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大堆從香港帶回來的奇裝異服出盡了風頭,其中有一匹廣東土布,最刺目的玫瑰紅印地子上,墨點渲染出淡粉紅花朵,嫩黃綠的葉子,料子卻很厚,可以穿一輩子似的。還有同樣的花草印在紫色和翠綠地子上,她也各樣買了一匹。那樣樸拙艷麗的花色,鄉(xiāng)下也只有嬰兒會穿,她卻用來做衣服,自覺保存劫后的民間藝術(shù),仿佛穿著博物院的名畫到處走,遍體森森然而飄飄欲仙,完全不管別人的觀感。
姑姑曾經(jīng)拆了祖母的一床夾被的被面保存著,米色薄綢上灑淡墨點,隱著暗紫鳳凰,愛玲看了,又是驚艷,立即捧了去給裁縫改成衣裳,雖說“陳絲如爛草”,那裁縫居然也答應(yīng)了。
做了不少衣服,卻連件冬大衣都沒有,舅舅見了,著人翻箱子找出一件大鑲大滾寬大的皮襖叫她拆掉面子,里子夠做件皮大衣。然而愛玲怎么舍得割裂這件古董,拿了去如獲至寶。
她最愛的就是這種有著深厚古意的錦衣了。有一次她穿著一件前清老樣子的繡花襖褲去參加同學哥哥的喜宴,滿座賓客都為之驚奇不止。
——她仍然這樣堅持于著裝的“特別”,把穿衣服當成寫文章,“語不驚人死不休”。
而她的文章也是越寫越多,越寫越好,不僅接連在《泰晤士報》上發(fā)了多篇劇評和影評,也寫了些關(guān)于服裝與時尚的稿件。最長一篇是發(fā)在《二十世紀》雜志上的《Chineses Life and Fashions》(《中國人的生活與服裝》,后譯成中文在《古今》雜志上再發(fā)表時改名為《更衣記》),篇幅足有八頁之多,還附了她自己親繪的十二幅關(guān)于發(fā)型與服裝的插圖,真?zhèn)€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她的同學劉金川曾應(yīng)《萬象》之邀寫過一篇《我所知道的張愛玲》,這樣回憶她們在圣約翰的見面:
一九四二年我在上海圣約翰大學英文系念書。秋季開學后,有一天下課走向女生休息處時,遇到好朋友潘惠慈(她已去世,她三嫂即早期電影明星胡蝶)對面走來說:“金川,我今天給你介紹一個你的同道,她叫張愛玲,你們一定會談得來。”又說,“她寫中英文都很好。”
那時,我一面讀書,一面還得工作,也擠著時間寫些文章,做些翻譯投稿。張愛玲因在《西風》雜志上征文《我的天才夢》得過獎,所以我也聽聞過她的大名?;荽群臀易叩脚菹⑹視r,里面沙發(fā)上、椅子上已經(jīng)坐了很多人,有的在吃點心喝咖啡,有的在輕聲談話?;荽阮I(lǐng)著我向靠窗邊坐著的一位戴很厚眼鏡片的女生招手。經(jīng)介紹后,張愛玲微微起身后又坐下,笑瞇瞇地不發(fā)一言。張愛玲是一個長臉、身材高大、動作斯文的女生。張和我只聽惠慈兩面介紹。我才知張那時因在《二十世紀》雜志上刊登過一篇《Chineses Life and Fashions》(《中國人的生活與服裝》)而聞名……
惠慈有課走了,留下我們兩個人。張既不說話,仿佛連眼睛也不看我。由于很窘,我只好打開書本看書,直到快到下一節(jié)課時,我才向張打招呼走出休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