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1912年4月,副議長黃宏憲,與議員雷殷、蒙民偉等提出將省會從桂林遷到南寧的議案,議案得到大多數同盟會議員的贊同,他們代表潯、梧、柳、邕地域,占議員中的大部分,這些議員被稱為新派,主張遷省會于南寧,以擺脫舊勢力的影響。原主張立憲的議員為舊派,為首的是秦步衢(副議長)、蕭晉榮、王乃昌等,代表桂林、平樂兩府,反對遷省會,借以保持其在桂東北的政治優(yōu)勢。秦步衢此人雖出身秀才,少年時學習擊劍及拳術,孔武有力,此時以副議長兼桂林團練局團總,性格粗暴。秦步衢在會場中與主張遷省的議員爭論,竟然以墨硯擊人,以武力相威脅:“老子要武力對付!”引起了主張遷省的新派議員們的極大反感,新派議員紛紛以受到威脅為由,三三兩兩赴邕。廣西議員總額96人,最后在南寧集合的竟有78人,已超過五分之四。4月9日,赴邕議員根據《廣西臨時約法》第四十七條“議員自行集合開會”,設立“遷省集議所”,并于其后在南寧宣布成立廣西臨時省議會,推蒼梧人林繹為正議長,邕寧人雷殷、百色人楊煊為副議長,通電中央和省內外,并電召桂林議員來邕開會。但桂林議員雖僅有十幾人,也于19日自行在桂林成立廣西臨時省議會,并向省內外通電成立,以對抗南寧的廣西臨時省議會。廣西的遷省風潮經民初于右任先生創(chuàng)辦的報紙《民立報》報道,一時成為哄傳全國的事件。
民國年間的桂林街道正出巡在外的陸榮廷接到“南寧議會”的電邀,一開始還站在“桂林議會”一方。他認為,不管是否遷城,必須由正式議會提出議案,經正式表決,呈請中央政府公布施行才為合法。議員自行到邕集合,于法無據。他當即要求“南寧議會”立即解散,回到桂林開會,但被“南寧議會”拒絕了。他們提出,議員自行集合開會,臨時約法有根據,應該少數服從多數,一切以民意為依歸?!澳蠈幾h會”由十四府議員集合組成,而“桂林議會”僅有少數議員,民意何在,眾目睽睽。兩個議會互相攻擊,“桂林議會”指責“南寧議會”是非法議會;“南寧議會”譏諷“桂林議會”是私人議會,紛紛通電中央及省內外。最后,“南寧議會”代表的十四府各自治會、各中小學校、各教育會、各商會、各團體發(fā)出通電:“省邕則納稅,省桂則不納稅!”“南寧議會”向陸榮廷發(fā)出“萬急電”再次請他來邕。接電后的陸榮廷也沒有輕易表態(tài),只回電一旦中央同意遷省,他才能赴邕。局勢演變至此,加上省內民軍土匪不靖,身為都督的陸榮廷憂慮萬分。遷省風潮開始時,陸榮廷因家鄉(xiāng)在離南寧不遠的武緣縣,為免有瓜田李下的偏袒之嫌,即使他認為遷省理由充分也不對遷省爭端雙方進行任何干涉。甚至身離省城,不愿聽聞雙方論戰(zhàn),但竟鬧到這種地步,再鬧下去廣西將陷入無政府狀態(tài)。桂林方面的一些人士態(tài)度也開始轉變,馬君武、陳樹勛、魏繼昌、何錫齡、陳用光、黎民新等由桂林到南寧,和南寧人士一同商議遷省。平樂府也不再跟桂林府跑,平樂府參議兩會就遷省問題開會,然后專電中央,要求將省會遷到南寧。各方情況匯報到身在龍州巡視邊防的陸榮廷,陸榮廷才電達中央,通電省內外,提出顧及桂林人民心理的折中辦法,“審察民情向背,勢不能不徇多數人民之請”,擬“以南寧為行省,都督居之,議院及銓敘、法制兩局先行建設,桂為舊地,六司暫駐,以維市面,而安人心”。中央參議院討論廣西遷省問題,贊成者居多數,遂提出報告書:“大總統(tǒng)據桂督主意,欲將都督府及省會暫駐南寧,各司仍駐桂林,雖于行政不便,亦屬調停之苦衷,本院宜予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