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在承諾與拒絕兩者之間,承諾容易而拒絕困難,這是誰都有過的經(jīng)歷。
怎樣拒絕別人又不得罪他、不惡化相互關(guān)系呢?這需要一定的技巧。
◎拒絕,但不使人尷尬
有人會發(fā)此疑問:當我們在朋友面前,被逼得非答應不可,而又明知這事不該答應時又怎樣?
人際關(guān)系學家告訴我們:“我們需要在聆聽別人陳述和請求完畢之后,輕輕搖搖頭,而態(tài)度并不需要很強烈?!?/p>
輕輕搖頭,代表了否定,別人一看見你搖頭,知道你已拒絕,接著你可以從容說出拒絕的理由,使別人易于接受。
◎訴說不為人知的背后故事
當前或許你的經(jīng)濟狀況高于他人,或許你的社會地位高于他人,但是并不表示這一切都是你不勞而獲。人們往往看到的是人前的光鮮,卻不知道人后的辛酸。所以,在朋友求你辦事的時候,你不妨把隱藏起來的往事拿出來與之分享。
一番談話之后,他自然就會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也沒有人能完全依靠別人成功。所以,他自然就會打消求人的念頭。
◎運用幽默拒絕他人
著名作家錢鐘書先生非常幽默,常常妙語連珠。有一次,在婉拒一位英國女士慕名求見時,他說:“假如吃了雞蛋已覺得不錯,何必還要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還有一次,在謝絕了一筆高額酬金后,錢老莞爾一笑:“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難道還迷信錢嗎?”
實業(yè)家王光英在飛赴香港創(chuàng)辦光大實業(yè)公司的時候,剛下飛機,就遇到一位香港記者上前發(fā)問:“先生,請問您這次帶了多少錢來?”王光英見是一位女記者,遲疑了一下,然后便答道:“對女士不能問歲數(shù),對男士不能問錢數(shù),小姐,你說對嗎?”女記者聞聽此話,自知語失,無言以對。
幽默的回答,在拒絕他人時,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它不僅能用幽默的語言反駁對方的錯誤觀點或無理要求,而且不傷及對方的面子,不會損傷彼此的感情,是人們在社交中經(jīng)常采用的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一時脫離了困境,不代表永世不用再去受苦受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你可以引導并且教會他一些做事的方法與技巧,讓他嘗試著從零開始。如此一來,你教會他的是永世不會枯竭的技術(shù),而不是暫時用以充饑的大餅。
總之,沒有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如果單單是為了爭面子,而不惜一切夸大自己的實力,最終將會嘗到苦果。拿破侖說:“我從不輕易承諾,因為承諾會變成不可自拔的錯誤。”如果辦不成此事,就要學會拒絕,礙于情面答應或隨便夸下海口都是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