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深厚寬廣。說人若沒有這種很深厚的志向,就很難一下子洞悉很多東西,無論是書本,還是現(xiàn)實,那就需要自己能夠修己樹立原則,能夠睿智看懂時世。我在讀博士時,田余慶先生曾問什么是大學?胡適曾引宋人的話來比喻,說大學是“有發(fā)頭陀寺,無官御史臺”(南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邦^陀”是古代的和尚,“帶發(fā)頭陀寺”說的是大學就像寺廟一樣,做學生是要修行的。“無官御史臺”,是講在大學里讀書,要有關注現(xiàn)實、關注古往今來成敗得失的意識。身體在學校,眼睛卻要望向整個社會,關注整個社會。這是一種獨立的精神,也是一種自主的人格。御史在中國古代是管彈劾官員的,他不是官員,但是他要做“御史臺”,要有批評精神。他要想批評別人,或者批評那些丑惡、丑陋的現(xiàn)象,就需要對古往今來的很多東西都了解,而且還要樹立正直的人格。
惛惛,是說人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總會經(jīng)歷一番頭昏腦脹的時候,比如寫文章,寫著寫著就寫不下去了,這是“為伊消得人憔悴”時;讀書,讀著讀著就堅持不下去了。這個時候就要告誡自己,堅持一下就會過去了,要“衣帶漸寬終不悔”。儒家講人的修養(yǎng),一個是修養(yǎng)自己的內(nèi)心,一個是修養(yǎng)自己的德行。這個“德行”是可以從外在來約束的。武俠小說里有很多高手,他們起初都是被人欺辱,生活得卻很有骨氣,突然有一次被打到懸崖底下了,于是苦練,最后成就了絕世神功。我們讀書做事亦是如此,一定要經(jīng)過“面壁”,要“面壁十年圖破壁”。一個人在讀書期間,若能堅持一年、堅持兩年認真讀書的話,就會超過其他人很遠。努力了,成功了,再回過頭來看看原先讀的書、寫的文章、說的話、做的事,會真正覺得自己有了進步?!盁o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說的正是“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諸葛亮曾很鄭重地給他外甥寫了一封信,告誡他怎么勉行: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誡外甥書》)
志存高遠,就是為人做事立意要高。寫文章的立意要高,做人的立意也要高,應該讓眾人對他有不凡的評價,認為其做事做人與眾不同,或者是不同流俗。而要志存高遠,諸葛亮強調(diào)了幾個方面:
第一,“慕先賢”,要向賢人學習。中國古代的皇宮里面掛著很多前代的高人、圣王、賢臣畫像,就是要樹立向圣賢學習之意。
第二,“絕情欲”,這一點青年人要特別注意。有的人在中學就開始談戀愛,年輕人的骨骼都沒長成,自己都管不了自己,約束不了自己,還能對另一個人負責嗎?年輕人不要輕易地找個男女朋友,而把父母、學習、事業(yè)、天下都忘記,讀書期間一事無成,把自己的整個人生都輕忽了。還有的年輕人沒事就在網(wǎng)上下載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看,這些都非常影響自己的學業(yè),也影響自己的身體。所以,“絕情欲”就是不要整天想這些事情,孔子講年輕的時候要“戒之在色”,從養(yǎng)生的角度來講,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第三,“棄凝滯”,什么意思呢?就是做人做事不要黏黏糊糊的,要干練利索。我們知道寫詩歌、寫文章就最怕凝滯,如果詩歌、文章寫得黏糊的話,讀起來很不流暢,也沒什么意思。做事也是如此,不能黏黏糊糊的,一個事情今天完不成,明天也不行,后天還不行,沒有一個痛快話。做人“凝滯”,即是沒有原則,所有人都覺得他不錯,是老好人??鬃泳驼f這種人不好,什么樣的人是好人?好人說他好,壞人說他壞才可以。能成功、成事業(yè)的人夸獎他,說明他具有成功的素質(zhì);不能成功、無所事事的人整天夸獎他,又說明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