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投軍后不久,李鴻章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座近代化的陸軍軍官學?!毖笪鋫鋵W堂。在這所為培養(yǎng)新型軍事人才而開辦的近代化軍校里,段祺瑞不僅學到了近代西方軍事理論,而且結(jié)識了一批有抱負、有作為的年輕學員,這為他日后的發(fā)展鋪墊了良好的人脈關系。
新式軍校
北洋武備學堂是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2月,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天津創(chuàng)設的。北洋武備學堂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陸軍軍官學校,是李鴻章為了擴充其嫡系淮軍部隊的實力而開辦的。
淮軍是為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在曾國藩的指示下,由李鴻章招募淮勇編練的一支軍隊,是袁世凱“小站練兵”編練新軍以前清政府的主要國防力量。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軍向上海進軍,上海守備清軍無力抵抗,而作為外援的英軍尚未趕到。是時曾國藩督辦江蘇、安徽、江西三省軍務,他所訓練、統(tǒng)率的湘軍駐扎安慶,上海地方官紳派代表向他求援。曾國藩早有用湘軍制度練兩淮勇丁的計劃,即命他的得力幕僚李鴻章招募淮勇,于清同治元年二月(1862年3月)在安慶編成一軍,因為兵員及將領主要來自安徽江淮一帶,故稱“淮軍”。其后,淮軍乘英國輪船,闖過太平天國轄境,前往上海,與英、美各軍合作對抗太平軍。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后,淮軍被大量裁撤,但仍保留下5萬人的規(guī)模,后又作為清軍主力與捻軍作戰(zhàn)。
李鴻章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后,淮軍又肩負起海防重任,并增建了新式炮隊19營,武器配備、營制操練,全部因襲德國成法。于是,淮軍的訓練任務便加重了。除聘請德國軍官李勱協(xié)(Lehmayer)來華教習三年以外,并選派官弁七人,隨李勱協(xié)赴德學習水陸軍械技藝,以三年為期,學成回國后分撥各營教練,這是中國在役軍官出洋學習的最早記錄?;窜婋m然派員弁出洋,吸收兵學新知,卻仍不能滿足當時的需要,而必須做大規(guī)模地傳習方可。適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法議和之后,有一批前一年聘雇的德國軍官留在天津。周盛波、周盛傳乘機稟請李鴻章,仿照西國武備書院之制,于天津設立陸軍武備學堂。周盛傳,字新畬,安徽合肥人,是淮軍的重要將領。清光緒元年(1875年)受任天津鎮(zhèn)總兵,駐軍城東小站,小站也就是后來袁世凱訓練新軍的地方。因小站開通新河45千米以達大沽???,分辟小河十數(shù)支,上接南減運河,減河左右開溝渠,俾農(nóng)民易于引灌。又于小站下開橫河門,建橋閘三十余處,分運河盛漲,下匯海潮,借淡刷咸,得稻田六萬余頃。瀕河兩岸,田畝悉變斥鹵之舊,民利賴之。至今小站猶有“周公祠”。周盛傳是段祺瑞的鄉(xiāng)前輩,段祺瑞的父親就是靠租種周家的田地為生的。
李鴻章認為周氏兄弟的建議可行,就在清光緒十一年五月初五日(1885年6月17日)給朝廷上了一份奏折,內(nèi)中闡明了創(chuàng)辦北洋武備學堂的目的:“臣查泰西各國講究軍事,精益求精?!斊湟迾I(yè)之初,生徒比屋而居,分科傳授,其于戰(zhàn)陣攻守之宜,直視為身心性命之學,朝夕研求,不遺余力,而槍炮之運用理法,步伐之整齊靈變,尤為獨擅勝場。我非盡敵之長,不能致敵之命,故居今日而言武備,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若僅憑血氣之勇,粗疏之才,以與強敵從事,終恐難操勝算?!?sup>從學習西方的軍事教育制度入手,改變只憑“血氣之勇,粗疏之才”與敵作戰(zhàn)的現(xiàn)狀,最終達到提高清軍士兵戰(zhàn)斗力的目的,這是李鴻章創(chuàng)辦北洋武備學堂的最初想法。朝廷允李鴻章所請,遂設校址于紫竹林,定名為天津武備學堂,習稱北洋武備學堂。
北洋武備學堂(1900年被八國聯(lián)軍焚燒后的景象)
北洋武備學堂以道員楊宗濂為首任總辦,以蔭昌為首任會辦。楊宗濂(1832—1901年),字藝芳,江蘇金匱人,出身監(jiān)生,清咸豐五年(1855年)任戶部員外郎。太平軍起,返鄉(xiāng)組織團練進行對抗。后入李鴻章幕府,率濂字營與太平軍、捻軍作戰(zhàn),頗受李鴻章重視。蔭昌(1859—1934年),字午樓,滿洲正白旗人,姓氏不詳。清末曾任江北提督、陸軍部大臣;入民國后,曾任總統(tǒng)府高等顧問、總統(tǒng)府侍從武官長,是滿人被授予陸軍上將第一人。
北洋武備學堂的軍事教習多聘用德國退役軍官,他們“或熟精槍炮陣式,或諳于習炮臺營壘做法,皆由該國武備院讀書出身,技藝優(yōu)良,堪充學堂教師之選”。學堂初設步、馬、炮、工程四科,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后增設鐵路科。課程設置分學、術兩科,學科教授中國經(jīng)史、天文、輿地、格致、測繪、算學、化學、戰(zhàn)法、兵器等;術科教授馬、步、炮隊操演陣式,槍炮技藝和營壘工程等。學堂取德國教學法,注重實際演練和考核。每日教習以德語授課,學生靠翻譯聽講。隔三五日到軍營一次,演練筑壘、操炮技術和步、馬、炮、工各隊攻守戰(zhàn)法,檢驗所學軍事知識。
為保證武備學堂教育方針的貫徹執(zhí)行,李鴻章制定了《北洋武備學堂學規(guī)》作為學生的行動指南?!秾W規(guī)》全文四十六條,并附有《續(xù)定章程五條》,是一部較為完備的軍事學堂管理規(guī)程,成為以后各軍事學堂參照的成法。擇其要者敘述如下:一是注重學員的精神教育,其第五條規(guī)定:“每日由漢教習摘錄經(jīng)史一則,書于黑板,令諸生照錄,講解透澈,感發(fā)忠義之心?!钡诙艞l又規(guī)定:“閑書小說,除《三國演義》外,一概不準偷看。”二是嚴格考勤紀律,其第十條規(guī)定:“該學生一日不到,即少一日之課程,倘有托病及借故不到者,記過一次;如有一月之中無一日間斷者,即記功一次?!?sup>三是嚴格考試制度,其第十二、十四條規(guī)定,每一個月小考一次,稱為月課;每三個月考試一次,稱為季考;一年期滿,大考一次。四是明確了考績獎勵制度,其第十四條規(guī)定:“考列優(yōu)等者,遇有哨官、哨長缺出,先盡撥補;如本系哨長,記升哨官;本系哨官,循資作為幫帶?!?sup>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六月的《續(xù)訂章程》中又進一步:“考列一等者,遇有哨官、哨長缺出,先盡撥補;如本系哨長,記升哨官;本系哨官,即擢為幫帶?!?sup>去掉了“循資”兩個字,突出了考績的作用。這是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力圖打破原有“循資”晉升的慣例,是為建設新式軍隊的釁端。
北洋武備學堂開辦不久,學員名額由原來的100多人增加到300人,學制由原設一年改為兩年,然后又改為三年,課程安排也漸入正軌。中國當時無后膛快炮及海岸要塞各種重炮,所以對于炮術的訓練特別重視。到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該學堂共培養(yǎng)1500名畢業(yè)生,除130名為袁世凱所用外,其余幾乎全部當教官。同年,八國聯(lián)軍攻陷天津,北洋武備學堂被焚毀。
北洋武備學堂被當作培養(yǎng)將才的場地,即所謂“陸師將才,以武備學堂為根本”。從北洋武備學堂畢業(yè)的學生當中,主要的有王士珍、馮國璋、曹錕、段芝貴、陸建章、李純、李長泰、鮑貴卿、陳光遠、王占元、何宗蓮、田中玉、雷震春、言敦源、盧永祥、商德全、阮忠樞等,他們都是20世紀二三十年的風云人物,其中不少人后來成為皖系集團的骨干。
北洋武備學堂的影響還在于它給后來陸軍學堂的發(fā)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jīng)驗,如兩廣總督張之洞援例經(jīng)奏請在廣州設立了廣東水陸師學堂,淮軍系還創(chuàng)辦了兩所隨營學堂,即威海衛(wèi)武備學堂和山海關武備學堂。更為重要的一項影響,是學堂首任總辦楊宗濂詳采兵法編成《學堂課程》八卷,為后來各武備學堂的范本。
力學不倦
就在段祺瑞來到威海軍營的第二年,其父段從文趕到威??赐麅鹤樱瑓s在回家的途中被盜賊所害,盤纏被擄掠一空,年僅三十九歲。噩耗傳到威海后,段祺瑞請假奔喪而未獲得批準,他只好函請本縣緝盜,所幸不久盜賊便被官府抓獲明正典刑。但八個月后,段祺瑞的母親因為哀痛過度,也不幸亡故。一年之內(nèi),父母雙亡,段祺瑞這次才被批準回家奔喪。
父母雙亡,給段祺瑞拋下妹妹、弟弟三人,大妹啟英十二歲,二弟啟輔十歲,小弟啟勛九歲。作為家中的長子,段祺瑞必須承擔起照顧弟弟妹妹生活的重擔,那一年他才十九歲。作為普通一兵,段祺瑞是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的。恰在此時,李鴻章在創(chuàng)立北洋武備學堂并擬從淮軍中招收學員的消息傳來,段祺瑞決心要抓住這改變命運的絕好機會,于是立刻報名應試。在考試中,他竟名列前茅,最終被選入炮科學習,其時為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段祺瑞虛齡二十一歲。吳廷燮所作《段祺瑞年譜》中記為光緒十年(1884年),是錯誤的。
王士珍
在北洋武備學堂,段祺瑞“攻業(yè)頗勤敏,以力學不倦見稱于當時,治學既專,每屆學校試驗,輒冠其儕輩,與王士珍等齊名于時”。如此看來,段祺瑞在學堂里的學習還是很刻苦的,考試成績屢屢拔得頭籌,“冠其儕輩”,與王士珍齊名。王士珍(1861—1930年),字聘卿,號冠儒,直隸正定(今河北省正定縣)人,也是北洋武備學堂的高材生,清末曾任江北提督、陸軍部大臣,入民國后任參謀總長、陸軍總長,并短期署理國務總理。
關于段祺瑞在北洋武備學堂學習拔尖的情形,有兩個事例可做佐證。第一個事例來自華劍紉的回憶:有一次,學堂一門從德國買來的“管退炮”的瞄準器壞了,沒有人會修理。憑著剛學到的一些物理、化學和高等數(shù)學知識,加上天賦,段祺瑞對瞄準器反復琢磨研究,繪出修理草圖,居然修好了瞄準器。段祺瑞由此得到好評,并為校方所重視。
第二個事例是關于李鴻章的: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李鴻章來北洋武備學堂考察,考察的第一課目是炮兵學員炮擊海面活動浮靶。因為當時學生都懾于李鴻章的威嚴,為此,首輪開炮的學員,從第一炮到第六炮都沒打中浮靶。李鴻章勃然大怒。輪到段祺瑞指揮打靶,段并不畏懼李鴻章的威嚴,他沉著、冷靜篤定指揮,第一炮就打中浮靶,緊接著連續(xù)快速幾炮都每發(fā)必中。李鴻章得知段祺瑞是自己的安徽老鄉(xiāng),其祖父等家族成員都曾是自己手下的淮軍官兵,非常高興。接著又當面考了一些軍事試題,段對答如流。李鴻章興奮得擊節(jié)稱贊,當即表揚段祺瑞是“熟知軍事,俾易造就,是一個可用之才?!钡诙晗募?,李鴻章親赴北洋武備學堂第一屆學員的畢業(yè)考試,段祺瑞以“最優(yōu)等”成績畢業(yè)。李鴻章在給朝廷的奏折中贊揚段祺瑞等學生“各項操法,一律嫻熟,試以炮臺工程做法及測繪,無不洞悉要領……”
段祺瑞從北洋武備學堂畢業(yè)后,被派往旅順監(jiān)修炮臺。當時的旅順港有海岸炮臺十二座,陸地炮臺九座,共安裝大炮七八十尊。段祺瑞發(fā)揮專業(yè)特長,為炮臺建設傾注了心血。為什么以“最優(yōu)等”成績畢業(yè)的段祺瑞得不到重用呢?此中原因要從當時淮軍指揮權的歸屬方面去尋找?;窜姷母骷壒僮舳喑錾碛诮崔r(nóng)民,在平吳剿捻諸戰(zhàn)役中,均取得比較高的職位,他們對軍校畢業(yè)生存有天生的排斥性,而指揮權又掌握在這些人手中,段祺瑞等人得不到重用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曾協(xié)助李鴻章辦理洋務達三十余年、并具體負責北洋武備學堂招生和分配事宜的周馥就明確指出:“武備生分發(fā)回營后,各老將視之不理?!?sup>在這種情況下,北洋武備學堂的畢業(yè)生只能充任教習,教練新操,而不能掌握實際權力,李鴻章希望以軍校生充實、改造淮軍的初衷也就無法實現(xiàn)了。
“北洋三杰”
根據(jù)前面所引沃丘仲子的說法,段祺瑞“與王士珍等齊名于時”,一個“等”字表明當時與段祺瑞齊名的人不止王士珍一個。北洋武備學堂出來的學生有很多是清末民初軍政兩界的風云人物,但是可與段祺瑞并列的是王士珍和馮國璋,他們?nèi)吮环Q為“北洋三杰”(王士珍為“龍”,段祺瑞為“虎”,馮國璋為“豹”,也有人說馮國璋為“狗”)。馮國璋(1859—1919年),字華甫,直隸河間(今河北省河間市)人,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tǒng)、代理大總統(tǒng)。
“北洋三杰”的說法是在他們?nèi)烁S袁世凱在小站練兵以后出現(xiàn)的?!扒寮局腥罩?,國威新挫,朝野岌岌圖強,特詔前總統(tǒng)項城袁公,創(chuàng)練新建陸軍于天津小站,精整票姚,為諸省冠,實為袁開基之始。究其著速效者,袁公蓋得三人焉:曰正定王公、合肥段公、河間馮公,世號‘北洋三杰’者也。三人者,雄才并駕,壁壘嶄新。而運籌密勿,進退群才,綱目宏綱,肆應不器,尤王公一人是倚,余子或莫敢望焉?!?sup>小站練兵,我們下面還要專節(jié)敘述。時人將他們?nèi)瞬⒎Q,這本身就表明他們之間是存在著某種默契的。但是,“北洋三杰”的稱號據(jù)說卻是外國人贈給的。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秋,跟隨袁世凱駐扎在山東的武衛(wèi)右軍舉行秋操,觀操的德國膠州總督稱他們?yōu)椤氨毖笕堋?sup>。
馮國璋的四子馮家邁回憶說:“我父親和王士珍、段祺瑞三個人號稱‘北洋三杰’。從天津的北洋武備學堂起,就是同學,并且還成了結(jié)義兄弟(我父親居長,王居次,段最小)。后來,袁世凱在‘小站練兵’,他們又開始在一起做事。因此,他們之間的感情,向來是親密融洽的。他們?nèi)齻€人中間,我父親和王士珍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友誼關系,在我父親就任代理總統(tǒng)以前和段祺瑞也還是友好無間的?!?sup>原來,他們?nèi)诉€是結(jié)拜兄弟,無怪乎要以“北洋三杰”來稱呼他們。
與段祺瑞同為首期學員的王士珍、馮國璋,經(jīng)歷上卻有很大不同。段祺瑞入北洋武備學堂時,年齡二十一歲;那一年,王士珍二十三歲,馮國璋二十六歲。王士珍是被正定鎮(zhèn)總兵葉志超保薦進入北洋武備學堂的,畢業(yè)后又回到正定鎮(zhèn)標,擔任炮隊教習。作為“老大哥”的馮國璋,則是從駐扎大沽口的淮軍軍營走進學堂的,求學期間他還回到家鄉(xiāng)河間參加科舉,考取秀才第一名;又參加了順天鄉(xiāng)試,未中,才又返回武備學堂繼續(xù)攻讀步兵科。因為參加兩次考試耽誤了上學時間,他直到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才畢業(yè),因考試成績優(yōu)秀而留在學堂當教習。可是,他們?nèi)酥g疏疏密密的關系,卻影響到了民國前期的政治進程。
赴德深造
段祺瑞從北洋武備學堂畢業(yè)的那一年,長子段宏業(yè)出生,這是他與吳夫人所生的第一個孩子。這里所說的年份,是指當時習用的陰歷,段宏業(yè)出生的時間是清光緒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公歷則是1888年1月30日。段宏業(yè)字駿良,后與孫中山之子孫科、張作霖之子張學良、盧永祥之子盧筱嘉并稱“民國四大公子”。段祺瑞對這個兒子寄予厚望,想讓他成為自己事業(yè)上的幫手,但段宏業(yè)非常不爭氣,只是喜歡圍棋和胡鬧,不喜歡政治。
喜得貴子的快樂情緒還未過去,段祺瑞又迎來了人生歷程中的一件大事。清光緒十三年(1888年)冬,李鴻章奏準選派北洋武備學堂學生出洋,赴號稱世界陸軍最強大的德國學習軍事。段祺瑞以第一名的成績獲準與其他四位同學到德國留學,那四個人分別是吳鼎元(后任新建陸軍第五鎮(zhèn)統(tǒng)制,曾參與段祺瑞領銜簽名逼迫清帝退位)、商德全(后任清河陸軍中學校長、天津鎮(zhèn)守使)、孔慶塘(后任云南普洱鎮(zhèn)總兵)、滕毓藻(后來的情況不詳)。蔭昌作為督學與德國教官瑞乃爾(Schnell,Theodore H)一同前往。瑞乃爾是克虜伯公司最早派到中國的軍事教習。清同治九年(1870年),他供職于山東登榮水師,因為登榮水師購買了克虜伯火炮。瑞乃爾略通漢語,他一面?zhèn)魇诳颂敳诘氖褂梅椒?,一面幫助操練。瑞乃爾性情篤實,工作極為勤奮,教學中言傳身教不遺余力,還常常用自己的薪水獎勵學員中成績突出者,教學效果顯著。山東巡撫丁寶楨曾上奏清政府對其予以嘉獎,后被李鴻章聘為北洋武備學堂教習。
據(jù)說段祺瑞能被選中赴德留學,還有一個隱情。這次擬派赴德國留學生名單送到了李鴻章的手中時,他發(fā)現(xiàn)五個人中竟有三人是山東籍,安徽籍的只占二人,頓感不悅。李鴻章有很強的鄉(xiāng)土觀念,竭力培植和加強自己的勢力。他沒忘武備學堂那位“最優(yōu)等”的學生、自己的小老鄉(xiāng)段祺瑞。于是大筆一揮,將其中一名山東籍學生的名字勾去,改成了段祺瑞的名字。不管怎么說,段祺瑞終于迎來了人生歷程中的又一個重大轉(zhuǎn)機。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春,段祺瑞等五人來到德國,以官費進入柏林軍校,系統(tǒng)地學習軍事理論知識。來到德國后,五名中國留學生看到了自己國家在軍事、工業(yè)、商業(yè)等方面與德國的巨大差距,受到了極大的震動。為了振興自己的國家,擺脫落后挨打、備受屈辱的局面,他們拼命用功學習。在柏林軍校中,軍事理論學習任務繁重,考核氣氛緊張;在操演時,移動炮位、壘炮臺的反復操練消耗體力非常大,商德全因勞累過度患病吐血。段祺瑞同其他四位官費留學生一道,終于以堅強的意志將學業(yè)完成。在此期間,還有一件事對提高段祺瑞的聲望極有幫助。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春天,清政府特使洪春代表皇帝前往德國埃森探望留學生。段祺瑞及其同學以嫻熟的技術操演了各種口徑的克虜伯大炮,獲得弗里茨·克虜伯的贊賞。
1890年,段祺瑞等五名中國留學生在德國埃森梅射擊場實彈發(fā)射口徑280毫米克虜伯大炮。段祺瑞(右一)正在登上大炮。
沃丘仲子對段祺瑞的留德生活有過精彩的評論:“祺瑞至德,益稱素志。既習歐西軍學,復與彼都人士時相周旋;呼吸海外之空氣,觀摩漸漬亦既有年。由是學識大進,思想亦日新,慨然有澄清祖國之志。嘗與同志討論世界之大勢,每就軍事上之學識,研究中國軍人之弱點,欲一新其制度。頗擬著書立說,以先覺為己任,故比及歸國,已頭角嶄然矣。”由此可以推斷,段祺瑞在德國留學期間,不止是埋頭學習書本知識,而且廣交各界朋友,觀察德國先進的軍事制度甚或政治制度,這為他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經(jīng)過一年緊張艱苦的學習,段祺瑞和他的同學們通過了考核。在別人學畢歸國時,段祺瑞被派到克虜伯兵工廠實習,據(jù)說這是李鴻章的特批。在克虜伯炮廠的半年時間里,段祺瑞觀摩學習了彈殼加工、炮管膛削、銑磨來復線、灌注優(yōu)質(zhì)鋼、鑄鋼、銼刀制造等先進工藝,還有檢驗鋼材牽力、擠力試驗等前沿技術,以及各類炮的型制構(gòu)造、使用和保養(yǎng)等知識。這不僅讓段祺瑞進一步熟悉了先進火炮的制造和使用技術,也加深了他對德國軍事工業(yè)及軍事現(xiàn)狀的了解。
為栽培這位合肥小同鄉(xiāng),李鴻章先后兩次寫信給段祺瑞,勉勵他“精學苦造”。就在段祺瑞赴德留學的那一年,他的長女段宏淑(式萱)出生。為了報答李鴻章的知遇提攜之恩,大約二十年后,段祺瑞將段宏淑嫁給合肥李國源。李國源系李鴻章六弟李昭慶之嫡孫,育有一子一女。
在德國留學期間,段祺瑞還鬧出了一個“出格”的舉動。當時,在德國的中國學生寥寥無幾,他們的奇特裝束,尤其是腦后的長辮常招致德國人的圍觀與訕笑。一日,段祺瑞在遭受恥笑后回到寓所,怒氣沖沖要剪掉那條可恥的辮子。督學蔭昌立即勸阻他,認為剪辮子還是先電告朝廷為好。朝廷回電將段祺瑞大加訓斥,堅決不許他剪辮子,段祺瑞只得作罷。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身處海外的段祺瑞在學習西方先進軍事技術的同時,也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響,對清政府的陳腐沒落深惡痛絕。因其蔑視腐朽清政府,向往先進共和體制的心跡由來已久,所以日后才有為共和奔走籌劃,四次發(fā)電逼迫清帝退位,三番五次奉勸袁世凱放棄稱帝打算并以武力趕走張勛,主張共和、維護共和、反對帝制的“三造共和”之壯舉。
留學生與克虜伯公司人員合影,后排右五為段祺瑞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秋,段祺瑞學成回國,奉派為北洋軍械局委員。第二年,調(diào)到威海隨營武備學堂任教習,他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五年。這里又涉及了當時的軍隊用人機制問題,那些行伍出身的舊派軍官大都看不起軍校畢業(yè)生,他們認為這些娃娃兵沒有實際作戰(zhàn)經(jīng)驗,不能委以重任,即便段祺瑞這樣留洋回來的優(yōu)秀軍官,也屢屢遭到這些舊軍官的排擠。其實,在清光緒二年(1876年),清政府曾經(jīng)首次派遣卞長勝等七名中國官費士官到柏林軍校學習,但回國后都無所事事,不被重用。十二個年頭過去了,段祺瑞依然受到卞長勝們的“待遇”,清末中國的積弊難返何其嚴重!
段祺瑞在威海隨營武備學堂任教習期間,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經(jīng)過平壤戰(zhàn)役和黃海海戰(zhàn)兩次決定性的戰(zhàn)役,腐敗的清政府為了保存實力,下令北洋艦隊只能守海口不許巡海,使北洋艦隊局限于威海衛(wèi)軍港內(nèi),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1月,日本陸軍兩萬人在山東榮城灣登陸,包抄威海衛(wèi)的后路,又以全部日本海軍封鎖威海衛(wèi)??凇?月30日起,日軍相繼攻占了威海衛(wèi)南幫、北幫炮臺,水陸夾攻北洋艦隊。北洋艦隊部分軍官和戰(zhàn)士,在極其不利的形勢下,堅持抵抗,“定遠”、“來遠”、“威遠”、“靖遠”等艦與日本艦隊作戰(zhàn),相繼被擊沉,日艦也有數(shù)艦受傷。魚雷艇隊不顧上面按兵不動的指令,整隊突圍,在??谕獗粩橙俗钃舫翛]。作為軍事教官的段祺瑞深受抗敵官兵的愛國熱情影響,“督率學生協(xié)守炮臺”,與奪取炮臺的日軍展開激戰(zhàn),表現(xiàn)了一名中國軍人應有的愛國精神。
- 《開辦武備學堂折》,《李鴻章全集·奏稿》卷53,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1595頁。
- 《開辦武備學堂折》,《李鴻章全集·奏稿》卷53,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1595頁。
- 《北洋武備學堂學規(guī)》,《歷史檔案》1990年第2期。
- 《北洋武備學堂學規(guī)》,《歷史檔案》1990年第2期。
- 《北洋武備學堂學規(guī)》,《歷史檔案》1990年第2期。
- 《北洋武備學堂學規(guī)》,《歷史檔案》1990年第2期。
- 《北洋武備學堂學規(guī)·續(xù)訂章程五條》,《歷史檔案》1990年第2期。
- 王家儉:《北洋武備學堂的創(chuàng)設及其影響》,《國立臺灣師大歷史學報》1976年第4期。
- 姜克夫:《民國軍事史》第一卷,重慶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頁。
- 吳廷燮:《段祺瑞年譜》,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8—9頁。
- 吳廷燮:《段祺瑞年譜》,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9頁。
- 沃丘仲子:《段祺瑞》上編,上海廣文書局1920年版,第4頁。
- 文斐編:《我所知道的“北洋三杰”》,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79—80頁。
- 胡漢輝:《段祺瑞與克虜伯的師生緣》,《中國文物報》2007年10月26日。
- 《周愨慎公全集·自定年譜》上卷,第22頁。
- 賈恩紱:《德威上將軍正定王公墓志銘》,卞孝萱、唐文權編:《辛亥人物碑傳集》,鳳凰出版社2011年版,第263頁。
-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五),作家出版社2004年版,第94頁。
- 文斐編:《我所知道的“北洋三杰”》,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211頁。
- 吳廷燮:《段祺瑞年譜》,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9頁。
- 胡曉:《段祺瑞年譜》,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43頁。
- 吳廷燮:《段祺瑞年譜》,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9頁。
- 周俊旗、汪丹:《段祺瑞真?zhèn)鳌?,遼寧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1頁。
- 王仕軍:《“中國近代第一炮兵司令”段祺瑞》,《文史天地》2011年第5期。
- 沃丘仲子:《段祺瑞》上編,上海廣文書局1920年版,第5頁。
- 周俊旗、汪丹:《段祺瑞真?zhèn)鳌罚|寧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4頁。
- 胡曉:《段祺瑞年譜》,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頁。
- 周俊旗、汪丹:《段祺瑞真?zhèn)鳌?,遼寧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3頁。
- 《軍機處錄副檔·袁世凱保薦段祺瑞以副都統(tǒng)記名奏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清末陸軍編練沿革》,中華書局1978年版,第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