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生命的觀察和體會

光明大手印 作者:雪漠


我將用正念應對萬事萬物時所生起的警覺,稱為觀察和體會。什么是觀察呢?觀察自心的那份警覺,而不為外物所牽引就叫觀察。體會則是讓自己的生命也融入這份覺悟之中,不要丟掉它,就像你永遠都不會忘記呼吸一樣。

剛開始的時候,你還沒有習慣這種狀態(tài),也許會丟,但不用著急,因為有了那份警覺,你很快就會憶持起來并馬上融入其中,慢慢地,就可以永遠融入這份覺悟當中了。你要少說話,一直專注于品味、體會,這樣久而久之,就沒有執(zhí)著了。

吃五十年飯,卻沒嚼一粒米;寫幾百萬字,卻又沒有動一筆;走了千千萬萬條路,卻又沒有走一步;經歷了所有的紅塵歷練,心靈卻仍然處在那種朗然空察之中,與赤子無異。因為這吃飯、寫作、走路、經歷,都在空性光明的朗照下,是真心的流露,不會形成執(zhí)著和牽掛。

進入空察、警覺、專注、體會、放松的狀態(tài),讓自己行、住、坐、臥都融入這種光明,久而久之,就會悟道,進而證道,就能夠離苦得樂了。

當你真正證得大手印之后,三身五智都是俱足的,它不像有些人說的,只修法身,不修報身。它是非常圓滿的。

只要長期經過如法的訓練,我們就可能見性,進而證道。我們上面的要求,僅僅是一種入道方式。

見性是理上和事上都要明白后才能生起的一種究竟智慧。即使有些愚癡者可能會生起一種類似見性的覺受,但仍然不是見性。

曾有一位朋友說,我把一種可能簡單的東西弄復雜了。事實上不是這樣,佛教有教和證。而那“教”必須是真正的理上明白,那“證”是事上明白。理上的明白,必須明白佛教的理論和智慧。要是把三藏十二部的如海一樣的智慧僅僅用某種覺受代替,顯然是十分荒唐的。要知道,任何動物也可能在某個瞬間生起某種覺受,但它們不可能在蒙昧狀態(tài)中“見性成佛”。沒有“教”上的明白,就不可能有“證”上的究竟。

真正的大手印行者,必須既明白大手印的教理,又能生起大手印的智慧,更能在日常行為中生起妙用。

任何拒絕智慧的愚癡者,哪怕他會生起那種類似見性的覺受,但離真正的見性還很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