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隕落的星辰(1)

第三帝國19:燃燒的土地 作者:美國時代生活編輯部


1943年3月末,大地開始融化,整個俄國一片泥濘。戰(zhàn)爭停止了,一種不祥的靜謐籠罩著西部前線。一年前阿道夫·希特勒實行“臺風”計劃時歸德軍所有的地盤現(xiàn)在幾乎還是被德軍占領著。這一大規(guī)模的入侵使斯大林格勒陷入了一場災難。雖然蘇軍曾將德國以及羅馬尼亞、匈牙利、意大利盟軍逐出了高加索山脈和頓河流域,但是陸軍大元帥埃里希·馮·曼施泰因卻奇跡般地扭轉格局,用一個漂亮的反撲粉碎了斯大林冬季發(fā)起的進攻,不僅收復了烏克蘭的哈爾科夫(蘇聯(lián)烏克蘭東北部城市),而且還沿著米烏斯河重新建立了新的陣營。

從地圖上看過去,德國戰(zhàn)線綿延1500英里,從芬蘭海灣一直到達黑海,但是這種看似壯觀的景象卻掩蓋不了真實情況。159個師當中,大多數(shù)都已經筋疲力盡,特別是裝甲師,平均每個師可以用來打仗的坦克還不到30輛,而且大部分都是已經過時了的Ⅲ型和Ⅳ型坦克。

相反,蘇維埃紅軍卻日益壯大,其步兵的數(shù)量已經以4比1的比率遠遠超過了德軍。而且,其空軍、炮兵部隊和裝甲部隊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質量都大大增強。蘇軍T-34型中型坦克和KV型重型坦克在烏拉爾山脈地區(qū)正以每月2000輛以上的速度生產。T-34型中型坦克的威力,德軍在1941年冬天進軍莫斯科時就第一次領教了。另外,來自美利堅的額外援助,包括吉普車、卡車、飛機以及大量的食品,正源源不斷地從大西洋摩爾曼斯克港口(蘇聯(lián)西北部港市,臨科拉灣)運往前線。

希特勒1941年6月進攻蘇聯(lián)時所預見的唾手可得的勝利成了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兩年的時間過去了,150萬士兵傷亡,德軍陷入了兩難境地:面對日益壯大的、已經開始覺醒的敵人,這場戰(zhàn)爭如何繼續(xù)·

希特勒在這次戰(zhàn)爭中頭一回失去了優(yōu)勢。目前,德意志帝國兩面受敵,而且均處于劣勢。戰(zhàn)略盟國最近加強空軍火力以轟炸德國的一些城市和工業(yè)中心;另外,盟國陸軍在北非圍堵德意盟軍。氣急敗壞的貝那托·墨索里尼逼迫希特勒要么與蘇維埃講和,要么沿著東部前線建立起堅固、持久的壁壘,以對抗南歐和西歐可能的聯(lián)合進攻。在羅馬尼亞,揚·安東內斯庫將軍害怕斯大林復仇心切,在西部前線謀求和解,以集中兵力對付蘇聯(lián)。希特勒當然不愿意放棄任何一邊,他需要的是一個漂亮的勝仗,來挽回他已經被破壞了的名聲。

放下這些暫且不提,更糟糕的是希特勒對他的屬下已經完全失去了信任,而且剛愎自用。用曼施泰因的話說就是:“是他的信念讓他變成這個樣子。他認為這種信念就是,我們必須為他在1941年冬天從斯大林手里奪得的每一塊土地而戰(zhàn)。根據(jù)他的觀點,正是這樣一種信念,‘將德國軍隊從拿破侖式的大撤退中拯救出來’。”漸漸地,希特勒把自己看成是果敢的軍事天才。

然而,在東部戰(zhàn)線,希特勒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發(fā)起進攻,甚至無法守住原先奪得的蘇聯(lián)領土。唯一可行的辦法可能是在所侵占地區(qū)發(fā)動強有力的進攻,充分削弱蘇軍的兵力,好讓德軍在東部前線的某些區(qū)域重獲上風。那么,應該選擇在哪里釆取行動,又如何實施呢?

在曼施泰因反撲斯大林的戰(zhàn)斗中,蘇軍守住了一大片深入德軍東部戰(zhàn)線西南方向的凸角陣地。這一凸角,以庫爾斯克為中心,共110英里長,深入德軍防線60英里,位于陸軍元帥貢特爾·漢斯·馮·克盧格率領的中央集團軍與曼施泰因率領的南方集團軍交界的地方,并夾在兩塊較小的由德軍占領的凸角之間。一塊以庫爾斯克以北80英里處的奧廖爾為中心,一塊以庫爾斯克以南120英里處的哈爾科夫(烏克蘭東北部城市)為中心。從哈爾科夫開始,德軍的防線沿著頓涅茨河和米烏斯河向南延伸,一直到達亞速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