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立志不如立長志,志向再高拔,不付諸行動,永遠只能是空想。北宋的林逋說:“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保ā妒⌒匿洝罚┮胱龀鲆恍┏删?,不在于有多聰明,也不在于有多勤奮,而在于能夠堅持,即便步履艱辛,也能點點滴滴、坎坎坷坷,鍥而不舍,這就需要我們能夠自勉。
相信很多人在學生時代都寫過日記,但是堅持下來的人有幾個?我當年和很多同學也立志要早上堅持鍛煉,剛開始還能做到,慢慢的也就放棄了。這就是志向能立,但不能自勉。所以朱熹說:
只患立志不堅,只恁聽人言語,看人文字,終是無得于己。(《朱子語類》)
不停地立志向,但不能夠堅持下來,就等于沒有立志向?!吨芤?乾卦》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笔聵I(yè)就是要不停地向前走,堅信自己走的路是對的。這不是盲目尊大,而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以后,選擇了的適合自己的路。
每一步都兢兢業(yè)業(yè),不怕緩慢,步履穩(wěn)重往前走,就能成就大事業(yè)。中國歷史上但凡能成大事業(yè)的人,很少有紈绔子弟出身的,大部分都是窮困潦倒的人??鬃?、孟子、韓愈、范仲淹、岳飛都是從小喪父,為什么最后他們卻能成就大功業(yè)呢?因為自勉,他們沒有依靠,完全得靠自己努力。有句話叫做“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說的正是這個意思。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要羨慕旁人在社會上、或是工作中有父母、親戚的安排和幫助,更不能埋怨父母、抱怨自己的出身。相反,我們最應該感激的就是父母。想一想從母親懷胎,養(yǎng)育成長,一直到培養(yǎng)教育到參加工作,要用多少年的時間?父母能給我們一個健康的身體就足夠了,其他的只能靠自己去努力。
人要不停地向前走,顏子推在《顏氏家訓?勉學》 中就說:“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yè)。”首先要有志向,“尚”就是拿志向不斷地鼓舞自己,面對困難毫不氣餒。這個志向就相當于我們所說的信仰:“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唐?王勃《滕王閣序》)越是困頓的時候就越要堅強,越要磊落,心靈足夠堅強、足夠博大就不可戰(zhàn)勝,這樣才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大丈夫。對大學生來講,“學之廣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東晉?葛洪《抱樸子外篇?崇教》)??吹嚼蠋熁蚺笥押苡袑W問,只是羨慕不行,而要奮起直追,不斷地學習、不倦地學習,使自己的學問越來越廣博。而不倦的動力,也是在于自己能堅持、固守內(nèi)心的志向。這也是講的立志要堅定、要砥礪的道理。
就大學生而言,要想把書讀好,第一,要有志,確立一個修身、治國、平天下之志,把書當成自己發(fā)展的一個源泉或動力。第二,要有識,即有見識。有的人也許讀書很多,但是有時候卻讓人覺得可憐、可嘆,他通常習慣講費爾巴哈怎么說、馬克斯?韋伯怎么說、海德格爾怎么說,如果本科生這么說尚可理解,到了研究生,還總是如此說,就要反思了:自己該怎么說呢?讀書人最怕沒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識。我們讀書后,是要把書變成自己知識的一部分,而不要把自己變成書本的一部分,要一邊讀書一邊思考?!墩撜Z?述而》中講“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當我們讀到這里的時候,首先要想自己是不是這樣做的,要有比照,有自己的見解。所以,讀書的目的就是要長見識、學方法。一個人只讀書不思考,就是無見識的書蟲了。第三,要有恒,就是持之以恒。既然立志走讀書、做學問的路,就不能把它當成職業(yè)來做,而是要把它當做一輩子的事業(yè)來做。當成職業(yè)來做,做事就是盡頭;當成事業(yè)來做,做事總是起點。所以,有志于學絕不會甘居下游,也不會輕易放棄自己??匆妱e人做得好,就要想辦法跟他學習,一定要達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