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陌上花開:和慕清一起讀詩經 作者:郭慕清 著


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考槃1在澗,碩人2之寬。獨寐寤言3,永矢弗諼4。

考槃在阿5,碩人之薖6。獨寐寤歌,永矢弗過7

考槃在陸8,碩人之軸9。獨寐寤宿,永矢弗告10。

——出自《詩經·衛(wèi)風·考槃》

注解:

1.考槃:盤桓之意,指避世隱居??迹褐?。槃:木屋,姚際恒《詩經通論》引《左傳》“考仲子之宮”句。另一說槃為木盤。

2.碩人:大人、美人、賢人。指形象高大豐滿的人,不僅指形體而言,更主要指人道德高尚,既可指男人,也可指女人。

3.寐:睡著;寤:睡醒。獨寐寤言:獨睡,獨醒,獨說話,即過日子。

4.矢:同“誓”。諼(xuān):忘卻。

5.阿:山阿,山的曲隅。一說山坡。

6.薖(kē):貌美,引為心胸寬大。

7.過:失也,失亦忘也。

8.陸:高平曰陸。一說土丘。

9.軸:本意是車軸,引申為盤旋的地方,有徘徊往復、自由自在的意思。一說美貌。

10.告:哀告,訴苦,哀訴。

譯文:

架起木屋溪谷旁,賢人覺得很寬敞。獨睡獨醒獨說話,這種樂趣誓不忘。

架起木屋在山坡,賢人當它安樂窩。獨睡獨醒獨說話,發(fā)誓跟人不結伙。

架起木屋在高原,兜兜圈子真悠閑。獨睡獨醒獨說話,此種樂趣不能言。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千萬種活法。

有的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有的是無盡哀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有的像《考槃》中的君子一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不計塵世煩擾,散淡度日,自有一種獨居的清歡和雅趣。

“考槃”二字,作何意?自古以來,聚訟紛紛。

一種意見認為,“考”,扣也;“槃”為一種器皿,同“盤”,敲盤而歌,就如同莊子“鼓盆而歌”,君子面對一泓靜靜的碧水,卻敲盤而高歌,讀來總覺得有些放浪形骸的味道。

還有一種意見認為,“考”是筑成之意,《左傳》中就有“考仲子之宮”一句,“槃”從字形上看,也可明白是為“架木為室”,“考槃”指的是君子不追名逐利,在林間溪畔修建小木屋,隱遁紅塵,過著離群索居、簡素無華的生活。

我個人比較喜歡后一種說法,總覺得這首詩按此讀來,唇頰留香,內心也猶如詩中君子那般澄澈和寧靜。想象一下,一位謙謙君子,朗目疏眉,玉樹臨風,遠離塵世喧囂,不去管西山在遠,東風欲狂,傍山枕水而居,在木屋的庭前種幾棵修竹、幾棵蘭草,星夜時分,品茶讀書,不亦樂哉,不亦快哉。

這首詩讓我想起了晚明風流才子屠隆,他亦視軒冕為浮云,悠然林泉之間,評書論畫,滌煙修琴,焚香試茗,相鶴觀魚,他所著《考槃馀事》一書,追溯了古人雅致的生活情趣,靡不盡其妙,蕭然無世俗之思,那幾分閑適之情,躍然紙上。

古往今來,選擇隱居不出的文人雅士,都有幾分相似,他們大多傲然獨特,任情不羈,或是浪跡山水,眠風餐蓮,或是登山采藥,求仙參禪,總之就是淡泊名利。

不過隱居,也是有分別的。

有的屬于得第之后等候選官,也有的屬于罷官之后等待再錄,這屬于“待時而隱”。他們雖然身在草莽民間,卻依舊懷揣廟堂,他們期待著隱居待時,一出即為王者師,他們出世是為了更好地入世,隱居是出仕的預備階段。這和詩中的“碩人”有所不同,他不眷戀名利,是自愿歸隱,所以才能自得其樂,風光霽月,皆存于心。

要知道這首詩創(chuàng)作的時代,諸侯紛爭,中原爭雄,狼煙四起,國門之內黨爭機關算盡,兄弟相殘,權力傾軋,國門之外戰(zhàn)火頻仍,一言不合就彼此討伐。詩人生活的衛(wèi)國勢弱力薄,更是不得不在夾縫中生存。

在那樣一個時代,很多君王為攻城略地,爭霸于諸侯,大都求賢若渴,很多人順勢而為。比如百里奚,從一介奴隸成了一代名相,秦穆公不過花費了五張黑羊皮而已,更有“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之說,像張儀,出生寒微卑賤,憑借三寸不爛之舌縱橫諸侯之間,深受君主重用。

那個年代,“碩人”是有用武之地的,一朝功成名就,可能就權傾天下了。可是名利場上沒有永遠的“炙手可熱”,“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興衰更迭這種事是最平常不過了。

更有甚者,像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路,一著不慎,成了權力的殉葬品,在衛(wèi)國一場充滿戲劇性的宮廷政變中,稀里糊涂地掉了腦袋,真真是可惜了他的一身才華。

所以,孔子才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現(xiàn),無道則隱”。

這個道理,詩中的“碩人”也明白,當時衛(wèi)國君王荒淫無道,所以他才甘愿隱居山野荒村,與清風白云為伍,過著與世無爭、悠然自得的日子,就像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這種歸隱和“待時而隱”不同?!按龝r而隱”很多時候是迫不得已的,他們縱使覽盡千山暮雪,內心也是不平靜的,起起伏伏,總是會為時局紛擾,有太多的放不下,所以不能夠真正體會到山水之雅樂、獨處之清歡。

然而,獨處卻是心靈豐盈成長不可缺少的空間。這首《考槃》堪稱后代隱逸詩歌之宗,它最妙的就在于這幾個“獨”字:“獨寐寤言”“獨寐寤歌”“獨寐寤宿”。

詩中對“碩人”日常獨處的生活這寥寥幾筆刻畫,像是電影里的特寫,他自個兒自斟自唱,自個兒漫步山林,自個兒睡去復醒,自個兒放聲高歌。就像是許由和巢父不貪戀富貴,避堯帝而隱居,草堂高臥,覺而賦歌,享受著這份孤清自在。有時候,心中沒有人世煩擾,也便能夠裝得下這天地之寬之邈遠了。

這樣的日子,一壺酒,一卷書,一山蒼翠,枕天席地,清茶野餐,其樂陶陶。蘇東坡有一闋詞,寫了這種與天地山川相容相悅的清淡歡愉,“西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生最有滋味的時刻,或許不在于迎來送往時的“八面玲瓏”,也不在鮮花著錦、烈火烹油那一瞬的萬人矚目,而在于那一份安享天地的清歡,在于為心靈松綁的那一瞬自自然然、無拘無束的生命狀態(tài)。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p>

其實,有時候白云不在山巔,而在人心間。一個人能否活得自在妥帖,無關乎身在何處,而在于能否覓得一方寧靜的心靈凈土,這也是這首詩對現(xiàn)代人的啟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