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貓效應(yīng)”是說:某公司董事長為了重整公司的一切事務(wù),許諾自己將早到晚回??捎幸淮?,他看報看得太入迷而忘了時間,為了不遲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駕駛,結(jié)果被警察開了罰單,最后還是誤了時間。這位董事長很憤怒,來到辦公室,將銷售經(jīng)理叫到自己辦公室訓(xùn)斥了一番。銷售經(jīng)理挨訓(xùn)后,將秘書叫到自己辦公室對他挑剔一番。秘書無緣無故被人挑剔,就故意找接線員的碴。接線員垂頭喪氣地回到家,對自己的兒子大發(fā)雷霆。兒子莫名其妙地被父親痛斥后,便將家里的貓狠狠地踢了一腳。
情緒是客觀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種心理體驗,當(dāng)然也就有好情緒和壞情緒之分。所以情緒感染的效果也就有了正面和負面一說,會產(chǎn)生積極的和消極的兩種心態(tài)。良好的情緒會讓人有一種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因此也就會形成一種輕松愉悅的氣氛,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而厭煩、壓抑、憂傷、憤怒的消極情緒則會造成緊張、煩惱甚至是充滿敵意的氛圍。而這樣的壞情緒又會直接波及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也極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yīng)。就像扔進平靜湖面的小石頭,漣漪一波一波地擴散,也就將情緒污染傳播給了社會。
碰到問題,在我們的情緒處于失控邊緣時,我們應(yīng)稍微冷靜一下,不要在自己情緒激動時作出決定,并用“盡管……但是……”來開導(dǎo)自己。處理事情之前,要先處理心情。人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不妨通過心理暗示告訴自己,在遇到事的時候一定要冷靜。就在這轉(zhuǎn)念一想的同時,也許就會設(shè)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及時和對方做一個換位思考,這樣就會產(chǎn)生比較理性的判斷,對不良情緒適時地做了疏導(dǎo)和化解,就避免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如果犯錯誤后有人能夠及時提出批評意見,這就是犯錯誤者的福氣。如果沒人及時提出來,犯錯誤者也許就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批評在我們?nèi)粘5墓ぷ?、學(xué)習(xí)、生活中是少不了的。親朋之間、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都需要相互的批評指正。一個人能接受批評,就能少犯錯誤;如果善聽批評,工作、學(xué)習(xí)、生活中就能少走彎路,少犯錯誤。若聽不進批評,一聽到批評的意見就生氣,或者暴跳如雷,剛愎自用,早晚要摔跟頭。俗話說得好:“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評雖然讓我們生氣,但可以讓我們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在批評中受益并前進。
有位哲人曾說過:“心若改變,你的態(tài)度跟著改變;態(tài)度改變,你的習(xí)慣跟著改變;習(xí)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比松q如波濤起伏的海洋,人就是那航海的船,而情緒無疑就是那船上的帆。只有我們適時地調(diào)整帆的方向,學(xué)會控制自己,才能把握好人生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