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冬天至1918年是馬雅可夫斯基與莉麗亞·布里克第一次長時間的分離。他有事必須得離開莉麗去趟莫斯科,并在那里停留六個月。這部偉大的書信體小說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它堪稱書信體裁的巔峰之作。他們的書信集是所有文藝作品中最真誠的表現(xiàn),因為這是生活本身在創(chuàng)作。馬雅可夫斯基、莉麗亞和奧西普都給自己的許多書信加了批注,并配有插圖。馬雅可夫斯基在他們的共同生活中被昵稱為小狗(щенок)[有幾封信署名為“西恩(Щен)”“西尼克(Щеник)”“斯切(Счен)”等]并在好幾封信的結(jié)尾處畫上一只小狗。莉麗亞·布里克被昵稱為小貓咪(кошечка)[署名為“吉薩(Киса)”“吉西克(Кисик)”“吉西特(Кисит)”等]甚至還制作了一個專門的小貓圖章。奧西普·布里克被昵稱為小(公)貓(кот)[署名為“吉斯(Кис)”“吉斯利特(Кислит)”“凱斯(Кэс)”等]。
莉麗亞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
瓦洛佳教會了我熱愛動物。晚些時候,在普希金城時,別墅的柵欄外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只看家護院的小笨狗,瓦洛佳把它帶回了家。它是那樣臟,瓦洛佳帶它回家時幾乎是抻著胳膊托舉著它的,唯恐它身上的跳蚤會跳過來?;氐郊液笪覀冓s緊給它洗了個澡,并拿出牛奶喂它,讓它吃得飽飽的。圓鼓鼓的肚子顯得很累贅,走路都失去了平衡,一不留神側(cè)身倒了下來。瓦洛佳稱呼它為西恩,小名西尼克。后來西恩長得又大又漂亮。1919年的冬天我們都在忍受著可怕的饑荒,可是瓦洛佳每天早晨都會帶著西尼克去肉鋪,給它買一俄磅馬肉,讓它在街邊的長凳旁吃完……
還是那個冬季,有一天,我們不得不離開兩周時間,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便將西尼克送到一個熟人家寄養(yǎng)幾日。
回來的當(dāng)天我們就趕著去接它。
我們站在門旁摁響了門鈴,但西尼克沒有用慣常的歡快聲應(yīng)答我們……
主人把我們讓進屋—西尼克沒有跑到前廳來迎接我們……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顧不上脫去外套,快步跑進餐廳。
只見西尼克趴在沙發(fā)的左側(cè),憔悴消瘦。它的頭轉(zhuǎn)向我們這個方向,肋骨根根外露,眼睛里流露出饑餓的神情—儼然就是一只在古老的卡斯坦丁堡狹窄彎曲小道上覓食的流浪狗。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馬雅可夫斯基突然看到這個模樣的西尼克時的表情。他蹲下身去,將西尼克摟在懷里,嘴里溫柔地喃喃低語著。
西尼克緊緊地依偎著他,渾身顫抖。
回到馬車上,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說:
‘真不應(yīng)該將自家的小狗寄養(yǎng)到不愛狗的人家,你們以后無論何時都不要將我送到別人家。你們不會這么做吧?’
幾天之后西尼克緩過勁來,恢復(fù)得比之前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