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們確知一件事:窺視文化具有傳染性。一旦接觸到窺視文化,就會被想知道別人一切的渴望征服,繼之,也想讓別人知道我們的一切。我們以這種方式,重新賦予隱私、社群、個人,甚至社會等這些觀念不同的意義。就算躲在管理健全的小區(qū)、戴上耳機讓MP3 音樂把世界的聲音蓋掉,我們仍然上博客、不同的“MySpace ”、照片與影片網站、電視等所有想得到的地方,把一切都秀出來,把一切都說出來。窺視文化是數(shù)字化、電子化的人性──這使它同時能包含一切,又具有危險的瞬時性。盡管全都是些“肚臍眼”內容,但窺視文化卻不是主要或必要的反省文化。它發(fā)生得太快,而且太容易讓人上癮,然而不管我們喜不喜歡、承不承認,我們都已是其中的一部分。窺視文化的快速傳播與強烈吸引力,深植于能讓流行文化仿佛瞬時出現(xiàn)的電子網絡。和人類所有重要的文化典范移轉相似,窺視文化的真正意義在于它對社會帶來的激進改變,而非我們實際觀看、閱讀、記錄的內容本身。窺視將21 世紀科技社會的鑒賞力,與人們公開展示其靈魂與軀體的奇觀結合,不管是為了娛樂,成為更好的人,還是想暴紅。
然而我們是否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從前我們被教導要避開注目,而不是利用電子工具吸引更多人注意。秘密監(jiān)視、窺探別人、和別人比較,都不是好孩子的行為。數(shù)百年來,英國民間傳說中偷窺狂湯姆(Peeping Tom )的故事,就是提醒我們這個道理。戈黛娃伯爵夫人為了讓丈夫減少對農民的賦稅,同意了他的要求,裸身騎馬繞鎮(zhèn)一周。她要求鎮(zhèn)上居民緊閉門窗、眼神回避,感激她的居民都遵行其指示──除了裁縫師湯姆。結果偷窺的湯姆立刻猝死(另有一說是瞎眼,也有版本說是被鎮(zhèn)民放逐)??傊?,他的結局凄慘。從此之后,可憐的湯姆就成為人們用來警告偷窺下場的好例子,偷窺湯姆也成為英文偷窺狂的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