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觀:觀人觀己觀天地

簡易經(jīng) 作者:谷園


|經(jīng)文|

【觀】盥而不薦,有孚若。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六二】窺觀,利女貞。

【六三】觀我生,進退。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直譯|

【觀卦】只進行了祭祀的盥禮,還沒有進獻祭品,已經(jīng)充滿誠信敬穆的樣子。

【初六】像兒童一樣觀察,小人無咎害,君子有憾惜。

【六二】透過門縫觀察,利于女子守正。

【六三】觀察自我行為,抉擇進退。

【六四】觀察國家的光輝,利于成為君王的貴賓。

【九五】我的行為被人觀察,君子沒有咎害。

【上九】觀察別人的行為,君子沒有咎害。

【大象】風行地上,觀卦;先王巡視四方,觀察民情,設立教化。

|詮釋|

這個卦象:上為巽,表示風;下為坤,表示地。風從大地上掠過,所有的草木都順風傾向于一個方向。如果你一直是個城里人,對原野沒有感受,那就可以想象一下,廣場上各種各樣的旗幟,齊刷刷順風招展。風使這些東西在方向上呈現(xiàn)出相同的特質(zhì),這類似于不同地方的人民,在性格、觀念上也呈現(xiàn)著相同的特質(zhì),民風、風俗、風尚、風氣等概念就是由此而來的吧。于是,圣人想到觀察的意義,并且,對于觀察有一番卓見:

一是,無見識者,只看表面,所得甚淺。觀察者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和經(jīng)驗,才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才能看出真事來。同樣一個事物,不同人看到的常常是不同的東西。禪宗有個著名的段子:修道之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修道之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修道之后,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二是,觀察必須全面,不能片面,不能盲人摸象。要有眼力勁兒,處處留心,于不經(jīng)意間看到問題,要相信直覺。

三是,觀察不但向外,還要向內(nèi),要反觀自我,跳出自己看自己。

四是,重在見識,大丈夫當壯游天下,識天下之大局大勢和山川要塞,才堪國之大用。觀察者要有廣闊的視野,視野有多大,人的層次就有多高。有全球視野的人是國際化的人才;眼睛只盯著單位里的幾個位子的人,可能善于撈取現(xiàn)實的好處,但不會有大發(fā)展的。另外,觀察不等于挑毛病,要發(fā)現(xiàn)真善美,要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這對于立身處世是有利的。

五是,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每一個觀察者同時也是被觀察的對象。你經(jīng)得起別人的打量嗎?

六是,別人是自己的鏡子,從別人身上要看到自己。

圣人總結全卦,認為,目擊而道存,重要的是對觀察的東西得出一個結論,而不是只看到一堆素材。

最后,圣人又提升了觀察的層次,提出領導者要“省方觀民設教”,要廣泛地考察,觀察民風,進而用適宜的方式教化民眾。這里應當強調(diào)了以下幾層意義:

一是巡視。領導者應當天天到下面轉,據(jù)說馬云有個習慣,天天拿著個小棍子在公司各個辦公大廳里穿梭,隨時有問題,隨時就地解決。

二是現(xiàn)場有神靈。這是稻盛和夫的話,很多問題不到現(xiàn)場,沒有現(xiàn)場的感性的觀察體驗,根本想不到解決辦法;而一到現(xiàn)場就有靈感,如有神靈相助。

三是對問題要進行綜合,發(fā)現(xiàn)共性的東西,從而從根本上解決。

四是觀察最終是為了教化,領導者不應當只是一個解決具體問題的人,而應當是一個傳播共同價值觀的人,是個教師、牧師,甚至教主。觀卦里還提到“神道設教”,非常重要的思想,這里不展開了,以后再專門討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