾不孝之罪,吾唯有拜謝而已。卿我之患難交,非猶尋常眷屬而已?!?/p>
一對夫妻,安穩(wěn)之時百般恩愛,怕只怕遇著變故大難臨頭各自惶恐飛奔?;茧y之時猶不離不棄,更見真愛。倘若說梁啟超先前愛戀李蕙仙僅是出于一個丈夫應有的責任感,現(xiàn)今,他的愛里卻就含了諸多的感激。流亡之路,荊棘密布,李蕙仙是他最強有力的精神支柱,譬如一雙既柔軟又堅韌的鞋子,前路再漫長再多坎坷,他的腳始終溫暖又堅強,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無所畏懼地漫游闖蕩。
李蕙仙,女子所應有的溫柔她一分不少,更難得的是,她還有著絲毫不遜須眉的臨危不懼鎮(zhèn)靜果敢。清兵查抄梁家時,李蕙仙應對從容,后來梁啟超在信中寫道:“南海師來,得詳聞家中近狀,并聞卿慷慨從容,辭色不變,絕無怨言,且有壯語。聞之喜慰敬服,斯真不愧為任公閨中良友矣。”
清兵抄家時,李蕙仙的表現(xiàn)梁啟超甚為喜慰敬服,他歡喜地稱她為“閨中良友”。夫妻恩愛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可歡愛,可談心,亦親亦友,琴瑟和鳴。桐花萬里路,連朝語不息,心似雙絲網(wǎng),結(jié)結(jié)復依依?;蛟S可以說,李蕙仙滿足了梁啟超對女人的所有幻想。真?zhèn)€是,娶妻如此,夫復何求!
1899年底,梁啟超應康有為之請,由日本前往美國檀香山,忙于創(chuàng)設?;蕰謺c勤王事宜。?;蕰强涤袨榈热嗽诩幽么髣?chuàng)設的,又名中國維新會,其宗旨是“專以救皇上,以變法救中國、救黃種為主”,意即是保救被囚禁的光緒帝,排除慈禧太后、榮祿等反對維新變法的頑固勢力。去檀香山前,梁啟超本是準備接李蕙仙等家眷去日本團聚,康有為的邀請打破了這一計劃。全心只為維新救國的梁啟超吟詩《壯別》記說此行:“丈夫有壯別,不作兒女顏。風塵孤劍在,湖海一身單。天下正多事,年華殊未闌。高樓一揮手,來去我何難。”
梁啟超這廂慷慨激昂,李蕙仙那廂孤寂愁悶,她曾多次致信梁啟超,訴說避居澳門的苦寂,聽聞梁啟超答應她去日本團圓,她心中不勝歡喜。會否漫卷詩書喜欲狂?可曾想過頓時放下一切漂洋過海趕往東瀛?會的吧。乍又聽聞梁啟超突然赴美,她的心底怎是失落二字所能形容?但她究竟是深明大義的女子,國事和家事孰輕孰重她辨得清楚。且請他去吧,早日國泰早日民安,天下有情人再不嘗受離恨苦。
有此賢妻,梁啟超自然可以壯懷激烈:高樓一揮手,來去我何難。
到了檀香山,梁啟超受到熱烈歡迎。有個何姓僑商在家中設了盛宴,為梁啟超接風洗塵。宴會有許多西洋人參加,為便于交流,何姓僑商就讓自己的女兒何蕙珍擔任梁啟超的翻譯。
是年,何蕙珍芳齡二十,自幼接受西方教育,英文自是極好。
那天宴會上,何蕙珍頗為活躍,她廣博的知識,不凡的談吐,很令梁啟超驚嘆不已。更吃驚的還在后頭:何蕙珍居然對梁啟超的著述十分熟稔,就像愛花的人去了花卉市場,隨便指向哪束花,皆能很快地說出花名、花的特征和習性、分類、繁殖培育、藥用價值,等等等等。
古人說人生四大喜事,其一便是“他鄉(xiāng)遇故知”。何蕙珍和梁啟超雖不是故知,勝似故知。兩個人有說也說不完的話,談也談不完的笑,整個宴會仿佛只為何蕙珍和梁啟超的對語而舉辦,其他人皆淪為背景,負責點綴和陪襯他們二人的熱鬧。
宴席將結(jié)束時,何蕙珍取出一沓手稿,給梁啟超看:“這是我代先生筆戰(zhàn)而起草的英文中譯稿,請先生惠存并予指教?!?/p>
梁啟超又是大吃一驚。不過,心底的謎團到底解開了。
剛到檀香山時,梁啟超四處奔走演說維新之道,清廷駐檀香山領(lǐng)事館又是震驚又是氣惱,遂買通當?shù)匾患矣⑽膱蠹垼粩嗫l(fā)文章攻擊梁啟超。梁啟超甚想予以回擊,只是苦于不懂英文。不料,緊接著竟出現(xiàn)一樁奇事,當?shù)亓硪患矣⑽膱蠹埳辖舆B出現(xiàn)為梁啟超回駁的文章,文辭清麗,論說精辟。誰都看得出來,該作者對梁啟超的經(jīng)歷和著述了若指掌,但文章并未署名,這人是誰呢?梁啟超和他的維新同仁們都猜不出是哪個神秘人物仗義執(zhí)言。
今日真相終于大白,原來那些為梁啟超辯護的文章,皆是出自眼前這位妙齡姑娘之手。
何蕙珍到底是受了西方教育,凡事講究個坦率直白,不似東方人委婉含蓄。她說她非常欣賞梁先生的才華,更大膽表白自己的愛慕之情。
被人愛慕,是樁快事,梁啟超當然開心,不過,他很清醒,他家中早已有妻。
梁啟超婉言謝絕了何蕙珍的愛意。他再過幾日將前往夏威夷茂宜島,后來的日子亦要為救國救民之計東奔西走,如此輾轉(zhuǎn)奔波,他怕他拖累何蕙珍。
姑娘的一顆熱心,遇著一盆涼水,兜頭澆下。何蕙珍心生惆悵,不過,她更愛梁啟超了。這個男子,不愧是她素來敬重的人,他有情有義,愛便深愛,不愛即是不愛,他對愛的責任感和他對國家興亡的責任感一般深重。那年月,男子妻妾成群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然而世間萬紫千紅,他獨鐘情一種。如此情深義重的男子,難得!
宴會散去,臨別在即,何蕙珍向梁啟超請求:“我十分敬愛梁先生,今生或不能相遇,愿期諸來生,但得先生賜一小像,即遂心愿?!?/p>
佳人如此有情,公子怎忍拒絕?數(shù)日后,梁啟超挑了一張自己最滿意的相片贈與何蕙珍。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何蕙珍回贈了兩把自己親手織繡的精美小扇,給她深深愛慕卻不能廝守的男人。
愛,到底是什么做的骨肉?它總是教人無比惆悵。要么,遇見某人,頓時意亂情迷,明明深愛,偏偏那人早已心有所屬;要么,遇見另個人,對方獻盡殷勤,自己卻似無事人,生不起半點纏綿知覺;再要么,彼此相見甚歡,只是因了種種不得已的緣故,劃一條楚河,分個漢界,兩個人兒遙遙相望?;蛟S,所有能夠相遇的人,其實皆是可以相愛并相守,唯唯輸給了時間,不是相遇太早,就是相逢恨晚。是否可以說,我們會愛上誰,不過是因為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剛好遇見誰?愛啊,它真是一個教人無比惆悵又欲罷不能的東西。誰能幫幫忙,讓這塵世所有真心熱愛的人皆可歡歡喜喜成了眷屬,讓這塵世從此再無惆悵再無感傷;誰能幫幫忙,就像農(nóng)人除去田間雜草,使瓜果健康生長瓜果飄香?
那場燈紅酒綠觥籌交錯的宴會散去了,梁啟超和何蕙珍,他們心底愛的盛宴才剛剛開始。那一夜,何蕙珍可有失眠?梁啟超是真的失眠了,他自陳:“余歸寓后,愈益思念蕙珍,由敬重之心,生出愛戀之念來,幾乎不能自持。酒闌人散,終夕不能成寐,心頭小鹿,忽上忽下,自顧二十八年,未有此可笑之事者。今已五更矣,提起筆詳記其事,以告我所愛之蕙仙,不知蕙仙聞此將笑我乎,抑惱我乎?”
他雖明言婉拒了她的愛,但他究竟騙不過自己的心。她那般好的姑娘,譬如一盞上好的茶,又如一樽佳釀,即使不言不語亦自彌漫芬芳,任何男子靠近皆會怡然傾倒。何況,那盞好茶,那樽佳釀,她開了口呀。
梁啟超究竟是個清醒人,他只有一顆心,心里早已住著一個人。那個人亦是萬般的好,是他所有歡喜和堅強的源泉,她給他溫暖,給他力量,所有他想要的她都能給他,甚或那些他從未期待過的美好,她也完完整整結(jié)結(jié)實實地給了他。她充滿了他的心。她是他的結(jié)發(fā)之妻,李蕙仙。
可是,他對何蕙珍到底是“生出愛戀之念來,幾乎不能自持”。這可如何是好?與其惆悵躲避,不如坦然面對。他決定毫無保留地告訴李蕙仙,在遠離故國在遙遠的檀香山,他遇見一個叫何蕙珍的姑娘,她有萬般的好,但他拒絕了她。只是,他可以掌控自己的舉止,卻控制不了自己的心。他覺得自己心里藏了一頭小獸,蠢蠢欲動的小獸,睜著愛情的眼,望他,襲擊他,他想勒緊這小獸的韁繩,要它安穩(wěn),不作亂。
李蕙仙很快就回了信,大意是說:你不是女子,大可不必從一而終,如果真的喜歡何蕙珍,我準備稟告父親大人為你做主,成全你們;如真的像你來信中所說的,不能放縱著愛,就把它放在一邊,不要掛在心上,保重身體要緊。
多聰慧的李蕙仙,她知道,男人適合放養(yǎng),倘若一味地用力拘著他,天生愛自由的男人勢必要抵抗,如同皮球,越拍彈得越高去得越遠,不如隨他。隨他,不是縱容他,而是辟了另外的道路,引他來行。梁啟超不是素來敬畏他的父親嗎,那就稟告父親大人。四兩撥千斤,曲線救愛。最后,她還不忘囑咐梁啟超,保重身體要緊。她要他明白,她時時刻刻皆在牽掛他的冷暖,至于她的冷暖,隨他自家心意安排。
梁啟超聽聞李蕙仙要稟告父親,果然慌了,急忙復信,再三向妻子表白,他對何蕙珍已“一言決絕,以妹視之”,“此事安可以稟堂上?卿必累我挨罵矣;即不挨罵,亦累老人生氣。若未寄稟,請以后勿再提及可也。前信所言不過感彼誠心,余情繾綣,故為卿絮述,以一吐其胸中之結(jié)耳。以理以勢論之,豈能有此妄想。吾之此身,為眾人所仰望,一舉一動,報章登之,街巷傳之,今日所為何來?君父在憂危,家國在患難,今為公事游歷,而無端牽涉兒女之事,天下之人豈能諒我?……任公血性男子,豈真太上忘情者哉。其于蕙珍,亦發(fā)乎情,止乎禮義而已?!?/p>
愛本無輸贏,可是,有些時候,愛明明又是能分個輸贏的。無疑,何蕙珍輸了。她只是輸給了時間。怪只怪相遇太晚。
某天,一位友人來拜訪梁啟超,婉轉(zhuǎn)建議,梁先生何不娶一位懂英文的女子做夫人呢?這樣,或許更有利于事業(yè)發(fā)展。
梁啟超沉思片刻,說:“我知道你說的是誰。我敬她愛她,也特別思念她,但是梁某已有妻子,昔時我曾與譚嗣同君創(chuàng)辦‘一夫一妻世界會’,我不能自食其言;再說我一顆頭顱早已被清廷懸以十萬之賞,連妻子都聚少散多,怎么能再去連累人家一個好女子呢?”
那位友人無疑是何蕙珍的說客。她不能打動他的心,且試試請他的朋友來代為說情。
只可惜梁啟超心意已決。他不是輕浮男子,斷不去行輕浮事。
再見到何蕙珍,梁啟超甚是不安。他并非情場浪蕩子,自是覺得料理不了這復雜感情。于何蕙珍,他有愧疚之情,白白辜負了姑娘的深愛。倒是何蕙珍落落大方,她和梁啟超說:“先生他日維新成功后,不要忘了小妹。但有創(chuàng)立女學堂之事,請來電召我,我必來。我之心唯有先生懂?!?/p>
一個步步后退,一個不舍不棄,若不是為了愛,誰肯這般既纏綿又惆悵?
梁啟超雖從理智上牢牢地按捺住了自己的感情,但要他如何真真的一顆心說放下就放下?他陸陸續(xù)續(xù)為何蕙珍寫了許多情詩,抒發(fā)他對何蕙珍的贊美、思念,還有千萬般的無奈。其中有一首,這樣寫:“頗愧年來負盛名,天涯到處有逢迎。識荊說項尋常事,第一知己總讓卿?!?/p>
他說,何蕙珍是他的“第一知己”。
做不成夫妻,且做紅顏知己。人在天涯行走,嘗盡塵世炎涼,無論何時何地處于何境,哪怕受著全世界的誤解,只一想起那個知心知意的人,就會無比快樂,不再有孤獨。
這個世界太過紛繁喧囂,紅顏知己卻始終都是心靈深處的一片寧靜之海。能擁有紅顏知己的男人是幸福的。她總能輕易穿越層層阻礙,如入無人之境地走進你的內(nèi)心,用一種你與她都能懂的語言來和她進行靈魂的對話和交流。
今我失君,只影彷徨
1901年,梁啟超的長子,后來享譽世界的建筑大師梁思成出生了。那個時候,人們多是認為,男兒才是傳后人,倘若無子,便認為是后繼無人,又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李蕙仙和梁啟超結(jié)婚多年,只育了一女,梁思順。如今,梁思成出生,梁家上下無不歡欣。
梁思成幼年身骨單薄,體弱多病,望著這個孩子,梁啟超和李蕙仙都有些擔心。為了梁家香火旺盛,李蕙仙請梁啟超納王桂荃為妾。
王桂荃是李蕙仙的陪嫁丫頭,她身世凄慘,4歲時父親病故,繼母虐待她,從4歲到10歲被轉(zhuǎn)賣了四次做丫頭,后來去了李家,做了李蕙仙的侍婢,李蕙仙出嫁,她也隨著來到梁家。據(jù)說,“桂荃”這個名還是梁啟超為她取的,之前她并無大名。
人和人的命運竟是如此不同,有人一生下來就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有人卻清寒貧苦,如草根,努力向上生長,卻還是要受人踐踏。誰說的,人人生來自由平等?這塵世,何曾真的有過平等和自由?還有人說,只要肯努力,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其實,有些人的命運生來就被另一些人掌握,進退或左右都由不得自己,譬如棋子,只能等待拈棋的人隨意擺放。
李蕙仙肯使王桂荃給梁啟超做妾,一是為了梁家香火有續(xù),二是,先前何蕙珍風波給了她很深的觸動。雖然梁啟超恪守一夫一妻之念,但他究竟是男人,哪個男人沒有三妻四妾的心?梁啟超自己也說,他“心頭小鹿,忽上忽下”,“幾乎不能自持”。李蕙仙或許想借王桂荃拴住梁啟超心頭那不安分的“小鹿”。
納王桂荃為妾,這件事,梁啟超鮮少對人體及,他不愿意承認她的側(cè)室身份??赡芤驗椋秀W约涸ㄏ碌摹耙环蛞黄拗啤?,難以啟齒。他要求他的孩子們稱王桂荃“王姑娘”或“王姨”,但那些孩子個個對王桂荃感情甚深,他們管李蕙仙叫“媽”,管王桂荃叫“娘”。
對王桂荃,梁啟超雖不似對結(jié)發(fā)夫人李蕙仙那般恩愛有加,但也是尊重的。他曾對長女梁思順說:“她也是我們家庭極重要的人物。她很能伺候我,分你們許多責任,你不妨常常寫些信給她,令她歡喜?!?/p>
由此可看,他對她好,也不過是因為“她很能伺候”他,又很能照顧他的孩子。舊時代女人,實在委屈,她們不過是男人的工具,負責照顧男人的衣食起居,為男人生兒育女。倘遇著一個有情意的男人倒還罷了,否則,不過是默默生默默死,落不得半句好話。
王桂荃為梁啟超先后生育了六個子女,在梁家,她既是李蕙仙的得力助手,又是李蕙仙各項意圖的忠實執(zhí)行者,也是梁家的主要勞動力。梁家老小的飲食起居,是她負擔,孩子們讀書寫字也是她勤加督促,忙上忙下,忙里忙外。她雖出身貧苦,沒有機會讀書識字,但自幼聰明伶俐,勤奮好學,隨梁啟超流亡日本期間,接受了新思潮,開闊了眼界,很快就學得一口流利的東京話。梁啟超所追求的事業(yè),她很能理解,并盡她所能全力支持。
算起來,梁啟超待王桂荃亦是好的,雖無大白天下的名分,但他心中存著感激,要不他怎會說“她也是我們家庭極重要的人物”?
每個人一生中其實都可兩次轉(zhuǎn)動命運轉(zhuǎn)盤,一次是出生,另一次是婚姻。女人遇見一個對的男人,遠比男人遇見對的女人,更為重要。
1913年,進步黨“第一流人才內(nèi)閣”成立,梁啟超出任司法總長。也是在任民國司法總長期間,何蕙珍從檀香山千里迢迢趕來,見梁啟超。多年過去了,這個女子熱愛梁啟超的心從未改變,她再次表達愛意,希望能嫁給梁啟超。
納了王桂荃為妾,梁啟超都盡量避諱,現(xiàn)今他又是司法總長,一舉一動都驚動天下,這當口,他自是不會接受何蕙珍。在司法總長的客廳里,他招待遠道而來的何蕙珍。他都不肯請她去家里坐坐。
此情此境,惹得何蕙珍心酸不已。又能怎樣呢?她只好怏怏而返。
來時路上,她應是歡喜的,或許設想了諸多喜悅場景,每一幕皆是她和梁啟超恩愛甜蜜,回去的路,或許她淚水灑了一程。愛一個人,為何竟是這般辛苦?又為什么,越是得不到的愛越費盡心思想得到?一團火,燒了起來,要滅掉,該有多難?薪火易滅,難的是愛火。
在梁啟超心中,從來只有維新救國,只有李蕙仙,至多在心的某個角落再藏著一個王桂荃,余者,再也容不下。
1915年12月12日,中華民國已成立了三年,也就在這時,袁世凱竟然宣布復辟封建帝制,掀起軒然大波。梁啟超反對袁世凱稱帝,赴云南與蔡鍔策劃武力討袁,護國運動爆發(fā)。忙于救國,梁啟超無力照顧家小,心中多有愧疚。李蕙仙鼓勵他:“上自高堂,下至兒女,我一身任之。君為國死,勿反顧也!”
多么擲地有聲的一句話,給了梁啟超莫大的鼓舞。
這個女人,她總是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她一直都是他最堅實的后盾,為他免除后顧之憂,使他能夠勇敢向前,始終追隨著時代的步伐,肩負起天下興亡的重任。
如此深明大義又溫柔賢惠的女人,梁啟超一定覺得即使和她白頭偕老都還不夠,若有來世,來世還要再做夫妻。可惜,她不能陪他直到白發(fā)蒼蒼,她先他而去。
1924年春,李蕙仙乳腺癌復發(fā),醫(yī)治無效,同年9月13日,溘然長逝。
梁啟超悲痛欲絕。
在《苦痛中的小玩意》一文里,他悲楚地寫道:“我今年受環(huán)境的酷待,情緒十分無力,我的夫人從燈節(jié)起臥病半年,到中秋日奄然化去,她的病極人間未有之痛苦,自初發(fā)時醫(yī)生便已宣告不治,半年以來,耳所觸的,只有病人的呻吟,目所接的,只有兒女的涕淚?!ィ分?,凡在有情,其誰能免?平日意態(tài)活潑興會淋漓的我,這回也嗒然氣盡了。”
最深情又最悲愴的卻是那篇《祭梁夫人文》了:“我德有闕,君實匡之;我生多難,君扶將之;我有疑事,君榷君商;我有賞心,君寫君藏;我有幽憂,君噢使康;我勞于外,君煦使忘;我唱君和,我揄君揚;今我失君,只影彷徨?!?/p>
他和李蕙仙做了一輩子夫妻,只吵了一回架,僅此一次,于他來說,便是一生的罪過。他曾對他的大女兒梁思順說:“順兒啊!我總覺得你媽媽的那個怪病,是我們打那一回架打出來的,我實在哀痛至極!悔恨至極!我怕傷你們的心,始終不忍說,現(xiàn)在忍不住了,說出來像把自己罪過減輕一點?!?/p>
男兒無情未必真豪杰,當情到深處,男人落淚,任是石人見了都要肝膽俱裂的吧,又似好端端的六月,驀地起了漫天大雪。一切都是因為愛。真愛一個人,會怕她哭,怕她受累,怕自己會先她而去,留下她一人在這世間孤苦伶仃,想著,還是她先走的好,至少他可照顧她直到最后一刻。然而,當她真的去了,他又痛不欲生,想著拿自己的壽數(shù)去老天那里求個情,換回她多活許多年,只要她快樂、健康、平安,無論怎樣他都覺得好。翻來覆去,左右為難,還不盡都是因為愛?若是從來都未愛過,該有多好,至少無牽無掛??墒牵魪奈磹圻^,這一生又豈非白活?
人這一生,終究是在患得患失中過。
聽聞李蕙仙去世的消息,癡心不改的何蕙珍再次來見梁啟超。她勸慰他節(jié)哀,也委婉地和他說,可否容她留在他身邊,愛他,照顧他。
梁啟超再次拒絕了何蕙珍。他說,年邁,不想再婚。
這一次,何蕙珍想必亦下定決心,無論怎樣都要做他的女人,請他娶她為妻。她多次登門求見,他拒絕不過,后來索性避而不見。
何蕙珍的表姐夫、《京報》編輯梁秋水看不過去,怨責梁啟超太過薄情,甚至“連一頓飯也不留她吃”。
或許梁啟超只怕他年邁多病之身會拖累何蕙珍。王導雖不殺周伯仁,周伯仁卻因王導而死。梁啟超深恐累及何蕙珍,何蕙珍一生愛情其實早已盡付梁啟超,她的青春也給了他,為他苦苦守候。他要,或者不要,她的愛始終都在那里。倘若何蕙珍回憶她之一生,或許她只深刻記得,有一年她遇見梁啟超,又有一年她遠渡重洋從檀香山去北平,尋找梁啟超,請他娶她為妻;還有一年,她再從檀香山來,再見梁啟超,在他家中來來去去,希望做他的妻子,后來他卻不見她了。這一年又一年,滑過去,她老了。他們都老了。除了年輕時他曾為她寫下的情詩,見證了他們曾有的愛意,余者,她一無所得。
愛之悲傷,悲莫悲兮一個執(zhí)著地給一個執(zhí)著地拒。給者無錯,拒者亦是無錯。若說有錯,錯在當年不應相識,倘若不識不見,何來悲傷?或許,見亦應見,只恨相見太晚。
此情可待成追憶
李蕙仙去世了,她留下三個孩子,王桂荃生育了六個孩子,共九個子女,王桂荃是所有孩子的母親,她愛他們。這九個孩子后來個個都很出息。
梁啟超的外孫女吳荔明在《梁啟超和他的兒女們》一書中,敘及王桂荃,她深情地寫道:“婆的性格堅強,富有獨立性,1929年公公去世,沒留多少遺產(chǎn),兒女們大多還在讀書,經(jīng)濟上還不獨立,八舅思禮才5歲。是婆苦心把家維持下來,繼續(xù)把兒女都培養(yǎng)成才,并想方設法把八舅送去美國深造。在我的印象中,婆從來也沒有發(fā)愁的時候,她總是勇敢地迎接生活的磨難和考驗?!乓埠苡哪?,這是和公公長期相處形成的性格,常講笑話和各種故事給孫子們聽?!?/p>
或可說,王桂荃周全了梁家,梁啟超也改變并成就了王桂荃。因為他,她的名字刻在了歷史的字行里,雖有些許委屈,卻也不乏溫馨。
李蕙仙去后,梁啟超終肯承認王桂荃的身份,在給朋友的信中,若有提及王桂荃,他稱她為“小妾”,再不似從前,只稱她“王姑娘”或“王姨”。
梁啟超對婚姻的固執(zhí),或只因他曾定下“一夫一妻制”,他希望全天下男女皆是一夫一妻,徹底蕩除男人妻妾成群的封建陋習。而他自己,因種種緣故納王桂荃為妾,甭說他的政敵曾以此為把柄抨擊他,他自己亦是無比介意。誰愿意去做那自食其言的人呢?至少,君子不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再三拒絕何蕙珍的追求,亦是因為這個緣故。他怎會真的不愛何蕙珍?只是,倘若愛了就要去占有,世界豈不亂了套?有所為,有所不為,君子之道。
梁啟超最是厭惡用情不專的人。在他看來,一對男女結(jié)為夫妻,這不是稚童玩過家家游戲,不能說牽手就牽手說離散就離散,在一起,就要一輩子在一起,除非死別,決不生離。
徐志摩與結(jié)發(fā)之妻張幼儀離婚,又娶有夫之婦陸小曼,梁啟超極力反對。
徐志摩是梁啟超的愛徒,愛之深,責之切。當初徐志摩初見林徽因,意亂情迷,向發(fā)妻張幼儀發(fā)出離婚協(xié)議書。梁啟超聞訊后,致信徐志摩,嚴厲批評他草率輕浮。徐志摩離意篤定,一句“我將于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將恩師的規(guī)勸置之腦后。終是沒能娶得林徽因,徐志摩轉(zhuǎn)而追求京城有名的交際花陸小曼。這事兒,徐志摩的父親亦是極不贊成:一,徐父不喜歡陸小曼,認為穿梭于燈紅酒綠中的女子品行輕?。欢?,徐志摩和賢淑的發(fā)妻離婚已屬大逆不道,再娶一個有夫之婦更是有辱門風。
沒誰能阻得了任性的徐志摩。惱怒的徐父實在無奈,便提出:要娶陸小曼也可,婚禮必須由胡適做介紹人,梁啟超證婚,否則不予承認。
一開始,梁啟超當然不肯前去證婚,終駁不了胡適等好友的面子,甚不情愿地去參加徐志摩的婚禮。
大喜之日,所有賓客都當祝福,梁啟超卻不,開口便語出驚人:“我來是為了講幾句不中聽的話,好讓社會上知道這樣的惡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勵。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學無所成。做學問不成,做人更是失敗,你離婚再娶就是用情不專的證明!陸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過來人,我希望從今以后你能恪遵婦道,檢討自己的個性和行為,離婚再婚都是你們性格的過失所造成的。希望你們不要一錯再錯自誤誤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為行事的準則,不要以荒唐和享樂作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當作是兒戲,以為高興可以結(jié)婚,不高興可以離婚,讓父母汗顏,讓朋友不齒,讓社會看笑話!”
好一番劈頭蓋臉的訓斥,徐志摩和陸小曼羞愧難當,其他賓客亦是目瞪口呆。徐志摩忍著慚怍,趨步上前,向老師請罪,并觳觫地請求:“請老師不要再講下去了,顧全弟子一點顏面吧?!?/p>
梁啟超瞥了徐志摩一眼,繼續(xù)說:“我作為你徐志摩的先生——假如你還認我為你的先生的話——又作為今天這場婚禮的證婚人,我送你們一句話:祝你們這是此生最后一次結(jié)婚!這就是我對你們的祝賀!”
這應是有史以來最坦誠、最直率、最另類的證婚詞吧,字字千鈞,擲地有聲,甭說是那對新人,滿堂宴客無一不失色,悚然一驚。
后來,談及此事,梁啟超這樣解釋:“徐志摩這個人其實很聰明,我愛他不過,此次看著他陷于滅頂,還想救他出來,我也有一番苦心?!?/p>
這就是梁啟超,平生耿直,光明磊落。
徐志摩婚禮上的證詞,是他對封建婚姻陋習的再次討伐,由此亦可洞見他對婚姻的真實態(tài)度。那么,待何蕙珍、王桂荃,他的疏淡并非是他生性情思淡薄,是他有他的生活原則,他只不過是恪守他的信念而已。
沒有生活原則的人是可怕的。那些明明有了愛人,卻又沉迷于新歡的人,是可恥的,更可恥的是,有些人滿足了一己歡愉,游戲感情偏說自己拿愛拯救他人,難不成以為自己是天老爺,蕓蕓眾生須你滋潤濟度?要知道,不是所有的愛,不是所有相愛的人都要在一起,有些愛是用來封鎖遺忘,有些愛是用來遙遙相望,有的人用來相守,有的人用來告別,還有那么幾個人只用來默默思念,那是心底最清凈最明媚的美好。
若是世間所有男子皆似梁啟超,世間男女俗世生活或許個個都得歲月靜好。不,世間也還是需要徐志摩式的男子,這樣滾滾紅塵方有紅塵滾滾,故事夠多夠精彩,成全所有閑人茶余飯后談資。不是嗎,這世間多的是伸長脖子尋熱鬧的看客。
1926年春天,這年春天于梁啟超來說灰暗的,他患了尿血癥,病原是一個腎病變。做了手術(shù),將右腎割去,尿血仍未能停止,再做檢查,原來是醫(yī)生誤將健康右腎切除了。梁啟超思慮著當時中國西醫(yī)尚未發(fā)達,便不讓公開報道,以維護醫(yī)院聲譽。
1928年,經(jīng)歷了恩師康有為去世、愛徒范靜生去世、國學大師王國維投湖自盡等大悲之事,梁啟超的健康狀況越發(fā)糟糕了,已不能伏案工作。1929年1月19日,梁啟超于醫(yī)院病逝。
在他最難過的日子,直到他閉上眼睛停止呼吸,都是王桂荃陪伴著他。
世間人人事事,誰能說得清?最愛的人,或許不是陪伴最長久的。曾不以為意的,卻見證了你生命的所有輝煌或黯淡的細節(jié)。
李蕙仙走了,梁啟超也走了,梁家的九個孩子只有王桂荃可依靠了。這個女人,她是中國千千萬尋常女性的縮影,溫柔,堅強,善良,沉默,陽光一樣溫暖又水滴一樣平凡。她悄無聲息地活著,又熱熱鬧鬧地愛著,她用她柔弱的肩膀撐起一片天,天空下,她的孩子們歡快肆意地成長:有三個成為院士,兩個投軍入伍,一個長于詩詞研究,一個是圖書館學家,一個從事經(jīng)濟學研究,還有一個是著名社會活動家。她是一個多尋常的女人,又是一個多不尋常的女人。
1968年,王桂荃也走了。
梁家的子女們在香山梁啟超、李蕙仙的合葬墓旁,種下一棵母親樹,立碑紀念他們平凡的母親——王桂荃。
附:梁啟超簡介
梁啟超(1873.02.23—1929.01.1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等。廣東新會人,師從康有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曾參與并領(lǐng)導“公車上書”和“戊戌變法”等運動,亦曾提出并倡導“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著有《飲冰室合集》,包括影響深遠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shù)史》、《中國歷史研究法》、《少年中國說》,“每一文出,則全國之身目為之一聳”。
馮玉祥:一起吃苦的幸福
平民將軍和平民夫人的短暫幸福
1928年7月2日,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是個中國人。關(guān)于封面人物的報道,開篇就寫著:“他站起來足有六英尺高。他不是纖弱的黃種人,個頭魁梧,古銅色,和藹?!妒ソ?jīng)》拿在手上或者放在口袋里,虔誠的基督徒。神槍手。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軍隊——195000人——的主人。在今天,這樣的人就是中國的一個最強者:馮玉祥元帥?!?/p>
這是繼吳佩孚、蔣介石之后,第三位登上《時代》封面的中國人。
馮玉祥出身寒微,只讀了一年零三個月的私塾。11歲那年,為了掙得每月3兩3錢的餉銀,他投軍入伍,成為淮軍中的一名小兵?;窜娛抢铠櫿略谠鴩闹甘鞠?,招募兩淮勇丁編練成的一支軍隊。馮玉祥20歲時,恰逢袁世凱大規(guī)模地編練新建陸軍,新軍同舊式軍隊有很大不同,聘了德國人為教練,又有新式武器裝備;人往高處走,一心抗敵救國成一番大事業(yè)的馮玉祥,轉(zhuǎn)投新軍。
體格魁梧健壯又積極進取的馮玉祥,在新軍中頗得上司賞識,接連晉升,從正兵到副目,再到正目,第三年便升至哨長(注:舊時兵制中的一個官職,相當于排長)了。這樣出色的一員兵,自然深受長官看重。
當時馮玉祥所在的隊伍,協(xié)統(tǒng)(注:等同于旅長)是陸建章,他有個由他撫養(yǎng)長大的內(nèi)侄女,名叫劉德貞,到了婚嫁年齡。標統(tǒng)(注:等同于團長)王化東向來器重馮玉祥,便做了月老,為馮玉祥和劉德貞牽姻緣線。馮玉祥卻驚慌失措了,他認為自己地位低下,薪水微薄,配不上協(xié)統(tǒng)的內(nèi)侄女,于是婉言謝絕。
姻緣要來的時候,推是推不掉的。就像天要下雨,誰能攔得了?
陸建章本就十分賞識馮玉祥,又有王化東從中極力撮合,馮玉祥和劉德貞的婚事就定了。
1905年4月,23歲的馮玉祥娶妻劉德貞?;槭率邱T玉祥的哥哥操辦的,為了給弟弟辦一場體面的婚禮,他賣掉了自己的馬,又向親戚借了一百來元,親自動手裱糊房屋,操持一切。
劉德貞雖是協(xié)統(tǒng)的內(nèi)侄女,生長環(huán)境不錯,但她毫無驕奢之氣,素以勤儉為本,待人處事重品德、講禮節(jié)。這也正合了馮玉祥的娶妻要求。
無論男人還是女人,不管出身富貴或貧賤,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擇偶標準,這是好的,清楚自己要什么,也就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想要好生活的人都應這般清醒。
馮玉祥在日記中寫,他娶妻有三個標準,第一得是大腳。舊時代中國,男人多愛女人有雙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蓮,那時候男尊女卑,女人為取悅男人,多以布帛裹腳,使腳纖小屈上作新月狀;女人裹過的腳稱為“蓮”,不同大小的腳是不同等級的“蓮”,大于四寸的為“鐵蓮”,四寸的為“銀蓮”,三寸則為“金蓮”,三寸金蓮一度成為中國古代女子審美的一個重要條件。找一個三寸金蓮的女子容易,要找大腳的還真為難,誰家的女兒不纏腳呢?不纏腳的女子頗難找到婆家。馮玉祥的第二個標準是,能挑水的女子。第三是能吃苦。由此可見,出身貧寒的馮玉祥不愿意娶富家女,因為又能挑水又能吃苦的大腳姑娘,只能是貧家女了。劉德貞到底不是陸建章的女兒,她只是被寄養(yǎng)在姑母、姑父家,別人的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窮窩,在人屋檐下難免會有一些不如意處,劉德貞想必應是個吃慣了苦的,倒也正合馮玉祥心意,樸實,能干,他要的就是這樣的妻子。
娶了劉德貞,馮玉祥的官運更旺了,沒過多久,他就被陸建章任命為管帶(注:等同于營長),負責招募、訓練新兵,這是馮玉祥一生創(chuàng)建自己軍隊的開始。
看,娶了協(xié)統(tǒng)的內(nèi)侄女,馮玉祥也是一個有背景的人了。背靠大樹好乘涼,朝里有人好做官,此是亙古不變的理。
婚姻于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橐鍪且粋€人的第二次出生,賦予嶄新的第二次生命。
如此說,的確為婚姻添了許多功利色彩,但你愿不愿意承認,它都客觀存在。有人夫貴妻榮,有人妻榮夫貴,也有人選錯對象,從此生活一塌糊涂。德國著名思想家歌德說:“婚姻雖不是我們的全部,但卻是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影響并決定著我們后半生命運的走勢?!?/p>
馮玉祥娶對了妻,因為她,他的舞臺又大了許多。當然,別人再肯給予供他施展拳腳的舞臺,他自己若無真功夫,也是白搭。
嫁了馮玉祥,丈夫南征北戰(zhàn)東奔西突,哪里顧得了家?劉德貞默默地承擔了所有家務。她的確是個能吃苦的女人。中國婦女的傳統(tǒng)美德,在她身上充分體現(xiàn)出來。
1922年10月,馮玉祥被北洋政府任命為陸軍檢閱使,率軍移駐北京南苑兵營。陸軍檢閱使實際上是個有職無權(quán)的閑差,這樣也好,倒給了馮玉祥一些閑適時光。在南苑任職的兩年時間,可謂馮玉祥戎馬生涯中最安定的一段日子。
劉德貞自嫁給馮玉祥后,也很少有過這樣安定的生活。所謂丈夫,一丈之內(nèi)才是夫。哪個女人不想和自己的男人朝夕相對?雖然馮玉祥忙于練兵,仍然不會有太多時間陪她,但總好過一個天南一個海北吧。
這時候的馮玉祥,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哨長或管帶,他是聞名全國的大人物。一個人要想德高望重,想有多大的威望,必先得有與之相匹配的成就,馮玉祥有。他在常德、河南任上卓越的改革政績,尤其是他的軍隊所實踐的“真愛民、不擾民”,贏得了華北民眾普遍的好感。當年,《每周評論》雜志評選“12名在世的最偉大的中國人”,馮玉祥名列第二,僅次于孫中山。這樣一個大人物,他的太太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官太太了,夫貴妻榮,依著人們慣見的世俗常情,劉德貞應是樂享錦衣玉食官太太生活的,但她在生活上一點都不講究,一如既往地保持著平民本色。
劉德貞沒有吃過山珍海味,甚至連雞鴨魚肉都很少吃。平時,她和兒女們粗茶淡飯,偶爾吃頓白菜豬肉、紅燒牛肉或羊肉水餃,于他們來說,都是奢侈的了。吃飯的碗是粗瓷碗,用的桌椅也是再普通不過的了,睡硬板床,鋪蓋粗布被褥。穿的也不必說,沒有綾羅綢緞,盡是粗布衣裳。至于說出行,劉德貞從來都是徒步,她不乘車也不坐轎,更不帶什么護兵,她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人,過著普普通通的生活。
這樣一個絲毫沒有官太太架子的官太太,人們都稱她為“平民夫人”。
真巧,“平民夫人”的丈夫,被人們稱為“平民將軍”。
馮玉祥生來為人正直,疾惡如仇,做了高官后仍厭惡“朱門酒肉臭”的軍閥作風。他官居高位,始終保持平民本色,為政清廉,生活簡樸。在部隊,他常常與士兵一起訓練一起勞動,同吃一鍋飯,同睡一張床,同洗一個澡堂,切切實實地做到了官兵平等,被譽為“平民將軍”,或“布衣將軍”。這倒也應了馮玉祥的自述詩:“平民生,平民活。不講美,不講闊。只求為民,只求為國。奮斗不懈,守誠守拙?!?/p>
居尊位,不改平民本色,一個“平民將軍”一個“平民夫人”,正所謂夫唱婦隨。
只可惜,這對夫妻未能到得白頭,共醉夕陽紅。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1923年初,劉德貞身染重疾,卻遲遲不肯住院治療,只因家中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無人照料,她只抓了中藥在家煎熬。后來,病情越來越重,送去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醫(yī)治無效,這年年底去世。
馮玉祥帶著傳令員趕到醫(yī)院時,劉德貞已經(jīng)與世長辭。他們沒有機會再說最后一句話。生前互相說了再多的甜蜜話,若是深愛的那個人離開人間,竟不能有機會再說上最后一句話,此種悲傷,豈是三言兩語可窮盡得了的?
傳令員收拾“平民夫人”劉德貞的衣物,掀掀病床上的枕頭和被褥,沒發(fā)現(xiàn)一文錢,他情不自禁地脫口說道:“夫人啊,你走了……周身沒有分文錢……”
在醫(yī)生和護士面前強抑悲痛的馮玉祥,再也忍不住了,失聲痛哭,淚如雨下。她嫁給他,有生之年不曾過過富貴日子,清貧生,清貧去。他委屈了她一輩子。
劉德貞的后事,馮玉祥囑咐料理喪事的副官,一切從簡辦理。她生前儉樸慣了,且隨著她的性子,再樸素一回,最后一回。
上帝怕你做傻事
人們說,少年喪了父母,中年喪了配偶,老年喪了獨子,此為人生至大悲事。
劉德貞去世后,馮玉祥的家頓時陷入困境。她為他留下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均未成年,馮玉祥又要忙著軍務,顧得了家事,顧不了軍事,倘若只顧軍事,誰照管孩子呢?有一次,哥嫂來探望馮玉祥,他忍不住哭了,訴說家事沒法辦。
翻看記述馮玉祥的諸多種傳記,不難發(fā)現(xiàn),馮玉祥是個愛哭的人。一個魁梧大漢哭鼻子,看起來似乎好笑,更何況他還是軍中至高將領(lǐng)呢?都說英雄流血不流淚,但,沒誰能說,流淚的就不是真豪杰了。落淚的英雄更使人敬重,因為他的真性情,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人們最喜歡的不是端坐神壇的偶像,而是七情六欲飽滿的英雄,他和所有世人一樣,有著最大的堅強,也有最深的脆弱,這樣的英雄是真實的。
中年喪妻的馮玉祥,急需重新組織一個家庭,需要一個賢內(nèi)助,幫他料理家務。
有幾個姑娘不愛英雄呢?想著那個男人是率領(lǐng)千軍萬馬在沙場上縱橫馳騁的,又有情有義,姑娘們都覺得歡喜。上門來為馮玉祥做媒的,或親自求婚的人,可謂是絡繹不絕。
馮玉祥選擇配偶,不講究對方的才貌、身世等條件,他只是當面問對方一個問題:“你為什么要嫁給我?”有的姑娘說:“因為你的官兒大,和你結(jié)婚就是官太太?!边€有的姑娘說:“你是英雄,我愛慕英雄?!敝T如此類的回答,聽得馮玉祥直搖頭,一一謝絕了。
求親中最令人注目者,要數(shù)曹錕的千金。曹錕派副官去見馮玉祥,對他說:“曹大帥認為您為人倜儻,帶兵有方,前途無量,想與您結(jié)親?!边€說是“英雄配美女,天下之佳偶”。曹錕當然認為馮玉祥前途無量,因為他最看重的是馮玉祥手中的兵權(quán),若是有了這個位高權(quán)重的姑爺,他做起事來自是更為方便。
當時曹錕剛經(jīng)歷了買選票賄選總統(tǒng)的丑聞,馮玉祥瞧他不起,但礙于情面又不好直接拒絕,就笑著提了三個條件:“元帥厚愛,我求之不得,只是千金過門之后,必須委屈她做到三條:一不許穿綾羅綢緞,只穿粗布衣裳;二紡紗織布;三要精心撫養(yǎng)前妻的五個孩子。”
這三個條件,享慣了榮華富貴的曹家小姐自是不會接受。曹錕和他的女兒大罵馮玉祥是個窮種,放著好端端的富貴日子不過,偏要苦賤自己,這實在超出了他們的理解范圍。當然,這門親事也就不了了之。
說親的撮合的,或佳人登門自薦的,來了那么多,馮玉祥個個都不滿意,但,續(xù)娶之事仍為當務之急。急又有什么用呢?最對的那份姻緣是急不來的,不要心慌慌地去找,要等??桃馊フ业臇|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它的時間。請相信,相愛的人會相愛,不在這個路口相遇,就在下個路口擁抱。
有一天,馮玉祥去參加基督教女青年會舉行的一個聚會。會上,一個叫李德全的女子吸引了馮玉祥。李德全發(fā)表演說,聲音洪亮,講得又非常有邏輯,尤其是她那直率天真的神情、氣質(zhì),給馮玉祥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一打聽,李德全竟和他的一個部下有親戚,他那個部下的妻子是李德全的堂姐。果然是天賜良緣,剛遇見一個稱心如意的女子,馬上就有了一個紅娘來成全這稱心如意。有李德全的堂姐牽線,馮玉祥和李德全認識了。
李德全的父親是個蒙古族牧民,迫于生計,從草原流浪到通州,做了碼頭工人。李德全8歲的時候,八國聯(lián)軍攻進北京,在對這個古老都城燒殺擄掠的同時,也刺激了當?shù)亟虝陌l(fā)展;兵荒馬亂中懔懔百姓無所依托,轉(zhuǎn)而渴求上帝的庇護,基督教信徒甚眾,李德全隨著家人也成了基督信徒。李德全的小學和中學,都是在美國基督教公理會創(chuàng)辦的貝滿女中就讀,后來又在教會的資助下,讀完大學,畢業(yè)后,為回報教會,李德全又回到貝滿女中教書,并任青年會總干事。
生活是艱難的,卻也充滿感動,在艱難而感動、幸福并且疼痛的生活中,李德全成長為一個豪爽潑辣又剛毅質(zhì)樸的女子。
可是,平民將軍馮玉祥怎么跑去教堂參加基督信徒的聚會呢?因為他也信奉基督教。
少年時候,有一次,馮玉祥患病,去看中醫(yī),郎中說他的病是“不良生活所致”,若要治療,須得付昂貴的醫(yī)療費。一個窮軍人,哪里來的那么多銀錢?再說,病因很使馮玉祥哭笑不得,他很清楚自己的品行,不良生活無從談起。馮玉祥又轉(zhuǎn)去教會醫(yī)院求醫(yī),很快就痊愈了。為他治療的基督教醫(yī)生說:“你不必付錢。我只要你記住,是上帝愛你,派我來為你治病的?!边@件事給了馮玉祥很深的觸動。還有一回,那時馮玉祥率軍駐守河北保定,親眼看到保定天主教堂的外國傳教士全被逮捕,面臨殺頭,其中有個女傳教士,提出請求,殺她一人,放了另一些人。她舍己為人的精神感動了馮玉祥。后來,馮玉祥就常去教堂聽講基督教義,被基督“博愛”所打動,遂由牧師施洗入教。
馮玉祥不僅自己信基督,還鼓勵他的士兵皈依基督教。長期生活于舊軍隊中的馮玉祥,熟知官兵有著吃喝嫖賭抽等諸種惡習,平時軍心渙散,戰(zhàn)時一盤散沙。他見基督教友不吸食鴉片、不飲酒嫖賭、各姊妹弟兄行“利他主義”,基督教這種對教徒嚴守戒律的要求,正可用來約束軍心,維護軍紀。基督教信仰的確給馮玉祥的部隊帶來了新面貌,贏得了多方贊譽。《時代》周刊介紹他時,說他是“《圣經(jīng)》拿在手上或者放在口袋里,虔誠的基督徒”,“中國的基督教戰(zhàn)士,變?yōu)鹾现姙橐?guī)矩之軍”。所以,人們又稱馮玉祥為“基督將軍”。
馮玉祥從信奉基督教,到科學地運用基督教,使西學能為我所用,不偏信、盲從,做到了“取人之長,濟己之短”,并不是基督教俘虜了馮玉祥,而是馮玉祥按照當時中國社會和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和與彼時相符的內(nèi)容。
這個基督將軍,對李德全一見鐘情。他們有共同的信仰,恰好李德全又是個率真質(zhì)樸的女子,他想不喜歡都難。
那時,李德全28歲,早過了豆蔻年華,可是,沒遇到意中人,她還遲遲未嫁。馮玉祥托她的堂姐來做紅娘,婚約很快定下,她素來欽佩馮玉祥,和自己欽佩的人結(jié)婚,當然是好的。
1924年2月19日,馮玉祥和李德全依著基督教禮儀舉行了簡單而樸素的婚禮。新郎馮玉祥穿著北洋軍閥的官服,新娘李德全穿淺藍色棉布大褂,頭披白紗,樸素大方?;檠顼埐耸趾唵危页2穗榷?,連酒都沒有。這亦土亦洋、節(jié)儉又熱烈的婚禮,很符合馮玉祥的平民化作風,李德全也覺得滿意,她本就是個質(zhì)樸的人。
第二天,一大早,馮玉祥和李德全就雙雙騎著高頭大馬,去了練兵場,參加部隊早操。全體官兵歡呼雀躍。誰見過又有誰聽說過,如此親和的長官和長官夫人?昨夜洞房花燭,芙蓉帳暖度春宵,今朝應是倍感春宵苦短不肯早起的吧。他們卻不!
后來,馮玉祥的女兒馮理達女士回憶說:“結(jié)婚后第二天,我父母親就雙雙騎著高頭大馬,參加部隊早操,在官兵中傳為佳話?!?/p>
婚后,李德全問馮玉祥:“你怎么會喜歡上我了?”她感到詫異,自己膚色較黑,又不愛打扮,實在說不上是一個容易打動男人的漂亮女子,為什么卻就吸引了馮玉祥呢?
馮玉祥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看你天真直率!”
接著,馮玉祥反問李德全:“你為什么嫁給我?”
李德全爽朗地笑了:“是上帝怕你不為民做事,派我來監(jiān)督你的?!?/p>
這句話還有另一個版本,說是:“上帝怕你做傻事,派我來監(jiān)督你的?!?/p>
無論到底哪一句是真,他們這一問一答,實在有趣。
有一種女人,把男人當作養(yǎng)料來喂養(yǎng)她的虛榮;有一種女人,把男人當作財富來供自己享受;還有一種女人,則把自己看作男人的賢內(nèi)助,用自己的智慧幫助男人成為更好的人,取得更大成就。前兩種女人,只知索取,不思同舟共濟,聰明的男人會遠離她們,哪怕她們美若天仙。
馮玉祥就是個極其聰明的男人,他拒絕了許多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女子,選擇了雖不十分漂亮但樸實又智慧的李德全。
婚姻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的入門課程便是,選擇伴侶。你選擇了什么樣的伴侶,決定了你將有怎樣的生活。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選擇決定命運。生活就是一場接一場的選擇,命運是所有選擇加減乘除之后的結(jié)果,好運歹運只看你如何計算你的選擇。
最好的日子,最壞的日子
嫁給了馮玉祥,李德全一下子就成為了五個孩子的母親。不得不說,李德全是個很有勇氣很有擔當?shù)呐恕V袊怨乓詠矶加芯湓?,后媽難當。她不但做了后媽,還一嫁進來就做了五個孩子的后媽。有幾個女子有此等勇氣此等魄力?那五個孩子,她愛他們,呵護他們,如他們的親生母親。
李德全像所有的家庭婦女一樣,做起了丈夫背后的女人,若說和別人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她的丈夫是一位四處征戰(zhàn)的將軍。
和馮玉祥的前妻一樣,李德全也從不以官太太自居。馮玉祥和前妻的孩子,還有她和馮玉祥的孩子,一家十多口人,她不請保姆,自己一人忙里忙外忙前忙后。她自己種地種菜,一家老小的衣服也多是自己親手縫做。馮玉祥四處征戰(zhàn),她大多時間住在北京,每次去看馮玉祥,她坐火車從來都是坐三等車廂。這哪像是達官貴人的夫人呢?
李德全用她的寬容和愛心,為馮玉祥挑起家庭重擔,她沒有怨言。愛一個人,為他做什么,都無怨言?;蛟S可以說,李德全心中有愛,并不僅僅因為馮玉祥是她的丈夫,而是她生性善良,她用一顆滾燙的心對待她所遇見的每一個人。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日軍全面侵華,中國各大城市相繼淪陷,遍地都是難民,更有千千萬萬的孤兒流離失所。為了拯救那些難童,李德全聯(lián)合鄧穎超、宋美齡等婦女界領(lǐng)袖,成立了“中國戰(zhàn)時兒童保育會”,提出“欲救中國、必先救兒童”的口號。
孩子們要活下來,首先要解決吃飯問題,哪怕是一天兩頓飯也還是要吃的,而吃飯則需要錢。李德全就負責征款募捐的工作。戰(zhàn)亂年代,要想籌款談何容易。李德全和馮玉祥商量,他們帶頭先捐六千大洋。僅靠這六千大洋,當然做不成事,還是要去社會上募捐。
馮玉祥的兒媳余華心女士回憶說:“我婆婆那個時候,看著有錢人,就讓人家募捐,反正人家看見她,看見李德全就頭疼?!?/p>
對于這段經(jīng)歷,李德全在接受著名駐華戰(zhàn)地記者埃德加?斯諾的采訪時,只用了一句話描述:“抗戰(zhàn)期間,我從事照顧在戰(zhàn)爭中失去父母的孤兒的工作?!?/p>
她只管踏實做事,不慕虛名,馮玉祥以娶到這樣的妻子為榮。
國難當頭,兵荒馬亂,他們聚少離多,但他們的心,一直都在一起。
等到可以朝暮相守,他們的流亡生活也開始了。那是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國內(nèi)戰(zhàn)爆發(fā),馮玉祥反對內(nèi)戰(zhàn),蔣介石就以“考察水利”為名,將他派往美國。從此,馮玉祥攜著家眷流亡海外。
流亡的日子里,馮玉祥和李德全相濡以沫。他們從未料到,結(jié)婚之后,最長久最親密的相守,是用了這種顛沛流離的方式。
愛,從來都是戰(zhàn)勝苦難的最大力量。再苦再難的生活,若是心中有愛,若相愛的人在一起,連吃苦都覺得幸福。
1948年7月,馮玉祥受中共中央邀請,回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工作。馮玉祥和李德全帶著家人,乘蘇聯(lián)輪船“勝利號”秘密離開紐約,取道蘇聯(lián)回國。船行至黑海上,船艙突然起火。9月5日,蘇聯(lián)《紅星報》對外宣布:馮玉祥和小女兒馮曉達因船失火遇難。
獲救后的李德全,帶著孩子們坐著救生艇,在海上漂了一天一夜。望著最小的兒子馮洪達,素來堅強的李德全淚流滿面。她和馮洪達說:“你父親17歲的時候,在軍中,從馬上掉下來摔傷了,只好打算卷起鋪蓋回老家??墒?,所有的東西都賣光了,卻只能籌到一個人的盤纏,你爺爺就一個人回了老家,在河邊,和你父親含淚告別。今年,你也17歲,你又和你父親告別了?!蓖瑯拥?7歲,同樣的父子告別,只是這一次,不是馮玉祥忍心拋下兒子,他甚至從未料到會有此死別。說著說著,李德全失聲痛哭起來。
丈夫去了,小女兒也去了,李德全一夜之間白了頭。
小說或電影中,常常有一夜白頭的悲事,人們讀了看了,興許只以為是作者為渲染悲傷而夸張表達。其實,一夜白頭并非沒有可能。傷心處,別時路,其中悲苦,斷腸人最知。即使不愿白頭,但那一頭發(fā)絲豈由得主人做主?一切只問悲痛。
世間男女,最愛白頭,也最怕白頭。最好的是,恩恩愛愛白頭偕老;最悲的是,有一個人突然死去,另一個人痛徹心扉,一夜白頭。原來白頭和白頭亦是有著如此大的不同,甜蜜的甜蜜,哀傷的哀傷。
李德全按照馮玉祥“死后燒成灰”的遺愿,在莫斯科將他的遺體火化。捧著他的骨灰,帶他回到祖國,葬在泰山。
次年9月,馮玉祥遇難一周年之際,一場追悼會在北京召開。那天,李德全再次向人們介紹了馮玉祥的生平,講話并不長,她沒有力氣滔滔不絕地回憶自己逝去的丈夫,但她努力做到了平靜??墒?,追悼會結(jié)束后,回到家,她哭了,一下子就倒在了床上。
他們在一起走過了24年,說長也長,說短也短。長的不過是回憶,短的永遠都是時光。
他走了,留下李德全,還有他和她的回憶,就像當年劉德貞走了,留下他,還有她和他的回憶?;钪娜耍瑫性S多許多回憶,最痛苦的就是,消失了的人,就永遠地不見了,永遠都不會再回來,卻偏偏還有無盡的回憶,那些明媚又冰涼的回憶,讓人溫暖又悲傷。
所有愛過的人,無論生離或者死別,在另一個人離別后,若能含淚而笑,說一句:“愛你,是我做過的最好的事?!边@真是最好的事。
馮玉祥若有機會和妻子說最后一句話,他會對她們說什么?他的兩個妻子呢,若有機會和丈夫說最后一句話,她們又會對他說什么?或許,各自都會說:“愛你,是我做過的最好的事?!被蛟S會吧。
附:馮玉祥簡介
馮玉祥(1882.11.06—1948.09.01),原名馮基善,字煥章,原籍安徽巢縣(今安徽省巢湖市夏閣鎮(zhèn)竹柯村)人,寄籍河北保定。曾任國民革命軍陸軍元帥,西北軍領(lǐng)袖。有“平民將軍”、“布衣將軍”、“基督將軍”、“植樹將軍”等稱號。著有《我的生活:馮玉祥自傳第1卷》、《我的抗日生活:馮玉祥自傳第2卷》、《我所認識的蔣介石》等作品。
林語堂:和在一起的人慢慢相愛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他真是一個可愛的老頭,八十歲那年,在《八十自述》一書中這樣寫道:“我從圣約翰回廈門時,總在我好友的家逗留,因為我熱愛我好友的妹妹?!?/p>
這個妹妹名叫陳錦端。他十七八歲時對她心生熱愛,相愛卻未能在一起,直到八十歲猶是難能忘懷。正應了白居易那句詩: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還有一次,陳錦端的嫂子去香港探望暮年久病纏身的他,當聽說陳錦端還住在廈門,他雙手硬撐著輪椅的扶手要站起來,高興地說:“你告訴她,我要去看她!”
他的妻子廖翠鳳雖然素知他對陳錦端一懷深情,但也忍不住說:“語堂!不要發(fā)瘋,你不能走路,怎么還想去廈門?”想想也是,他頹然坐在輪椅上,喟然長嘆。
陳錦端若是知曉這些事,心有何想?
于女人來說,青春時節(jié)曾被幾個男子愛過或許并不值得驕傲,驕傲的是,是否有那么一個人,雖不能白首偕老但他將她放在心間一輩子,如印記。若能得這么一人,此生足矣。
于男人來說,一生愛過幾個女子或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那么一個人,無論何時何地想起都滿心歡喜,想去見她,就像紅蜻蜓想望見油亮綠草,有著小松鼠穿梭樹林的輕松。這有多好。
愛,或許無須計較在一起時有多熱烈,單看不在一起后,能否愛如當初。隔了迢迢山迢迢水,你知她在那兒,她知你在這兒。好好地活著,美好相望,而不是從此陌路,相忘于江湖。
我將愛情付給了你,婚姻留給了她
遇見陳錦端前,林語堂喜歡一個叫賴柏英的女孩。
賴柏英和林語堂在同一個村子出生成長。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一起去河里捉鰷魚捉螯蝦。他記得很清楚,賴柏英有個了不得的本事,她能蹲在小溪里等著蝴蝶落在她頭發(fā)上,然后輕輕地走開,居然不會把蝴蝶驚走。
她還喜歡在落雨后的清晨,早早起床,去看稻田里的水有多么深。
她笑起來的時候,多像清澈湖水,陽光灑下來,明媚一如花都開好了的春。
是否每個男人的生命中,都有那么一個女孩,一起成長,談天說笑,天真無邪的年紀許下許多美好諾言,他說娶她為妻,她說非他不嫁。
林語堂愛賴柏英,賴柏英也愛林語堂。只是后來,一個遠走他鄉(xiāng)求學,他急于追求新知識見識新天地;一個留在故鄉(xiāng),她的祖父雙目失明,她要孝順祖父,最后嫁給本地的一個商人。
人人都說,初戀是男人一生都無法解開的魔咒。后來,林語堂常常還會想起,在故鄉(xiāng),有個女孩,她行在清晨的稻田里,風吹樹,樹上積雨落,濕了她的發(fā)梢她的藍色棉布長衫,她忽然就笑起來。
時光多瘋狂,它使孩童那么快就成長為少年,又推著少年離開故鄉(xiāng),去遠方。
1912年,林語堂去上海圣約翰大學讀書。這個少年很優(yōu)秀,在大學二年級時曾接連三次走上禮堂的講臺去領(lǐng)三種獎章,這件事曾在圣約翰大學和圣瑪麗女校(此兩所學校同是當時美國圣公會上海施主教建立的教會教育中心)傳為美談。然而,于林語堂來說,最好的事是在這兒認識陳錦端,兩人陷入熱戀。
陳錦端是林語堂的同學的妹妹,用他的話說,“她生得確是其美無比”。才子鐘情佳人,佳人愛慕才子英俊又有美好名聲。
一切就像小說一樣,相愛的男女到了談婚論嫁之時,女方家長站出來,棒打鴛鴦。
陳錦端出身名門,她的父親是歸僑名醫(yī)陳天恩,而林語堂,他不過是教會牧師的兒子,雖年少多才那又如何,門不當戶不對,陳父看不上他。
這事情其實尋常,哪家父母不想為自己的女兒物色一個金龜婿呢?
他愛她,她也愛他,但他們中間橫亙一條河。這河不比銀河,王母娘娘拔簪劃河,而牛郎織女終是夫妻,年年七夕尚能鵲橋相會。而他和她,隔河相望,無橋可渡,絕無成親機會。
陳父不給這對戀人渡河之橋,但他愿意為林語堂搭另一座橋。陳父和林語堂說,隔壁廖家的二小姐賢惠又漂亮,如果愿意,他可做媒。
這廖家二小姐就是廖翠鳳了。她的父親也很不簡單,是銀行家,在當時的上海頗有名望。
林家父母倒很滿意陳父的提議,要林語堂去廖家提親。
父母之命不可違,林語堂去了廖家。
廖翠鳳對林語堂的才氣早有耳聞,又見他相貌俊朗,十分歡喜,她愿嫁他為妻。
想想多酸楚,他心中至愛陳家姑娘,卻要和陳家隔壁的廖家姑娘有媒妁之約??墒牵茏鍪裁茨??許多年后,談及此事,他不無感慨:“在那種時代,男女的婚姻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決定的?!?/p>
但,最終令他下定決心娶廖翠鳳的,或許是因為,廖母和女兒說:“語堂是個牧師的兒子,家里沒有錢?!笔堑?,廖母也不看好這門親事。但是,廖翠鳳很干脆又很堅定地回答:“窮有什么關(guān)系?”
一個姑娘,生于富有之家,卻不嫌棄你貧窮,不怕嫁給你吃苦受累,多好,除了愛她娶她,努力使她過上好生活,男人無以為報。
于是,林語堂和廖翠鳳定下婚事。
陳錦端得知這消息,她拒絕了父親為她覓尋的富家子弟,孑然一身遠渡重洋去美國留學。愛情是兩個人的事,而婚姻卻是兩個家庭的交涉。她的心上人,將娶她家隔壁的姑娘。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zhàn)役里,她也是傷兵。
如果,如果他和她都奮力爭取,鐵了心在一起,結(jié)局又會怎樣?他和她都沒有去做。他們愛得太冷靜。他們都是愛情的逃兵。
沒有誰知道,每當回首這愛情往事,陳錦端是怎樣的心情。歷史只簡短記載,陳錦端留學歸國后,多年不婚,一直單身獨居。直到32歲那年,她與廈門大學教授方錫疇結(jié)婚,長居廈門,終生未育,只是抱養(yǎng)了一對兒女。是否可以猜測,女人若不愛男人,即使有婚姻也不愿和他生兒育女?究竟只是猜測罷了。
最靜好的歲月里和在一起的人慢慢相愛
1919年1月9日,林語堂娶廖翠鳳為妻。
結(jié)婚的時候,林語堂做了一件奇事,他把結(jié)婚證書一把火燒掉了。不過,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把婚書燒了吧,因為婚書只是離婚時才用得著。”
多智慧的一句話?;蚩煽醋魇撬麑α未澍P許下盟誓,對她好,一輩子不離棄。
即使如此,可是,試問天下有幾個女子能容忍丈夫燒掉婚書?
廖翠鳳能。
廖翠鳳生于富貴之家,但她卻能快樂地和丈夫一起過平常日子?;楹笥泻荛L一段時間,他們生活辛苦,不過巧婦不會難于少米之炊,簡單的飯菜她亦是能做得花樣百出。實在揭不開鍋時,她默默當?shù)羰罪椌S持生活。這樣的女人,要林語堂如何不對她刮目相看,如何不愛?
她知林語堂心中一直不曾放下陳錦端,但并不計較,居住在上海時,她常常邀請尚未婚配的陳錦端到家中做客。每次得知陳錦端來,林語堂都會很緊張,坐立不安。孩子看見了,頗為不解,便問媽媽。她坦然微笑,和孩子說:“爸爸曾喜歡過你錦端阿姨?!?/p>
筆耕之余,林語堂喜歡作畫自娛,他畫中的女子從來都是一個模樣:留長發(fā),再用一個寬長的夾子將長發(fā)挽起。孩子又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問父親:“為何她們都是同樣的發(fā)型呢?”林語堂也不掩飾,撫摸著畫紙上的人像,他說:“錦端的頭發(fā)是這樣梳的?!?/p>
沒什么好隱瞞的,他不過只是在懷念。天長日久,煙火歲月,他早已愛上他的妻子。他不過只是在懷念少年時愛過的姑娘。他明白他的妻子不會打翻醋壇子和他吵鬧。
世間哪有不爭吵的夫妻?為別的事,倘若真的爭吵了,他總會先閉口不言,這是他的妙招:“少說一句,比多說一句好;有一個人不說,那就更好了?!钡拇_,夫妻吵嘴,無非是意見不合,在氣頭上多說一句都是廢話,徒然增添摩擦,毫無益處。他說:“怎樣做個好丈夫?就是太太在喜歡的時候,你跟著她喜歡,可是太太生氣的時候,你不要跟她生氣?!?/p>
她忌諱別人說她胖,但她喜歡人家贊美她挺直的鼻子,所以她生氣時,他總是去捏她的鼻子,說一些歡喜的話,她也就笑起來了。
這樣一對夫妻,多好。
誰說先結(jié)婚后戀愛不可以呢?
“我和我太太的婚姻是舊式的,是由父母認真挑選的?!彼f,“這種婚姻的特點,是愛情由結(jié)婚才開始,是以婚姻為基礎而發(fā)展的?!彼€說,“婚姻就像穿鞋,穿的日子久了,自然就合腳了。”
人人都知道他一直都在愛著陳錦端,但是,他的智慧在于,不和生活較勁,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舊情人再好,往事多美妙,不過都是過往,最要緊的是憐取眼前人。和在一起的這人,好好生活,歲月靜好。
“我們現(xiàn)代人的毛病是把愛情當飯吃,把婚姻當點心吃,用愛情方式過婚姻,沒有不失敗的?!彼f,“把婚姻當飯吃,把愛情當點心吃”,那就好了。
其實,生活的道理人人都懂一籮筐,然而懂得又能做到的人,卻是太少。
結(jié)婚五十周年,是為金婚。那一年,林語堂送給妻子廖翠鳳一個勛章,上面刻了美國詩人詹姆斯?惠特孔萊里的《老情人》一詩:“同心相牽掛,一縷情依依。歲月如梭逝,銀絲鬢已稀。幽冥倘異路,仙府應凄凄。若欲開口笑,除非相見時?!?/p>
他對她心懷感恩,他們的婚姻他引以為榮,他曾得意地說:“我把一個老式的婚姻變成了美好的愛情?!?/p>
婚姻猶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樣去欣賞它,又怎樣去駕馭它。倘若你智慧,即使婚前你和愛人不相識,婚后你也是能和愛人琴瑟和鳴相敬如賓的。
1976年3月26日,林語堂逝世于香港,靈柩運回臺北,埋葬于陽明山麓林家庭院后園,廖翠鳳守著他,度晚年,直到她也閉上眼睛停止呼吸。
附:林語堂簡介
林語堂(1895.10.10—1976.03.26),福建省龍溪人。原名和樂,后改玉堂,又改語堂。筆名毛驢、宰予、豈青等。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曾任北京大學英文系主任、廈門大學文學院院長、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shù)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等職。林語堂是第一位以英文書寫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1940年和195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張學良:美人多嬌君多情
貌柔心壯美英雄
許多大人物,一生經(jīng)歷堪稱傳奇,而這個男人,他是傳奇中的傳奇。
說起“民國四公子”,他的名字他的故事必要談到;再說起“民國四大美男”,也還是要談到他,尤其是這“美男”之稱,更為引人翹目翹心。美女和美男,素來使人頗存遐想,美男的誘力又遠遠勝于美女——男人從來是以充滿硬金屬氣息的勇和強而稱道,當遇上柔軟迷媚的“美”字,由不得人不遐想;若恰好那人又稱得英雄,更叫人好奇了,這貌柔心壯的美英雄,當是怎樣一人?
他說:“我的事情是到36歲,以后就沒有了。真是36歲。從21歲到36歲,這就是我的生命?!币嗉词钦f,他只用15年,就完成了許多人窮盡一生都未必能夠取得的青史留名。你說,他是不是個傳奇?
如此轟轟烈烈一個男人,他的故事里怎少得了笑靨如花千嬌百媚的女人?他到底有多少個女人?晚年時候,他回憶說:“我有11個女朋友,情婦。我的情婦算一算有11個?!?1個?或許這11個只是給他印象最深的女子,還有一些或許早已面目模糊在時光長河里,再也記不起。他說自己“平生無憾事,唯一愛女人”,又說“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盡英雄。我雖并非英雄漢,唯有好色似英雄”。
其實,對于女人,他很少主動追求,大多是女人追求他。他生性風流,但有情有義,他的那些“女朋友”,多是一番往來后各奔東西,沒誰對他存有怨言,她們愛他,往往甚于愛惜自己。他就是有這種魅力。
他是張學良。
后人說起他的女人們,最常提及這三個名字:于鳳至、谷瑞玉、趙四小姐趙一荻。她們都和他先后有婚約。
且沿著歲月的河,一個個來說。
夫如箭,妻如弓
張學良的原配是于鳳至。于鳳至和張學良,他們是奉父母之命成婚。那時候,男婚女嫁多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大過天,父母看中的兒媳婦或姑爺,兒女不得有二話,等著成親就是。
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尚未發(fā)跡之時,和于鳳至的父親于文斗已有不錯的交情。一個偶然的機會,張作霖得知算命先生為于鳳至卜卦,“福祿深厚,乃是鳳命”,他想,這個“鳳命”姑娘配上他的“將門虎子”張學良,當是難得的好姻緣,婚后一定大吉大利大福大貴。張作霖又拿了于鳳至的八字,回去另請算命先生來看張學良和于鳳至八字是否相合。算命先生說,這二人成親,是天造地設的良緣。于是,這門親事就定下了。
對于這親事,張學良一開始是持反對態(tài)度的。他想不通,偌大的奉天有那么多好姑娘,父親為何偏偏中意一個生于鄉(xiāng)間的“鄉(xiāng)野村姑”;再則,他是受新式教育成長,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植根他心,故而他對婚姻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十分反感。
張作霖鐵了心要于鳳至做兒媳婦,就和張學良說:“你的正室原配非聽我的不可。你如果不同意舊式婚姻,你和于家女兒成親后,就叫你媳婦跟著你媽好了。你在外面再找女人,我可以不管。”張學良還能怎樣?他只得答應。
其實,于鳳至生得一點都不丑,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杰,曾盛贊于鳳至“長得很美”,“她生就一張很古典的臉,清清秀秀的,宛若一枝雨后荷塘里盛開的蓮”。況且,于鳳至天資聰穎,修養(yǎng)、才思過人,能填詩對句,又善鑒賞名畫,洮昌道尹譽她為“僻壤奇伶”,并送鐫此四字的橫匾高懸門楣。
據(jù)說,在張作霖的好友、奉系軍閥的主要頭目之一、綽號“吳大舌頭”吳俊升的巧妙安排下,婚前,張學良以畫店掌柜的身份見了于鳳至。他要看看他的未婚妻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姑娘。
一見面,于鳳至的美貌吸引了張學良。沒錯,男人都是視覺動物,在愛上女人的靈魂之前,男人先愛女人的臉。張學良見于鳳至容顏如此美好,便又拿出古人名字名畫給于鳳至看。她評頭論足說得頭頭是道,這等不俗的才識,連張學良都自愧弗如。如此這般,還要反對婚事嗎?當然不。張學良賦詞《臨江仙》一首,抒情達意:“古鎮(zhèn)相親結(jié)奇緣,秋波一轉(zhuǎn)銷魂。千花百卉不是春。厭倦粉黛群,無意覓佳人。芳幽蘭挺獨一枝,見面方是真。平生難得一知音。愿從今日始,與姊結(jié)秦晉?!?/p>
1916年,張學良和于鳳至在奉天舉行了結(jié)婚大典。少帥結(jié)婚,新娘的父親又是富商巨賈,婚禮之隆重可想而知,無須贅言。
這一年,張學良15歲,于鳳至19歲。妻年長于夫,所以張學良在婚后稱于鳳至為大姐。于鳳至待張學良也的確既是妻子又是大姐。作為妻子,她溫良恭順,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婦女形象:丈夫生性多情,在外拈花惹草,她不哭不鬧,也不曾以疾言厲色責怪他,只默默地把苦澀埋進心底。作為大姐,她無微不至地照顧他衣食起居,噓寒問暖,毫無怨言。
男人都巴不得有這樣寬容大度的妻子。娶得這樣的妻子,張學良想必也心滿意足。
從張學良和于鳳至留下來的老照片合影可以看出,二人的確有過十分甜蜜的歲月:她穿著貂皮大衣和他十指緊扣,行走在街頭;每有重要宴會,他的身邊都有她相伴;他們一起打高爾夫球,男的英姿勃發(fā),女的清秀可人。
張學良承認,“我太太她對我很好,怎么好?為什么好?我給你說說個中道理”。于鳳至為張學良生第四個孩子的時候,患了重病,“差不多就是不治之癥了”,看了中醫(yī)也看了西醫(yī),醫(yī)生們都束手無策。假若于鳳至真的去世,也就意味著,她要為張學良撇下四個年幼的孩子。張學良的岳母和張母商量著說,于鳳至有個侄女,不如讓張學良娶了這侄女,以便日后撫養(yǎng)四個孩子。
天底下竟有這樣的岳母?自己的女兒重病垂死,她為女婿出主意,要女婿另娶,并且是在女兒未亡之時就迎娶。是應該說她愚昧呢,還是夸贊她心懷寬廣?若要尋思,真是叫人啼笑皆非了。
張學良反對此種安排,他說:“我太太她現(xiàn)在病得這么重,你們真的要我現(xiàn)在就娶她的侄女?那不是我這邊結(jié)婚,那邊催她死嗎?那叫她心里多難過呀!”雖不同意,但又拗不過岳母和母親,張學良只好退了一步:“這樣吧,我答應你們,如果她真的死了,我一定娶她的侄女,你可以當面告訴她,她自己要愿意,愿意她侄女將來給她帶孩子、管孩子。但是結(jié)婚,暫時先不要結(jié)?!?/p>
說也奇怪,這事兒沒過多久,于鳳至的病,好了。張學良執(zhí)意抗婚,她為此感動不已。張學良說:“從那以后,她對我也就很放縱了,不再管我了,對于我在外面拈花惹草的,一概不管?!?/p>
或許在于鳳至看來,男人本就是花心多情的動物,何況張學良又如此俊美,有權(quán),有錢,他不招惹女人,也還是有女人情愿投懷送抱的,不如隨他去吧;他心中有她,她已是清楚知道,這就夠了。
于鳳至說:“夫妻之間的關(guān)系猶如弓與箭,夫如箭,妻如弓,如果弓壞了,箭就無法射出去?!彼己玫募医毯蛡€人涵養(yǎng),促使她做個識大體顧大局的女人,哪怕是委屈了自己,她還是要一往情深地培植灌溉他們的婚姻樹。
若說于鳳至為張學良所做的一切,只是體現(xiàn)了一個妻子的溫柔賢淑,那么,在張氏帥府,于鳳至贏得府內(nèi)上下尊重,則完全是個人人格魅力使然了。
她對長輩恭順孝敬,對下人從不擺少奶奶架子,樂善好施,聰明睿智。她又是博學多才的,凡事皆有高明見地,人們有事多愿意同她商量,征詢她的建議。她以自己獨有的莊重、內(nèi)斂、仁義,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
張作霖對這個兒媳婦也是刮目相看。當初他要張學良娶于鳳至,更多是為著于鳳至能給張學良帶來好運,不曾料到,兒媳竟是如此溫婉賢惠,原來她不僅好命,還有著極好的性情。
其實,好性情的人一般都好命,就像會撒嬌的孩子有糖吃。一個女人,如果她是賢惠的聰明的,男人娶了她,會更強大,譬如注射了只有正能量而無副作用的興奮劑,可以充分發(fā)揮男人的最大力量;反之,女人愚昧、刁頑,則會大大減弱男人的力量。是所謂“躓馬破車,惡婦破家”,亦是所謂“好女人是男人的學?!?。
于鳳至越好,張作霖越覺得對不住她。當初是他準許張學良婚后可以在外處處留情的啊!現(xiàn)今他有些后悔了,于是對于鳳至格外關(guān)照,高看一眼。據(jù)傳,張作霖很給兒媳于鳳至面子,他發(fā)怒時,別人是不敢近前的,于鳳至卻敢,她上前一勸,張作霖就消氣了。
一開始不受丈夫喜愛,入了帥府后卻如魚得水左右逢源,真的是她生就好命嗎?不,她的性格決定了她的命運。
或許有人疑問,溫柔女人多了去,為何有的女人越溫柔越遭虐待呢?其實,溫柔可分為兩種:一是愚昧的溫柔。這種人只會低三下四唯唯諾諾,以為俯首帖耳唯命是從就能換來皆大歡喜,結(jié)果如抹到墻上糊不住的稀泥,越稀軟越糊不住越遭人嫌棄。二是智慧的溫柔。這種女人柔軟細膩,但有思想,人們看見了她的溫柔,更清晰地看見她的智慧。如水,看似世間至柔,卻能穿透世間至剛;看似清澈平靜,實則奧妙無窮;可流淌去任何地方,滋養(yǎng)萬物,洗滌污垢。
于鳳至就是后者。
戰(zhàn)火燃起愛火,燒了又滅了
谷瑞玉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呢?那是1922年7月,某次宴會上,谷瑞玉和張學良相識了。
有人說,谷瑞玉是天津人,谷氏乃經(jīng)商世家,谷瑞玉的二姐嫁于東北軍一位與張作霖共同起家發(fā)跡的將軍齊某為妻,常有奉軍上層人物與之往來;三姐與張學良麾下的一位副官結(jié)成伉儷。和張學良相識的那場宴會,就是谷瑞玉的二姐夫舉辦的家宴。
也有人說,谷瑞玉是個混血兒,她的父親是俄國人,母親是中國人。中學畢業(yè)后,她到佳木斯的一所小學做了教員。1920年冬天,諢號“老占東”的土匪率領(lǐng)匪徒攻進佳木斯城,打家劫舍,胡作非為。佳木斯很多居民四散逃跑,谷瑞玉卻選擇留下,因為她不忍丟下學生。四處劫掠的土匪,發(fā)現(xiàn)了容貌秀麗的谷瑞玉,“老占東”一打量,心花怒放,迫使谷瑞玉做他的“壓寨夫人”。在佳木斯城猖狂沒多久,“老占東”就被率軍攻來的張學良擒住了,鍘刀壓下,人頭落地。清理“老占東”的住處,張學良救出谷瑞玉。一個英俊瀟灑,另一個是混血美人,各自傾心歡喜。
谷瑞玉的身世到底是哪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和張學良相遇了,并且一見傾心。
1922年9月,張學良任東三省航空處督辦,因要購進一批新式飛機,前往天津與英國商人洽談,陪同張學良的就是谷瑞玉,她擔任翻譯。談判桌上,谷瑞玉用純正嫻熟的英語和軍火商人巧妙地周旋,洽談十分成功。張學良在津門大擺酒宴,以資慶賀。二人的感情亦隨之加深一層。
張學良雖愛著谷瑞玉,谷瑞玉也愛他,但,他已有妻于鳳至。他和于鳳至感情篤深,再則,這又是父親張作霖確定的婚姻,所以,縱然心中另有所愛,也不敢輕作主張,只好將情感壓抑又壓抑。
有些事兒,或有些感情,命中注定要發(fā)生,哪怕有再多磨難,但總會出現(xiàn)一個契機,使之有所突破,就像在風中燃放爆竹,劃一根又一根火柴,都被風吹滅了,但總有那么一簇火苗不被吹熄,湊到引線上,引線嗤嗤嗤燒盡,爆竹爆炸。
熊熊燃燒張學良和谷瑞玉愛火的,是一場戰(zhàn)爭。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張學良任鎮(zhèn)威軍第三軍軍長,擔任山海關(guān)一線的主攻任務。當谷瑞玉聽說山海關(guān)戰(zhàn)事吃緊,將士生活十分艱苦,這女子毅然冒著生命危險奔赴前線,探望張學良。
一個弱女子,去到硝煙四起的戰(zhàn)場深處,哪來的這么奮不顧身的巨大勇氣?只能說,這是愛情的魔力。愛情這東西,一旦種進人心,它所迸發(fā)的力量,往往超乎想象。盡管如此,也還是不得不說,世間沒幾個女子真的肯不顧生死,為一個不曾許她任何諾言的男人,上前線,和男人一起在槍林彈雨里東奔西突。
張學良的確被感動了。同富貴的人好尋,共患難的人不好找?;蛟S不是每個男人都能和那個陪他出生入死的女人白頭偕老,但男人最容易愛上的往往是能陪他歷經(jīng)九死一生的女人。
戰(zhàn)爭勝利后,張學良開始琢磨,如何將在戰(zhàn)火中的這段事實婚姻合法化。經(jīng)過幾番周折,張學良終于取得張作霖的默許,在天津和谷瑞玉成婚。但是,谷瑞玉并未住進張氏帥府,而是讓張學良在沈陽經(jīng)三路給她買了一幢小樓,獨住。
有人說,身世坎坷的谷瑞玉,渴望過自由的生活,不愿意受過多束縛,倘若住進帥府,她必得受張家家規(guī)的約束;再則,又有原配于鳳至,她這個二房去了難免要受一些委屈,不如一個人住在外面自在。
也有人說,谷瑞玉不能住進張氏帥府,主要是迫于于鳳至的壓力。谷瑞玉的出現(xiàn),雖不能動搖于鳳至在帥府中少夫人的地位,但她嫌棄谷瑞玉曾為土匪夫人的那段經(jīng)歷?!皦赫蛉恕笔冀K是谷瑞玉心中不愿觸及的陰影,于鳳至卻時常不加避諱地對外人道起。
無論怎么說,有一點可以肯定,谷瑞玉直到和張學良解除婚姻關(guān)系,都未能名正言順地住進張氏帥府。而谷瑞玉和于鳳至的關(guān)系也從未好過。于鳳至始終不接受谷瑞玉,她認為,張學良娶了這個谷瑞玉之后,就放開了手腳在外面找女人,走上花花公子之路,谷瑞玉正是促使張學良情感開放的始作俑者,所以她很不高興。
可惜,谷瑞玉和張學良愛得并不長。
婚后不久,谷瑞玉和張學良就生了罅隙。如果說婚前人人都愿意為了愛情無私地奉獻自己,并且努力去異求同,苦苦壓抑真我,那么,婚后則個個都要釋放之前的所有壓抑了,有什么脾性全然流露出來,個個都想得自在。張學良發(fā)現(xiàn),那個溫柔、勇敢的“隨軍夫人”不見了,眼前的谷瑞玉不時會為一些小事無端地發(fā)火,她還不滿張學良南征北戰(zhàn),兩人聚少離多。
有一段時間,張學良率軍駐防保定,谷瑞玉獨居津門,她學會了跳舞,愛打麻將,還經(jīng)常去北京聽戲,數(shù)日不歸。有時,她甚至借張學良的名義,請梅蘭芳等京津名伶,到她所借宿的朋友的寓所里唱堂會,因此影響了那些名角的票房收入。名伶?zhèn)冸m然也對谷瑞玉接連不斷的邀請心存不悅,但他們到底顧及她是張學良的內(nèi)眷,不得不違心前往。這事兒傳到張學良耳中,他十分惱火,要谷瑞玉日后不可再以他的名義,請京津名伶無端去唱堂會戲。可是,谷瑞玉恍若未聞,依然我行我素?;蛟S她認為,她是少帥的夫人,有足夠的理由講究排場享受虛榮。
婚姻就像一個瓷器,一旦出現(xiàn)裂口,必會有更多的裂口相繼出現(xiàn)。
1928年6月,張作霖在皇姑屯遇難,張學良又不在沈陽,為了防止日軍乘機發(fā)兵,奉天當局決定對張作霖之死秘不發(fā)喪,發(fā)表通電稱:主座“身受微傷,精神尚好”,“省城亦安謐如?!?。為防止走漏風聲,張氏帥府每日廚師照例“為大帥配餐”,醫(yī)生也按時到帥府“為大帥療傷”,只為贏取更多時間等候張學良潛回沈陽。
偏偏在這時,谷瑞玉得知公公張作霖遇難的消息,她未經(jīng)許可,獨自貿(mào)然返回沈陽。正是谷瑞玉的擅自行動,引起了日本關(guān)東軍的注意,他們認為,張學良的如夫人由天津返回沈陽,說明張作霖在皇姑屯必死無疑,否則一向和帥府關(guān)系并不密切的如夫人,是不會在張學良不在沈陽的情況下獨自前往的。
還好,張作霖的五夫人“每臨大事有靜氣”,和前來窺探虛實的日本官太太們從容周旋,巧妙遮掩,瞞住了張作霖的死訊,直到張學良回到帥府。
若說日常小事里有這樣那樣的矛盾,皆可包容,但事關(guān)時政,稍有疏忽即釀成無可挽回的彌天大禍,要張學良如何原諒任性的谷瑞玉?
女人,對男人撒嬌耍性子,當然可以,但是切記,要分清時間、地點,更要心底時刻懸著一桿秤,稱得出哪件事為輕哪件事為重,哪件事可以任性,哪件事務必謹慎。
同年冬天,又發(fā)生了一件事,將張學良和谷瑞玉的婚姻徹底推向了破碎的邊緣。裂痕累累的瓷器,要碎了。
張作霖遇難后,張學良為雪國恥報父仇,決定改旗易幟,“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盡早實現(xiàn)“南北統(tǒng)一”。但是,楊宇霆、常蔭槐等舊軍閥,想暗中破壞“南北統(tǒng)一”大計,更想奪取張學良的軍權(quán),取而代之。于是,楊宇霆千方百計地收買谷瑞玉做內(nèi)線,讓姨太太常找谷瑞玉打麻將,并和谷瑞玉結(jié)拜姐妹。
張學良察覺到楊宇霆動機可疑,勸阻谷瑞玉和楊宇霆的姨太太少來往,任性的谷瑞玉毫不理會。
12月的一天,楊宇霆假借為父親祝壽為名,請谷瑞玉和張學良一同去楊宅赴宴。有些飯吃不得,吃了,是要付出代價的。楊宇霆設宴,堪比鴻門宴,宴會上張學良險遭日本人暗算。
差點丟了命,張學良能不憤怒嗎?他斥責了谷瑞玉。但,谷瑞玉想必也有自己的看法,自是不能容忍張學良的訓斥。兩人憤然反目。
1931年1月,張學良和谷瑞玉解除婚姻關(guān)系。當初費盡心思要在一起,現(xiàn)今意興闌珊地轉(zhuǎn)身各行。到底是夫妻一場,張學良為谷瑞玉在天津買了一幢小樓房,又給她10萬元作為生活之資。兩人約定,谷瑞玉可以改嫁,但,從此不許再以張學良夫人的名義,從事任何社會活動。
谷瑞玉并未改嫁,她改名孟曉玉,隱居天津。后來的歲月,直到去世,在她家里,墻壁上,書架上,還有她的臥室里,始終懸掛或擺放著張學良年輕時的照片。
他們在最年輕時相遇,相愛,共同度過許多日子,又在尚不為老的時候,分開,從此各自度日,兩個人兩個地方,一如未遇之時。只是,他們都知道,他們早已不是未遇之時的他們了,那些相廝守的悲喜交加的時光,是他們在彼此身上種下的刺青,洗不掉。然而,他們終于不在一起了。
愛無是非對錯之分?;橐鲆嗖皇菒矍榈膲災?。一對男女,可以尋到萬萬個理由,甚或根本不要理由,就可熱烈相戀,然而,進了婚姻的城,一定要找出許許多多理由,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扶持。一個人不快樂,要記得,另個人亦會不快樂;莫忘記,搭一座橋,各自去對方心底瞧瞧,要什么,不要什么。畢竟婚姻有太多不同于戀愛的東西?;橐鲎≡趬m埃里,戀愛的男女卻住在云端,從云端到塵埃,不是扎根土里開出歡喜的花來,就是跌得體無完膚疼痛難忍,掙扎著松開手,各自轉(zhuǎn)身,相忘于江湖。
趙四小姐來了
俊朗多情的張學良,身邊從未少過女人。早在和谷瑞玉分手之前,他的生活里就又多了一個趙四小姐。
如果說,20世紀除了戰(zhàn)爭之外還曾留下玫瑰的話,那么,少帥張學良與趙四小姐趙一荻無疑是其中最絢麗的一對。
趙四小姐,名趙一荻,又名趙綺霞,乳名香笙。她有六個哥哥,三個姐姐,因為姐妹中她排行第四,所以人稱趙四小姐。趙四小姐的父親趙慶華,在北洋政府時代,曾歷任東三省外交顧問、交通部次長等職。
趙四小姐天生麗質(zhì),氣質(zhì)和風度都很出眾,又極會打扮,十四五歲時就曾成為天津《北洋畫報》的封面女郎。
1927年5月,后來誰都不記得那是哪一天了,只知那天夜里,天津蔡公館,一場舞會。蔡公館是當時天津頗有名氣的上流社會交際場所,常常舉辦舞會,放映電影。達官貴人,富家公子,名門淑媛,往來其中。蔡公館的主人叫蔡少基,是張學良的三弟張學曾的岳丈。天性風流、喜好玩樂的張學良,每去天津,必去蔡公館。那天的舞會上,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相遇了。
不要輕看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誰都不知道哪一場相遇就改寫了一生命運。
趙四小姐早就聽說了張學良,兩次直奉戰(zhàn)爭,指揮千軍萬馬馳騁疆場,更聽說了他的英俊瀟灑。見多了無數(shù)名門閨秀,看慣了妖婦艷女,張學良一見不施粉黛如清水芙蓉般超凡脫俗的趙四小姐,他由不得呆了。真?zhèn)€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舞會短暫,情思無限。匆匆別后,兩個人兒各自思念。
公務纏身的張學良自是不能長日待在天津,本想著和趙四小姐或許只是一次美麗的邂逅,邂逅之后再不相逢。轉(zhuǎn)眼又到了夏天,張學良去北戴河避暑,真巧,趙四小姐隨家人也來避暑。相逢的人會相逢,相愛的人會相愛。緣分來時,沒誰擋得住,也沒誰愿意去抵抗這讓人心花怒放的美好情緣。在北戴河,張學良和趙四小姐幾乎日日相見,情感迅速升溫,譬如墜入海里的兩顆石頭,越墜越深,多快活的陷入,他們誰都不想上岸。
有一天,張學良去找趙四小姐,恰好趙四外出。他隨手翻了一下她放在床頭的日記,真巧,他看見她在日記中寫道:“非常愛慕張少帥,可惜他已有妻室,命何之苦也?!毕胂肟窗?,他對她本已有意,卻又見著這番話,怎不心潮澎湃呢?
又有一次,宴會上,趙四小姐和張學良坐在一起。她胸前垂著一顆雞心飾物,他伸手拉來看,打開蓋,發(fā)現(xiàn)雞心里面嵌著的竟是他的一張相片,更令他心蕩神搖的是,相片上還有“真愛我者是他”的字樣。到了這一刻,他對她的愛徹底入了肺腑,而她,早已是愛他入了肺腑的。
1928年,倘若用一種顏色來形容這一年,張學良會選黑色。他的父親在皇姑屯遇難,喪父之痛,人生至悲。料理完父親的喪事,他又接下軍中大權(quán),百廢待興,百事待理,日日忙于公務,他病倒了。人在病中,心思最為細膩,細膩心中所想念的往往是至愛之人。張學良撥電話給趙四小姐,問她能否來奉天旅游。幾天之后,趙四電話回復,說是已征得父母同意,不日就將前往奉天。
趙四小姐剛到奉天,她的父親就在報上登了一則《蘭溪趙燕翼堂啟事》:“四女綺霞,近日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規(guī)條第十九條及第二十二條,應行削除其名,本堂為祠任之一,自應依遵家法,呈報祠長執(zhí)行。嗣后,因此發(fā)生任何情事,概不負責,此啟。”一則聲明,連登五天。之后,趙父又辭去官職,退隱而居。
趙四小姐和張學良的這一次相見,人們在傳說的時候,多是說趙四和家中不打招呼就私奔了,而后趙父憤然大怒,認為女兒丟了趙家顏面,于是斷絕父女關(guān)系。
但,依著張學良晚年的回憶,卻是另一回事:“那一年我有病,在沈陽養(yǎng)病,趙四就拎了小包從天津來看我。本來她看完是要回去的。那時,家里已給她介紹了婚配對象,她對那人的印象也很好。后來她的異母哥哥就到老太爺那里告狀,說妹妹私奔了。原來趙四的母親是盛宣懷家的丫頭,是姨太太,上面還有個太太,也是盛家的小姐,生了幾個哥哥。哥哥就想借這事來打擊趙四母親這一房。老太爺一聽,大怒,就登報脫離父女關(guān)系,逐出祠堂。這下可好了,回不去了,只有跟了我啦。所以我說她哥哥是弄拙成巧了。唉,我說姻緣就是這么一回事?!?/p>
張學良當時還曾問趙四小姐:“你父親既然同意你來此,為什么又登報聲明?這弄得多么不合適?!壁w四不曾發(fā)一言。
想必趙四深是明白父親的苦心。
先說說趙父趙慶華,他是個人物。他家祖上是浙江蘭溪的書香世家,他12歲那年就請求父親讓他去香港求學,之后混跡于大清官場,沒有任何政治靠山卻能平步青云;亡了清朝,興了民國,他又很快躋身當時政府重要官員的行列之中。由此可以想見,他是多么精于人情世故。
或許趙慶華早就預見了,女兒和張學良戀愛,不會有結(jié)果。畢竟張學良有結(jié)發(fā)妻于鳳至,還有妾室谷瑞玉,就算張學良娶了趙四,也不過是妾,誰知道這個妾能得寵多久呢?再則,張學良生性多情,紅粉知己無數(shù),倒還真沒幾人可和他修成正果?,F(xiàn)今,張學良邀請趙四去奉天,這算什么呢?她連個名分都沒有就稀里糊涂地跑去,難保最后不是個始亂終棄的結(jié)果。倘若真到那時候,他趙慶華的顏面往哪里存放?
還有,當時諸軍閥憑借軍力,征戰(zhàn)不息。張學良主政東北奉系,趙慶華官任北洋政府,兩相結(jié)親,或許要有政爭之嫌隙,落人口實。既然女兒對張學良情深義重,不如借此機會,弄個巧,既能減免張學良恩怨之憂慮,任其放手作為,又能避免他人閑話。
趙慶華索性登報聲明,斷了張學良的后路,更要他意識到趙四為他付出了多么慘重的代價,他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和她成親,對她好。
其實,趙慶華不但堵住了張學良可能出現(xiàn)的始亂終棄之路,還堵住了另一個女人的來路,那就是江南名媛蔣四小姐蔣士云。
張學良和蔣士云相識于北京,那是1927年的夏天。張學良雖對蔣士云有好感,但,追求他的女子從來都是如過江之鯽,他并未把蔣士云這江南小姑娘放在心上。蔣士云卻就不一樣了,她很愛風流倜儻的張學良,常常寄給張學良書函和明信片,還把自己不輕易示人的玉照也寄給他,其心思不言自明。
1931年春天,在意大利工作的蔣士云的父親催促女兒前往意大利繼續(xù)學業(yè),蔣士云卻去北京見了張學良,想向他當面袒露心跡。一到北京,卻從女友口中驚悉:張學良除結(jié)發(fā)妻之外,又有了一個趙四小姐。再和張學良一番接觸,自知無望成為他的妾室,蔣士云只好遠走歐洲,次年春天,她嫁給了貝祖貽,貝祖貽是世界著名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的父親。當時張學良正背負著“不抵抗將軍”的罵名,在這焦頭爛額之際,聽說蔣四小姐結(jié)婚的消息,他派人專程前往上海為蔣四小姐送上賀禮??磥恚麑λ⒎呛翢o情意,不接受她,或許只因她是遲到的。正如歌中所唱:“你到我身邊,帶著微笑,帶來了我的煩惱,我的心中早已有個她,她比你先到?!?/p>
假若當年趙慶華不登報聲明和女兒斷絕關(guān)系,不給張學良一些壓力,誰知道趙四小姐和張學良會是怎樣的結(jié)果呢?說不定陪伴張學良老去的是蔣四小姐呢。不得不說,姜是老的辣,趙父看似絕情,卻最是有情,又有手段。真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趙四小姐是不可能回去了。張氏帥府歡迎趙四小姐嗎?不歡迎。原配于鳳至明確提出,若是娶趙四小姐,也可以,但有兩個條件:一,趙四小姐不能進帥府;二,趙四小姐不能有正式的名分。于鳳至和張學良說:“趙四小姐對外沒有名分。對外國人稱是你的秘書,對中國人稱為侍從小姐。”
于鳳至原本以為,如此苛刻的條件,年齡小張學良十幾歲又受過新式教育的趙四小姐,定然不肯接受,興許一怒之下離張學良而去。出乎意料的是,趙四小姐毫無怨言地接受了。不能住進帥府,她就去張學良的北陵別墅住。
更使于鳳至沒料到的是,趙四小姐來了之后,張學良白天在帥府辦公,晚上卻去別墅歇息??梢哉f,是她為張、趙二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靜的獨居空間,她為此很是發(fā)愁。
沒過多久,趙四小姐懷孕了,1929年冬天,產(chǎn)下一子,張閭琳。于鳳至去北陵別墅看望趙四母子,并邀請趙四回帥府居住,趙四果然“感動得嘴唇哆嗦,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滾落下來”,她叫了一聲“大姐”,就抱住于鳳至失聲哭了起來。
于鳳至安排趙四住進了帥府東墻外的一幢二層小樓。這小樓原是奉天財政廳廳長王永江的,于鳳至出資買了下來,一番裝修,又開了個小門通往帥府,這就是后來人們所說的“趙四小姐樓”。很多人不明白,趙四小姐為什么舍棄寬敞明亮的別墅,入住位于東北角、終年陰冷潮濕的小樓?原因其實很簡單,只因為在那兒,她能隔窗看到位于帥府大青樓二樓張學良辦公室里的燈光。
趙四小姐深愛張學良,但她不和原配于鳳至爭風吃醋,凡事甘于低下。這與世無爭的姿態(tài),使得于鳳至漸漸喜歡上了她。妻妾相處和睦,張學良自然歡喜不已,三人一起出出進進,愉快地生活在一起。人們都說,張學良有兩位賢內(nèi)助。
這是我的姑娘
1936年,張學良和楊虎城發(fā)動“西安事變”。蔣介石雖答應了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抗日,但也自此將張學良軟禁起來。在美國舊金山陪伴子女求學的于鳳至,聽聞消息,急忙歸國,上下周旋,期望能夠救出張學良,卻是不能如愿,只被允許“去奉化陪獄”。
為防不測,張學良要部下送趙四小姐和兒子張閭琳去了香港。
1940年春天,陪伴張學良過了四年顛沛流離的羈押生活,于鳳至被確診患了乳腺癌,必須盡快去美國就醫(yī)。張學良向蔣介石提出,要趙四小姐來陪伴,得到準許。
所有人都認為趙四小姐不會回來,因為當時她在香港生活安定,幼子張閭琳又需要她的照料,即使她不回來,也完全是可以的。但,她將年幼的張閭琳托付給了一個美國朋友照料,匆忙趕回,陪同張學良一起過幽禁的生活。從此,她再也沒有離開張學良。
或許趙四小姐不是一個好母親,但她卻是一個好情人,為了愛人,她毅然舍棄愛子、自由和舒適優(yōu)越的生活。為了他,她從來都是不顧一切,就像1928年她不顧一切投奔愛情,去他身邊。
1946年11月,張學良和趙四小姐被押往臺灣,幽禁于新竹縣井上溫泉。那是座人煙稀少的大山,他們在那兒一待就是十余年。
井上生活條件惡劣,但在趙四小姐的心里,這段與世隔絕的時光,是最幸福最安全的時光,因為這一段艱苦的幽禁歲月是她和張學良兩個人的。張學良把一切希望和歡樂都寄托在趙四小姐的身上,趙四小姐則盡自己全部的力量給張學良以安慰和照料。見過的人都說,趙四小姐經(jīng)常身著藍衣腳蹬布鞋,洗盡鉛華,終日陪伴在張學良身邊。曾經(jīng)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她,現(xiàn)今不過是一個最普通不過的家庭主婦,不但能夠熟練地使用縫紉機縫制衣被,還喂養(yǎng)家雞,將雞蛋作為難得的“營養(yǎng)品”給張學良滋補身體。但,骨子里她依舊是大家閨秀,服飾妝容一絲不茍,在粗糙的生活中頑強地保持著自己骨子里的優(yōu)雅與美麗。
其實,趙四小姐比起張學良來說,是多了一些自由的,每年都能獲準到美國去探望兒孫,但她每次總是在美國僅住兩三天,即又回到張學良身邊。
如此賢惠溫柔無怨無悔的趙四小姐,使得張學良感嘆不已:“有四姑娘這一紅粉知己,張漢卿今生有福?。 ?/p>
1964年7月1日,臺灣《希望》雜志刊載了張學良的《西安事變懺悔錄》。于鳳至看到后十分震驚,她的第一反應是:這篇文章不是張學良撰寫,是有人在故意詆毀張學良,丑化他的聲譽。
于鳳至在美國掀起營救張學良的傳媒大戰(zhàn)?!堵迳即壧枅蟆?、《紐約時報》等各大報紙,相繼“呼吁給張學良以全面自由”。此舉讓蔣介石大為光火,甚至動了除掉張學良的念頭。
這種境況下,張學良的好友張群認為,張學良最好盡快和于鳳至解除夫妻關(guān)系,消除不必要的嫌疑,同時,也該給趙四小姐一個應得的名分了。
張群親自飛往美國,說服于鳳至和張學良離婚?,F(xiàn)實萬般殘酷萬般無奈,她只好同意。不過,她說:“我要向世人說明,我不承認強加給我的、非法的所謂離婚、結(jié)婚。”她還說,“我生是張家人,死是張家鬼!婚姻雖然解除了,可是我的心始終屬于張漢卿?!庇嗌娜兆永?,于鳳至仍然視自己為張夫人,而離婚后張學良給她來信的稱謂亦是沒有變化。
同年7月4日,52歲的趙四小姐和63歲的張學良舉行了婚禮,做了一回“白發(fā)新娘”。
于鳳至對他們的婚禮表示祝賀,在給張學良的信中,她寫道:“你們之間的愛情是純潔無瑕的,堪稱風塵知己。尤其是綺霞妹妹,無私地犧牲了自己的一切,任勞任怨,陪侍漢卿,真是高風亮節(jié),世人皆碑。其實,你倆早就應該結(jié)成絲夢,我謹在異國他鄉(xiāng)對你們的婚禮表示祝賀!”
于鳳至還對子女說:“趙四小姐是位難得的女子,25年來一直陪著漢卿同生死、共患難,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對她也十分敬佩。現(xiàn)在由她陪著漢卿,漢卿高興,我也放心。至于我個人的委屈,同他們所受的無邊苦楚和寂寞比起來,又算得了什么?!?/p>
后來的日子,于鳳至再也沒能見到張學良。提起他,她總是對人說:“漢卿這人好啊,很熱情厚道,極富有正義感,一生從不負人。我們夫妻感情一直是很好的?!?/p>
1990年3月20日,于鳳至去世,安葬在洛杉磯玫瑰園公墓。她的墓旁留下一個空穴,等待著她永遠的丈夫張學良,和她黃泉再聚。她的遺囑是:“在我死去以后,可將我埋在洛杉磯城外最高的山上,我可以在那里隨時望見我的故鄉(xiāng)。還有,在我的墳墓旁邊,請?zhí)嫖揖蛳乱粋€空穴,那是留給他的……”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庇眠@句詩形容于鳳至與張學良的愛情,怕是再適合不過了。
1991年3月,已可公開露面自由行動的張學良和趙四小姐,飛赴美國探親。剛到舊金山,張學良就對身邊的人說:“我想一個人到紐約去會會朋友,而且還是個女朋友!”大多人都以為,那個朋友應該是和張學良多年不見的宋美齡,只有趙四小姐知道,張學良說的是誰。張學良曾經(jīng)說:“于鳳至是最好的夫人,趙一荻是最患難與共的妻子,貝太太是最可愛的女友,我的最愛在紐約。”
趙四小姐沒有攔阻張學良,她知道這可能是他最后的人生夙愿。她和他,還有貝太太蔣士云,他們都老了,很幸運,在他們都白發(fā)蒼蒼的時候,還可再相見。
張學良一人飛去紐約見貝太太蔣士云,并下榻其公館,趙—荻一人飛回洛杉磯的兒子張閭琳家中。
貝祖貽早已去世,蔣士云身邊只有一女,她和繼子繼女們并無多少往來,而女兒也只在每周六過來和母親共度周末。張學良的到來,給寂寞中的貝夫人帶來了意外歡喜。
張學良在紐約期間,蔣士云儼然成了他的經(jīng)紀人,代為安排所有的活動。趙四小姐喜歡清靜,不喜歡張學良會友,愛熱鬧的蔣士云卻把張學良每天的日程排得滿滿的。張學良91歲的生日,坐在他身邊的也是這位蔣四小姐而不是趙四小姐,致使外界一度神經(jīng)兮兮地猜測,張學良與趙四小姐即將發(fā)生婚變,很是熱鬧了一陣???,將近百歲的人了,還能輕而易舉地翻騰情海風波,制造燦爛奪目的桃色新聞,有這好功夫的,除了張學良,還有誰?
同年6月下旬,趙四小姐把張學良從紐約接回舊金山,轉(zhuǎn)道回臺灣。又一年后,他們定居夏威夷。
從此,張學良余生的日子只有趙四小姐了,他和蔣四小姐再也沒有見過面,甚至連通電話的機會也失去了。蔣四小姐抱怨著說:“他在臺灣的時候我還跟他通過電話,離開臺灣以后就沒有消息了。我打過一次,打不進去。我知道有人阻攔……”
是誰在阻攔?
2000年6月22日,趙四小姐病逝于夏威夷。臨終前,張學良一直緊緊握著她的手,不肯放。當她停止呼吸,他沉默不語地坐在輪椅上,淚水緩緩地流下來,濕了他99歲的眼99歲的臉。他再也不能拉著她的手,用濃重的東北口音對人介紹:“這是我的姑娘?!彼墓媚锼耍僖膊恍褋?。或許她累了。
次年10月14日,張學良也與世長辭。他也很累了。夏威夷檀香山的神廟谷,他的姑娘趙四小姐葬在那兒,他和她要在一起,哪怕死后。
一生幾多風雨,尋尋覓覓浮浮沉沉,雖然辛苦,但,多幸運,從人生初見了,直到最后,他們一直一直都在一起。
那么多女子迷戀他,他亦曾有過那么多女子,一顆心里住著許多人,但,縱使姹紫嫣紅,他不曾亂花迷眼,始終清醒,誰最愛他,他最愛誰。
而于鳳至,只能黃泉獨眠了。
附:張學良簡介
張學良(1901.06.03—2001.10.14),字漢卿,乳名雙喜、小六子。遼寧海城人,祖籍河北大城。奉系軍閥首領(lǐng)張作霖的長子,“民國四公子”之一,“民國四大美男”之一。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史稱“東北易幟”,此舉實現(xiàn)了當時中國在名義或形式上的南北統(tǒng)一,是對日本殖民侵略政策的一個打擊。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條湖事件”,發(fā)動了對中國東北的戰(zhàn)爭,史稱九一八事變,張學良對日軍不抵抗使其落得“不抵抗將軍”的罵名。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fā)動“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促成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之后,張學良被蔣介石幽禁,1990年起才逐漸得以恢復人身自由。
沈醉:遇見你就爛漫了
人人都有風花雪月的事
沈醉,單看這名字,或以為是某武俠小說中跑出來的角色,彌漫濃重的江湖氣息;也或誤以為是某個人寫文章時使用的筆名,看起來灑脫不羈。其實,他并非活在武俠小說里,那也并非他的筆名,他真的姓沈,名醉。他曾長期服務于國民黨軍統(tǒng)局,深得軍統(tǒng)特務頭子戴笠的信任,1950年在云南被人民解放軍俘虜,1960年被人民政府特赦,并任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專員。
那都是很遙遠的事了。他的身世,他的功過是非,且都交付史學家去評說吧。此處只談風月情濃。
人人都有愛的權(quán)利,人人都可擁有愛情,無關(guān)出身高低貴賤。無論在別人眼中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在戀人眼中他都有可能是塵世間最有情有義的好戀人。
沈醉一生有過三個女人。他愛她們。
有愛并非就可永生廝守一起,即使不在一起,曾有過的愛情,每每想起也還是覺得好。
在說沈醉的婚姻情感之前,且來說說,“沈醉”之名的由來。
沈醉祖籍湖南湘潭,年幼時父親便已去世,由母親一手撫養(yǎng)成人。沈醉的母親叫羅裙,這也是一個很詩意的名字。羅裙是南社的成員,南社是清朝末期也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個文學社團。擅長詩詞的沈母羅裙,喜愛李清照的《如夢令》,其中有一句“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古字“沈”和“沉”相通,于是沈母便為兒子取了“沈醉”一名,字叔逸。
據(jù)沈醉回憶,幼年時母親就教他讀唐詩,所以直到晚年他還能背誦很多唐詩,并且他一直愛寫詩詞。后來,沈醉長期在國民黨軍統(tǒng)局工作,那時的官場,許多人都有賭博、酗酒、抽鴉片、嫖妓等惡習,沈醉卻未沾染絲毫,他說,這也都完全歸功于母親對他的教誨。
那么,什么樣的機緣促使沈醉進了軍統(tǒng)局呢?
少年時候,沈醉在長沙文藝中學讀初中,受大革命運動的影響,1932年和一些高年級學生一起參加了鬧學潮,被校方開除。這一年,他18歲。不讀書了,就得找份工作謀生。沈醉去了上海,投奔姐夫余樂醒,因為他聽說姐夫在“革命團體”里工作,具體是個什么樣的“團體”又從事什么工作,他就不得而知了。這時的他,只想在上海謀個差事,混一口飯吃。
當時余樂醒為國民黨復興社特務處上海特區(qū)的區(qū)長,是戴笠手下的得力紅人,因為長于對爆炸技術(shù)及藥物的研究,在軍統(tǒng)局內(nèi)有“化學博士”之稱。余樂醒利用職權(quán)之便,將年僅18歲的沈醉安插在上海復興社做了交通聯(lián)絡員。從此,沈醉走上了職業(yè)特務的人生旅途。
兩年后,沈醉遇見了白云,她是他的初戀。
白云卻至死都不知道,她的戀人就是沈醉。
一切就從這兒說起吧。
別問我是誰,請與我相戀
白云不認識沈醉,她只認識陳滄。
陳滄就是沈醉。當時沈醉是軍統(tǒng)局駐上海法租界情報組長兼行動組長,以湖南湘光通訊社記者身份為掩護,化名陳滄。
1934年,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沈醉和白云相遇了。不得不說,沈醉實在是個很討姑娘歡心的青年,他飽讀詩書,又一身好武功。他的功夫是在進入軍統(tǒng)前就練成了的。據(jù)說1949年盧漢云南起義,沈醉等一批國民黨高級特務被扣押,別人都是軟禁,只有沈醉不但被加上手銬腳鐐,而且還有哨兵嚴密看守,但那些哨兵很少走近沈醉,據(jù)沈醉說,“他們怕我點穴”。還有,沈醉中年之后,總是拄著一根拐杖,其實他身體好得很,哪里用得著拄拐。拐杖不過是他防身的武器罷了。照他的說法,要是碰上劫道的,七八個人,他一根拐杖就應付了。有一身好功夫又精明干練的沈醉,很快就吸引了白云。
白云是誰?白云原名陳淑媛,她出身于福建廈門的一個大家庭,幼年曾隨父親遠走南洋四處游覽,歸國后就讀廈門大學中文系。后來,追求進步的白云,從迂腐陳舊的封建家庭出走,只身一人到了上海,在南洋華僑所辦的《女子月刊》任編輯,筆名白云,與“記者陳滄”算是同行。
有一天,他們相遇了。一個文武雙全精明干練,一個活潑大方熱情奔放,相互吸引,各自傾心。很快,二人陷入熱戀。
戀愛可以單純地只是兩個人的事,而談婚論嫁卻是兩群人的事,男人身后的一群人和女人身后的一群人。若兩群人溝通愉快,戀愛的男女自然要皆大歡喜結(jié)婚;若是雙方甚或其中一方心有不滿,很容易就出現(xiàn)棒打鴛鴦的事。
沈醉的母親羅裙不滿意白云。羅裙認為,女人應該安安靜靜待在家中,恪守婦道相夫教子,而不是像男人一樣去外面東奔西跑,她甚至很反感白云熱情活潑的性格,于是警告兒子沈醉:“如果你和白云結(jié)婚,我就永不進你家門!”
白云會為了沈母的反對做出妥協(xié)嗎?她當初就是為了反對舊思想才毅然走出家庭的,現(xiàn)在又要她走回去,她做不到。
母親和女友之間的矛盾完全無法調(diào)和,盡管沈醉很愛白云,也還是不能和她結(jié)婚,因為他是個孝子。古人常說忠孝不能兩全,是指為國盡忠和為父母盡孝是一個兩難的抉擇。其實,在愛情里,忠孝有時也難能兩全。是要忠于愛情還是要孝于父母,亦為難事一樁。
不但沈母羅裙不贊同沈醉和白云在一起,沈醉的上司戴笠也反對他們二人結(jié)合。戴笠認為,白云思想“左傾”、“激進”,沈醉可以和她“交朋友”,也可以“利用”她,但不能結(jié)婚。
他愛她,怎會忍心利用她呢?
真正的愛情,不應摻雜一絲一毫功利色彩,愛便深愛;寧肯自己委屈或受傷害,也不能要她吃苦受累。
男人要對自己的女人好,不需要理由。倘若不能對她好,請不要招惹她。真正的男人,只選擇和男人角斗,而不會利用并傷害女人,所謂“好男不和女斗”大抵就是這個意思。
要女人落淚或受傷的男人,是可恥的。
沈醉一直在想,是否有個萬全之策,既能和白云結(jié)婚,又不惹母親和上司動怒,想來想去,覓不到好法子,萬般惆悵。
也就在這左右為難之時,沈醉負傷了。那一天,他去追捕一個進步人士,從三樓墜落,摔成重傷,左眼幾乎失明。
沈醉受傷后,白云來他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他。
最深的感情往往生于患難之時。當你在困境,你最能看得清楚,誰真心愛你,又是誰只可同甘不能共苦。沈醉傷愈后,就再也顧不得那么多了,毅然選擇和白云同居。母親阻止,上司發(fā)火,他都不在乎了,只要能和白云一起生活,即使不結(jié)婚他也愿意,他只要和她在一起。
一年之后,沈醉和白云有了愛的結(jié)晶,白云為他產(chǎn)下一子。
如果說沈醉有愧對白云之處,那就是,直到此時,白云并不知曉他的真實身份,她只知道他是一個記者,名叫陳滄。
他何曾不想將自己的身世和工作性質(zhì)說給她聽呢?只是,他擔心,當一切挑明,白云會毫不猶豫地離他而去。他舍不得她,唯一的辦法就是將真相苦苦隱瞞。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而每一段看似美滿的愛情,在許多細小角落,藏著多少秘密,那是相愛雙方誰都不肯提及的。怕秘密泄露,就像藏在瓷瓶里的一個爆竹,怕見火,怕爆竹爆炸,瓷瓶碎裂,一切變得不可收拾。
白云生子之后,沈醉和她說:“有了兒子,以后你就不要再出去工作了吧,只在家里帶好孩子,過好這個家。我有能力照顧好你們母子。”白云斷然回絕,相夫教子她做不來,她說:“那不行,做個賢妻良母,靠男人養(yǎng)活,我辦不到。”
她不肯,他也不再勉強。愛一個人,就要給她獨立的寬敞的空間,她喜歡做什么,盡管去做好了。
轉(zhuǎn)眼間到了1937年,這一年的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這是中國歷史上悲愴又恥辱的一頁。敵人來了有獵槍。眾多的熱血愛國青年奔赴延安,參加革命,投身抗日。白云也要去,她要沈醉和她一起走。
沈醉當然不去,他的政治信仰不同于白云的。
到了此時,沈醉終于對白云說出他的政治信仰和職業(yè)性質(zhì),不過,他到底沒有告訴白云,他原名沈醉,對此他只字不提,在她面前他仍然是“陳滄”。這已經(jīng)足夠,白云有足夠的理由離開沈醉了。
每天同床共枕的那個人,萬般恩愛纏綿,卻原來是同床異夢。譬如,她以為他們唇齒相依一心同體,誰料,吻著她的唇,他想著另外一人。不,靈魂的信仰的背叛,其傷害力遠遠超于男歡女愛移情別戀。
沈醉試圖勸服白云,莫要再去延安,停止追求進步的腳步,就留在上海,和他在一起。他希望她能留下來,一直一直和他在一起。
白云意志堅定地離開了上海。她和沈醉的兒子,留給了沈醉。乘著沈醉外出時,她離開了他們的家,跟隨抗日救亡宣傳隊去了延安。
人們朝暮談說愛情,到底何為愛情?人們愛著的是愛人的靈魂,還是靈魂之外的另一些東西?若說是靈魂,為何有時竟肯忍心丟下當初不顧一切要在一起的愛人,再不回頭?若說是為著靈魂之外的另一些東西,那么,愛情實在不值得歌頌。
最好的愛情,要是這個樣子:我愛你,你愛我,我要我們在一起,你亦是這般執(zhí)著,哪怕為了在一起要經(jīng)受千辛萬苦,我們誰都不怕,愛情可以排除萬難,排除萬萬萬萬個難。在一起了,就再不分開,除卻死亡來臨。
白云遠去,沈醉能做什么呢?他們連“再見”都未來得及講,她不曾給他機會。她只給他留下一個兒子。兒子如何撫養(yǎng)?他是特工人員,潛伏,行刺,槍林彈雨,九死一生,料不定哪天刺不死他人反丟了自己性命,這樣一個危險人,如何撫養(yǎng)嬰兒?沈醉把兒子送人了。
倘若說兒子是沈醉和白云之間最后的聯(lián)系紐帶——那是他們愛情的禮物——現(xiàn)在,禮物丟了:一個將禮物輕易遺棄,一個則拱手送人。
后來,那個孩子,沈醉和白云誰都沒有再見過,誰都不知他去了哪兒。
白云去了延安,又將名字更改為“莫耶”,她在延安成為文藝骨干之一,當年流傳甚廣的歌曲《延安頌》,詞作者便是她。賀龍元帥很是欣賞她,稱贊她是“我們120師出色的女作家”。只可惜,這樣一個熱血才女,曾先后多次被批斗,在文化大革命的運動中,更被戴上“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quán)派”和“反革命分子”的帽子,接受嚴厲批斗。
1986年5月7日,白云在蘭州病故。那個時候的沈醉,早已被成功改造,脫胎換骨,“國民黨高級將領(lǐng)”的舊衣冠被他深深踩到腳下,在一個新的中國里,他在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委員,生活待遇優(yōu)厚,還有了新的妻子。白云去世后,在報上讀到關(guān)于莫耶的紀念文章,他才知道,“莫耶”便是“白云”,是他的兒子的母親。不過,他和她的兒子早已不知去向。而白云,她至死都不知曉,她的初戀所愛竟是特赦了的戰(zhàn)犯沈醉。
或許,愛情里最悲哀的事,不是愛了而不能在一起,而是愛到最后都不知曉自己的所愛到底姓甚名誰。
也還好,直到最后,提起她,他都是歡喜的,記得自己曾深深地愛過她。不能在一起,不是她的錯,也并非他的,而是那幾年,這對人兒,實在沒有緣。他有他的,她有她的,方向;他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在交會時互放光亮,彼此吸引,又轉(zhuǎn)瞬間消滅了蹤影。若有緣,有緣來世再相逢相愛吧。
不是所有相愛的人都能永生在一起
法律意義上的,以及沈母羅裙所承認的,沈醉的妻子,是一個叫栗燕萍的女子。
栗燕萍原名栗翼鵬,湖南長沙人,生于一個甚有名望的大家族中。栗燕萍的叔祖父栗康時,曾出任北洋政府的外交次長;祖父在長沙經(jīng)商,開有不少店鋪,家境十分殷實。栗家的男人個個了不得,栗家的女人也不差。栗燕萍的母親知書明理,她不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別人家的女兒讀不讀書她做不了主,她的女兒是必得讀書的,早早地她就把栗燕萍送進了長沙城唯一的寄宿學校,識字讀書受教育。遺憾的是,栗母在栗燕萍十五六歲時,病故。彼時,栗燕萍初中尚未畢業(yè)。
又過沒多久,栗父娶了新婦,栗燕萍有了繼母。栗燕萍的繼母,果然不是個省油燈。繼母入駐后的家,于栗燕萍來說,已無溫暖可言,她只想早日逃離。
少年若要離家,有個途徑最是便捷,那就是求學。栗燕萍考入了胡宗南創(chuàng)立的中央軍官學校第七分校,后又轉(zhuǎn)入湖南常德的臨澧特務訓練班。真巧,此時沈醉在訓練班任副主任。
沈醉發(fā)現(xiàn),栗燕萍不同于其他女學生,她甚是膽大。別人不敢殺碩大的老鼠,她敢;上游泳課,別的女生不敢下水,她敢。沈醉說:“唯有她冒冒失失地往水里跳,險些被淹死?!笔巧蜃韺⒗跹嗥季壬习丁?/p>
算不得“英雄救美”吧。他是教官,她是學生,老師在學生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搭救,分內(nèi)之事而已。當時,他們二人應是誰都沒能料到,后來的日子,二人竟墜入愛河。
有一天,沈醉正要外出游玩,栗燕萍前來報告:家中來了急電,父親病危,她得請假,速速歸家。
沈醉簽字準假,見栗燕萍滿臉焦急,索性驅(qū)車送她回家。
到了栗家,出于禮貌,沈醉來到栗父病榻前,說一些寬心話。栗父見女兒帶回一位青年教官,以為他是她的心上人,便一把拉住他手,有氣無力又十分懇切地說:“我的女兒,就拜托你了。”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要沈醉如何解釋如何推脫?他不忍心解釋,不忍拂了垂死者的最后心愿,只好頻頻點頭稱是。
從栗家出來,沈醉順道回自己家探望母親,并將栗父的誤會當作笑話說給母親聽。
沈母羅裙不認為這個笑話好笑,她極其嚴肅地對兒子說:“臨終人的囑托,馬虎不得。你既點頭,就要負責到底?!?/p>
的確,既受人之托,必忠人之事,哪怕有時需要為此付出生命。是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沈醉驀地意識到,他被推上了一條回不了頭的路。冥冥中有一股力量,將他和他的學生栗燕萍拴到一起。這是月老拋出的紅線吧?倘若真有月下老人,這老人心思好有趣好難測,誰都不知他什么時候會將誰和誰,一根線拴捆,成就一份歡喜姻緣。
有一天,沈醉將栗燕萍帶給母親看。沈母見到栗燕萍,贊不絕口,夸她端莊清秀,又夸她大方得體,還說栗燕萍一臉福相,定是個好兒媳。
多奇妙,人和人,有的一見如故,有的人生初見卻厭意頓生。當年沈母見到白云,左也看不順眼,右也看不順眼,現(xiàn)今見著這栗燕萍,用“一見傾心”倒也不算為過。
沈母如此喜愛栗燕萍,自是催著兒子沈醉早早和栗燕萍訂婚,并盡可能早地舉行婚禮。孝子沈醉唯命是從,況且栗燕萍真的不難看,懷了男歡女愛的心思去打量,他對他這個學生也是越看越歡喜。
栗燕萍的父親臨終托婚,沈醉的母親又偏愛栗燕萍,兩家長輩對親事贊成,而沈醉和栗燕萍,這對師生也“相看兩不厭”越看越喜歡,那么,婚事理應是順水順風,只等著挑個好日子,一個容光煥發(fā)做新郎,一個花枝招展為新娘。
看上去一切都好的,未必真的萬事如意。
沈醉的上司,特務頭子戴笠不同意沈醉和栗燕萍戀愛,更不要談結(jié)婚了。戴笠嚴厲規(guī)定,軍統(tǒng)人員不許戀愛結(jié)婚。原因倒也不難理解,熟悉諜戰(zhàn)劇或諜戰(zhàn)電影的都知道,做特務,暗殺或潛伏,行動越機密越好。如何機密?洞悉你底細的人,越少越好,最好你是孤兒,或者說,最好你就是從天而降的,人們只看得見你制造的現(xiàn)在,沒誰知曉你的過去。倘若結(jié)婚,隨著婚姻而來的枝枝蔓蔓,譬如春天綠草,抵擋不住地蔓延,再會隱藏的人,都難免要露個蛛絲馬跡,并為所露的蹤跡付出慘重代價。戴笠聽說沈醉和栗燕萍要結(jié)婚,十分惱火,他們分明不將他的話放在心上嘛。況且,這二人,一個為教官,一個為學生,違反紀律再加上師生戀,甭提戴笠有多惱火了。
但,沈醉畢竟是軍統(tǒng)骨干,戴笠能拿他怎么辦?一個人,在一個團隊里若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即使犯錯也能得到寬容。還有,沈醉的姐夫余樂醒在戴笠手下亦是響當當?shù)慕巧麕椭蜃碚f話。沈醉又推說他和栗燕萍是娃娃親,現(xiàn)在成婚是奉母命,戴笠雖然對他私自定親極不滿意,到了這境地也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得不準了沈醉的婚事。
1938年11月24日,沈醉和栗燕萍成婚?;槎Y簡單,新房亦是頗為簡陋,沒關(guān)系,有情飲水飽。新婚之時,沈醉歡喜吟詩:“洞房樂趣少人知,正是今生極樂時?!?/p>
沈母羅裙善詩詞,耳濡目染,沈醉的詩詞功夫也頗了得。和栗燕萍結(jié)婚后,沈醉寫了不少詩篇記述他和妻子生活的和諧美滿。譬如,“但愿生生成配偶,人間百事盡多余”,“惱人春色促人來,步步相隨舍不開。輕嗔笑面如花簇,疑擺腰肢勝柳枝。女唱新歌兒學語,卿翻畫譜我吟詩。記曾小飲偎人醉,不識杯深更一卮”,等等。
婚后,栗燕萍辭去工作,一心相夫教子。沈醉由于職務頻繁調(diào)動,生活漂泊不定,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和栗燕萍的感情。
戰(zhàn)火連天的年月,沒有誰能安居樂業(yè)。沈醉從事的工作,更為他后來的動亂生活早早埋下伏筆。
1949年后,眼看國民黨大勢已去,為安全起見,沈醉將母親和妻兒送往香港。1950年3月,他做了俘虜,被投入監(jiān)獄。
那個時候,臺灣方面對外聲稱,做了俘虜?shù)纳蜃硪驯粯寷Q,并為他設了一個靈位立在國民黨的“忠烈祠”。沈母聽聞兒子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中撒手人寰。
沈醉的妻子栗燕萍,沒有丈夫在身邊,生活失去依靠,又聽說沈醉已死,索性改嫁了。后來人們說起這件事,多是指責栗燕萍,聽聞沈醉一死她就改嫁,太過薄情薄意。其實,這怪不得她,她不過就是一個弱女子,為了活著,沒有生活能力的她或許只能做此選擇。
我們見過許多只為理想而活著的人,最常見的卻是,許許多多原本懷有理想但終向殘酷生活妥協(xié)的人。和理想道別,向生活低頭,世間太多人以此姿態(tài)活著,他們不值得歌頌,也用不著攻擊。人人都有萬萬個理由,去找尋屬于自己的生活之道。
栗燕萍,她只求活著,過好日子,不為柴米油鹽發(fā)愁。理想愛情不要也罷,她只要理想生活。嫁給誰,什么時候嫁,或許于她來說一點都不重要。
后來,沈醉被特赦,幾經(jīng)周折尋到栗燕萍,卻知她已有夫??v使他沒有放下過去,這時的他們已無復婚的可能。他們保持聯(lián)系,沈醉對栗燕萍無有怨言。
身為男人,本應頂天立地撐起自己的家,不使家人受委屈,更不應連累他們受苦而生活動蕩。沈醉走了一條動蕩的路,那么,他沒理由也不愿意去怪責任何人,他不認為栗燕萍背叛了他,若他一直都守在她身邊,何有背叛之說?沈醉,他種下因,他接受今朝收獲的果。
深愛,卻留不住,沈醉怎會不難過?只是啊,曾經(jīng)相愛的人,他日不能再在一起,無須埋怨。曾經(jīng)相愛,總勝過人生從未相識。
或許有太多遺憾,然而,誰的生活沒有遺憾?遺憾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遺憾的人生才是真真實實的人生。知遺憾者,懂人生。
沈醉對栗燕萍始終懷有深愛,許多年后寫回憶錄,費盡筆墨,大篇大篇敘說他對栗燕萍的相思之苦。
若說有不能原諒的,沈醉最不能原諒的,是自己。將母親送往異鄉(xiāng),客死異鄉(xiāng),不能歸葬故土。他未能見母親最后一面,為此,他終生痛心。
總有一份愛可既美好又長久
1960年11月,沈醉被人民政府特赦。脫胎換骨,在新的時代里,他開始新的生活,擔任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委員,生活待遇優(yōu)厚。關(guān)于過去,他提筆記下,陸續(xù)出版了《我這三十年》、《沈醉日記》、《戰(zhàn)犯改造所見聞》等著作,他有了截然不同于過去的新的生活形象。
也該成立新的家庭了。再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朋友介紹了幾個女子與沈醉認識,一番接觸,對方得知他過去的歷史,聽說他就是《紅巖》小說中的大特務“嚴醉”的原型時,都嚇得打了退堂鼓,怕政治上受到連累。
為了生活,每個人都會仔細斟酌利弊得失,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只肯使自己處在有益的環(huán)境,此為人之常情?;蛟S可以說,活得好就是活著的意義。
沈醉對任何人都不隱瞞自己的過去。不必隱瞞。所有明的暗的過去,都坦誠面對。隱瞞不是好好生活的態(tài)度。撒一個謊,后面要用千萬個謊來縫補,實在辛苦。
有一天,一個叫杜雪潔的姑娘出現(xiàn)了。這是個老姑娘,也是個老修女。她十五六歲時被家人送進沈陽的天主教堂當修女,獻給了上帝,從此,她的日月,她最好的青春年華,都在教堂和修女院里度過。
一襲黑色袍衫,一頂黑色頭罩,捧著《圣經(jīng)》,一天天,一年年,與世隔絕,清心寡欲,這是杜雪潔的生活。她不懂愛情,不知人倫之樂,她也不理會大千社會的人情世故,她心中只有上帝。上帝賜人快樂,她沒能體會到,她的性格非常孤僻。
沈陽解放后,沈陽教堂也被解散了,杜雪潔去北京投靠姨母,想繼續(xù)在北京的天主教堂做修女,可是,她到北京沒多久,北京的天主教堂也被解散了。生活真會開玩笑,時不時給人制造點走投無路的幻象。
修女生活無法繼續(xù),但煙火生活仍要繼續(xù),杜雪潔靠著替人編織毛衣過活。一個人一個月能織多少毛衣?她又不是機器。杜雪潔的生活極其清貧。即便如此,這個信仰堅實的修女,也還是堅持認為她是上帝的使女,不改潔身如玉的初衷。潔身如玉,當然要的,但她走錯了方向,她沒能認識到,上帝要人潔身如玉是在生活中潔身,而不是遠離生活。年華不等人,從無出嫁之心的杜雪潔成為一個老姑娘,一個在人看來有些怪異的老處女。
又過一些時日,杜雪潔所在的居民委員會介紹她到街道辦的醫(yī)院去學習護理知識,當一個護士,她終于有了一份穩(wěn)定工作,也終于入世,逐漸懂得一些世故人情。這期間,不是沒有人為她介紹對象,但她一個都看不上。
轉(zhuǎn)眼間到了40歲,又有人為杜雪潔介紹沈醉,兩人一見面,杜雪潔很滿意。沈醉猶豫了,他發(fā)現(xiàn),憔悴、憂郁、不茍言笑的杜雪潔,身上老姑娘、修女的特征非常明顯。沈醉覺得,他是愛說愛笑的,和杜雪潔的性格恰恰相反,個性如此迥異的兩個人,日后合得來嗎?不過,杜雪潔勤快、節(jié)儉,沈醉又覺得好。
沈醉向杜雪潔說明,他結(jié)過婚,有子女,他過去曾是特務,現(xiàn)在是全國政協(xié)文史館館員,為人民服務。當然,他也真誠地表示:“我雖然不信奉宗教,卻從不反對別人信奉宗教?!?/p>
杜雪潔不嫌棄沈醉的過去,因為他的坦誠而更為歡喜。兩個人試著交往。杜雪潔下班后常常去沈家,幫著料理家務,人也變得活潑、開朗起來。那時,沈醉和栗燕萍的女兒沈美娟,隨沈醉一起生活,杜雪潔和她相處倒也愉快。后母壞,并非天下所有后母都壞,至少杜雪潔不是。
好啦,杜雪潔能接受沈醉的過去,又愛他和前妻的女兒,沈醉還有什么好挑剔的呢?那就結(jié)婚吧。
1965年8月,沈醉迎娶杜雪潔。因為物資匱乏,不能大肆操辦,婚禮簡單,但朋友、同事紛紛前來道賀,說說笑笑,婚事應有的熱鬧也是有的。
這份婚姻,這對逐漸步入老年的新人,人生大半時光各自在不同的地方過著不同的生活,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牽了手,從此再未分開,直到各自白頭動也不能動,停止呼吸。
人的一生,許多事,許多緣分,或許早有注定的吧。你要遇見誰,和誰一起老去,一切自有老天安排。你什么都不要管,只需一步一步走你的路,遇水搭橋,逢山過山,也就好了。
沈醉娶了杜雪潔,像曾經(jīng)愛白云、栗燕萍那樣,他用心寵愛杜雪潔,敬重如上賓。他是一個愛女人的人,他所遇見的所愛上的每一個女人,倘可一起生活,他只做一件事:傾盡心力去愛他的女人。在愛情里,他是一個簡單的傳統(tǒng)的男人,一心一意只想和他的女人白頭偕老。
無論白云還是栗燕萍,雖然沈醉未能和她們廝守相愛一生,但他們之間的情感究竟可稱得一個“好”。世間多得是,戀人親密時如膠似漆,分手后渾如宿敵。那不是愛的意義?;钪鲆粋€懂愛的人,能在一起無比珍惜,不能再在一起且為曾經(jīng)愛過心生無盡感激。
杜雪潔是個勤快的女人,家里家外閑不下來,但沈醉不愿意她太勞累,家中的瑣碎活計,他盡量都攬下來,一個人承擔。
好男人皆是如此,因為他知道,女人嫁給他,不是來受苦受累的,女人是用來心疼寵愛的。不是所有男人都可大富大貴,但所有男人都應有一顆熱情而感恩的心,盡自己所能照顧好自己的女人。
每有外事活動,沈醉必定都會帶上杜雪潔同去,讓她多見一些人多見一些世面,她曾幽閉太久,是發(fā)現(xiàn)生活的歡喜熱鬧的時候了。天長日久,孤僻的杜雪潔不見了,一個新的歡笑著迎接世俗熱鬧的杜雪潔,她來了。
杜雪潔不能生育,不過,和所有女人一樣,她喜歡孩子,沈醉和杜雪潔商量,不如就把女兒沈美娟的小兒子留在身邊。有了孩子的家,完整,生動,就像樹有綠葉樹結(jié)果實,風一吹,枝葉婆娑,悠然自在。杜雪潔將外孫視同己出,愛之如掌上明珠,祖孫兩代說笑歡樂,一家人甜甜蜜蜜其樂融融。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1996年4月,沈醉去世。又一年多后,杜雪潔也離開了人間。沈美娟將繼母和父親合葬同一墓穴。
他們相逢恨晚,歡愛有限,在另一個世界,在高高的高高的云端,或許沒有時間,一切安安靜靜漫漫長長,安靜漫長無止無盡地相親相愛。遠山綠樹,長空日月,相愛的人永永遠遠廝守。
附:沈醉簡介
沈醉(1914—1996),字叔逸,湖南湘潭人。國民黨陸軍中將,曾長期服務于國民黨軍統(tǒng)局,深得軍統(tǒng)特務頭子戴笠的信任。在軍統(tǒng)局素以年紀小、資格老而著稱。1949年12月9日被盧漢(原國民黨云南省主席)扣押,參加云南起義,后協(xié)助盧漢逮捕了在昆明的大多數(shù)特務。1960年11月28日被人民政府特赦,任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專員。著有《我所知道的戴笠》、《我這三十年》、《我的特務生涯》等書。
胡宗南:總有一個人從此溫柔地對待
他看著她墜入要命的黑暗
他曾手握幾十萬重兵,是名震一時的“西北王”。他姓胡名宗南,字壽山,祖籍寧波鎮(zhèn)海,3歲時候隨家遷往孝豐。胡家家境還不錯,胡父最初做藥材生意,后來以丈量田畝、辦理田產(chǎn)買賣和登記糧冊的莊書為業(yè),雖算不上大戶,但也是個不必為衣食暖饑發(fā)愁的人家。
1915年,19歲的胡宗南從湖州公立吳興中學畢業(yè)后,受聘于孝豐縣立小學,任國文、歷史和地理教員。也就是在這一時期,胡宗南喜歡上了城內(nèi)大戶梅家漂亮的二小姐。胡宗南央求他的老鄉(xiāng)王稼禾,前去提親。這個王稼禾不是別人,正是梅家二小姐的姐夫。有姐夫做媒,這婚事怎會不成呢?胡宗南如愿以償抱得美人歸。
胡宗南雖在孝豐縣城任教,他的家卻在孝豐鄉(xiāng)下。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梅家二小姐嫁給胡宗南后,自然也去了鄉(xiāng)下。
梅氏人長得漂亮,又是個知書達理的,和公婆相處甚好。和丈夫更是恩愛。胡宗南本就貪戀她美色,終于娶到家中,怎會不百般憐愛?他們結(jié)婚時候正是暑假,縱使夏日炎炎,這對新人也情愿日日如膠似漆黏在一起,須臾不離分。恩愛夫妻,春秋是佳日,寒冬是佳日,夏天亦是佳日,日日是好日。胡宗南度過了一個好不歡悅的甜蜜暑假。
再好的日子,終是會來點苦澀。對于胡宗南來說,秋后開學,別離梅氏,去城里教書,這是苦澀的。先前許多個日子,書聲瑯瑯里清靜度日,多喜歡待在學校,而今卻覺得苦惱了。要是暑假漫長到永不結(jié)束該有多好。事情由不得人。再不舍,終還是要舍要別離。
梅氏依偎著胡宗南,將丈夫送到村口。恰逢紹興戲班來村里演戲,村口聚滿了聽戲的人,精壯的男人,粗面的婦人,無所事事又面容愁苦的老人,還有滿地跑來跑去的孩子。梅氏一走過來,人們的目光也都聚過來了,尤其男人們的目光,刀子一樣,似乎要撩開什么似的,齊刷刷地射向美艷的梅氏。
胡宗南不高興了。他不喜歡那些男人賊溜溜的目光在梅氏身上掃來掃去。
男人是最古怪的動物,他希望自己的妻子天下至美,別的男人的妻子比不上,惹萬萬千千人艷羨,可是,他又那么自私,不肯容許其他男人太過放肆地來欣賞,那會使他心生不安。
臨行前,胡宗南憂心忡忡地叮囑妻子,不要拋頭露面,只待在家中守著公婆安分度日恪守婦道,更不可出來看戲,哪怕那戲臺上再鑼鼓喧天再熱鬧。
梅氏倒沒放在心上,以為丈夫只是隨便說說而已。
到了晚上,鄰家婦人前來相邀,去村口看戲。公婆也并不攔阻,有什么好攔阻呢,不過就是在村口看戲罷了。長夜漫漫多寂寥。誰不愛熱鬧呢?梅氏隨著鄰家婦人欣然前往。
了不得的是,胡宗南到了學校,無法靜心,他想念新婚妻子。確切地說,他不放心,擔心妻子不聽話。當晚,他又回家了。妻子的房間黑燈瞎火的,摸進去,不見人。問了母親,得知妻子看戲尚未歸來。
古時有個說法是,防淫必禁戲,教婦在初來。自己的千叮嚀萬囑咐,妻子竟當作耳旁風,這很使胡宗南氣惱。男人有時候很自以為是,他說什么,妻子須得完全聽從,倘有一個不如愿,男人就肝火旺盛了。
就是在那個晚上,胡宗南有了棄妻的決心。他不要一個不聽話的妻子。
看戲歸來,已是深夜。梅氏推開門,卻見丈夫在家,她詫異不已。胡宗南謊稱,回校后萬般想念,按捺不住,到底跑回來陪梅氏,明天一大早再趕回學校。于梅氏來說,還有比這更使她感動的嗎?丈夫如此貼心,她自然要獻盡殷勤。
那是他們最后一次魚水偕歡。一個心不在焉,一個傾心傾力。所謂同床異夢,大抵就是這般光景。
自此以后,胡宗南換了一副冰冷面孔,長期住校,鮮少回家。逢到假期,或者其他不得不回家的時候,胡宗南見了梅氏也并無好顏色,不說話,不同宿。梅氏摸不著頭腦,細細思量,自己并無不妥之處,可是,如果說無不妥,丈夫為何突然像換了個人?梅氏整日里坐臥不安,焦思苦慮,茶飯不香。胡家父母也認為古怪,猜不出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問兒子,兒子淡淡一笑,不置一詞。
這就是家庭冷暴力了。比起拳打腳踢激烈沖突,這種不動聲色又叫人不知所措的冷漠,更讓人痛苦。大聲吵鬧,至少還能論個誰是誰非;冷暴力卻是一頭小獸,被困在黑暗的籠子里,怎么樣撲擊或掙扎都無濟于事,又譬如一拳打在厚厚的棉花堆里,只能深深地陷進去?;剡^頭,走投無路。如此過日月,梅氏除了消瘦還是消瘦。
終于有一天,長期忍受殘酷的精神折磨的梅氏,得了瘋病,發(fā)狂而死。死了倒也清靜,總勝過生不如死的吧。
胡宗南草草地埋葬了妻子,結(jié)束了他的第一段婚姻。這結(jié)局盡在他意料之中,他并不難過。仿佛什么都沒有發(fā)生,胡宗南繼續(xù)自己的生活。
有些人生來寂寞。譬如梅氏。寂寞的人若遇見一個熱鬧的人,生活或許要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此和寂寞說再見。然而,大多寂寞的人,往往遇見使自己更為寂寞的人,如身陷泥沼,越墜越深,最后沒頂,和整個世界說再見。
最是唏噓,有些人的寂寞藏著宿命般的悲涼,如影隨形,無可躲避。
孔二小姐的憂傷
1923年,因為競爭校長失利,胡宗南決定辭去教職。恰在這時,黃埔軍校招生的消息傳來了,這是一個新生的軍事學校,第一期招生。胡宗南也去報考,卻因身材矮小被取消考試資格。不甘心的胡宗南哭著和考官理論,驚動了隔壁房間的廖仲愷先生。在廖仲愷的幫助下,胡宗南被允許參加考試。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姓胡的矮個子后來竟成為肩扛三顆金星的上將。
從黃埔軍校畢業(yè)后,由于戰(zhàn)績驕人,胡宗南的官也越做越大,但他卻不婚娶。有人為他做媒,他一一婉拒,說是國難當頭何以為家。就這樣,胡宗南年過不惑仍未婚娶。此事被蔣介石引以為傲,常訓導部下要以胡宗南為楷模。
他們哪里知道,女人和婚姻是胡宗南心底的黑色秘密,是他心底的痛。許多時候,傷害別人有多深,自家心底所殘存的黑洞就有多深。
1938年,胡宗南為擴軍急需大筆費用,難能籌得。恰在這時,陳立夫發(fā)來電報,請胡宗南前往上海,說有要事相商。陳立夫和胡宗南是同鄉(xiāng),又有師生關(guān)系。兩個人都從軍后,陳立夫給予胡宗南不少的關(guān)愛和援助,使胡宗南如魚得水如虎添翼。
接到陳立夫的電報,胡宗南揣摩著,準是恩師要給他一筆可觀的軍費,不由得十分興奮。
到了上海,才知道陳立夫要為他做媒,女方是孔祥熙的二千金孔二小姐孔令俊。
孔二小姐自幼便撒野成性,在學校最喜歡挑起同學打架斗毆,她則作壁上觀。長大后,這個孔二小姐亦是十分另類,留大背頭,西裝革履,歪戴禮帽,或商賈打扮,手持折扇,口叼雪茄,令人雌雄莫辨。時人曾稱之為“混世魔女”。
“混世魔女”到了婚嫁年齡,遲遲找不到合適的對象,其母宋靄齡甚是著急。這時,陳立夫向孔家推薦了一個“乘龍快婿”——胡宗南。陳立夫利用自己在中統(tǒng)的地位,為胡宗南大造輿論,說他如何有軍事才干,帶兵有方,是少有的將星,又是如何潔身自好,為官清廉。如此一番造勢,孔家動心了,渴望夫婿的孔二小姐也是聽得心花怒放,大有非胡宗南不嫁之意。
陳立夫沒有料到,胡宗南對這樁婚事并不感興趣。胡宗南早就聽說了孔二小姐的一些事,也知道她挑選郎君多年,沒人入得她的眼。他很是猶豫孔二小姐能否看得上他。陳立夫笑了:“沒有足夠的把握,我找你談嗎?”
一邊是老師的極力撮合,一邊是自家的疑慮橫生,胡宗南猜不透,這般好事怎會突然尋到他頭上呢?
胡宗南想起了軍統(tǒng)特務頭子戴笠,想聽聽戴笠的意見。
戴笠也是浙江人,當年不得志時,曾流落杭州街頭,時任小學教師的胡宗南帶領(lǐng)學生去杭州春游,和戴笠邂逅,談話投機,從此結(jié)為莫逆之交。二人都在軍中發(fā)跡后,相互扶持,戴笠更是常在蔣介石面前為胡宗南美言。曾追隨戴笠多年的沈醉也說:“戴笠在工作上和私生活上能打成一片的知心朋友,應當首推胡宗南了。每次見到胡,真是三天三夜都談不完一樣?!比绱私磺?,很自然,胡宗南每有要事,多與戴笠相商。
見到戴笠,胡宗南說到將和孔二小姐結(jié)親之事,戴笠悚然一驚,但面上不動聲色。陳立夫為中統(tǒng)巨頭,戴笠為軍統(tǒng)巨頭,兩派為爭權(quán)奪利可謂是冤家對頭。陳立夫來做媒,戴笠怎會要他如愿?戴笠毫不留情地奚落孔二小姐:明明是個女人,卻偏愛打扮成男人樣,使人難辨雌雄,哪有半點女人味?再則,她性格乖張飛揚跋扈,娶了她,豈不是引狼入室自討苦吃?
一個把孔二小姐捧上了天,一個又將她貶入了地,聽在胡宗南耳里,他為難了。想來想去,左右權(quán)衡,胡宗南決定先拖著,既不正面拒絕,也不明確表態(tài)。幾天后,借故軍務繁忙,胡宗南離開上海,回到西安。
陳立夫怎會真的看不出胡宗南的態(tài)度,他知道胡宗南看不上孔二小姐,為了盡快促成這樁特殊的有許多利害關(guān)系牽扯其中的婚姻,他依然緊鑼密鼓地進行斡旋,鼓勵孔二小姐前往西安,去見胡宗南。
孔二小姐一動身,陳立夫又給胡宗南發(fā)電報,要他把握良機,婚姻大事,要從黨國利益考慮,更要從個人前途去著想,否則追悔莫及。
面對孔二小姐上門求親,又有恩師翻來覆去告誡,胡宗南思前想后,決定暗訪孔二小姐。
這次暗訪,后人在傳說中有兩個版本:
一是,胡宗南裝成一位少尉排長,讓侍衛(wèi)組長領(lǐng)路,以執(zhí)行公務為名,前往孔二小姐下榻之處。那天,剛到了孔二小姐處,胡宗南就遠遠地看見她穿著緊身的西褲,上身則是燕尾式大開叉西裝,這裝束套在一個女人身上,胡宗南很是感到古怪??锥〗憬o胡宗南的第一印象十分糟糕。更巧的是,這時一個女仆牽著一只小狗,孔二小姐順手就將小狗抱了過來,與其一陣狂吻。吻罷,她又將小狗交給女仆,誰知女仆未能接穩(wěn),小狗被摔在地上,汪汪直叫??锥〗闵焓志徒o了女仆兩巴掌,并不就此罷休,雙手叉腰破口大罵,活脫脫像個母夜叉??匆娺@么多已經(jīng)足夠了,胡宗南扭頭就走,還一迭聲地說:“晦氣!晦氣!”
還有一種說法是,孔二小姐到了西安,還沒見到胡宗南,卻有記者先來采訪了。這個記者是胡宗南所扮,他身著西裝,肩挎照相機,還粘了一撮假胡子。胡宗南走進客廳,只見孔令俊身著黑色西裝,扎一條紅色領(lǐng)帶,一只手拿著一支雪茄,一只手牽著一條黃毛哈巴狗,正沖著窗戶吐著煙圈。
孔二小姐一邊逗狗一邊懶懶地問:“找我有什么事?”
“想……請教幾個問題?!焙谀匣琶f名片。
“就你這德性,還當記者!”孔二小姐出言不遜,“也不撒泡尿照照,就想采訪我?回去告訴你們社長,叫他直接來找我,否則別怪我不客氣!”
胡宗南強壓怒火,繼續(xù)賠笑臉,表示希望能拍一張孔二小姐的照片。
“在上海,我的一張照片值十萬塊,滾吧!”孔令俊對胡宗南不屑一顧。
照片沒拍成,胡宗南卻憋了一肚子氣。回到住所,胡宗南把假胡子一扔,照相機一摔,大罵了一通。
孔二小姐給胡宗南的印象太壞了,舉止粗俗,毫無教養(yǎng),不男不女,目空一切,這樣的女人娶進門,那可真是引狼入室。胡宗南給陳立夫撥電話,說他要去前線督戰(zhàn),軍情緊急,個人的事只好暫時放一放。
但,孔二小姐豈肯就此罷休?她直接把電話打到胡宗南的司令部,明確告訴胡宗南的參謀,她必須見到胡宗南,否則就不走了。
胡宗南這時才發(fā)現(xiàn)事情沒有他想得那么簡單。怎么辦呢?又找戴笠支招。戴笠建議胡宗南和孔二小姐見面,然后想個妙法,讓她主動退婚。什么妙法呢?戴笠說:“她孔二小姐是個怕吃苦的人,你何不帶她去一個地方游玩,在游玩中故意對她冷冷無情,累她一陣子,她就會死心?!?/p>
兩天后,胡宗南帶著兩個貼身侍衛(wèi),請孔二小姐去華清池。他一身戎裝,而孔二小姐呢,這一次完全淑女裝束,身著套裙,腳穿高跟鞋,還灑了濃濃的香水。倘若胡、孔二人人生初見,孔二小姐就如此有女人味兒,他們未必不會結(jié)婚。到得此時,胡宗南心中早有定論,任她孔二小姐再怎么婀娜多姿他也無動于衷了。
胡宗南和孔二小姐步行觀光,不停地走呀走,大約行了兩個小時的路??锥〗隳_上磨起了水泡,累得上氣不接下氣,胡宗南佯裝不知,只顧贊嘆美景,毫無憐香惜玉的表示。游玩結(jié)束,孔二小姐一回到住處,便大罵胡宗南混蛋,并發(fā)誓說:“就是他胡宗南當了皇帝,我孔某人對他也毫無興趣?!?/p>
這門親事就此不了了之。
從此之后,孔二小姐再沒有和任何男人談過戀愛,更不要說結(jié)婚。她行事越發(fā)像個男人了,模仿男人“三妻四妾”,還專好從男人手里搶女人。直到后來,去了臺灣,陪在姨媽兼干媽宋美齡身邊,漸漸收斂放浪形骸,歸于循規(guī)蹈矩的生活。
或許在認識胡宗南之前的生活中,孔二小姐的性取向一直都是模糊的。那時的她,譬如站在懸崖邊,若遇見一個合適的男人,自有另一番世俗男女夫妻生活,偏偏在那時,她遇見的是胡宗南,又有了那番遭遇,本就性情古怪的她對男人心灰意冷。
一個人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更多時候取決于這個人遇見了誰。一次在旁人看來不值一提的遭遇,于當事人來說,卻有著刻骨銘心的觸動,從而整個人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終于,終于學會了如何去愛
戴笠?guī)椭谀掀睬辶撕涂锥〗愕年P(guān)系,又過了沒多久,他為胡宗南帶來了葉霞翟。
葉霞翟也是浙江人,原名葉霞娣,生于一個普通農(nóng)家。1929年,葉霞翟畢業(yè)于浙江省立處州初級中學師范,在松陽縣立成淑女子小學任教。父母盼她早日嫁人,有所依托,于是托人為她介紹了一個喪妻的財主。受到現(xiàn)代民主思想熏陶的葉霞翟,堅決抵制這場封建包辦婚姻,1931年考取浙江大學農(nóng)學院,離開了家。
在農(nóng)學院讀書不足半年,又轉(zhuǎn)入浙江省警官學校。為什么要轉(zhuǎn)學?無史料可查,只知道,入學時她將“葉霞娣”改為“葉霞翟”,畢業(yè)后分配至軍統(tǒng)機要處任職。
有人說,葉霞翟名為戴笠的機要秘書,其實是戴笠最寵愛的情婦。這也只是傳言罷了,其中真實關(guān)系無從得知。
有一天,胡宗南去見戴笠,陪侍左右奉茶倒水的葉霞翟吸引了他。戴笠是何等精明之人,一下子就看出來胡宗南迷上了葉霞翟。戴笠雖和胡宗南是好友,但他仍想進一步拉攏或者控制胡宗南,于是投其所好,葉霞翟便成了“禮物”。胡宗南每次前來,戴笠都要葉霞翟作陪,有時還故意推說很忙,單獨留下葉霞翟和胡宗南相處。
天長日久,胡宗南和葉霞翟真的產(chǎn)生了戀情。就在這時,戴笠卻突然將葉霞翟送到美國留學了。戴笠這樣安排,頗有深意:一、他知道胡宗南最欣賞最崇拜的女性是宋美齡,于是他也讓葉霞翟去接受美式教育,既擺脫了葉霞翟在人們眼中“女特務”的形象,又能提升葉霞翟的素養(yǎng),這樣,誰也不會說大名鼎鼎的“西北王”胡宗南娶了個“女特務”回家。二、送葉霞翟去美國留學,也算是吊足了胡宗南的胃口,使其時刻聽命于己,為己所用。
當然,胡宗南并未意識到他中了戴笠的美人計。依著戴笠的手腕,怎能讓他識破?
葉霞翟去了美國后,與胡宗南保持著密切的書信聯(lián)系。他們鴻雁頻傳,互訴愛戀,情意綿綿。據(jù)《宗南文存》記載,胡宗南贈詩葉霞翟,其中有一首這樣寫道:“縱無健翮飛云漢,常有柔情越太華。我亦思君情不勝,為君居處尚無家?!?/p>
兩人一別就是七年。1944年,葉霞翟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之后回國,居于南京,任教中央大學。這一時期,胡宗南正忙于戰(zhàn)事,沒有時間考慮婚娶大事,葉霞翟為他守候。
1947年,蔣介石特頒“河圖勛章”給胡宗南,還將他由中將加上將銜晉升二級上將。喜不自勝的胡宗南,很有功成名就的感覺,趁勢向蔣介石提出結(jié)婚的請求,新娘就是葉霞翟。蔣介石立即允準,并送了一份厚禮。
這一年,胡宗南51歲,葉霞翟34歲。據(jù)胡宗南的衛(wèi)士回憶,婚禮非常簡單,結(jié)婚的洞房就是一間窯洞,而且是胡宗南自己粉刷的。有人提議找?guī)讉€人來幫忙,胡宗南說:“這是我私人的事情,用不著別人?!敝?,請了交情不錯的朋友吃頓飯,婚禮就算完成了。
獨居大半生,終在知天命之年,胡宗南再次有了屬于自己的家庭。南征北戰(zhàn),戎馬半生,胡宗南早已不是當初和梅氏結(jié)婚時的那個胡宗南了。他早已學會如何正確地看待男女關(guān)系,如何疼愛自己的女人。倘若這個時候,和他結(jié)婚的是梅氏,想必梅氏當有另一種甜美生活,可惜,他們相遇太早。
世間男女,糾糾纏纏,在一起或者不在一起,不過兩種遺憾,要么相遇太早,要么相逢恨晚。有些人早早地就學會了如何去愛,有些人卻用盡大半生才明了愛的真諦。曾經(jīng)痛苦為愛糾結(jié),或許并非不愛,只是那時并不懂愛,以為狠狠地刺傷對方方是成全。不成熟的愛,譬如武俠小說中打七傷拳,傷人傷己。
1950年,胡宗南去臺灣,仍擔任一些要職,但早已不復“西北王”時的威風,1960年后更是深居簡出,郁郁寡歡。葉霞翟在臺灣投身教育和慈善事業(yè),以“葉蘋”為筆名,著有《天地悠悠》、《山上山下》等著作。
1962年2月,胡宗南病逝于臺北。胡宗南走了,葉霞翟并不十分難過,她和他共度十五年,曾有風風雨雨,也有寂寞平淡,足夠了。人生能有幾個十五年呢?能夠一起白頭已屬幸運。
又十九年后,葉霞翟也離開了人間。發(fā)不同青心同熱,生不同年死同穴。她和胡宗南葬在一起。
也算得是圓滿結(jié)局。
附:胡宗南簡介
胡宗南(1896.04.04—1962.02.14),原名琴齋,字壽山。曾化名秦東昌。黃埔軍校一期畢業(yè)。一度執(zhí)掌西北軍事實權(quán),被稱為“西北王”。去世后被追晉為陸軍一級上將。有《宗南文存》一部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