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內心深處都隱藏著一個被低估的自我(the undervalued self),正是它,讓我們覺得自己的存在毫無價值。對大多數人來說,它像是時而出現又時而隱沒的幽靈。而在某些人身上,它更像是揮不去甩不脫的“影子武士”。它讓我們產生自我懷疑,讓我們陷入羞恥、焦慮甚至抑郁中無法自拔。在我們最需要準確地評估自身價值的時候,它總是會出來搗亂。它會導致“低自尊”(low self- esteem),這是心理治療師和自助師最常提到的問題,也是大部分心理障礙的根源。然而,盡管過去的幾十年間在提升自尊水平這個問題上已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們依然沒有甩掉那個“被低估的自我”,它如影隨形,時刻都在尋找機會制造麻煩。為什么呢?有研究結果表明,將積極思維和自我肯定這類方法用在自尊水平較低的人身上,只會讓他們對自我的感覺變得更加糟糕。
我從沒想過要研究自我低估的問題,但它卻反復地出現在我的患者身上。事實上,這幾乎是所有患者的共性。盡管一般人可能根本就沒想過等級地位這類事,但患者卻總是拿自己與他人作對比,而且總是把自己放在過低的位置上。
除了從事心理治療師的工作之外,我還是一名社會心理學家,主要的研究領域包括:愛和“聯結”(linking)、人類本質、欣賞和支持他人的天性。我知道我的患者實際上渴求和需要的是增加聯結并減少排序(ranking)。但我也知道,這種排序其實也體現了一種人類天性——對競爭和獨立性的需求,它與聯結完全相反。自此,我開始以一種與眾不同的角度來思考低自尊的問題。
首先,我發(fā)現“低自尊”這個詞本身就暗示著排序,這是一種價值判斷,其潛臺詞是“應該努力從低(自尊水平)升到高(自尊水平)”,但患者身上實際存在的問題卻是自我評價不準確和自我錯估。其次,低自尊這一狀態(tài)之所以如此難以改變,也許正是因為其背后隱藏著某種會使我們輕率地得出錯誤結論的生物性原因。這些原因可能是什么呢?如果我們弄清楚了,是否有助于阻止這種廣泛存在的自我低估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