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在蔡先生包容中,當時發(fā)生最大作用的人,第一要數(shù)陳獨秀先生,次則胡適之先生。且不論他們兩位學問深淺如何,但都有一種本領,就是能以自己把握得的一點意思度與眾人。胡先生頭腦明爽,凡所發(fā)揮,人人易曉。當時的新文化運動自不能不歸功于他。然未若陳先生之精辟廉悍,每發(fā)一論,辟易千人。實在只有他才能掀起思想界的大波瀾。兩位先生固然同得到蔡先生的支持,卻是胡先生為人平正和易,原不須蔡先生怎樣費力支持。陳先生就不同了,在校內得罪人不少,在校外引起的反對更多。而且細行不檢,予人口實。若非得蔡先生出大力氣支持,便不得存立住。若問蔡先生何以能這般出大力氣支持他呢?就為蔡先生雖知他有種種短處,而終竟對他的為人抱有真愛好,對他的言論主張具有真的同意和同情?!皇遣滔壬?,換任何一人都不會支持他;而在蔡先生若不是真愛他、真同情他,亦不會支持他的。
胡先生的白話文運動是當時新文化運動的主干。然未若新人生思想之更屬新文化運動的靈魂。此則唯借陳先生對于舊道德的勇猛進攻,乃得引發(fā)開展。自清末以來數(shù)十年中西文化的較量斗爭,至此乃追究到最后,乃徹見根底。盡管現(xiàn)在人們看他兩位已經過時,不復能領導后進。然而今日的局面、今日的風氣(不問是好是壞)卻是那時他們打開來的,雖甚不喜之者亦埋沒不得。自然是說起當時人物,并不止陳胡二位。例如李守常(大釗)、顧孟余、陶孟和、周樹人、周作人、錢玄同、高一涵諸先生皆其著者;且亦各有各的神通。所有陳胡以及各位先生任何一人的工作,蔡先生皆未必能作;然他們諸位若沒有蔡先生,卻不得聚攏在北大,更不得機會發(fā)抒。聚攏起來而且使其各得發(fā)抒,這畢竟是蔡先生獨有的偉大。從而近二三十年中國的新機運亦就不能不說蔡先生實開之了。
這時我個人固然同在蔡先生聚攏包容之中,然論這運會卻數(shù)不到我。因我不是屬于這新派的一伙。同時舊派學者中亦數(shù)不到我。那是自有辜湯生(鴻銘)、劉申叔(師培)、黃季剛(侃)、陳伯弢(漢章)、馬夷初(敘倫)等等諸位先生的。我只是在當時北京大學內得到培養(yǎng)的一個人,而不是在當時北大得到發(fā)抒的一個人。于此,我們又可以說:蔡先生的偉大非止能聚攏許多人,更且能培養(yǎng)許多人。除了許多學生不說,如我這樣雖非學生而實受培養(yǎng)者,蓋亦不少也。
我到北大任講席始于民國六年,而受聘則在其前一年,即蔡先生初接任校長之時。蔡先生之知我,是因我有《究元決疑論》之作,發(fā)表于上?!稏|方雜志》(約在民國五年夏,連載于六七八月三期,后來收入東方文庫勾一單行本)。此論之作蓋興感于黃遠庸先生之慘死。那時我在北京得到遠庸從上海寫給我的信,同時讀到他的懺悔錄(渡美舟中作,發(fā)表于《東方雜志》),隨亦聽到他在美國被刺的訊息。此論發(fā)揮印度出世思想,指出人生唯一的路在皈依佛法。原稿寄給章行嚴先生(士釗)。適章先生奔走倒袁離滬,為蔣竹莊先生(維喬)所得,付《東方雜志》刊出。不久袁倒黎繼,蔡先生既應范公之請,由海外返國。我以自十幾歲愛好哲學,很早讀到蔡先生的《哲學要領》一類著作,久慕先生而未一深談(民國元年我為新聞記者,蔡先生為閣員,見過幾面)。特因范公介紹晉謁先生于其家,不料一見面,先生就說要請我到北大任教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