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1982年至1994年,馬拉多納時代(3)

世界杯冠軍志之阿根廷 作者:體壇傳媒


兩個邊后衛(wèi)在縱向活動范圍上有相當自由度,可以助攻。實際上,這套陣容既可看作“532”,也可視為“352”。在阿根廷,比拉爾多是第一位這樣布陣的教練。后場防守上嚴絲合縫,前半場則給予馬拉多納充分發(fā)揮的自由,盡管從布陣圖上看他是一名前鋒,實際上他可在任何一個自己認為有利的區(qū)域活動。巴爾達諾是頂在最前面的一個人,恩里克和布魯查加在前場兩翼,他們的任務是充當馬拉多納的“衛(wèi)星”,圍繞他伺機行動。這就是比拉爾多的戰(zhàn)術思路,在1986年世界杯賽上獲得成功。

然而,當時受到輿論最多指責的就是這套防守體系,它被看作極度刻板的防守方式,與阿根廷的進攻傳統(tǒng)嚴重不符,“減少進攻兵力,必定招致失敗”的說法甚囂塵上。比拉爾多則我行我素,堅持自己的打法,與此同時還要在每次新聞發(fā)布會上舌戰(zhàn)媒體。在奪得世界杯冠軍時,反對派首領梅諾蒂道:“雖然我不喜歡這種打法,但不得不承認這也是一種贏球的方式?!焙髞?,這屆世界杯賽上的防守體系被視為阿根廷隊史上最好的防守,時至今日再也沒有達到過同一水平。

比拉爾多之所以敢這樣做,最重要的一點是看到了馬拉多納的才華,相信有他在前場就可以相應減少其他位置上的球員,馬拉多納有能力把進攻打得有聲有色。比拉爾多沒有看錯,馬拉多納的能力極強,是一位天才球員,他用行動在本屆世界杯賽上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但在當時,南美足球還是以在前場投入更多的進攻兵力為主,并一直信奉進攻是最好的防守這一信條。打進攻足球,球迷也喜聞樂見,崇尚自由的南美人并不愿意受到任何束縛,哪怕是在球場上,哪怕是看到受束縛的足球。另外,比拉爾多的防守體系也被說成刻板足球,也就是后防球員的跑動線路差不多都要設計好。跑位、補位這一套在南美的足球傳統(tǒng)里是不存在的,在一些人眼里這樣做很機械,與足球本身的天然性不相符。

后來,比拉爾多雖然在墨西哥大賽上取得成功,卻也沒能扭轉阿根廷足球的觀念。今天的阿根廷足球防守上依然不成體系,仍舊依賴于防守球員的個人能力,以及兩名中衛(wèi)之間的相互配合。擁有出色后衛(wèi)的時候,一支球隊的防守能力可能就會強一些,而一旦后衛(wèi)能力一般,總免不了遭受失敗的命運。如果球隊的進攻能力特別強,后防的壓力會相應有所減輕,但進攻能力強并不等于防守能力也強,更不能完全替代后方的防守。20世紀90年代以后,巴西隊采用了歐式戰(zhàn)術,講求整體,使國家隊脫離了聯(lián)賽的傳統(tǒng),在世界杯賽上又獲得兩屆冠軍。而阿根廷隊在1986年世界杯奪冠之后,又回歸到了傳統(tǒng)足球的老路。

奪冠過程精彩絕倫

1986年世界杯賽第一階段,阿根廷隊與意大利隊、保加利亞隊和韓國隊分在一個小組。阿根廷隊第一場比賽是6月2日對陣韓國隊,韓國隊相當粗野,試圖把馬拉多納盯死。韓國隊知道,讓馬拉多納掌控皮球,對自己來說就是一場噩夢。實際上他們也大體上達到了目的,讓馬拉多納無法發(fā)揮作用。不過,在馬拉多納被過分關注的時候,阿根廷隊其他隊員獲得了相對多的自由,得以充分施展才華。前鋒巴爾達諾兩次敲開韓國隊的大門,中衛(wèi)魯杰里也有一粒進球,阿根廷隊以3比1獲得勝利。

阿根廷隊第二場比賽是6月5日與意大利隊交鋒,意大利隊的嚴密防守讓阿根廷隊的進攻很費周折,而其擅長的防守反擊在阿根廷隊的防守體系面前也沒有很大收效,比賽最終戰(zhàn)成1比1平局。阿根廷隊唯一的進球是馬拉多納打進的,這個球是巴爾達諾助攻,馬拉多納躍起用左腳弓攻入的。

6月10日阿根廷隊與保加利亞隊交手,以2比0獲得勝利,巴爾達諾和布魯查加各攻入一球。至此,阿根廷隊以兩勝一平積5分的成績列小組第一,順利晉級第二階段。

從這屆世界杯起,進入第二階段的球隊增加到16支,而且全部變成淘汰賽,直到最終決出冠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