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飛機著陸于多倫多機場的時候,我都覺得:天空有點太大了。
英文有個俗語說“無處正中”(in the middle of nowhere)。村上春樹小說《挪威的森林》最后一句“我從無處正中一直向綠呼喊”就是直接翻譯那英文俗語來用的。他把主人翁在人生森林里迷失的心理狀態(tài)用“無處正中”一句話來比喻??墒?,在廣大地球上,確實有些地方的地理位置,只能用“無處正中”一句來形容。
生活在地小人多的島國如日本,平時不會嘗到“無處正中”的滋味。從東京坐東海道新干線出發(fā),過兩個半小時抵達大阪之前,在五百五十公里的路途上,車窗外幾乎一直看得見人家。中間光舉大中規(guī)模的城市,就有橫濱、川崎、靜岡、濱松、豐橋、名古屋、京都等好幾座。即使開車進入了沒人住的山區(qū),只要再開十分鐘的車就會看見村莊,或者至少廣告牌、電線等人類生存的證據(jù)。
除非深入富士山腳青木原等樹海中去,島國居民始終有感覺:不遠處有人生活。那也許不是正確的知識,而不過是根據(jù)過去的經(jīng)驗來做的樂觀推測而已。無論如何,不遠處有人居住就等于感覺安全了,至少對地小人多的島國長大的孩子來說確實如此。反過來說,當喪失了那種感覺之際,島國孩子感到不安,甚至恐懼。環(huán)視四周,幾十公里之內(nèi)沒有人類生活的痕跡時,嘴里嘗到的一股寂寞味道,就是“無處正中”了。
我在加拿大生活的六年半時間里,經(jīng)常被“無處正中”的感覺所襲過。每次飛機著陸于多倫多機場的時候,我都覺得:天空有點太大了。周圍沒有多少高樓大廈,人口密度明顯很低,很稀。開車離開了機場,起初沿路上還能看到汽車旅館、快餐廳、加油站、“加拿大輪胎”五金商店的招牌,但不久只有農(nóng)場、牧場了,而沒過多少時間,連農(nóng)場、牧場都不見了。我周圍到底有什么?這就是原野嗎?我到底在哪里?難道這兒不就是“無處正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