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類精神無法分割

既要成功,也要成仁 作者:潘石屹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矛盾,大家有很多不一樣的看法,如果處理不好,最后就有可能變成爭吵、沖突,甚至戰(zhàn)爭。這種不和諧的畫面在辦公室中有,在家庭中有,在電視畫面中有,在網(wǎng)絡中有,在高雅的學術(shù)研討會上也有……出現(xiàn)這些沖突,常常是因為爭執(zhí)雙方都堅持“我正確,別人錯誤”的基本原則,都認為自己是在追求真理,以真理的擁有者和捍衛(wèi)者自居。

不同宗教信仰的沖突是其中歷時最久、影響最深刻的沖突。這種沖突很具有代表性——大家都認為自己掌握了真理,都相信自己信的上帝才是真的上帝,別人信的上帝是假的。于是煽動和組織同一信仰者,去討伐別的信仰者,也就有了諸如“十字軍東征”這樣持久、影響深遠的戰(zhàn)爭。印度圣雄甘地曾說過一句名言:“懲罰是上帝的事!”任何人都不可能代替上帝,上帝也沒給任何人這樣的授權(quán)。當我們翻看各種宗教信仰的經(jīng)文時,上帝的先知、人類的教育者,如基督、佛陀、老子、穆罕默德等無一不是在啟示、倡導和平,天下一家,人和人要相愛等等。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工作中也常常出現(xiàn)這樣的畫面。我們總會聽到諸如“我的……”、“我的主意”、“我的思想”等等這些字眼,甚至誓死捍衛(wèi)這些“我的……”,不允許別人對此發(fā)表任何不同意見。先知們說的“大同世界,天下一家”不是指物質(zhì)世界,而是在物質(zhì)世界中每個人的軀體都是獨立的,我們的精神世界是相通的、融為一體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為精神是無法分割的。明白了這個道理,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就會少一些“我的”、“你必須”等等這些缺乏磋商精神的語言。

磋商可以消除隔閡與爭斗,唯有磋商能帶給人類幸福的未來。幾乎所有照顧到大多數(shù)人類幸福的公約,都是磋商的結(jié)果;所有成為全人類共識的真理,具有普世價值的真理,也都是磋商的結(jié)果。參與磋商的人越多,所達成的公約越具有普世價值。處在相同時代的人們,可以面對面地磋商,達成人人受益的條約;而處在不同時代的人們,也可以通過精神完成磋商。比如此時我在閱讀《論語》,就在與孔子磋商。一個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在傳承中發(fā)展,就是后一輩人與前一輩人磋商的結(jié)果。

現(xiàn)在你閱讀我的這本書,我希望也是一次為了找到真理所進行的美好磋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