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無限意,何不飲酒行
梁啟超
怎樣才算真呢?
一
要絕無一點矯揉雕飾,把作者的實感,赤裸裸地全盤表現(xiàn)。就這一點而論,像潘、陸、鮑、謝都太注重辭藻了,總有點像涂脂抹粉的佳人,把真面目藏去幾分。所以我覺得唐以前的詩人,真能把他的個性整個端出來和我們相接觸的,只有阮步兵和陶彭澤兩個人,而陶尤為甘脆鮮明。
二
淵明和慧遠方外至交,常常來往。淵明本是儒家出身,律己甚嚴,從不肯有一絲茍且卑鄙放蕩的舉動。一面卻又受了當時玄學和慧遠一班佛教徒的影響,形成他自己獨得的人生見解,在他文學作品中充分表現(xiàn)出來。
三
他(陶淵明)是一位極熱烈極有豪氣的人。他說:“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保ā峨s詩》)
四
他是一位纏綿悱惻最多情的人。讀集中《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與子儼等疏》,可以看出他家庭骨肉間的情愛熱烈到什么地步。
五
集中寫男女情愛的詩,一首也沒有,因為他實在沒有這種事實。但他卻不是不能寫。《閑情賦》里頭,“愿在衣而為領(lǐng)……”底下一連疊十句“愿在……而為……”,熨帖深刻,恐古今言情的艷句,也很少比得上。
六
他是一位極嚴正——道德責任心極重的人。他對于身心修養(yǎng),常常用功,不肯放松自己。
七
他一生品格立腳點,大略近于孟子所說“有所不為”、“不屑不潔”的狷者,到后來操養(yǎng)純熟,便從這里頭發(fā)現(xiàn)出人生真趣味來,若把他當作何宴、王衍那一派放達名士看待,又大錯了。
八
己巳年之棄官歸田,確是淵明全生涯中之一個大轉(zhuǎn)捩。從前他的生活還在漂搖不定中,到這會才算定了。但這個“定”字,實屬不易,他是經(jīng)過一番精神生活的大奮斗才換得來。
九
淵明在官場里混那幾年,像一位“一生兒愛好是天然”的千金小姐,強逼著去倚門賣笑。那種慚恥悲痛,真是深刻入骨。一直到擺脫過后,才算得著精神上解放了。所以他說:“覺今是而昨非?!?/p>
十
尋常詩人嘆老嗟卑,無病呻吟,許多自己發(fā)牢騷的話,大半言過其實,我們是不敢輕信的。但對于陶淵明不能不信。因為他是一位最真的人,我們從他全部作品中可以保證。他真是窮到徹骨,常常沒有飯吃。
十一
他并不是好出圭角的人,待人也很和易,但他對于不愿意見的人不愿意做的事,寧可餓死,也不肯絲毫遷就。
十二
檀道濟說他“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一個人。他最能領(lǐng)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覺人生的妙味。
十三
淵明何以能有如此高尚的品格和文藝?一定有他整個的人生觀在背后。他的人生觀是什么呢?可以拿兩個字來包括他:“自然?!?/p>
十四
他并不是因為隱逸高尚有什么好處才如此做,只是順著自己本性的自然?!白匀弧笔撬硐氲奶靽?,凡有絲毫矯揉造作,都認作自然之敵,絕對排除。他做人很下堅苦功夫,目的不外保全他的“自然”注1。
注1 摘自梁啟超《陶淵明之文藝及其品格》、《陶淵明》,商務(wù)印書館一九二三年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