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昀的訪談還是沒有做成。他三思后選擇放棄。大概是覺得在這種風口浪尖出頭,無疑找死;不如低調一點,靜等時間把公眾的熱情抹掉。
事實上,雖然我沒有與孟昀面對面對上話,已做了不少功課,包括拿到第一手資料,采訪華誠員工,列出采訪大綱,撰寫人物小傳。當主編通知我采訪取消,望著電腦屏上的資料,我并沒有感覺如釋重負,相反為自己的精力付諸東流而惋惜。
有次跟老李吃飯,我無意說起這碼事,他不愧是做網(wǎng)絡策劃的,很敏感,“稿子繼續(xù)寫嘛,我們這邊要……其實不受制于雜志,反可以有自己更自由的表達……不用擔心,都什么時代了,總有言論自由嘛。”
我用了兩個晚上突擊出稿子,鼠標一點就傳給了老李。倒不是貪圖那點稿費,實在是這個選題跟了這么久,有了想法,不吐不快,也自認為寫得公允。待到那篇稿子在老李他們網(wǎng)上掛出后,我卻傻了眼。因為,經(jīng)過老李的大刀闊斧和添油加醋后,我的文面目全非,展示在公眾面前的孟昀簡直就是一個打著振興民族企業(yè)的旗號、混水摸魚的地痞流氓。關于他做保健品生意時的劣跡那一塊陳述得尤為嚴重。
我質問老李,“你怎么能斷章取義呢?”
老李說,“效果不錯,點擊率瘋狂增長。新聞是做出來的嘛……你就要學會搭民眾的脈搏,大家想看什么,我們投其所好。好啦好啦,我會給你申請多一點的稿費。”
我萬萬沒有料到一篇文有這么大的殺傷力,據(jù)說,三日后,審計局入駐華誠,而我的記者生涯也到了盡頭。
那天正好是老李將兩千塊錢的稿費打到我卡上的日子,鐘主編把我叫去,如炬的目光投在我身上:“曉蘇,是你主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