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隕落的星辰(22)

第三帝國19:燃燒的土地 作者:美國時代生活編輯部


根據希特勒的這個學說,只有當撤退有利于進一步展開反攻的時候,這種戰(zhàn)術性的撤退才是允許的。而事實上,德軍的撤退次數遠遠多于反攻。

莫德爾此時無法分身來指揮北方集團軍,因為他的右翼部隊第16軍在安迪·伊瑞門科將軍帶領的第2波羅的海前線部隊的猛烈進攻下,被迫撤退。2月15日,希特勒最終同意讓北方集團軍剩余部隊向“黑豹防線”撤退。這條300英里長的防線,由坦克障礙、鐵絲網以及水泥掩體組成,堅不可摧。而且,佩普西湖(蘇聯(lián)西部,在俄羅斯聯(lián)邦和愛沙尼亞邊境,亦稱楚德湖)和派科夫湖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如果德軍能夠在3月1日以前安全到達的話,他們就可以在這里堅持幾個月——直到蘇軍有一天連這道防線也攻破為止。那時,德軍只好再次撤退了。

從1943年的春天到1944年春天,德軍在東部戰(zhàn)線的形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剛開始的時候,德軍尚可維持,到現在卻一敗涂地了。起初,德軍的11支軍隊組成的陣線彎彎曲曲,從芬蘭海灣直到亞速海。有的陣地深入敵軍,足以威脅到莫斯科??墒牵搅?944年3月,德軍的防線一直在向西撤退,有些部隊距離西部戰(zhàn)線只有400英里,蘇聯(lián)的軍隊已經來到了波蘭的大門口。

入侵蘇聯(lián),德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歷時兩年半的戰(zhàn)爭共有500萬人失去了生命。而且,蘇軍在數量上的優(yōu)勢卻與日俱增。1944年初,蘇軍達到700萬。從大西洋到黑海的整個戰(zhàn)線上,斯大林擁有整整58個軍的兵力。這意味著,平均每一個德國士兵要抵擋數不清的紅軍戰(zhàn)士。況且,這些紅軍戰(zhàn)士對德國人都充滿了復仇的欲望,正是他們,讓蘇聯(lián)人民飽嘗艱辛和痛苦。德軍即將面臨一場大災難,這在克里米亞已經初見端倪了。

1944年6月初的一天,中央集團軍前線寂靜的上空被一陣像縫紉機發(fā)出的“嗡嗡”聲劃破。蘇軍一架偵察機搖搖擺擺地在空中慢速飛行。警覺的高射炮手射中了這架剛愎自用的飛機,一名蘇軍飛行員被抓獲。在他的隨身物品中,審訊員發(fā)現一張手寫的紙,從上面寫的內容上德軍可以很清楚地判斷蘇軍夏天將會從什么地方發(fā)起進攻。

德軍意外地獲取了這么重要的信息,或許能夠拯救東部前線日益惡化的局勢。但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阿道夫·希特勒白白浪費了這次機會。他堅信斯大林瞄準了納粹國防軍的兵力,會向中央集團軍南部區(qū)域進攻。

從那個蘇軍飛行員得來的情報,和從其他渠道獲得的情報截然相反,但是希特勒卻認為二者互不相關,而且僅僅因為這個情報不符合他自己對敵人意圖的判斷。此時的蘇軍隊伍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強大,更斗志昂揚,他們一切準備就緒,蓄勢待發(fā),而德軍卻日漸削弱,被元首的固執(zhí)深深地困擾著,但求自保。因為希特勒的失誤而付出的代價從來都沒有像這一次這么慘重,這就是發(fā)生在1944年夏天東部前線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

1944年的春天,泥濘的大地阻止了蘇軍在南烏克蘭地區(qū)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進攻。對于撤退的納粹國防軍來說實在是恰到好處。到目前為止,盡管希特勒仍然頑固地命令不準放棄任何一塊土地,但是,自“巴巴羅薩”行動以來曾經占領的蘇聯(lián)的領土,幾乎已經全都喪失了,而且,還失去了200多萬名士兵。

德軍只在兩個地方仍占據著大量蘇聯(lián)的領土。沿著德軍陣線的中心,一塊大面積的凸角陣地向東深入,直到第涅伯河,圍繞著整個白俄羅斯。白俄羅斯的地勢較低,有農場、森林和洼地,位于波羅的海和烏克蘭之間。整個地區(qū),包括660英里長的前線,在當時都被中央集團軍占領著。陸軍元帥貢特爾·漢斯·馮·克盧格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嚴重受傷,集團軍于去年10月起由陸軍元帥恩斯特·布施負責指揮。

另外一塊仍掌握在德軍手里的土地是克里米亞半島。在蘇軍無情的打擊下,第17軍仍堅守在這塊寶貴的立腳的地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