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捷徑通常是最壞的路 (2)

缺失的哲學課 作者:胡衛(wèi)紅


培根21歲時,當了律師,兩年后便當選為國會議員,真可謂少年得志。但他僅僅擔任一個沒有實權的法院書記,而且一干就是20年。據(jù)說是因為他反對過女王提出的某個法案,而且他的生活奢侈無度,完全超過自身經(jīng)濟狀況,不得不到處借債,成了一個有名的“負翁”。所以女王對他并不信任,拒絕委任他任何要職。

伊麗莎白女王去世后,詹姆士一世繼位,從此培根平步青云,扶搖直上,十余年間,先后出任過副檢察長、首席檢察官、樞密院顧問、掌璽大臣、英格蘭的大陸官等要職,還先后受封為爵士、男爵、子爵,成了英國政壇的一個顯赫人物。在此期間,他還出版了大量哲學和文學著作,可謂碩果累累。

但是,樂極生悲,培根對錢財?shù)牟恢斏?,終于使他倒了大霉,他因為接受訴訟當事人的“禮物”,被國會指控貪污受賄,遭到起訴,培根被高級法庭判處罰金4萬英鎊,并監(jiān)禁于倫敦塔內(nèi)。不久后,國王赦免了培根的罪罰,并免除了對他的罰款,但將他逐出宮廷,終生不得擔任議員和任何官職。從此,培根身敗名裂,政治生涯也就此斷送。

在培根的職業(yè)生涯中,有些成果的取得,并沒有走捷徑,例如發(fā)表的作品,都是他心血的結(jié)晶;有些成果的取得,卻走了常人無法涉足的捷徑,例如職務的累累升遷。至于收受賄賂,更是走了邪徑。這自然成了“最壞的路”。捷徑和邪徑其實有著內(nèi)在聯(lián)系,由于成功來得太快太容易,難免對自己產(chǎn)生錯誤判斷,以為自己無所不能;觀念的自我放大,難免導致行為的不謹慎,一個生活奢侈、到處借債的人,觀念、行為都背離了常識,只要稍稍放松自律,就很容易步入歧途。

所以說,從眼前的得失看,“最近的捷徑”好像是最好的路;但從長遠來看,它很容易變成“最壞的路”,使自己跌入陷阱。

人生哲思

任何不是靠辛苦努力獲得的東西,都值得懷疑。它將帶來福還是禍,難以預料,用不著沾沾自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