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就發(fā)現(xiàn),劇團出外巡回演出的后半夜,特別對我有吸引力。角兒演完了一出大戲,他或她要站近臺口,一再彎腰向觀眾鞠躬致謝。其實,應(yīng)該是誰謝誰呢?比如不妨問一聲—都是這個戲,昨天有一個演員演過,但效果平平;而今天他一來,陡然就風(fēng)神萬種,那是因為他太“厲害”了,因為他是讓這世界幾十年才能見到這樣一位的演員,不認(rèn)真謝謝他,我們哪兒還有這樣的福分呢?可演員都有個“賤毛病”,明明是應(yīng)該觀眾謝自己,可越是精彩的演出完了,他卻越要謝觀眾!沒轍!一點轍都沒有,千古以來不管天南海北都是這樣的。演員不“賤”么?
回想這樣的生活,真是很好玩的。我們一行—一個劇院的幾十口人,約好了時間,在北京火車站的“西(邊)大鐘”底下集合,然后上車就出發(fā)了。是從北京向中小城市出發(fā)。他們只帶簡單的行李,甚至根本不帶錢。他們帶著自己的技藝,這技藝只在喉嚨中和身體里,得等他們到了要演出的地方,得他們上了那個舞臺,他們一張嘴,一擺弄身體的姿勢,于是就把臺下的觀眾“風(fēng)魔”了,舞臺上的人也就來錢了。他們出外演出是帶著廚師的,外地廚師燒的菜他們不愛吃,或者嫌貴。于是在外地演出的空隙中,他們白吃劇團的飯菜,只記賬,日子多了,就要分“節(jié)余”。把演出所得算一算,扣除伙食,看還剩多少。如果在大城市,這分“節(jié)余”會頻繁些,因為演出之外逛大街,會遇到誘惑,會萌生想買東西的欲望。如果在底層,沒什么可逛的,那就多把“節(jié)余”積攢起來,等臨回北京的時候,再一次性給家里買點東西,更重要的,是把剩余的錢,親手交到老婆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