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問路法,它與聲東擊西有些類似。如果你有具體的想法,先提一個與自己本意相關(guān)的問題,請對方回答,如果從其態(tài)度中已經(jīng)得出否定性的判斷,就不要再提出自己原定的想法,避免尷尬。比如,有個女青年買了塊布料,拿回家后看到售貨員找的錢不對,但也不確定是不是人家找錯了,于是她回到店里問道:“小姐,這布多少錢一米?”對方答后,她立即明白是自己算錯了,說了句“謝謝”,離開了商店。所以,當自己拿不準的時候,最好使用投石問路法,先清楚事實再決定如何行動。
開玩笑法。有時還可以把本來應(yīng)鄭重其事提出的問題用開玩笑的口氣說出來,如果對方給以否定,便可把這個問題歸結(jié)為開玩笑。這樣既可達到試探的目的,又可在一笑之中化解尷尬,維護自己的尊嚴。
自我否定法。自己對所提問題拿不準,如果直截了當提出來恐怕失言,造成尷尬,這時,就可以提出問題,同時用自我否定來進行試探。這樣,在自我否定的意見中就隱含了兩種可供對方的選擇,而對方的任何選擇都不會使你感到不安。比如,有一位年輕作者在某刊物上發(fā)表了兩篇小小說,可是收到相當于一篇的稿費,他不確定是編輯部錯了,還是自己錯了。于是,他就這樣說:“編輯先生,我最近收了200元稿費,這一期刊登了我兩篇稿子,不知是一篇還是兩篇的稿費?如果是兩篇的那就是我搞錯了?!睂Ψ搅⒓床榱艘幌?,抱歉地說是他們搞錯了,當即給以補償。他把兩種可能同時提出,而且把自己的想法作為否定的意見提出。這樣即使是自己出錯,也因有言在先而不會使自己難堪。
順便提出法。以看似隨意的方式提出問題,在很多情況下,實際上正是自己要說明的真正意圖。比如小趙隨同廠長去拜訪一位有名望的書法家,在談完正事之后,小趙乘機說:“萬老,我很喜歡您的字,如果您在百忙中能給我寫一幅,那就太好了?!比f老說:“近來我身體不太好,以后再說吧!”在對方的否定答復(fù)面前,小趙已達到了試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