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歷史學的視角(5)

身心結合療法 作者:約翰·薩諾


1981年,我認為身體表征是焦慮的替代品。后來,概念上的改變讓我更好地理解了這一問題,相應地,治療上也更有成效。這一細微但重要的改變是:無意識的情緒現象導致身體癥狀的存在。

當然,潰瘍并沒有銷聲匿跡,不少人認為潰瘍是由于胃部出現細菌導致的。我的觀點是,潰瘍依然是壓力導致的,細菌只是這一疾病的參與者之一。潰瘍與過去已經不同,也不會如現今的疼痛疾病這般經常發(fā)生。

1982年,我開展了針對病人的第一次追蹤調查——從年到1981年,我由來我這里接受治療的病人中隨機追蹤177名,他們都接受過疼痛水平和身體功能的診斷。

結果發(fā)現,76%的人都過上了正常生活,并且疼痛完全消失了;14個病人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28個(16%)病人治療失敗。

有關這組病人的兩個重要因素必須說明一下:在來我這里診療之前,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已經有了很長時間的疼痛史,并且接受過各種治療,一些人甚至做過外科手術,但他們依然有嚴重的癥狀;在這些病人來我的診室之前,我沒有接觸過他們。從1987年開始,我訪談打電話預約診療的病人,以確定他們是否參加我們的項目?;加羞@些疼痛癥狀的眾多病人中的大部分不能接受情緒性因素導致身體癥狀的觀點,因此不能從我們的治療項目中獲益。因為,接受診斷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因素。當我因為這種選擇而受到批判的時候,我提醒我的批評者:就像一個外科醫(yī)生不會為一個不具備手術條件的人做手術一樣,我有權只對那些有可能成功治療的病人采用我的治療舉措。這一選擇并不僅僅是對我有益,也節(jié)省了潛在病人不必要的開支并阻止了病情惡化。

盡管在1987年之前缺乏這種選擇,但是1987年的第二次追蹤調查發(fā)現,項目的有效性從1982年以來一直在提高。

這一次我們加大了難度,僅調查CT掃描發(fā)現腰椎間盤突出的人們。腰椎間盤的異常是導致大多數背部手術的原因,但我們的實踐經驗表明,它很少為疼痛負責。109個這樣隨機選擇的病人參與了這次調查。接受治療之后1~3年,96個(88%)病人疼痛消失了,并過上了正常生活;11個病人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轉,只有2個人沒有任何改變。這與1982年的調查結果相比有了顯著的提高。

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調查結果的顯著變好的呢?一方面,是我在教授肌肉緊張綜合征的特性方面更加精通,因13前言歷史學的視角此,更能夠成功地激發(fā)病人對這一診斷的信心;更重要的是,1985年開始,我不再給病人開具物理治療。雖然所有的治療師都能完全意識到他們正在治療的過程的特性,并且忠實地強化“心理的而不是生理的因素導致疼痛”的觀念,但同樣明顯的是,一些病人會聚焦在物理治療上,僅口頭上相信我教授的知識和傳達的信息。如果有任何一點療效,實際上是一種安慰劑效應(一種建立在盲目相信基礎上的治療效果,通常是短暫的)。更微妙的是,通過一周2~3次的身體治療,我們將病人的注意力聚焦在他們的身體上,而治療的成功則取決于將他們的注意力從身體轉移到心理上去。物理治療的可能好處已經被其潛在的消極影響大打折扣。我相信,去掉物理治療對治療項目效果的提升起著重要作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