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五二七年,朝廷命王陽明以原官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前往廣西征討思恩、田州之亂。他上書請辭無果之后,再次出征。
臨行前,他向諸生寫下《客坐私?!?,以告誡前來做講師的人:“但愿溫恭直諒之友,來此講學論道,示以孝友謙和之行,德業(yè)相勸,過失相規(guī),以教訓我子弟,使無陷于非僻;不愿狂躁情慢之徒,來此博奕飲酒,長傲飾非,導以驕奢淫蕩之事,誘以貪財黷貨之謀,冥頑無恥,扇惑鼓動,以益我子弟之不肖。”
時至中夜,眾人散后,錢德洪和王畿留下來,再次向乃師請教。王陽明專門移席天泉橋上,留下四句箴言:“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倍覐娬{(diào):“此是徹上徹下語,自初學以至圣人,只此功夫。初學用此,循循有入,雖至圣人,窮究無盡。”這便是著名的“天泉證道”。
此后,王陽明經(jīng)翟州、常山、南昌、吉安、肇慶到達梧州,沿途講學不輟,各地百姓爭睹其風采。來到南浦時,當?shù)厝罕姼且跃薮蟮臒嵴\向這位思想巨人表達了他們的由衷尊敬之情:“俱頂香林立,填途塞巷,至不能行。父老頂輿傳遞入都司。先生命父老軍民就謁,東入西出,有不舍者,出且復入,自辰至未而散,始舉有司常儀?!?/p>
這樣的感人場面,只有公元一七七八年,八十四歲高齡的伏爾泰回到巴黎時才在世界歷史上再次出現(xiàn)。當時滿城沸騰,百姓將街道擠得水泄不通。婦女們則趁伏爾泰經(jīng)過時,偷偷地從他的皮衣上拔下一兩根毛,當作圣物保存。
在老中國,人們對文化的傾心,對大師的欽敬,一點也不遜于歐洲。值得自豪!
公元一五二八年二月,王陽明平息了思恩、田州之亂后,在那里分別興建了學校,推行教化。七月,他又移師廣西,自作主張剿滅八寨、斷藤峽等地長期盤踞的山賊叛亂。隨后他的病情劇發(fā),行至南安時急劇惡化。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對學生周積說:“吾去矣!”周積潸然淚下,問:“何遺言?”王陽明微笑著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一代大師就此作別人間。
該做的事已做盡,該說的話也已說完,懷揣著一腔光明的人,在這告別的時刻,自然已無需再多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