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九八二年北京之夏 1

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 作者:新井一二三


我平生第一次坐飛機,有生以來第一次從上空看到的萬家燈火是上海,白熾燈橙色的光線給人的感覺暖呼呼。

一九八二年,大學二年級的初夏,我在日中學院聽到早稻田大學中文系的同學們正要自己組團去中國,是趁暑假到北京進修四個星期漢語,而且團員名額還沒滿。當時的中國不為外國個人游客發(fā)簽證。但是參加一般旅行團的話,活動自由一定受限制。去北京短期留學一個月,應可多少接觸到實際的中國吧?我忽然興致勃勃了。因為上了大學以后,日本國內(nèi)的鐵路旅行不再引起我的興趣;我想去更遠的地方了。能去中國一個月多好!總費用是三十多萬日圓,等于早稻田大學半年的學費。幸虧那時候我家經(jīng)濟還行,父母愿意資助。就這樣,我領(lǐng)全家之先申請護照,跟一批同學們從成田機場搭上了中國民航班機。

當時,中國跟韓國沒有邦交,民航班機不能飛越韓國領(lǐng)土,只好先飛過黃海到上海,再向北去北京。那晚,我平生第一次坐飛機,有生以來第一次從上空看到的萬家燈火是上海,白熾燈橙色的光線給人的感覺暖呼呼。十多年后,我有機會在香港藝術(shù)中心觀賞中國解放前的上海電影《萬家燈火》,就想起了一九八二年夏天從上空看見的上海。

剛改革開放不久的北京,連長安街上都沒有汽車的影子,反而有許多待業(yè)青年沒事干地蹲在路邊,晚上趁黑在大街上踢起足球來。當時的北京人還沒有穿牛仔褲的。他們一看我們打扮的樣子,馬上知道是國外來的,但想不到是日本人。“華僑吧,”他們彼此說。“不是啊,是日本人呢!”我們用日本腔的普通話說。“唉,真由美!”那是一九七○年代在中國公演的日本影片《追捕》里,中野良子飾演的女主角名字。

我們誰也不是華僑,但是位于阜城門外的北京華僑補習學校還是樂意接受了我們,大概是市場經(jīng)濟化的先驅(qū)了。不過,除了我們團員以外,其他學生都是來自美國、日本等地的華人學生,從小學生到大學生年齡相差很大。他們是兩個人住一個房間。我們是四個人住一個房間,大概是人數(shù)多的緣故吧。在水泥地板上安置了鐵管床,從天花板掛下蚊帳,在擺設(shè)樸素的房間里,還有畫著金魚的琺瑯洗臉盆和牡丹花圖樣的玻璃制暖水瓶,在日本學生眼里倒有新奇的美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