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童年與漫游:《北極光》的誕生(4)

審美政治化:德國表現(xiàn)主義問題 作者:曹衛(wèi)東


其萌發(fā)創(chuàng)作《北極光》伊始,多伊布勒的史詩寫作便與他在歐陸大地上的漫游遙相呼應。1899年,多伊布勒短暫地回到維也納之后,再次旅居意大利,并確定了以“北極光”來命名他的史詩。1900年,多伊布勒寫出了史詩的第一個完整章節(jié)“羅馬”,并旅行到了柏林。1901年,他再次移居巴黎,就此拉開其頻繁漫游的序幕。他經(jīng)常出入盧浮宮,接受藝術的教育和熏陶。同年,他與范·登·布魯克相識。1902年,多伊布勒與定居法國的意大利作家及藝術史家里希奧多·卡魯多(1877—1925)建立起深厚友誼,很長時間一同居住,在音樂方面受惠頗多。同年,多伊布勒為史詩創(chuàng)作了名為“潘神”的充滿神秘色彩的插曲。1903—1904年,他開始與現(xiàn)代繪畫藝術建立起密切的聯(lián)系。他開始研究塞尚等后印象派的大師,并與畢加索結識,經(jīng)常去拜訪后者的工作室。同時,他也開始《北極光》的第二部分“撒哈拉”的寫作。1905年多伊布勒遭遇喪母之痛。1906年,多伊布勒回到了維也納,待了比較長的時間,并結束了《北極光》第二部分的寫作。1907年,再次旅居佛羅倫薩,并完成了此前的草稿《佛羅倫薩人手稿》。奧地利政府為他提供了一筆500克朗的獎學金,以幫助他印行作品。1908年,多伊布勒出版了詩集《星光燦爛的道路》(Der sternhelle Weg),這些單篇詩歌都是他在萌發(fā)了《北極光》的創(chuàng)作念頭之后寫下的。1909年,多伊布勒與出版商達成協(xié)議,《北極光》將分三冊出版,印數(shù)為800套。同年,他也與畫家恩斯特·巴拉赫建立了友誼,后者曾多次創(chuàng)作與多伊布勒有關的作品。1910年,多伊布勒繼續(xù)與大量的藝術家交游。《北極光》最終以分為三冊的形態(tài)正式出版,印數(shù)為700套。

可以看到,《北極光》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今天的研究者根據(jù)其遺留下的筆記和手稿追溯作品的誕生時,發(fā)現(xiàn)多伊布勒并非以一個構思完備的綱要開始寫作。有一些研究者甚至徑直將《北極光》視為多伊布勒的自傳:從這個角度來看,《北極光》更多地展示了一個藝術家狂躁又憂郁的心理轉型、隱秘的自我、童年所受震動的心理記錄。然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多伊布勒在歐陸大地漫游,不斷地與現(xiàn)代藝術相遇,激起靈感,寫下手稿并反復加工;他在作品中所敏銳把捉的,正是當時德國表現(xiàn)主義運動所推崇和表達的時代氛圍。如果僅僅將《北極光》視為詩人無意識的靈感產(chǎn)物,就無法解釋其中精心結構的神話寓言所要傳達的思想。正如葉芝曾經(jīng)說過,詩人雖只能寫自己的生活,但能從這種生活中尋視到最深刻的普遍性。就這一點而言,詩人與歷史上曾經(jīng)的詩人息息相通,惺惺相惜。立志成為現(xiàn)代但丁的多伊布勒,某種意義上恰好符合這種說法。

看上去,《北極光》像是一部龐大的交響曲,一部精心結構的歷史地理詩學,其中充溢著已經(jīng)在德國思想史中彌漫了數(shù)個世紀的鄉(xiāng)愁。實際上,《北極光》的出版,并未立馬為多伊布勒帶來他預想中的聲望。時代對多伊布勒的冷遇,與施米特對多伊布勒的賞識,形成了有趣的照應。讓我們考察一番多伊布勒冠于《北極光》前的“自我闡釋”,其中,詩人以激情澎湃的散文風格,解釋了自己關于北極光的思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