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要想成功,則要看得破得失,能撇得開閑雜之事。要想做成事業(yè),每年都應(yīng)該有一個新的發(fā)展目標(biāo),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做到有舍有得,不要在意一時的得失。大學(xué)生讀書也是如此,學(xué)生在校期間沒有計劃,修讀課程是為修學(xué)分,修學(xué)分是為了畢業(yè);大學(xué)四年、研究生三年,從來不想自己的興趣是什么?自己讀書為了什么?在讀書時期,最要的是心無旁騖,把閑雜事情放下。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為何有的人很難實現(xiàn),固然有很多客觀的原因。但從主觀上來講,很多人是自己放棄了目標(biāo)。既然不知不覺放棄了自己的夢想,那夢想便只能成為夢,無從堅持便無從實現(xiàn)。
所以,我們先試著讓自己的志向和自己的興趣合而為一,因為做感興趣的事情容易堅持,那就通過讀感興趣的書、做感興趣的事來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不感興趣的則可以應(yīng)付,感興趣的就一定要堅持,要是連興趣都堅持不了,那就不要抱怨自己總是落魄失意。
二、立德要高
《左傳?襄公十四年》里講: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在中國古代,“德行”被看得非常之高,因而在人的理想中,立志不僅僅是要立身,更要從德行上對自己有嚴(yán)格的要求。韓非子說:“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也?!保ā俄n非子?喻老》)立志太難,因為立志的目的不在于勝過別人,而在于超越自己。而超越自己,一是在知識能力上超越,二是在心智、修為上超越。
儒家也講慎獨、講自省,《中庸》說: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
慎獨就是能夠在獨處時,反省、約束自己。一個人的境界究竟如何,不是取決于在人前的高談闊論、文質(zhì)彬彬,而是取決于在隱私的場合、在獨處時所思、所想、所做、所為。在儒家看來,要立德,首先要省思;而省思,首先要真誠。
什么是真誠?首先是不欺騙自己。
現(xiàn)實生活里,我們常常是自我寬慰,自己找出理由來欺騙自己??匆娊裉煜掠炅?,有的就找到了不去上課、不去工作的借口,看似獲得了別人的諒解或者理解,實際是在欺騙自己,為懶惰、怯懦找到了借口。做學(xué)問寫文章,幾個注釋不想核對,頁碼不想查,就編造一個來應(yīng)付,看似欺騙編輯,實際也是欺騙自己,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應(yīng)付了事、敷衍塞責(zé)的習(xí)慣。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輕易放棄、不加注意,習(xí)慣了也就自然了,不知道人生是由無數(shù)細(xì)節(jié)組成的,而這些細(xì)節(jié)恰恰決定未來的成敗。
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yè),要想立身,還要懂得放棄自我、尊重自我。放棄自我與尊重自我矛盾嗎?其實不矛盾的。放棄是把原先的小我、舊我放棄掉,每一天都以嶄新的面貌出現(xiàn),要跟昨天的自己告別,這正是對自己的尊重。做了錯事,要告訴自己“沒事的,這是過去的我,從明天起,我就是個全新的自己”。做了對事,也要告訴自己“別在意,那是昨天的成就,明天我又要面臨坎坷”。古希臘有一個傳說,國王讓臣下送他一句話,然后刻在戒指上每天警策自己。這句話是這樣說的:“記住,這一切都已過去。”成功的時候,這一切都過去了,我要從頭開始;失敗的時候,這一切也都過去了,還可以重新再來。
立德,就是要認(rèn)真地善待自己,把“道德”作為立身的根本,作為立志的基礎(chǔ),甚至可以作為一種志向,不要輕易被外在的誘惑擾亂心志。王陽明曾說:
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與黃誠甫》)
功名和富貴都不應(yīng)該時時放在心上,何況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